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错过导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错过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重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2.给加点字注音。斑斓(ln) 侥幸(jio)贻误(y) 情愫(s)惆怅(chu)(chng)驾驭(y)憬悟( jn)渊薮(su)颟顸(mn)( hn)滞涩(zh)( s)拓展:辨析下列形近字并注音组词。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情愫:真实的情意。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憬悟:醒悟。颟顸:糊涂,不明事理。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4.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问题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示例:这是一篇杂文,作者以辨证的观点阐述了对“过错”的正确认识。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2.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示例:全文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36),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的“错过”。第三部分(713),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第四部分(1415),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深化论述中心。问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细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错过”中感悟到了什么,对待“错过”的观点是什么。感悟:(1)错过的是人生的常态;(2)有的错过,还有机会感受会有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3)有的错过,时不复返咀嚼惆怅中升华出憬悟;(4)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错过亦可几近于过错;(5)对待“错过”,一要习惯,二要品味;(6)含笑对待“错过”,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观点:一要习惯,二要品味2.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示例:在方法上,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是冷静而成熟的驾驭。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仅醒悟了还不行还要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多半还可以化错过为为掌握。*拓展:某个同学因病错过了中考,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面对这样的“错过”,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示例:不能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是应该在奋斗中默默地寻找下一次机会。3.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第2段:事实论证,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第7、8段:对比论证,“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第9、10段:对比论证,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和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也形成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4、15段:比喻论证,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机遇就如同窗外的景色。问题三:重点研读,品味哲理。本文语言优美精练,有概括力,生动形象,富含哲理。试赏析下列句子。(1)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示例:这段文字将设问与反问句连用,先用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反问句作答。这样不仅明确肯定地否定了设问中提出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而且还能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深层思考。(2)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示例:情真意切的人生警策。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作比喻,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也就是说,正因为有了“没错过”与“错过”,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它们本就是与生活融在一起的。(3)*“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示例:把那些“不是多么不得了”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从而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道路上正因为有了“绿叶”,“七彩鲜花”才变得格外鲜艳夺目的哲理。*问题四:请你根据本文对“错过”的辩证分析认识,为徐本禹写一段颁奖词。 徐本禹,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2年7月开始到贵州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在许多人眼中,这个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本来会有令人羡慕的美好前程。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果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这个学业优异的年轻人今后还可以攻读博士学位,或者出国留学。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做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离开了繁华的都市,去岩洞小学教书示例: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