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赏鉴.doc_第1页
汝窑瓷器赏鉴.doc_第2页
汝窑瓷器赏鉴.doc_第3页
汝窑瓷器赏鉴.doc_第4页
汝窑瓷器赏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汝窑瓷器赏鉴(一)默认分类 2009-09-16 10:22:56 阅读1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汝窑的历史 (一)民汝瓷(约北宋早期金代)1、初创时期:北宋早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和黑瓷。青瓷施釉很薄,釉色还不稳定,呈淡青色。器物以素面为主,仅见少量印花菊纹等装饰。2、发展时期:北宋中期。仍以白瓷为主,但青瓷数量明显增多,施釉均匀,釉层变厚,装饰上新出现了莲花、牡丹、竖条纹和凸线纹。3、鼎盛时期:北宋晚期。青瓷不仅数量上超过了白瓷,而且器类多样,花样繁缛,釉色以豆青和豆绿为主,还出现了少量天青釉瓷器,装饰上增加了印花龙纹、刻划牡丹和海水游鱼等,并在同一件器物上划花和印花并用,即器表划花、器内印花。除印花外,素面器物一般不使用模制,多采用手拉坯工艺制成。4、衰落时期:金、元时期。青瓷釉色变深,釉面缺乏光泽,釉层内杂有褐色小斑点,器型增大,壁面加厚,器体显得粗笨。(二)官汝瓷(约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共20年)1、第一阶段:创烧阶段。既烧制满釉支烧的天青釉瓷器,支钉粗壮,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印花瓷器。2、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天青釉瓷器占全部瓷器的99以上,传世的汝瓷形制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其中不少器类,无论素面还是有纹饰,大多采用模制,如洗、盘、钵、盆、碟、炉和部分碗、盏、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的皆用内模器物造型工整,器壁厚薄均匀,支钉小而尖,工艺非常精细。大型器物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樽、器盖等,则以手拉坯工艺为主。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支圈垫烧器物。二、官汝瓷的特征及鉴定1、胎体特征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极少,而出土残片其断面色调多接近土黄和灰中泛白,这是与泥土长期接触土蚀造成的,非汝瓷本色。烧成温度越低胎色越淡,烧成温度越高胎色就越重。与同时期的民汝相比,官汝瓷胎烧结程度差,呈未完全烧结状态,质地疏松,断面涩且没有光泽,吸水率相当高,大小不一的孔洞特别多,这是鉴定官汝瓷片的重要条件之一。2、釉色特征施釉较薄,釉色莹润,有的呈半透明,有的呈乳浊状,以天青色(即“雨过天青”之类的淡蓝色)为主,釉色变化大,包括了粉青(即青中闪绿,釉层透亮,有浓淡之分)、月白、卵青(即与青色鸭蛋壳相似,有失透感)等,还有青绿釉色,釉色变化小,在传世品中绝少。实际上可归纳为天青和青绿两种釉色,其中粉青、月白和透明度较好的卵青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淡灰色。从显微结构可以看出,乳浊状釉中有大量钙长石及少量残留石英形成的细小晶体团存在。3、造型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官汝瓷器类有碗、盘、碟、盏、盏托、器盖、钵、洗、盆、套盒、瓶、炉、壶等20余种,约40多种造型,较传世品器类明显增多。但也有窑址没有发现的器类,如樽等。其器型多为宋代常见的瓷器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是在制作方法上以模制为主,器物形制更加规范、工整。4、纹饰特征有刻划、模印和雕塑等手法,图案以莲瓣、龙纹为主,还有鱼纹、鸟形、乳钉和弦纹等多种。5、工艺特征不少器物内外满釉,外裹足支烧,支钉细小如芝麻,排列多紧靠圈足足墙,支钉断面呈白色,支钉数多为3、5个,极少有4、6个的,如壶类方形器、椭圆形水仙盆等。完全支烧的器物有各类洗(外裹足、深腹平底)、盘(外裹足、假圈足、三足、平底)、碟、钵、盆(外裹足、假圈足、四足、平底)、樽等。碗类器物,垫烧占绝大多数,除外裹足碗皆支烧外,直圈足花式口碗也有满釉支烧,个别的敞口小矮圈足碗支烧置于圈足跟上。瓶的种类繁多,多为垫饼垫烧,足端露胎无釉,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器物上。盏托、盏、套盒比较特殊,以垫烧为主,少数满釉者,支钉横置在圈足底面上,个别较矮套盒支烧在盒内底面上。汝瓷系先经过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釉面多有无色细碎开片,呈鱼鳞状或冰裂纹,另有极少部分无开片的器物,如椭圆形水仙盆等。6、釉内气泡特征以四十倍显微放大镜察看,一种气泡大而稀疏,一种气泡若隐若现,犹如数颗水泡由水底窜升还未到水面之状,但总体为“寥若晨星”。当然,从总体上而言,上述所有特征并不是在每一件汝瓷上都全部具备的,不能形而上学,贸然肯定或否定。三、官汝瓷后仿品的鉴定汝瓷的仿烧始于明宣德年间,清代雍、乾时期达到高峰,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颇佳。现代的仿烧主要集中在河南汝州市、禹州市和平顶山宝丰县的诸多民间窑场。(一)明宣德仿品特征1、器类主要有菱花式洗、蟋蟀罐、鸡心碗和盘等,器型为宣德时期常见造型,与汝瓷造型相去甚远;2、只重视模仿釉色,但釉色偏蓝,釉面片纹较重;3、有些器物的底部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不辨自明。(二)清雍正、乾隆仿品特征1、清代仿品品种繁多,多有创造,且大小悬殊,绝大部分是高档陈设瓷和文房用具,瓶类器居多,碗、盘、盅、碟类圆形器十分少见。雍正仿品器型主要有象耳瓶、菊瓣瓶、贯耳瓶、蒜头瓶、葫芦瓶、弦纹瓶、三系瓶、双耳扁瓶、石榴樽、象耳樽、犀耳樽、六方渣斗、缸式钵、桃式洗、水仙盆、花觚等;乾隆仿品器型主要有撇口瓶、弦纹瓶、蒜头瓶、直颈瓶、葫芦瓶、观音瓶、鱼耳瓶、象耳瓶、贯耳方瓶、五孔方瓶、七孔花插、花口缸、双耳樽、水仙盆、印泥盒、桃式洗等;2、修胎规整。胎体为灰中泛红褐色,颇似“香灰胎”;3、釉面呈泛蓝透亮的天青色,清澈晶莹,釉色匀净,与汝瓷整体质感相差甚远。开细小纹片,与蟹爪纹较为相似;4、底部圈足处理平滑圆润,露胎处全部涂以红褐色的釉水,且大多书写有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现代仿品特征既仿釉色,又仿造型,仅有少数略得神韵,看上去颇有几分相似,但绝大多数只是照葫芦画瓢,不仅釉面透亮,釉色偏蓝,且器物不成比例,尺寸大小也与汝瓷相差甚远。有的新器作旧,应谨防上当。四、汝窑与张公巷窑的区别及鉴定 (一)张公巷窑的特征1、胎釉特征类似汝窑的青釉瓷器,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从整体上看,它既不同于临汝窑的豆青釉,也有别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天青釉。其釉色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和青绿等,釉面玻璃质感较强,有的器表布满细碎冰裂纹开片。常见以薄胎薄釉为主,胎质细腻坚实,胎色有粉白、灰白和少量浅灰色;2、器型特征器类有碗、盘、洗、瓶、壶、盏、盏托、熏炉、套盒和器盖等10余种。3、底足特征带圈足的器物外裹足的较少,以平直圈足为主,器底有支钉痕的呈非常规整的圆形小米粒状,分别为3、4、5、6枚。4、工艺特征与汝瓷一样,系先经过素烧后再施釉入窑二次烧成。(二)汝窑与张公巷窑的主要区别1、汝瓷釉色为纯正的天青色,而张公巷窑釉色浅淡,釉面玻璃质感强,手触有光滑感;2、汝瓷开片有冰裂纹和鱼鳞状两种,而张公巷窑开片较汝窑细碎、显著;3、汝瓷胎体呈香灰色,而张公巷窑胎体较薄,胎色泛白,一般作灰白色;4、汝瓷支烧器物以外裹足为主,支钉细长如芝麻状,支钉数量绝多为单数3或5枚,而张公巷窑多为平直圈足,外裹足较少,支钉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从3、4枚到5、6枚,单数、双数均有;5、张公巷窑中的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堆塑莲纹熏炉、套盒、盏托等不少器型,与汝瓷同类器均有一定的差异,而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形圈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器型,则为汝窑所不见。五、汝窑与南宋老虎洞官窑的异同(一)两窑的共同点1、窑场的性质相同。都是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既烧礼器、陈设器,又有日用器;2、釉质和造型相同。均为烧造青瓷的窑口,釉呈乳浊、半失透状。汝窑以天青色为主,也有粉青、天蓝诸色调,老虎洞窑以粉青和米黄色为正烧品主流;大部分器物有开片,同为冰裂纹或鱼鳞状;两窑造型相同的器物主要有洗、盘、碗、鹅颈瓶、梅瓶、纸槌瓶、套盒、盏托、器盖等,不少器物用模制成型,毫无二致;3、窑具及烧制工艺相同。均最常见的是带有5支钉的圆形薄饼状支烧,也有不少圆形垫饼和垫圈,一些大器均可能采用裸烧的方法;两窑同为两次烧成,不少器物裹足支烧;(二)两窑的不同点1、窑炉结构不同。汝窑属北方地区常见的半倒焰式馒头窑,窑炉小,窑温高,便于控制火候,故烧出的青瓷釉色纯正;而老虎洞窑为南方地区常见的长条斜坡式龙窑,窑室升温慢、冷却快,窑室气氛难以控制,故烧出的青瓷釉色灰暗,不如汝瓷亮丽;2、产品各有特点。(1)胎釉有差异:老虎洞窑使用当地的紫金土和黏土作原料,内含大量的氧化铁成分,故胎色较深,胎体都呈黑、紫或灰褐色,而汝窑则为香灰色;老虎洞窑的釉色为较深的青色,而汝窑釉色较浅,同时不见米黄色器物;(2)器类有差异:老虎洞窑的觚、鼎式炉、鬲式炉、夹层碗、穿带瓶、镂孔套瓶、渣斗式花盆等,为汝窑所不见,而汝窑的莲花碗、双鱼纹洗、荷叶座炉、六方倭角套盒等,也不见于老虎洞窑;(3)装饰有差异:老虎洞窑不重装饰,仅在少量碗、盘的器表刻有莲瓣纹,花盆唇下装饰一周附加堆花边,套瓶腹部饰上下两组缠枝镂孔花卉,而汝窑装饰种类繁多,尤以莲纹最为常见,另有龙纹、鱼纹和铺首衔环等装饰,更有鸟体、龙身等雕塑,形象逼真,制作精致;(4)烧制工艺有差异:汝窑采用支钉支烧和垫饼垫烧两种,支钉痕为3、5枚小芝麻状,支钉断面呈白色,而老虎洞窑除支烧和垫饼垫烧,支烧痕呈圆形且偏大,支钉断面呈黑色,支钉数量以5、6枚居多,也有7、8枚,最多可达13枚外,还有不少大件器物,如樽、盆、洗、钵类外底刮釉,使用环形垫圈垫烧;3、残次品的处理方法不同。汝窑是将残次品打碎后就地扔掉,且瓷片碎小;而老虎洞窑则不是随意处理,是将残次品打碎后,有意识地深埋于表面覆盖有纯净黄土的专用瓷片坑,以避免向外流失,坑内瓷片基本上都能复原成完整器物。六、汝窑与禹州钧台窑钧瓷同类产品(即汝钧)的区别“钧汝不分”是指两者之间比较接近的天青、天蓝釉品种和挂紫红斑的产品,其胎质的粗细、造型式样、釉的厚薄、釉质釉色、装饰纹样和烧造工艺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很难区分。但仔细比较,其区别如下:1、釉的配方上:汝瓷属高铝低硅,所以施釉薄而呈色均匀,而汝钧瓷属高硅低铝,必须施厚釉才能呈天青色;2、挂斑呈色上:汝钧瓷紫斑深暗,而汝瓷红斑鲜艳且较为少见;3、工艺特征上:汝钧瓷一般为紫口、铁足、芝麻酱底,器底均刷有芝麻酱色护胎釉,烧造时多采用锯齿状的支具支烧,留有支钉痕,而汝瓷则采用外裹足满釉支钉托烧,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