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 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学方法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教学用具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1.海拔和相对高度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看看地形剖面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课件展示制作过程)同学们,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试着制作一下。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在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实习报告(32篇)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评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24婚庆服务协议书
- 房屋抵顶借款合同书样本
- 乡村租房协议格式
- 瑜伽馆转让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 2024年财产分割离婚协议书撰写指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读前指导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新拆迁安置补偿合同样本
- 课程设计无形资产评估
- 沁园春·叠嶂西驰.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浅论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 MES系统调研教学提纲
- 常用焊缝符号及其标注方法(全)
- [分享]叠合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
- 详解光耦的重要参数——CTR值
- 中级财务会计英文课程教学大纲
- 核医学第1章核医学物理基础
- 种植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带压堵漏技术
- 全面解读《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