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中作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选译中国古典文献学期中作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选译翻译篇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等著。卷一百一子部十一法家类,韩子二 十卷(内府藏本)任课教师:李道和断句原文:韓子二十卷(內府藏本)周韓非撰。漢書藝文志載韓子五十五篇,張守節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載韓子二十卷,篇數、卷數皆與今本相符。惟王應麟漢藝文志考作五十六篇,殆傳寫字誤也。其注不知何人作。考元至元三年何犿本,稱舊有李瓚注,鄙陋無取,盡為削去雲雲。則注者當為李瓚。然瓚為何代人,犿未之言。王應麟玉海已稱韓子注不知誰作,諸書亦別無李瓚注韓子之文,不知犿何所據也。犿本僅五十三篇,其序稱內佚奸劫一篇,說林下一篇,及內儲說下、六微內似煩以下數章。明萬曆十年趙用賢購得宋槧,與犿本相校,始知舊本六微篇之末尚有二十八條,不止犿所雲數章說林下篇之首尚有伯樂教二人相踶馬等十六章,諸本佚脫其文,以說林上篇田伯鼎好士章逕接此篇。蟲有虺章和氏篇之末自和雖獻璞而未美,未為王之害也,以下脫三百九十六字。奸劫篇之首,自我以清廉事上,以上脫四百六十字。其脫葉適在兩篇之間,故其次篇標題與文俱佚。傳寫者各誤以下篇之半連於上篇,遂求其下篇而不得,其實未嘗全佚也。今世所傳,又有明周孔教所刊大字本,極為清楷。其序不著年月,未知在用賢本前後。考孔教舉進士在用賢後十年,疑所見亦宋槧本。故其文均與用賢本同,無所佚闕。今即據以繕錄,而校以用賢之本。考史記非本傳,稱非見韓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林、說難十餘萬言。又雲,人或傳其書至秦,秦王見其孤憤、五蠹之書。則非之著書,當在未入秦前。史記自敘所謂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者,乃史家駁文,不足為據。今書冠以初見秦,次以存韓,皆入秦後事,雖似與史記自敘相符,然傳稱韓王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之藥,使自殺。計其間未必有暇著書。且存韓一篇,終以李斯駁非之議,及斯上韓王書。其事與文,皆為未畢。疑非所著書本各自為篇,非歿之後,其徒收拾編次,以成一帙。故在韓在秦之作,均為收錄,並其私記未完之稿亦收入書中。名為非撰,實非非所手定也。以其本出於非,故仍題非名,以著於錄焉。白话译文:韩子二十卷(内府藏本)韩非子这本书是东周韩非撰写的【1】。汉书艺文志记载了韩非子有五十五篇【2】。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引用阮孝绪七录的记载,说韩非子有二十卷【3】。这两条记载的篇数、卷数都和现在的版本相符。只有王应麟在汉艺文志考说韩非子有五十六篇,大概是传抄的时候书写错误吧。韩非子这本书的注不知道是何人作的。经考证元朝至元三年【4】何犿的版本有“旧时有李瓒作注,内容粗陋,没有可取之处,全部被削减”这样的话。按照这个说法,为韩非子作注的人应该是李瓒【5】。但是李瓒是什么年代的人,何犿没有说。王应麟的玉海也已称韩子注不知是谁写的。各类书目中也没有关于李瓒为韩非子作注的文献,不知道何犿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何犿版本的韩非子仅剩下五十三篇,在序言中称书中佚失奸劫一篇、说林下一篇,以及内储说下篇、六微内篇以及似烦中的数章。明朝万历十年赵用贤【6】购得宋刻本,和何犿的版本相比较,才知道旧本的六微篇末上有二十八条,不知何犿所说的说林下篇首的数章尚有“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等十六章是怎么回事,何犿所说的这些篇章,各个版本都佚失了相关内容,这些版本都已说林上篇田伯鼎好士章直接来接说林下篇【7】。虫有虺章和氏篇的末尾从“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这句开始,后面少了三百九十六字。奸劫篇篇首,从“我以清廉事上”开始,前面少了四百六十字【8】。这些少了的内容正好在和氏篇和奸劫篇之间,因此和氏的下一篇的标题和内容都佚失了。传抄的人都误认为和氏的下半篇和奸劫的上篇是相连的,于是四处寻求和氏下篇却没有找到,其实和氏篇并没有完全佚失。现在所流传的,又有明朝周孔教所刊印的大字本,书末用清朝楷书书写。这个版本的序言没有注明年月,不知道年代是在赵用贤的宋刻本之前还是之后。经考证周孔教考中进士晚赵用贤十年,怀疑周孔教刊印的版本也是参照宋刻本的。因此,周孔教的大字本内容和赵用贤的宋刻本是一样的,没有佚失和阙漏。现在根据来周孔教的大字本来修缮和抄录,并且用赵用贤的宋刻本对校。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见韩国日渐衰落,多次上书向韩王进谏,韩王不予采纳。韩非悲叹廉正刚直的人不能得到任用,而奸邪恶逆之人却得到提拔;总结历史上帝王的得失和王朝兴衰的变化,写成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9】,一共有十几万字。史记又说,有人把韩非写的书传到秦国,秦王看到了孤愤五蠹这些文章。这样说来,韩非的这些书应该是在没有去秦国前就写的了【10】。史记中记叙的“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的内容,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修辞之文,不足以为依据。现在韩非子开头说韩非的书先在秦国出现,然后又传到韩国,都是韩非进入秦国之后的事,这个说法虽然看似和史记关于韩非的叙述相符,史记韩非传又称韩王派遣韩非出示秦国,秦王对此感到高兴,但是韩非并没有为秦王重用【9】。李斯、姚贾谗害韩非,派手下整治韩非。李斯又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韩非自杀。估计韩非在秦国期间未必有闲暇时间著书立说。况且存在韩国的那一篇文章,最终以李斯驳斥韩非的观点,李斯上书韩王而结尾。韩非子的事业和文章都没有完成。因此怀疑韩非所著的书原本是各自独立成篇的,韩非去世后,他的门徒把他的文章收集整理、编成篇章,以形成一部书。因此韩非子将在韩国和秦国的著作都收录进去,并且韩非私下记叙的未完之稿也收在其中。韩非子名为韩非撰写,实际并非韩非亲自编定的。韩非子的内容原本出自韩非,因此仍然将此书冠以韩非的名字,并收录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论体会: 这是一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韩子二十卷(内府藏本)所作的目录。和其他篇目一样,这个目录是提要性质的,从文献学角度看,这篇目录涵盖了韩非子的成书时间、著者、篇卷书目及其考证、注本考证、版本考证、韩非主要事迹及韩非子的成书过程考证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说比较全面的反应了韩非子一书的流变情形,从中可以看到韩非子的学术演变情况。翻译了这篇目录,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严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中国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为收录的每一本书都花了大量篇幅进行版本、作者生平等的介绍。在技术匮乏的古代,资料检索及其困难的情况下,韩非子的这篇目录仍然严格考证了几部大型的类书和目录学著作,精心比较了多个版本的注释,并且清晰的阐述了各自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也查询了很多资料,虽然多是在现代科技下重新排版印刷的新版书籍,但仍然感受到古人为学的艰辛。看着一行行关于书籍版本的句子,我不禁感叹先人的睿智和远见。韩非子引用历经了汉书艺文志七录玉海近两千年时间跨度的典籍,设想当年刘昕父子若只是在竹简的两端写上书名和藏书地点,估计今天流传下来的也就只是一个书名和一个早已湮灭的处所了。正是古人的不计辛劳,使我们的历史最大可能的得以延续。编制目录也是一个极为严谨的过程,这篇目录在提及和氏篇和奸劫篇的流变情况时,精确的统计了佚失的字数。在字词泛滥的今天,字数的增减即使对于计较稿费的出版商,也只不过是个模糊的数量级概念,但对于遣词造句精心推敲的古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篇目录的精确统计,绝对不是卖弄学术的炫耀,而是以一种“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态度,为后人的留下可以信任的实据。目录作者还为文章开头的一句“周韩非撰”花费了近一半篇幅来阐释其中的学术流变和观点分歧。可见作者也绝非我们想象中只会盲目从古的一班学究,作者以怀疑的眼光考证、辨析了那些权威、通行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创新的思维。我忽然觉得,那些存在于故纸堆的人,也是鲜活的,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群体。翻译这篇目录,还有学术上的启发。首先是对一本古籍、一种著述的研究,不光要研究著作本身,更要研究它的注释和后人对它见解。研究注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典的真实意图,更能了解到这部原典所代表的观念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解读,把握到那些观念在这个时代合适的存在方式。其次是对于古籍的态度,古人的知识产权不需要我们支付金钱,但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一字一句。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细致的把握各个版本的差异,庄重的记述自己的观念。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以文明传承者的责任来面对自己的学业和今后的学术。文献注释: 【1】关于韩非子是著作、编述还是抄纂这三个文献产生的层次,应当认为是著作。虽然提要对各书均说“某某撰”,但是正如本篇目录所提:“以其本出于非,故仍题非名,以着于录”,韩非子收录各篇,均为韩非所作,虽然他不是辑集者,但正如史记所言:“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毫无疑问,韩非子是充满创新精神的著作。【2】汉书艺文志卷三十,艺文志第十,说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3】四库全书于侧注:正义阮孝绪七略云:“韩子二十卷。”【4】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三年,即公元1267年。【5】元(约公元一三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子粲,一字子鬯,自号弋阳山樵,姑苏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多才能文,旁通释道之学。生平事迹均不详。瓒著有弋阳山樵稿元诗选传于世。【6】明(公元一五三五年至一五九六年)字汝师,常熟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年六十二岁,隆庆五年(公元一五七一年)进士。万历初,官检讨。疏论张居正夺情,与吴中行同杖戍。居正没,起官。终吏部侍郎。卒,谥文毅。用贤刚直嫉恶,议论风发,为续五子之一。著有文集三十卷,诗集六卷,奏议一卷,均明史艺文志及三吴文献志、因革录等,传于世。【7】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末为:“田伯鼎好士而存其君,白公好士而乱荆。其好士则同,其所以为则异。公孙友自刖而尊百里,竖刁自宫而谄桓公。其自刑则同,其所以自刑之为则异。慧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说林下第二十三开头为:“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8】“我以清廉事上”一句为:“我以清廉事上而求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若以守法不朋党治官而求安,是犹以足搔顶也,愈不几也。二者不可以得安,能无废法行私以适重人哉!” 前面所缺,现在看到的是:“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信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趋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清浊之声也,愈不几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无相比周,蔽主上、为奸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人主之义矣。其百官之吏,亦知方正之不可以得安也”。 奸劫弑臣第十四开篇便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数据中心设备采购合同
- 特色音乐课件模板
- 神经内科临床护理
- 肉类供应合同
- 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房屋共有权合同范本
- 标准租车合同:非营业性使用协议详解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合同
- 生石灰采购合同书
-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与环保标准考核试卷
- 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以“一带一路”为例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 地理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年中国锻压机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前景预测报告
-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特殊挑战试题及答案
- 湖南水泥仓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四周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
- 2025年初中地理中考押题卷(含解析)
- 老人预防电信诈骗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025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