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代码72967938-8项目编号SX201203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批复公布)所属省份 山西省 主管部门中国北车集团 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人员 陈 娟 编制日期 2013年4月11日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电子邮箱 13835218266163.com 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编 制 说 明本文档内容传达至省级教育等有关部门,供其指导本地区项目学校编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时参考,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的编制提供基础。各项目学校编制提交的建设方案作为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组织专家复核和批复各项目学校建设资金预算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项目学校进行验收的重要依据。本文档内容包括了编制提纲框架,内容由省级部门指导项目学校填写。有关部门和专家将对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和说明。同时,各项目学校要制定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作为本校建设方案的附件。建设方案的正文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四号,行距为固定值18磅。建设方案总字数控制在610万之间。2目 录序言1一、建设背景与基础2(一)建设背景2(二)建设基础3二、建设思路与目标6(一)主要问题6(二)指导思想8(三)基本思路8(四)建设目标101.总体目标102.具体目标103.预期效益12三、重点建设内容13(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31.专业一:焊接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32.专业二:数控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313.专业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49(二)其他特色项目建设计划1项目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色项目建设计划64四、主要保障措施73(一)机构设立73(二)保障机制76(三)过程管理75(四)经费保障77五、经费预算77六、实施步骤79附件1 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82附件2 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86序 言为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办学的针对性、贡献率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根据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职成20117号)、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2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29号)、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24号)等文件要求,在近年来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规划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制定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本方案主要分为六部分: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遵循国家示范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总体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立校之路,立足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和大同市经济及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示范学校建设任务,科学论证,确定方案。在两年建设期内,学校重点建设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三个重点支持专业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特色项目。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教师团队,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培养更多的合格技能人才。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总预算确定为111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980万元,企业投入50万元,学校自筹81.7万元。学校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成立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组织机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分两个年度确定建设进度、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在铁路行业中,随着“铁路中长期规划”的深入实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铁路运输需要大批安全、高速、重载、舒适的机车车辆装备,并将保持一个长时间的较大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建设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预计全国铁路还需购置动车组610组、普通客车10000 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7500 台、货车20 万辆,城市轨道车辆19870辆。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对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尤其是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明确提出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努力做到最先进的装备制造在山西,把山西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同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五大园区建设、尽快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园区项目总投资300亿元、销售收入400亿元。大同市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要抓好四件事,其中之一是“走出转型路,率先建设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因此,大同市将先行先试转型综改试验区,上十大项目形成七大产业集群,“加强、发展、壮大中国重汽大齿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山柴公司等的生产,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车公司)隶属于中国北车集团,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生产过蒸汽、内燃、电力三大系列机车产品的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机车曾经承担了全国铁路75%以上的客货运牵引任务,现主要生产电力机车。它以推动我国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为己任,瞄准国际先进机车车辆装备发展方向,以“掌握世界一流技术,生产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为目标, 矢志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2012年它将打造成年产300台的电力机车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计划打造一个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百亿”产业集群。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由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多年来为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等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地方装备制造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即便如此,技能人才依然远远不够,同行业中如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仍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尤其迫切需要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的技能人才充实到产业队伍中。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队伍呈“橄榄型”结构,即初级工占15%以下,中级工占50%左右,高级工达35%以上。而截止到2011年底,山西省技术工人中高级工以上约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6%,远低于35%的水平。全省技能人才在总量和素质方面远远不能适应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重小,企业针对国家职业资格进行的培训较少,技能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较低、职业道德不佳、劳动纪律松散等等。这些问题对大同市及山西省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将成为严重桎梏。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共需新增技能劳动者43万人,年增加3.8%。这表明,随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对劳动者在质量和数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各行业、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大力推进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大同市和山西省经济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任务的保障和支撑。大同市现有6所技工院校,政府办学、行业办学、企业办学各为2所,办学规模和覆盖能力有限,其中我校是办学规模较大、实训设施较全、师资力量较强,学生就业率、双证取得率、社会声誉较高的技工院校。同时也是晋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工院校,将其建设成为引领山西省职业教育、服务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及地方装备制造业的示范学校,将会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建设基础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 1958 年。1991 年以全省最好成绩被评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1994年跻身于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山西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行列的机械类学校,同年设立山西机械行业大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4年被中国北车集团确定为电力机车培训基地;2005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2006年被批准为技师学院,并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技工教育和机车配件两大类)。2010年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全省5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之一,2012年被大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大同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77922m2,建筑面积71076m2,校内有17个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总值1558万元,现有教师282人,在校生5597人,培养预备技师、高级、中级技工三个层次的技能人才。54年来,为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地方装备制造业及其它企业共培养了3.64万余名合格的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2008年学校的办学经验材料坚持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被大同市教育局以同教职20085号文件下发,作为本地区办学模式进行推广;2010年,中国消费日报刊登了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报道瞄准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引起了强烈反响;2012年,光明日报教育服务专版刊登了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办学获双赢,对学校集教学、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山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高建民,省人社厅厅长张健,大同市市委书记丰立祥,市长耿彦波及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亲临我校视察,对我校办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秉持“务实、严谨、求是、创新”的治学理念,坚持“适应市场、立足就业、科学发展、突出技能、创新教学、锻铸精品”的办学方针,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办学优势1)校企合作有优势学校属企业办学,是晋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具有54年的办学历程和坚实的校企合作基础,依托主办企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长期服务于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学校建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大同机车厂技工学校实习厂,以下简称实习厂),主要生产机车配件,是铁道部的供货商,同时也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厂生产的产品为进行产教结合搭建了平台。学校与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重汽大同齿轮集团等5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有20余家企业已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行业内的5家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企业冠名式培养和深度合作,建立了企业专家进校、专业教师进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等课题。2)实训设施有优势 “十一五”期间学校投资130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实训楼、学生公寓楼和数控培训中心,新增建筑面积17000余,改造和扩建了部分校内实训场所,增建了电气智能实验室,购置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校内实训设备总值达1558万元,生均达5025元,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共有机械加工制造、电工电子、交通运输、计算机信息、商贸服务、农林6大类 17个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8个,实训设备较齐全。先后承办了国资委、省、市职业技能大赛。3)队伍建设有优势学校有一个勇于开拓创新、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各级领导、教师绝大部分都有过从事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经历,对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悟。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每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选派教师到学校实习厂、同车公司及其它企业、高等院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及实践;不仅要求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且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聘大学生,安排其在实习厂进行12年的实践锻炼,方可从事教学工作。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126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81.3%。教师中有国际焊接技师、技士6人,高级技师12人(其中2人受省政府表彰,成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高技能人才,也是全省享受该津贴50人中仅有的2名教师),技师35人,共有6人获得“三晋技术能手”称号。4)教学质量有优势学校坚持“服务学生就业、服务企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严谨治学、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诚信服务、开发创新、以质取胜、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依托同车公司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充实本校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师生在参加省市技工院校、中职院校和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团体奖14项,个人奖项123人次。 5)科学管理有优势学校为了规范管理,自2006年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技工教育和机车配件两大类)以来,每年接受认证部门的年度审核均受到好评,并顺利通过审核,使学校的管理与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相衔接,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办学,应用企业化运行管理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实施校、处两级管理,建立了结构合理、责权明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科学制定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如招生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及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等,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2.办学特色1)工学结合一体化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始终坚持“理实双周轮换”即两周理论教学与两周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方式(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比例为1:1),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从2004年开始在计算机、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探索实践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训课题有机融合、产品生产加工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如数控实训结合实习厂机车配件生产任务(大、小螺销等产品的加工)进行。产教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专业建设动态化学校专业设置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对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进行了方向和内容的调整;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新专业的开发。同时,针对企业产品生产需求,调整了各专业所开设的科目和课时。学校的部分专业已编制并实施了切合实际的课程标准,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融入教学内容中。3)办学模式多元化学校为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学校设有山西机械行业大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培训处、成教函授站、实习厂等,形成了以学制教育为主,以培训、鉴定、成人教育为辅,以生产经营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建校54年来,为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共培养了3.64万余名合格的技能人才。自2007年起,为30余所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进行了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年均培训达3000人次以上。由我校牵头,分别与山西互立综合职业技术专修学院、山西省太原市成杰职业培训学校等联合组成了职教集团。学校还参加了山西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集团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带动了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发挥了辐射作用。4)校园文化特色化学校具有较好的企业办学文化基础、鲜明的技工教育办学特色。2006年,学校编发了校园文化手册,确定了发展目标、校训、办学宗旨、办学方针、治学理念、质量方针、管理理念、人本观、顾客观、学生观、就业观、纪律观、技能观、荣辱观、苦乐观、毕业寄语等校园文化理念并制定了师德规范等制度。倡导教师为人师表,引导学生践行“诚信、团结、勤奋、自强”的校训,培育“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学生观。通过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校运会、广播操比赛、毽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学生们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如合唱团、舞蹈社等一系列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和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校训、校徽、校歌、校报及校史的宣传作用,优化、美化文化环境。另外学校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多年来,我校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技工教育,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和大同市“上十大项目形成七大产业集群”规划的确立,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1)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途径、方法的认识和思考不足,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完善。2)在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过程中,企业调研分析不够,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仍有差距,课程体系开发的各个环节规范性还不够,部分已开发的教学资料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编写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3)教学模式上需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开展得不够。在教学中没有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4)学生评价模式不够科学合理。虽然对评价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以知识评价为主要内容、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评价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考核标准、试题库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仍需加强,各项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有待全面提升。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1)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等方面有待于优化。由于老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掌握不足,青年教师则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教师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3)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不够,能力与素质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4)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单一,与学校各专业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虽然较高,但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校企合作的覆盖面和合作的深度还不够,需寻找和开发更多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并进行深度融合。 2)现有校内实训场所,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已在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在管理机构上不够健全、制度上不够完善,需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寻求和开发更多的、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职成20109号文件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坚持“适应市场、立足就业、科学发展、突出技能、创新教学、锻铸精品”的办学方针,使专业开发和课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紧密挂钩。践行“务实、严谨、求是、创新”的治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多渠道、系统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为满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和大同市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三个重点支持专业的建设带动全校整体发展。(三)基本思路1.战略思考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依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围绕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示范校建设的作用,抓住大同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示范学校建设的机遇,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秉承“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完成一个转变(实现由扩大办学规模向提升内涵、创建品牌方向转变),深化两项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深化管理改革),实施三大战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战略),实现四个提升(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综合实力、教学水平、社会效益)。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狠抓质量,夯实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规模适度、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一流、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领先、技能教育特色鲜明、机电专业优势明显、多元办学成绩突出,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全省先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技工院校。2.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央引导、地方为主、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实施”的原则,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深化“多元化”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深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建立“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创新教学内容,将行业、企业所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改革教师培养、考核和评价体系为核心,提高理论教师技能和实习教师学历,优化队伍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3.工作方法1)为保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项目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以校长为组长的示范学校项目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组、项目建设专家指导组、项目建设监督组,各机构按规定职责开展工作。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深刻学习和领会9号文件及配套文件的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智慧、全员共建。3)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各项目建设组具体实施建设计划,签定项目责任书,进行分级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实施质量评估;监督组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督导、评估,对可监测指标实行季度通报与学期考核、论证,同时接受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检查验收。项目建设组将不断改进项目建设工作,形成项目建设持续改进的动态调控机制。4)学校聘请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与示范学校建设的指导工作。5)学校制定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大同机车高级技工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保证建设项目的规范实施。(四)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和山西省、大同市产业发展需要,依托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按照教职成20109号文件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焊接加工、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三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为重点,通过两年的建设,构建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形成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体系,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以完善内部管理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大幅度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办学规模大、教学水平高、学生实践和学习能力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的机电类技工院校。通过示范学校建设,学校的办学规模达到在校生6000人以上,职业培训年均达3500人次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毕业双证率达到99.6%以上。2.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目标(1)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3个重点支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2)核心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以课程教材对接岗位职业标准为切入点,适应市场需求,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编制15门校本教材及教辅资料,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开发建设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相关内容。(3)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在“理实双周轮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完善与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并与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形式相结合,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评价机制指挥棒的作用,实现评价目标、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数字化。建立以能力为核心多方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重点由单纯的考试成绩转移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测评上。建立以评聘和考核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模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务处评价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每位教师每年评价一次。建立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企业调研、跟踪服务学生和学校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评价。(4)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考核标准、试题库等,并购置工具书、教学光盘、设备手册等教学资料。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1)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专业带头人6名,进行专业教学工作,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指导培训其他教师。(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骨干教师19名,进行专业教学工作,负责协助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编写教材,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指导。通过新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14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课程标准以及校本教材的制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4)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适应教学需求的“教、学、做”合一、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教师13人,使全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新聘专业教师6名。(5)教师培训进修通过国内外学习、学术交流、企业实践锻炼以及聘请国内专家来校培训、组织各种学习班、参加各种会议等方法,把教师培养成为具有较高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的高素质教师。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1)办学机制创新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山西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的核心成员作用,不断充实扩大由我校牵头的职教集团的引领、骨干、辐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势互补,大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与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办学,积极承揽企业和社会培训,为社会人员再就业和企业员工、农民工的技能提升提供服务。(2)校内“一体化”实训场所建设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的实训室如下:焊接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完善2个校内焊接“一体化”实训场所,在焊接实训场所建设3个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数控加工重点支持专业:新建1个多功能教室,新增4台数控车床,改建3个多媒体教室,更新2个专业机房的教学设施。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重点支持专业:改造2个一体化实训场所,建成3个网络化多媒体教室,完善2个一体化实训室。(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各专业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如下: 三个重点支持专业共新增6个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工作学习站。4)特色项目对教职工进行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育人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运用SCL-90心理测评软件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修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通过完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室建设,以写实征文的形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心理成长历程”规划活动,并将收集的“心理成长历程”文稿整理编制成案例集,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进一步开展各项文体和社团活动,如:星海合唱团、舞蹈社、毽球社、书画社、摄影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率提升到95%以上,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预期效益1)宏观效益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办学定位更加科学、准确,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接轨世界,牵引未来”的建设、山西省“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建设与大同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为人力资源强省、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满足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学校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地方贡献率、市场针对性和办学吸引力,创办“省内先进、初具示范”的技工院校。使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2)近期效益通过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完善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及教辅资料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借助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方便师生的学习与工作;通过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进修,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改革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更加规范;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学校的办学优势更加明显,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达到示范学校建设各项预期目标。三、重点建设内容(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1.专业一:焊接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 (1)产业背景焊接加工技术是现代工业金属结构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造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汽车、锅炉、轻工、电力等行业,在航天、电子、原子能等国防尖端工业中也不可或缺。焊接加工技术的工艺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加工方法发展成为有科学基础、有广泛应用范围和前景的焊接加工产业;其加工材料也已经从简单的金属材料发展到多种新型材料、特殊材料的焊接;其技术也由手工焊接发展到半自动、自动化、智能化的焊接。(2)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焊接加工技术的进步,各工业生产领域需要大量焊接加工专业的技能人才。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全国最少需要焊接加工专业的技能人才60万人左右,而目前全国有关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的初、中、高、预备技师四个层次的焊接加工专业的技能人才最多15万人,供求比例是1:4,且高级焊工比例偏低,无法满足社会生产需求。根据对大同市大中型重点企业调查,“十二五”期间大同市约需焊接加工技术工人5000余人。 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如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海洋海工行业,如宁波三星重工,汽车制造行业,如天津一汽,北京北方车辆等企业相继来我校招收焊接加工专业的学生。据统计,仅这些企业每年共需要焊接加工专业毕业生700800人,而我校焊接加工专业毕业生每年在400500人,供不应求。这就为我校焊接加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山西省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将通过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批以山西省电力建设公司、大同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同装备制造园区、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等为代表的特色明显的企业集团”,随着山西众多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在核心承压设备安装、大型冶金起重机设备、压力容器制作与安装、压力管道安装等重要生产领域将大量需要焊接加工专业的技能人才。(3)专业定位我校是山西省焊接学会理事单位,本专业现培养焊接预备技师、高级工、中级工三个层次,目前焊接加工专业在校生人数1000余人。本专业群培养从事焊接加工、冷作钣金加工的技能人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和灵活运用与所学专业操作技能相适应的理论知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专任专业课教师15人(其中国际焊接技师1人,技士5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8人),兼职教师11人。扈成林老师是享受省政府津贴的焊接高级技师、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焊接学会理事、国际焊接技师,其撰写的浅谈技师学院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技校委员会20072008年优秀论文评审活动中,获得A等奖;2010年开发的“多功能全位置焊接变位器”,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技校委员会组织的第八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评审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目前校内有5个焊接加工与冷作钣金加工专业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共 2473m2,拥有交、直流焊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钨极氩弧焊机等159台及配套工位设施64套。校外在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大同建树钢结构厂、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方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设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005年以来一直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合作,为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培训欧盟认证的国际焊工。学校始终坚持“理实双周轮换”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制定了实习课安全操作规程、班后“六不走”等制度,对学生实训能力和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生产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焊接加工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见下表)。 表3-1-1 近几年技能大赛成绩统计表序号获 奖 名 称举办单位时间1山西省第四届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10年4月2山西省第五届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11年4月3山西省第六届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学生组人均获二等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12年4月4山西省第八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焊工教师组第五名、第六名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年10月5山西省第五届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教师组一等奖、二等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11年4月6山西省第六届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教师组二等奖、三等奖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2012年4月虽然在焊接加工专业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虽然采用了“理实双周轮换”的教学模式,但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上应用的较少。在教育教学内容上“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下简称“五个对接”),做的不够完善,特别是实用、适用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资源库还不够充实。在评价模式上还比较单一,需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教师在动手能力方面较强,但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方面还不够完善。缺少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和进行专业指导、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骨干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仍需不断地引进和培养。具有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较少。在内部管理上还不够规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我校虽属企业办学,但在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行业内企业合作的较多,与其它企业合作的相对较少,在合作内容、形式上不够深入。校内一体化实训场所设施、设备需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高。2)建设目标秉持“务实、严谨、求是、创新” 的治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按照学校对焊接加工专业建设的要求,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经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后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2本校本教材和4本实训指导书。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开展基础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将项目教学、场景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多样化、数字化的学生评价模式。建立以评聘和考核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模式和以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题库、技术书籍、教学光盘、工具书、技术刊物等。建立焊接加工大师工作室,并实现网络教学和网上答疑。(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5名,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5人为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4人,4名实训指导教师具有焊接加工和冷作钣金加工的双职业资格证书,新聘2名专业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成立焊接加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进行校校合作。在校内完善2个工学结合一体化的焊接加工实训场所。在焊接实训场所内建设3个网络化多媒体教室。增加2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并在企业中设立工作学习站。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制度。3)建设思路以教职成20109号及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校企一体、工学一体、德能一体”为目标,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全员参与、稳步推进”的工作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 《玛丽哭了》教案讲解
- 员工灾难救助与重建指导
- 学校地下车库建设合同
- 供水管道维修班组施工合同
- 武汉市足球场租赁合同
- 保安巡逻安全操作手册
-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手册
- 实验室消防弱电工程合同
- 数据分析保证-广告服务承诺书
- 国开电大《道路工程》形考任务1国家开放大学试题答案
- 标书密封条模板大收集
-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 文化中心建筑方案
-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道)
- 专利侵权与维权
- 《钢结构的检测》课件
- 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膝盖积水症状》课件
- 专题2.2 绝对值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