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压力来源及应对方法王娟 2010213709一、 当前教师的压力表现及其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职业压力是由于职业活动有关因素与工作者产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能改变工作者的身心状态,甚至迫使其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刺激。它是一个从业人员必然要承受的心理压力。适度职业压力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过重的压力则能产生消极作用。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老师职业的伟大。在人们心中,教师似乎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永远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辛勤园丁,然而,却不知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多么的不堪重负!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存在的广泛性,对教师本身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方面,而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1、工作繁重,心理承受压力大教师的工作时间长,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加之多数学校仍按“提高率”“升学率”“优生率” 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有的优秀教师,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却因为学生没背好课文从而进行体罚,家长闹的沸沸扬扬非要学校给个说法。那我们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体罚事件呢?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每个教师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饭碗,工资和教学质量直接挂钩的时候,教师已没有一个宽松的外界环境耐心的对待孩子的顽皮和不上进。这些压力导致教师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和不健全的心理,具体表现是莫名的焦虑、压抑、担扰、挫折感、无助感及缺乏安全感,并且经常感到不安,性格脆弱,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等。这些不愉快的情绪看似平常,然而“小病不医成大疾”,影响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并对教师的身心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2、地位悬殊,心理安全感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教师待遇在不断提高,但与其他行业比较悬殊极大,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人意”,很多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不少处于弱势的老师不适应,感到职业危机感,导致心理恐慌、行为冲动、易激动、情感失常、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现象时常发生。而这些不良行为将损害教师的身体健康,降低教师的生活质量。3、积劳成疾,生理机能明显衰退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生理疾病增多,损害了教师的身体健康。职业压力引起教师心理、情感和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各种疾病的出现。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压力常常诱发心脏病、心理障碍、身体疲劳以及其他各种职业疾病的产生。而这些疾病又会导致消极行为的产生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4、付多酬少,多元化需要被忽视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对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单一的工资收入,使大多数教师生活难以维持,长期的校园生活,单一的师生关系,校园高墙外的世界不为人知,人际关系淡薄,办事十分困难。职业压力在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必将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因压力而引起的教师的疲惫现象必将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明显,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有时由压力导致的教师旷工现象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行为举止,并且还会成为其他教师压力的来源。二、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社会的期望、教育的改革、学校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1、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了,而是需要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时,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当教师是纪律的维护者时,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当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时,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方方面面的角色期望直接冲击着教师自我价值观的实现,把教师职业过分的神化。使教师居在高高的“神坛”之上,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被“侍奉”为完美的偶像。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过分,无限增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产生压力感,这类似于家长对学生如果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会使学生由于产生过大压力而在学习上容易导致失败的道理一样。从而出现因为社会出现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并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社会对教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这必将妨害教师正常心态的保持,从而产生压力。2、自我设定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的差异传统观念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的,理想化的,这使教师成为文化中的人,教育中的人,期望中的人。所以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不得不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为人师表”犹如“高堂明镜”时时对照自己,不但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而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自我期望过高,目标不能实现,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自我设定的期望值过高与自身能力的不及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3、不科学的教师评价与自身工作实绩的误差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若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大部分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课程,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因为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的。近期来虽然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但这种评价方式的负面作用依然大量存在。4、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差距在教育理念上,“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社会本位。教师本位和精英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扎根于教师的脑海中,且在实践中已有了相当的经验。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对旧有教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扬弃。从总体上要求,从整齐划一到注重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回归生活,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180度大转弯,教师对此先是束手无策,接着便是心理的冲突和矛盾。在教育模式上。以往的教材教法的封闭性,使得教师只要对着大纲,照着教案讲,便可以把课讲好。但是,新的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与教师更多的主动性,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面对课程文本的开放性、复杂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得花很多的心机自己寻找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但是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仍然是他们头痛的问题。而且,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很强,要求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和完善主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的又一大繁重学习任务。否则“随着教师资格证的全面实施,教师队伍的储备量日益增加,在岗教师若不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就可能被淘汰。因此,教师中会有相当部分人由于能力结构和知识素养问题,面临着下岗威胁而感到生存的危机及由此产生恐慌。”三、适应与自我调节教师职业压力的办法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自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去适应与自我调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1、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情绪、平衡的心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由于职业压力所带来的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经常保持喜悦、欢乐、愉快的积极情绪,处于心神怡然的轻松状态,可以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各个内部器官功能活动协调一致,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动作协调、反映迅速。对消极情绪,要学会用以下办法调整:(1)理智。当忍不住要动怒时,要学会冷静审察情势、检讨反省,以决定发怒是否合理,发怒后果如何以及有无其他更为适当的解决方法。经过三思,能消除或减轻心理紧张,使情绪渐趋平静。(2)转移。当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刻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地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注意力,达到松弛紧张情绪的目的。(3)幽默。幽默能使人忽略人生挫折、不幸所带来的痛苦,化消极为积极,帮助人乐观地面对人生。(4)宣泄。当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组织或领导汇报,向周围人倾诉,并接受他人的劝慰和批评。通过情绪的充分表露及从外界得到反馈信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6)自慰。遭受挫折时,以合理化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做回暂时的“自欺欺人”。(7)自控。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趋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随意反应,用生理过程来影响心理过程,从而达到松弛入静的效果,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消除。(8)反思。在教学与生活中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情绪激动而产生了一些矛盾,以及如何调节情绪来解决这些矛盾。2、面对现实,完善自我认知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我们要做到“当别人扒下的时候,你依然微笑前行”,找回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才是强者。不少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压力时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收获不相符,就会使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新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依据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虽然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年在不断增大,但只要教师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采用灵活的、追随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就不会产生职业适应障碍、工作效率低等状况。3、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薄,长期身处其中难免孤独寂寞。因此,用心交一些志同道合的益友,通过与朋友亲密的情感、语言交流,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可以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使自己获得安全感、满足感、舒适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陷入无穷无尽的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人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好处是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4、为人师表,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遗产创新创业》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见习》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师范大学《劳动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二章 数控系统常见故障与分析课件
- 生产安全事故快报模板
- 微笑教育课件教学课件
- 12 荷花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巴彦淖尔道路旅客运输资格证从业考试
- 2024年拉萨客运资格证摸拟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验收调试报告
-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
- 咖啡厅室内设计PPT
-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课件-5.17漂亮的钟-岭南版(14张)ppt课件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 江苏某市政道路地下通道工程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专项方案(附图)
- 生物校本教材—生活中的生物科学
- 北京市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规定
-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