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红对勾】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红对勾】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红对勾】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红对勾】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对勾】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4-3 蛋白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纤维素葡萄糖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形成的混合物b蔗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煮沸会析出砖红色沉淀c纤维素、淀粉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d人体的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不断分裂,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3(多选)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如再加水也不溶解b蛋白质中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能使皮肤呈黄色是因为蛋白质和浓硝酸发生反应4.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硫酸钾甲醛氯酸钾硝酸汞氯化铵氢氧化钠abc d5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6. 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碘水 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a. 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b. 不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c. 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d. 不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7. 含有下列结构片断的蛋白质在胃液中水解时,不可能生成的氨基酸是()82008年11月18日国际著名血液学杂志blood刊载了一条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下列关于蛋白质shp2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c天然蛋白质仅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d氨基酸和蛋白质shp2都只能与碱反应9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蛋白质植物油纤维素淀粉葡萄糖脂肪氨基酸a bc d全部10能用于鉴别蛋白质、淀粉和肥皂液的一种试剂是()a碘水 bnaoh溶液c浓硝酸 dmgso4溶液课后作业1b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消化。2a蔗糖无还原性,不能和新制的cu(oh)2反应;纤维素和淀粉的通式相同,但由于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蛋白质含有c、h、o、n、s、p等元素,其最终产物并不只生成co2和h2o。3aca属于盐析,析出的蛋白质的性质并未变化,加水仍可溶解故a错;蛋白质遇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会变性,而钡餐中的baso4是不溶的,故不会引起中毒,即c错。4. a5. c蛋白质水解时是断裂酰胺结构(肽键)“”所以应在c位置断键。6. b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渗透到袋外水中,而淀粉酶是蛋白质,属高分子化合物,留在袋内,遇浓硝酸显黄色。7. d蛋白质水解时,断裂conh得到相应的氨基酸。8b先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再分析其水解的产物,借助新材料的特点即可解题。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都是混合物,故a错;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中除含有c、h、n、o四种元素外,还含有s、p等元素,故b正确c错误;氨基酸中含有cooh和nh2,故与酸和碱都能发生化学反应,d错。9c淀粉、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油、脂肪、氨基酸、葡萄糖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0c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黄,使肥皂液(胶体)产生沉淀,与淀粉混合无明显现象,从而将三种物质区别开来。11.下列关于各物质水解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脂的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故可用油脂的酸性水解来制备肥皂和甘油b可以以淀粉、纤维素为原料通过水解制得葡萄糖c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其实就是使蛋白质发生了水解d用粮食酿酒与淀粉的水解有着密切的关系12. 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a遇浓硝酸都显黄色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二、填空题(共52分)13(9分)下图所示为人体在某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示意图。(1)图中标有字母的物质中,_代表酶,其化学本质是_,基本组成单位是_。(2)如果b代表蔗糖,则c和d各代表_。(3)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化学元素组成相同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c它们是同分异构体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14.(16分)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n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用字母填空)。操作时应先点燃_处的酒精灯。(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装置d的作用是_。(5)读取n2体积时,应注意:_;_。(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用字母填空)。a生成co2气体的质量b生成h2o的质量c通入o2的体积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5(6分)某儿童偏食,喜欢吃一些豆类作物制成的食品,不喜欢吃动物性食品。该豆类作物中含有的天然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b两种有机物。其中,a的化学式为c4h7o4n,b的化学式为c6h14o2n2;已知a、b的分子结构中均不含甲基,且链端都有官能团。(1)a的结构简式为:_;b的结构简式为:_。(2)题中的酶的作用是_;影响其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16(9分)如图是某种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简易球棍模型。请回答下列各题。(1)该分子属氨基酸,其分子式为_。(2)在一定条件下,该分子可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_(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3)在一定条件下,该分子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7(12分)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掌握识别这些物质真假的方法,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烧焦羽毛味,蓝色,银镜(析出银),红色沉淀,黄色。被鉴别的物质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现象(填入序号即可)新制氢氧化铜碘水浓硝酸燃烧银氨溶液答案11.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a错误;淀粉、纤维素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c正确;酿酒首先利用的就是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转化成酒精,d项正确。12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13(1)a蛋白质氨基酸(2)葡萄糖和果糖(3)c解析:(1)可以看出a在反应前后分子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而在反应过程中起了促进b转化成c和d的作用,故a代表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蔗糖属于二糖,它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结合形成,故c和d代表葡萄糖和果糖。(3)据所学生物、化学知识可知说法错误的是c。14(1)排除系统中的n2(2)add(3)cxhyoznpo2xco2h2on2(4)吸收未反应的氧气,保证最终收集的气体是n2(5)e装置中两侧液面相平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6)abd解析:通入纯氧气目的是除尽系统中的氮气;加热a处使氨基酸燃烧,加热b处铜网,是为了除去尾气中的氧气;读数时要使量气管两侧液面相平,否则会使所测气体体积不准。15(1) (2)催化剂温度和溶液的酸碱性16(1)c3h7no2(2)蛋白质(3)ch3ch(nh2)coohch3ch2ohch3ch(nh2)cooch2ch3h2o解析:碳、氢、氧、氮原子最多能形成共价键数目分别为4、1、2、3,结合球棍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ch3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