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doc_第1页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doc_第2页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doc_第3页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doc_第4页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复习)(一)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对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题材特征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内容情感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二)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对接教材: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题材特征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标志: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内容情感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常用手法:(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提示填空,分析诗中刻画的边将形象及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_,尾联表现了_。全诗寄寓了_。(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题材特征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内容情感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武昌怀古栖一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栖一:唐末五代诗僧。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3. 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四)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情感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手法:(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提示填空,感受下阕寄寓的情感。汉宫春梅晁冲之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东君:司春之神。玉堂:指华贵的宫殿。故人:指宋代诗人杜逋4.下阕借梅花寄寓了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_;“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_;“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_;“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_。(五)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内容情感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常用手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应用体验】(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5.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 (六)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题材特征内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标志: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内容情感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手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填空,感受诗中表达的丰富情感。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6.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七)即事抒怀诗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接教材:春夜喜雨(杜甫)、游山西村(陆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题材特征内涵: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内容情感内容: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情感: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应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山河。 技巧点睛:(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艺术技巧主要是表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修辞方面,必须多加注意【应用体验】7.(200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答: (八)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对接教材: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题材特征内涵: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标志: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内容情感。内容: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情感: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