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再建设工作总结负责人 裴星洙2010年11月校级精品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项目再建设工作总结负责人 裴星洙一、 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1.课程的简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应用最多的结构形式,从其出现1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土木工程结构中最重要的专门学科,各个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中,均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其工程设计水平的标志,而且随着工程建设需求和形式的发展,其内容和知识在不断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房屋混凝土结构、地下结构、桥梁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土木工程的必修课程,或称之为平台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各类混凝土结构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和计算,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试验及混凝土的柱受压试验。2.课程建设的背景我校于1993年创办土木工程专业时便开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后又相继创办了港航工程与工程管理等2个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也随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发展,课堂教学从以黑板教学为主发展到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件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教育模式。本门课程的教师在近10多年的教学积累中,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将该门课程建成了课程教学网,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践教学中将专业应用软件融入其中,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完成结构设计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我校的发展,结构实验室已纳入我校的重点建设实验室,实验条件良好,同时研制了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形成多元结构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省内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均对本课程高度重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自1993年招生以来即开设了本课程,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2004年开始招收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混凝土结构研究方向;我校结构工程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优良的实验条件。我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2005年进行精品课程建设,2008年进行精品课程再建设。目前,我校本课程的教学处于省内中上水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和港航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设计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研究开发的能力。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课程建设,以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3.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2005年校级精品课程中已进行过系统的建设,2008年再对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再建设。通过校精品课程再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本着从严治学、加强基础、增加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编写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试卷库等教学文档,出版课程设计指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三模块安排;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成较为全面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强化课内必修实验与课外设计性实验,深化一人一题拓展性课程设计,优化混凝土结构研究性学习等有特色的项目;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明显的提高。经过两年的再建设,建成名副其实的校级精品课程,并达到省级精品课程评估要求。二、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大学。土木工程和港航工程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和港航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面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士;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和港航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和港航工程专业的主导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专业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设计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研究开发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后续课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从事与混凝土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从理论和设计概念出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力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着重港口工程原理,体现新体系、新内容、新思路和现代新教学法的特点。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的选用、课件的建设、教辅资料编写、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的拓展及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等方面体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课程建设思路如下:(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有活力的主讲老师。(2) 研究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3) 研究如何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课程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 研究如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三、课程建设的内容1. 教学队伍建设本课程教学队伍整体结构优良,梯队合理,综合素质好,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目前,课程再建设课题组有教授3人,副教授3名,讲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2名,在读博士1名。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适当引进高学历人才,课程建设组有合理的结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两位中老年教师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广博,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丰富,对青年教师热心指导,言传身教,使他们很快站稳讲台,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老教师的指导,有两位青年教师已能独立指导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科研项目、教研项目的申报及科研、教研论文的发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组成员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能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在创新实验教学、拓展课程设计,建设网络平台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国内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8篇,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0篇。2. 教学内容建设准确定位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学科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应体现先进,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当前素质教育和能力 培养的背景下,教学内容应体现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加强实践、重视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基础知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三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以课堂教学为主,包含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6学时)、极限状态设计方法(6学时)、基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压、受扭、受拉构件)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46学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及楼盖结构(18学时)等内容,共计76学时。实验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常规的课内验证性实验(抗弯、抗剪、短柱偏压),共6学时。课程设计模块是进行一梁板结构设计,时间为一周,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大模块有利于加强对设计理论的理解,设计方法的掌握,绘图能力的训练,为工程结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3. 教学条件建设本课程教材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东南大学等三校合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李传才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面向21世纪教材。该教材以教学为主,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体现了国内外本学科先进技术,实现了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有机结合,并且体系完整、科学,基本概念表达清楚准确,内容由浅入深,符合教学规律,被多所高等学校长期使用。此外还自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建立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卷库等教学辅助资料,制作了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本课程配套实验教材选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结构试验,该教材内容全面,从常见建筑结构的介绍,到常用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到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我们还编制了三个常规试验的任务书和指导书。以上文献为本课程试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完备的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试验教材及指导书的学习,很快就能掌握试验原理、试验方法,了解试验目的、试验过程,很多学生反映试验教材的学习效果很好,确实能帮助他们快速、高质量地完成试验任务。实践性教学方面,我校结构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环境良好,结构试验中心是为数不多的几家省重点实验室之一,中心仪器设备齐全,装备先进。实验中心能确保完成常规试验教学任务,此外还能进行部分选作试验,具备了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条件。本课程的试验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试验条件很好,试验装置齐全,设备先进,通过三个基本试验对他们积累工程经验,树立工程概念提供了感性认识,同时使他们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参加选作设计性试验的同学通过参加全过程试件制作和试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家表示收获的确很大。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与华普监理公司、镇江二建、中交集团二航三公司等9家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协作关系,保证了教学实习的顺利进行,确保实习取得良好的效果。4.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提问、引导、激励、讨论等方式引入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引用工程案例和研究成果,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时,教材中有恒载的分项系数有利时取1.0,不利时取1.2的论述,但对恒载何为有利,何为不利教材并没有进行说明,一般同学不理解这个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在何种情况下恒载对结构有利?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引起学生思考。若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可启发式发问: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何种力的力矩来抵抗水平土压力的倾覆力矩?学生都知道回答是依靠重力力矩,然后老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何种情况为有利,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可以得出在抗倾覆和漂移问题中恒载对结构有利的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精神及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气氛很热裂,同学在讨论中会提出很多观点,有助于教师很好地把握问题所在,并当堂予以解决。目前我校土木专业和港航专业每年招生6-7个班,学生人数约250人(含民办学院),本课程的上课学生规模为每次2-3个班,学生人数为80至120人。本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制作了ppt课件、动画、课堂教学录像及混凝土构件实验录像,利用网络测试库、实际工程施工图库、相关学术资料资源平台,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大大的延伸。通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将课堂教学、网上答疑和作业等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促进了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评,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根据课程特点改进考核手段,采用开闭卷结合的考核方式。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目前已建立试题库,考试试题在试卷库中随机抽取,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绩评定实行多项成绩综合制,将平时作业成绩、小测验成绩与考核成绩等加权平均定综合成绩,经过这些多种形式的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主动积极,自觉学习,教学效果良好。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校结构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环境良好,具备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条件。本课程的试验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试验条件很好,试验装置齐全,设备先进,通过三个基本试验对他们积累工程经验,树立工程概念提供了感性认识,同时使他们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参加选作设计性试验的同学通过参加全过程试件制作和试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家表示收获的确很大。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已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除了常规的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实验项目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课件、讲课录像等教学基本资料,建设了网络教学环境了CAI测试库,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布置仿真系统,实际工程施工图库,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实验录像库等;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便于教师在线指导,并加强了师生课外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我测评。为满足学生掌握学科发展方向以及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了多个兄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并给出学术资源信息网址,如:中国土木工程网、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等等。已有的网络教学环境、资源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有效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与知识的了解,掌握本专业最新研究动态,使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建设,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制度,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近几年,课程建设组还结合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特点,研究混凝土结构建设的合理结构型式,并积极向社会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一些新的结构型式,把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结果优良;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反映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较高,多次得级评价。课堂实录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激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好。课程建设组进行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发放55份,收回49份,结果如下:学生普遍认为教学总体水平高;课程设计科学、合理,能体现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教学方法好,手段得当,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教材选用先进、合理;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良好;建议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增加实践性环节。四、课程建设的创新与特色 课内必修实验与课外设计性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动力能力和实践能力。设计了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及偏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三个验证性实验。新设计了少筋、适筋、超筋梁设计性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类梁的设计、制作、贴片、养护、实验测试,撰写报告。设计和动手能力训练更为全面。 采用一人一题拓展性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自觉性和工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拓展为一人一题,一方面将典型的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柱网尺寸、不同的荷载数值,使每个人的设计参数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拓展梁板结构设计的类型,如双向板肋梁楼盖、多种类型混凝土结构等设计。防止抄袭,独立设计。 开展混凝土结构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设计了已建、在建混凝土结构工程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若干的问题或学生自己立题,在教师指导下,实地调查,边研究边学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设想,撰写小论文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 建设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拓宽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面。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设置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在线或离线自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模式。在建的教学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实验项目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教学课件包括教师上课的课件、讲课录像、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录像。在线测试提供一套完整的习题库体系。混凝土设计原理的试题库。学术资源包括本专业的港航工程书籍和杂志资料库、实际工程图库。资源导航包括兄弟院校精品课程网站导航、相关学术机构和综合网站导航等。师生论坛提供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平台。这个网站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五、课程建设的成果1. 师资队伍结构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俞铭华男1946.12教授硕士负责人、主讲、教学条件、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裴星洙男1954.10教授博士主讲、教学内容质量、指导青年教师汪宏男1960.3教授学士主讲、教学方法、网络平台张益多男1969.9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讲、教学内容、实验指导、编写试题库吴庆男1971.12副教授博士主讲、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许英女1976.11讲师博士主讲、教学方法、编写试题库米旭峰男1981.6副教授博士讲课、计算机仿真、网络平台2.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本课程教学队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由裴星洙老师指导王玉英和邵建华,汪宏老师指导詹云刚,吴庆老师指导黄宝涛。在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和交流,使他们能较快地站稳讲台,获得学生的好评。另外在培养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教学与研究方面,老教师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效果较好。3. 课程教学资料的建设(1)完善了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习题集、试卷库等教学文档。(2)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创新实验、课程设计三模块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3)试件制作与课堂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采用一人一题的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自觉性和工程设计能力。(5)开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6)建设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4. 近三年来获得的教学研究奖励(1)裴星洙2008年荣获江科大南徐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课程:工程力学)”。(2)裴星洙2008年荣获江科大南徐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课程:工程结构)”。(3)裴星洙2008年荣获江科大成人教育学院 “优秀教学质量奖(课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4)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08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论文题目:基于能量平衡的建筑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法的基础研究;学生:王维;指导:裴星洙)”。(5)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09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设计题目:起航政府办公楼设计;学生:王海鹏;指导:裴星洙)”。(6)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论文题目:基于能力谱法的巨型框架体系抗震性能分析;学生:王佩;指导:裴星洙)”。(7)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设计题目:怡安园小区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学生:汤曼;指导:裴星洙)”。(8)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设计题目:府东苑小区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学生:张丽双;指导:裴星洙)”。(9)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设计题目: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学生:叶飞;指导:裴星洙)”。(10)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科大“校优秀毕业论文奖(设计题目:北川中学教学楼隔震框架结构设计;学生:张文;指导:裴星洙)”。(11)裴星洙指导的研究生2009年荣获江苏省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优秀毕业生奖(学生:黎雪环;指导:裴星洙)”。(12)裴星洙指导的学生指导的学生2009年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学生:王海鹏;指导:裴星洙)。(13)裴星洙指导的学生2010年荣获江苏科技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学生:郭道远;指导:裴星洙)。(14)裴星洙2008年荣获江科大“本科生创新计划优秀指导老师”奖。(15)裴星洙2008年荣获江科大“教学优秀教师奖”。(16)2008年裴星洙指导的小组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建筑模型比赛“优秀奖”。(17)裴星洙等编写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教材2009年被评为江科大精品教材。(18)裴星洙论文“平面钢框架结构简化为双翼鱼刺型的研究”2008年荣获镇江市人民政府优秀论文三等奖。(19)裴星洙论文“消能减震结构的损伤集中分布研究”2009年荣获镇江市人民政府优秀论文一等奖。(20)裴星洙论文“重建诚信杜绝作业抄袭的方法研究”2010年荣获江科大教学管理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1)汪宏获江苏科技大学2008年优秀教师个人奖。(22)汪宏获江苏科技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质量奖。(23)汪宏获国家专利局颁发2010年实用新型专利。(24) 吴庆2010年6月在江苏科技大学第四届校教学名师评选中获得“教学优秀教师”称号。(25)吴庆2010年6月在获得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6)吴庆2009年5月获得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课程设计大赛”三等奖。(27)吴庆2009年11月“结构工程教研室”荣获2008-2009学年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研室”称号(教研室主任)。(28)吴庆2009年10月“结构力学课件”获得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29)吴庆2009年10月荣获江苏省结构创新大赛二等奖(2/4)。(30)吴庆2009年“结构工程教学团队”荣获江苏科技大学第二批优秀本科教学团队称号(4/10)。(31)吴庆2010年10月吴庆老师讲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荣获2009/2010学年校“优秀教学质量奖”。(32)米旭峰2008年获江苏科技大学第12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33)米旭峰2008年获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34)米旭峰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比赛”一等奖。(35)米旭峰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08-0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奖一等奖。(36)米旭峰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优秀教学质量奖。(37)米旭峰2009年获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奖一等奖。(38)米旭峰2010年获江苏科技大学第1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胜奖。(39)许英2008年制作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多媒体课件获校3等奖。5. 近三年来承担的教改教研课题(1)俞铭华等.土木工程校级品牌专业建设,江苏科技大学,2008.62010.6.(2)裴星洙. 重建诚信构筑杜绝抄袭作业模式研究与实践,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金项目,经费0.4万,GJKT200704;(3)裴星洙.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经费0.5万,FIB070335-A9-20;(4)裴星洙.基于大学校园网网络教学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滚动课题,经费0.4万,2009-R-1338.(5)汪宏. 港口工程学团队建设,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2009-2011.(6)吴庆.大土木环境下专业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0年度课题,2010.3-2012.12.(7)吴庆.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10.1-2012.12.(8)吴庆.大土木环境下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江苏科技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09.62011.06.(9)吴庆.土木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系列课程建设,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12010.12.(10)吴庆.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12010.12.6. 近三年来在国内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1)俞铭华,张益多,混凝土结构课外研究性学习实施成果分析,高等建筑教育第18卷,2009.(2)俞铭华,汪宏,张益多等,混凝土结构课外研究性学习初探,建筑结构,2008,Vol.38(S1)(3)俞铭华,汪宏,加强混凝土课程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建筑结构,2008,Vol.38(S1)(4)裴星洙.重建诚信杜绝抄袭,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5)裴星洙.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 烟台大学学报,2010年第23卷(6)裴星洙.土木工程专业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0第7期(7)裴星洙重建诚信杜绝作业抄袭的方法,江苏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2010.6(8)汪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案探讨.第十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2008.(9)张益多,俞铭华,汪宏,许英,米旭峰,裴星洙.混凝土结构开展设计型试验的探索与实践,建筑结构增刊,2008年10月,Vol.38(s1):160-162.(10)张益多,裴星洙,米旭峰,俞铭华.混凝土结构课程开展设计型试验的探讨,烟台大学学报增刊(自然科学版),2010年.(11)许英,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3,1/2(12)许英,重视工程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10(13)米旭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仿真系统的开发与评估. 建筑结构,2008(S1).(14)董作超,吴庆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江苏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集,2010.67. 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俞铭华,初始缺陷对高强度钢潜艇耐压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2006CH069J),中船重工集团702所合同项目,2006.82008.12。(2)裴星洙. 基于能量法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研究,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1万,2008CH072J。(3)裴星洙.高层建筑结构约束失稳消能支撑杆的动力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江苏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经费7万,2006CH069J。(4)汪宏.直立式防波堤双层开孔消浪板结构的研究,镇江市科技局项目,2008.10-2010.12。(5)汪宏.中港二航局桩七打桩架承载力计算,中港集团,2005.1-2006-6。(6)汪宏.威海奔腾港航基地项目工程设计的研发,威海奔腾港航配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7.3-2009.12。(7)汪宏.600t起重装置的研发,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2010.3-2011.3。(8)汪宏.128m打桩船的打桩装置的研发,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2008.12-2010.12。(9)吴庆.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综合效应与性能退化规律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09.1-2011.12,主持人。(10)吴庆.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综合效应与性能退化规律,江苏科技大学科技项目,2008.9-2010.9,主持人。(11)吴庆.人工气候加速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博士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09.1-2010.12,主持人。(12)吴庆.基于硫酸盐侵蚀的地下混凝土结构基本性能退化规律研究,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08.12009.12,主持人。(13)吴庆.人工冻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态本构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1-2011.12,参与人。(14)张益多.京沪高铁无锡西桥段桥梁施工监控研究,横向课题,2009年2月至今,经费80万元,排名2/6。(15)张益多.双指标侵蚀环境作用下预应力结构耐久性试验与寿命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9月至今,经费35万元,排名5/8。(16)米旭峰.海洋平台中钢-聚氨酯复合管节点的抗疲劳性能研究. 江苏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2008.62010.12,负责人。(17)米旭峰.钢框架内嵌预制钢筋混凝土竖缝剪力墙的抗震设计研究.江苏省教育厅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08.62010.12,负责人。8. 近三年来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裴星洙,郭道远. 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论文集.2008.6.北京.(2)裴星洙. 减震结构中耗能支撑参数与分布的多目标优化,第八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0.北京.(3)黎雪环,裴星洙.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1.武汉.(4)裴星洙,黎雪环. 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2009.4.上海.(5)裴星洙,郭道远. 日本建筑结构极限强度设计方法基础研究,“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2009.5.福州.(6)郭道远,裴星洙.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1.广州.(7)裴星洙,贺方倩. 高层钢框架结构附加金属阻尼器的最佳减震阻尼量分析,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10.济南.(8)裴星洙,汪玲. 巨型框架悬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10.济南.(9)裴星洙, 黎雪环.考虑地基与建筑结构相互作用的动态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第22卷第1期 p22-25.(10)裴星洙,赵光伟. 减震结构中耗能支撑参数与分布的多目标优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第22卷第2期 p21-24.(11)裴星洙, 黎雪环.结构振动模型和刚度矩阵对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第22卷第3期p12-16.(12)裴星洙,周晓松. 平面钢框架结构简化为双翼鱼刺型振动模型的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第22卷第5期P17-21. (13)裴星洙,黎雪环.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8第22卷第6期P18-22.(14)裴星洙,方彭凯. 设置软钢阻尼器的钢框架消能减震性能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9第23卷第1期P13-17.(15)裴星洙,黎雪环. 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2009,第39卷增刊P598-601.(16)裴星洙,王维.基于能量原理的外钢框架-内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法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2009第23卷第6期, P598-601.(17)汪宏,陈大明等.双层开孔消浪板结构消能性能分析. 港工技术,2010(2):9-12.(18)汪宏,陈大明等. 双层开孔消浪板结构消能性能分析. 江苏科技学报,2009(6):479-483.(19)汪宏.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坍方数值分析与处治. 岩土力学,2009(11):3481-34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千山笔记
- 2024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范本二手房购房合同范本
- 2024赊欠买卖货物合同样书
- 2024装饰维修合同范本
- 2024《电大合同法网考》
- 2024理财合同可信范文
- 深圳大学《中国音乐史(中国流行音乐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医学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殡葬用品销售合同(2篇)
- 骑车转让买卖协议书(2篇)
- 质量管理制度及过程控制措施
- 光伏并网前单位工程验收报告-2023
-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指南课件
- 工程造价咨询廉洁和守信制度
- 墙体脱落维修整改计划书
- 音乐学科家长会
- 《云计算技术及应用》期末试卷二(含答案)
- 《旅游线路设计》课件
- 《民法典》学习必刷300题
- 树脂修复完整
- 床单位终末清洁与消毒模拟实操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