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学科第一次月测内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模块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卷(选择题,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答案】b【解析】考点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诸侯承担相应保卫周王室的责任与义务,烽火戏诸侯,反映了分封制。2、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答案】a【解析】考点宗法制。读懂材料,礼记祭统中重于祭,祭祀祖先,注重同姓,即同宗同族,重视血缘是宗法制的体现3、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a【解析】考点为中央集权制。宋代为赵氏天下,故赵姓排首位,明朝为朱姓天下,故朱姓排首位,体现了皇帝姓氏的独尊。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内朝外朝制b三省六部制c中央集权体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c【解析】考点中央集权制的影响。中央集权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5、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答案】a【解析】考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执掌国家财政大权。6、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每周舍此时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结合材料可选出d。7、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b【解析】考点为古代的选官制度。结合材料帝拜中大夫的依据是丁兰的品行,从而排除acd.8、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 a节度使 b枢密院c三司使d转运使【答案】b【解析】考点宋代二府三司制和集权措施。宋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拥有调兵权,三衙拥有统兵权,使其相互牵制。9、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帝高枕无忧【答案】d【解析】从材料对提议设丞相的官员予以重惩,可见其反对设丞相,可知此人为明太祖,故选d。10、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施行不同的跪拜礼。跪拜礼中,“稽首”为“拜中最重”,用于十分正式、庄重的场合,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师等。“空首拜”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顿首”则是a.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节 b.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的礼节c.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 d.宫廷礼仪【答案】a【解析】本文考察的是文史常识中的古代礼仪知识。顿首是指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仪。1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二十四节气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工业的重视,能够体现重农,但体现不出抑商。12、 “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灌溉 b排涝 c运输 d游玩【答案】c【解析】题干中诗词出自1963年郭沫若老先生游览灵渠提写的满江红灵渠,高度地赞赏了灵渠伟大的工程及历史价值,也赞扬了秦始皇的丰功伟业,称之:灵渠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故选c。13、白居易的诗(节选):“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从中国代手工业发展角度考察,结合该诗及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唐代纺织业的哪种说法有误 a已经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毯 b官营纺织业和丝营纺织业都得到了发展c手工行业的剥削是封建剥削的见证 d丝织业品种丰富、款式多样、技术精湛【答案】a【解析】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该诗能体现毯存在,但不能判定是否最早,故选a。1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冶金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在西周晚期,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b魏晋南北朝时,创造出铸铁柔化处理技术c隋唐时期的冶铸业中普遍采用了切削技术 d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考察中国古代手工业。战国已娴熟地使用铸铁柔化技术,b项说法错误。15、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瓷器大国,在今天的欧亚非各国都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你今天在北非某国家博物馆中看到的我国古代瓷器,距今最早可能是 a青花瓷 b五彩瓷 c影青瓷 d唐三彩【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青花瓷出现在元代,五彩瓷成熟于明代,影青瓷宋代,唐三彩在唐代出现。16、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 手工工场普遍兴起 b. 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c. 地域性的商帮形成 d.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与城市。acd出现在明清时期,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经济繁荣。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商业与城市。从宋代开始,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和管理,打破了原先对商业时间和空间限制。18、南都繁会图卷(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京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下列的有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京等地商业的繁荣c南京曾是明朝的统治中心 d我国最早的广告在明朝时期南京出现【答案】d【解析】结合图片材料可以看出明朝时南京存在广告,但不能说明是我国最早的广告,中国最早的广告记载出现于战国时代宋国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19、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传说中凄婉爱情的叹惜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答案】c【解析】20、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恐慌的面目,戴上了“财神”的头衔而备受供奉。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纲常礼教的没落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商业与城市。从传说中的凶神而受厌恶,到财神受供奉,说明人们对财的喜爱,结合明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可知受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2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注意时间18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通过海上航线,积极对外殖民扩张,选择了海洋,而中国统治者实行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选择了陆地。22、 “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带来新的风俗习惯导致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北文化融合a. b. c. d.【答案】d【解析】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主要反映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受到了北方人的影响,而非先进技术;材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墨子、孟子虽然具体主张有所不同,但都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反映。24、早期佛教根本教义为“四谛”。苦谛说人生来痛苦,集谛指苦因在人有欲望,灭谛告诫人们消除痛苦,道谛是灭欲的修行方法。中国古代将“灭谛”揉进儒学的主张是 a爱有差等 b人之初,性本善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d【解析】考点宋明理学。魏晋时期儒家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挑战,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家学者为重振儒学,糅合佛道思想,到宋明时期形成了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内容。25、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答案】a【解析】考点为宋明理学。王阳明建立了阳明心学体系,其思想核心为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时本心,故良知指人的内心世界。26、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答案】c【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可以看出李贽否定了孔孟学说的权威地位,鼓励人独立思考,肯定了人的独立思考权利,否定了绝对权威。27、 “图穷匕现”的成语来自于战国时,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去秦国,以献地图为名伺机刺杀秦王的故事。荆轲刺杀秦王时所携带的地图,其制作的材料最可能是 a龟壳b麻纸c竹简d帛【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科技。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结合战国时期帛画的出现,故最有可能是帛。28、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注意题干时间是751年,火药与火器是在唐末才用于军事,排除d,印刷术、指南针到宋元时期才外传。29、现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的火箭虽然相去甚远,但原理却是一样。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翻阅a史记 b三国志 c旧唐书 d明史纪事本末【答案】c【解析】考点为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是唐朝出现的,故关于火器的记载最早可能会出现在唐朝历史上,选旧唐书。30、我国历史上采用多种纪年法。兰亭序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永和九年”属于 a公元纪年 b年号纪年 c干支纪年 d朝代纪年【答案】b【解析】考察史学常识,永和为东晋穆帝年号,故属于年号记年。31、在成都一家著名博物馆中,悬挂着郭沫若撰写的一幅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称颂的是唐朝的哪一位著名诗人?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甫 d白居易【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材料诗中圣哲,杜甫被誉为诗圣,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其诗被称为诗史。3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c进口洋货主要是纺织品 d外国商品丰富中国民众生活【答案】b【解析】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注意材料的有效信息“贾府的洋货使用”,材料反映了当时洋货在官宦家庭的使用情况,选b。33、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大 巫 人 王 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商朝时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内外服制度,“王”是对政治状况的反映。34、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直抒胸臆对仗押韵格律工整雅俗共赏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元曲体现自然之意,指自然性情表达、自由灵活的句式,而非对韵律、格律的讲究。35、“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越剧 b京剧 c秦腔 d川剧【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文学艺术。从材料中的“丑角”关键词,并结合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判断。36、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市民阶层的扩大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的文学艺术。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小说的主人公变成了商人、市井儿女,是市民阶层扩大在文学上反映,体现文学创作的平民化趋向。反封建思想开始出现于明末清初。37、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答案】d【解析】考点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古希腊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古代民主制,人文主义思想产生。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有限圈子”的体现。38、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城邦之外,非神即兽”。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曾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男人就是城邦”的名句。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希腊所有成年男性必须参加军队、抵御侵略b积极投身于城邦公共生活是古希腊民主时代的风尚c成年男性公民是古希腊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d城邦是全体公民的联合体,公民享有权利,又必须担负责任【答案】a【解析】考点古希腊的民主制。注意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古希腊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39、在雅典有居民20多万人其中公民2、3万,而陪审法庭由6000人组成,他们可以以投票方式放逐、处死一些有才能、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甚至因战争失败判处八位打过胜仗将军的死刑。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制度具有a全民性 b公正性 c合法性 d盲从性【答案】d【解析】考点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有才能、有贡献的杰出人物,甚至因战争失败判处八位打过胜仗将军的死刑”,说明雅典的这种民主带有感性色彩,而非理性的具有盲目性。少数人的民主和不合理的判决体现不出全民性和公正性。法制性在材料无体现。40、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5世纪中国、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c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人类的政治文明。注意材料的时间公元前、国家65世纪中国、希腊,注意限定词政治发展的体现,注意这一时期中国、希腊政治的典型特征,中国从诸侯割据到实现统一,希腊逐渐建立了民主制。41、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a商业征服 b宗教皈依 c财富侵蚀 d文化同化【答案】d【解析】考点古希腊、罗马文明。材料中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很明显是指文化同化,因为史实上看,希腊从未征服过罗马,而希腊人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却影响到整个欧洲。42、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a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b自由、平等、博爱c人人平等、公正之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案】c【解析】考点罗马法。a项说的是雅典民主制的特点,b最早出现在近代启蒙运动时期,d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罗马法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自然法的特点。4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c【解析】结合图片分析,左边第一幅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中间图片反映了古雅典的民主制,右边图片反映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总体反映了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多样性。44、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答案】b【解析】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题干反应的是智者学派出现以前人们盲从盲信,故选b。45、“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a“有知识,才有智慧” b“认识你自己”c“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d“美德即知识”【答案】d【解析】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物质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具有美德。4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答案】b【解析】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物质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具有美德。4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否定了教会的作用与权威,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48、“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那班人”是指a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宗教改革。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欧洲的一切事物都受其支配。结合材料不难看出那班人欧洲的天主教会。49、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a指明人是为思想而生存的事实 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答案】a【解析】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人和芦苇的区别是人有思想,人的生命价值在于思考判断。50、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常识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可以说明东汉时期已经存在豆腐,说明豆腐的出现不会晚于东汉。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5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材料三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4分)(2)材料三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地位。(10分)【答案】(1)相同点: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4分) (2)指导原则:自然法。(2分)表现: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4分)地位: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4分)【解析】第(1)问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和材料二“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都能体现皇权的至上性及与法律的关系。第(2)问,材料“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可知指导原则为自然法,具体表现可阐述材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具体到罗马法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5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2: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3:材料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2、3,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4分)(3)据材料4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6分)(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4分)(3)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6分)【解析】考点为古代的商业与城市,典型的材料性阅读分析题,需充分理解材料含义。第(1)问从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可知封建社会城市形成主要是政治、军事需要;材料二“南京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得出城市是商业发展、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第(2)问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结合图片可以看出工商业城市由西汉时期 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唐朝时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第(3)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得出原因是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结合剩余材料还可看出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5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世人对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解析及答案
- 证券市场避险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伦理问题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金融审计流程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伊春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认证考试新方向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仪器的校准与维护试题及答案
- 门窗工程工作总结报告
- (完整文档版)CRF表
-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 广东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招考聘用员额制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家长会课件:四下英语家长会优质课件
- 华文版书法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走之旁 教案
-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测
- 跨越架搭设、拆除施工技术方案
- 癌症医疗保险(2021版)
- 工作危害分析(JHA)(起重作业)
- 幼儿认识警察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