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蠡谈功成身退.doc_第1页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doc_第2页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doc_第3页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doc_第4页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新闻091 李增娣 0920200125内容摘要:范蠡辅助勾践复兴越国,成为一代良臣,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毅然选择离开,并在经商界有所作为,成为商人“圣祖”。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明智的抉择。历史上善始者的人太多,但又能够善终的却少之又少,他们都少了一份能够看透历史的眼睛。自古皇帝都是虚伪狡猾的,他们会鸟尽弓藏,朱元璋就是心狠手辣的典型人物。历史上的名臣良将伍子胥、韩非、刘伯温、谢安、廉颇他们多数功成却无法能够身退,成为了历史的悲剧。关键词:范蠡 功成身退 历史 善始善终范蠡,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邑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政治家、军事家与经济学家。范蠡于约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88岁,被中国称为商人“圣祖”。幼年范蠡父母早亡,却胸怀大志,放眼天下。范蠡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且发奋图强,博览典籍,终成为饱学之士,但是楚国的黑暗统治却无法激发他发挥才智。于是他在公元前496年前后进到越国,辅助勾践灭吴。范蠡在功成之后认为“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乘舟泛海而去,“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然后他来到了齐国,亲自带领儿子们辛苦耕作,治理产业,短短几年便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齐国人听闻了他的才贤,便派人请他做齐国的宰相。然而范蠡却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便辞去相位,把财产分给朋友乡人。离开齐国后他来到了陶,他看中了陶的商业经济条件,于是定居于陶,他在陶经商创业,积资巨万,被世人称为“陶朱公”。公元前496年,吴国与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吴王阖闾在此次战役中阵亡,从此两国就结下了仇怨,连年战乱不止。公元前491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带着仅剩的五千士兵逃进会稽山,范蠡就是在勾践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于他的。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在被拜为上大夫后,他给勾践出计向吴王夫差投降,并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在二十余年辅助勾践的过程中,他苦身戮力,全身心的系在灭吴上,最终辅助越王报了三年受辱之仇,并在中原成就霸业,之后他被尊为上将军。在辅助勾践复兴越国后,辅助勾践的范蠡与文种自然就成为吴国最大的功臣,等待他们的高官显碌自然不用说,但是范蠡却在这时选择了离开,他写了一封辞书给越王,便只带着少量钱财乘舟便一去不复返,从此再无回音。“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从这里可见他对越王此人十分了解,并对自古以来君王身边重臣的命运非常明晰,于是他十分明智的选择了隐退。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共同辅助越王复兴,并立下赫赫功劳的文种,在收到范蠡的劝诫信后,虽然有所顾虑,称病不去上朝,但是他没有果断的选择离开,最后被小人挑拨,为越王所不容,最终被赐剑自刎而死。自古以来,名臣良将善始者纵多,但是善终者却非常少,范蠡就是一个善始善终的典范。他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在退身官场后,他又致力于经商事业,成就另一翻享世美名,在政治上他放弃了高官的荣誉,但是他在商界的美誉却超过了他的军事政治上的荣誉。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世人也给他诸多的评价:“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忧深思远、坚忍不拔”“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尚以致富” “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等等,可谓是多不胜收。名臣良将的善始是因为他们将有着非常的才华,他们文有文韬武有武略,更有学富五车、德才兼备、韬武略皆精通的才人。他们要做到功成并不难,在辅助君王之初,用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协助君王打下江山,治理天下,立下显赫的功劳,赢得世人的称赞,得到享世的美誉,到这可谓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多数却没有能够善终,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功成身退,在得到成功时,他们无法放下已经到手的高官厚禄,无法放弃高高在上的权利,也无法放弃权利带来的享受;当然也有些是想继续为国效力,想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国家付出,想使得国泰民安,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君王的猜忌之心。他们认为皇帝是有开明、贤德、有情有义的。他们不能够看透君王的顾忌之心,看不透那些开国皇帝的虚伪的一面与残忍的一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便能一直高枕无忧,连皇帝都会顾及情面,顾及他们曾经立下的功劳,或者看重他们的才能,为天下苍生,一直重用他们。然而,他们想错了,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上众多的功臣,他们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官至极品就容易招致君王的猜忌而获罪。他们中有些是因为被小人挑拨离间从而被君主怀疑;有的是被君王所忌惮,怕他们功高盖主,或者有谋反之心;也有许多是仗着自己的开国功劳,做事无所顾忌,有些恣意妄为,不把皇帝放在心上,从而被皇帝嫌弃厌恶。他们好点的会被流放或者贬职,惨然离去,而更多不幸的就是被残害,连性命都无法保全。皇帝自古以来都是虚伪狡猾的,他们在需要谋人将士来协助自己打江山或者治理江山的时候,会表现出诚然豪迈、深明大义的一面,诚然待人,虚心请教,对那些功臣良将非常的好,甚至会许诺可与他们平起平坐,让那些谋人武士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打江山,为自己出生入死。然而在坐稳江山后,他们很容易受小人弹劾,产生疑心,对那些功臣疏远,或者根本就不想将江山平分,他们不会容许有人能跟他平起平坐,也不容许有人的声名在他之上。他们最终会找到借口理由将那些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出生入死的功臣置之死地。在对待那些曾经的功臣良将时,他们不会顾及当初的情谊,也不会心慈手软,甚至会更加苛刻,无中生有,直至致人死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很典型的过河拆桥皇帝,他对待自己的曾经的重臣可以说得上是心狠手辣。曾经追随他的李善长、杨宪、徐达、蓝玉、冯胜、王弼、叶伯臣、汪广洋等诸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以种种原因处死,只有绝少的几个功臣得以保命。而值得一提的是汤和,开国重臣中汤和同范蠡一样,也是一位绝顶聪明,有着深谋远虑,能够看透朱元璋的人,他在辅助朱元璋打下基业后,能够洁身远引,解甲归田,决口不谈论政事,享年70多岁,得以寿终正寝。能够做到功成身退,这是他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历史上功成而无法身退的人实在太多了:伍子胥曾辅助阖闾治国,又助使阖闾攻破楚过,阖闾死后又鼎立辅助夫差,却屡遭夫差的据纳,后来又遭到太宰伯嚭的诬陷,终被逼得自杀。韩非因其文才出众而被逼到秦国为秦王效力,在秦国受到秦王的重用,但他的才能招致李斯的嫉妒。被李斯和姚贾诬陷,最终因他是韩国宗室,得不到秦王的信任,被投进监狱,最后被逼得自杀。刘伯温在刚出山时,深的朱元璋的信任与重任,被视为心腹与军师。在朱元璋打下江山后,他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选择了归隐。但因为他的名声太大还是遭到了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在胡惟庸的诬陷下,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就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最终使得刘伯温死于非命。谢安的人生可谓是辉煌的,他从文士一路到成为宰相,都是风光无限的。在打仗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他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在治理国家上,他能够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使东晋出现了空前的稳定。但是谢安的极盛功名遭到了一些阴险好利之徒的陷害,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的业已成人,一心想兴复皇权皇帝对谢安有了猜嫌之意,迫使谢安不得不离开京城,直至病死也无法再重返朝政。廉颇是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打仗无数,使的小小的赵国能够长存,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但是在老年时,却被赵悼襄王解除军职,于是他离开赵国,先后来到魏国和楚国,他一心希望能为赵国处理,却受到郭开的阻碍,使得赵国最终都未能重新启用他。最后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此外还有吴起,乐毅,信陵君,吕不韦,蒙恬,蒙毅,韩信,英布,彭越,李广、王羲之,李靖,岳飞,岳云,韩世忠,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沐英他们都是一代名臣良将,在建立功业的时候,他们或骁勇善战,英勇无畏,运筹帷幄,未雨绸缪,或治理天下,安抚百姓,可以说是无限风光,被世人敬仰,为世人称赞。但是他们无法善终的结局,却成为了历史的悲剧,让人为之惋惜。谁说他们不英勇没智慧呢?但是真正拥有智慧的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能够看得透想得开。执迷于眼前的利益,只知道前进而不知后退,只知道追求而不知放弃,只知道富贵而不知朴素,只知道放纵而不知收敛,这些都不是明智的。范蠡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明白“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能做到从容与淡然的对待权利名誉,在他拥国人的财富时,他也可以“三聚三散”,做到轻视这些,这是一种自在悠然的生命智慧。老子经常教人要看清顺境中潜藏的灾祸,教人摒弃不必要的欲望,放下身外之物;而庄子也经常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要自由的活在一个“无侍”的境界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能够清楚的看透这句话,深知功成身退是历史需要的人才能够得到一份超然的淡定,也就拥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