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谢山水诗歌对比.doc_第1页
二谢山水诗歌对比.doc_第2页
二谢山水诗歌对比.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谢山水诗歌创作的异同 景淑梅 09803班 0908324031论文摘要: 谢灵运与谢眺都是我国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两为诗人都与山水诗出名,历史上把这两个合称为“大谢”、“小谢”。大小谢都是山水方面的代表人物,对山水诗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同是山水诗人,但他们的创造风格却有异同。论文关键词: 谢灵运 谢眺 山水诗 异同 产生异同的原因一. 大小谢简介1. 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2. 谢眺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夏阳(今河南太康)人,南齐代表作家。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 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 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二. 写作风格的异同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对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带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真正大力创作出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谢灵运,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的开创者,他自觉地走向山水,描绘自然景物,大大丰富了山水诗的写作技巧;谢眺是紧继其后的山水诗人的优秀代表,小谢以其清妙的诗风一扫玄风的阴霾。表现出不同于大谢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清新风格。历史上把这两人和称“大谢”、“小谢”。大小谢都是山水诗方面的的代表人物,对山水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同是山水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有异同。 1.看他们的相近之处:(1).身世方面 . 二人同宗同族,均为当世羽仪世胄,微猷冠冕的名门望族之后,系非嫡传的叔侄关系; . 二人均以诗文扬显当朝传名后世,并称为“诗中之日月”; . 二人都曾朱紫加身,怀入仕济世承继先业光宗耀祖之壮志宏愿,却都遭构陷下狱遭诛,死非其罪,成就一段文人乱世英年早逝的悲剧。(2).山水诗歌创作方面 . 两人的语言清新、细腻。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大谢”诗中许多时代传诵的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声春草,园柳便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如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同样,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也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大谢、小谢都有着高超的描募技巧,都是善于溶裁警句的好手。2.写作风格的不同之处虽然同是山水诗人,但他们之间的创作始终是存在一些不同,如:(1).从情感方面谢眺因为感情单纯,所以悲喜之情,较为明朗外露,较少百感交集,曲折从深。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在他的诗中即使写离忧哀伤的主题,情思也是纯净明秀,非感慨深沉。这首诗是谢眺赴宣城守时离京所作,行至三山,回首瞻望京邑,触动了何日归来的思绪。百感交集之时,但他在诗里展现却是一望中的明丽景色和面对这景色的一片眷恋情思。谢眺在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语言流畅明白,、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他有明确的诗歌思想,即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 谢灵运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的色彩,谢眺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谢眺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2).从内容方面看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数是写游山观景的心得,多写山水的奇异景色,于山林中而得志,寻找乐趣,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而谢眺山水诗比谢灵运山水诗要丰富,谢眺所生活时代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分场激烈,他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谢灵运相比,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 谢灵运山水诗多按游览顺序写来,以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具体描写山水,也常常使用上句写山,下句写水的模式。如过始宁墅写回始宁别墅游览的情景,用山水交替排偶的形式写出其居山临水的地形和周围环境:“山行穷登顿,水涉尽回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谢眺的山水诗则往往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捕捉自然景物之中最有情趣的部分,精心剪裁安排,使谢灵运山水诗的画境重新返入诗境。谢眺继承了谢灵运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这一优点,又避免了玄言诗的缺陷,语言得艰涩,呆板等不足,呈现出清新秀丽的特征。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往以情入理,谢眺的山水诗常常以情观景,由景入情,使自然景物成为自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活景。谢灵运在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体现这一特点的名句就是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