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doc_第1页
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doc_第2页
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doc_第3页
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doc_第4页
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姓人认为自己是从湖南迁来的,而其它姓氏的人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称是外地迁来的黄姓村民,经济状况可以说是全村中最好的,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其他姓氏的人高得多,甚至连汉族的张姓和李姓村民也比之不及。鉴于壮族特别是黄姓壮族在村中的特殊地位,本人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村中黄姓集中的两个组村民的生产、生活、信仰习俗等方面分析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一、现代商品意识渐趋浓厚和传统农本思想的日益淡化黄姓集中的窜记村组,共有22户人家,113人,其中除两户苏姓人家(共9人)和一户王姓人家(共6人)外,其余19户共98人均为黄姓。村民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显示:该组2001年人均纯收入为2948元。这一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从实际情况看,该组经济收入比其它组要高则是确实无疑的。调查发现,该组黄姓已有14户家庭建成了两层的钢筋水泥平顶楼房(其中6户装修较好);有17户人家已经购置了电视机(其中彩电5台);家用电话用户为12户。利用扶贫接济款和自筹资金建成的远距离通水工程已经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一些日常的家用电器也逐渐出现在部分村民的家中。壮族黄姓较为集中的另一个组是大新组。有11户家庭共57人,人数约占全组总人数的60%,自称与窜记村的黄姓均来自江西。该组黄姓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与窜记组不相上下,且该组黄姓村民比较重视教育,目前为止已有3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就读。该组的族人精英分子(指那些热衷于村内、族内事务,且有一定组织才能的德高望重的人,他们一般跻身于村级权力阶层,直接介入村政,或者以间接的形式影响村政,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威严)也较多,现任村委会主任也是出自该组黄姓。壮族黄姓在经济方面之所以能处于全村的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他们较为开放的思想和浓厚的商业意识。两组黄姓村民中的中青年男子,大多数都外出经商或搞其它副业。在窜记组,中青年男子共有23名。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组中青年男子就组织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小型流动建筑队,每年都可以到全镇各村甚至到东兴市搞建筑。由于这支建筑队讲求工程质量,信誉很好,因此一年四季都找到工程来承包,年人均可收入近7000元。除了这支建筑队能保证这些家庭每年获得稳定的收入外,其它不参加建筑队的青壮年男子,基本上也能找到谋生的事来做,以保证自己稳定的年收入。村民黄至坚是多年从事海鲜产品贩卖者,自20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和两国开关通贸以来,他一直在中越边境从事边境贸易。10多年来,他利用自己能操一口流利越南话的优势,经常到与东兴市一河(指北仑河)之隔的越南芒街码头购买海产品,然后运到东兴市分别卖给各乡镇来的购货者,获利颇丰。近年来,东兴市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快速致富。冲榄村黄永全兄弟两人在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度假村开了一家餐饮店,生意十分兴隆。据黄永全本人比较保守的估算,这家餐饮店每年可获利两三万元,兄弟两人平分,每人每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可以说,冲榄村敢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的壮族村民,利用改革开放和中越边境和平安祥的大好形势,以他们开阔的视野,很快就为自己的脱贫致富找到了合适的门路。壮族历来以农为本,轻视工商,在壮族聚居的许多地区,这种重农抑商的思想,解放后仍然长期存在。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有些地方的壮族,仍有不少人把经商看做是“不务正业”,是干“丢人”的事。但是,在近年来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在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民族间的交融与相互学习借鉴日趋发展。这里壮人的农业生产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农业在他们的日常生产中所占的分量比较小。窜记组四面环山,耕地尤其是水田不多,且由于耕地不集中,灌溉不方便,因此种水稻的收入也不好。根据当地老人的介绍,早在建国初期的50年代集体化时,组里(当时为生产组)就组织大量人力来开渠灌溉,收集各种有机肥来育田,但亩产都不高。现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大部分水田都纷纷被开辟成小鱼塘或种上果树。田地上栽种最多的是龙眼树和柑桔树,这些果树除了一年两三次除草、施肥和杀虫外,不需要更多的关照,免除了种水稻一年多次的耕耘和劳作,收入也普遍比种水稻高出两三倍。部分被认为最适合种水稻的水田仍被保留下来,但面积不大,约占原来水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强。种植水稻所用的生产工具仍然是传统的犁、耙、铲、锄等,采用牛耕方式,小型的耕田机械尚很少被使用。种植水稻所收获的稻谷,主要不是用作家庭食用,而是为了方便饲养家畜家禽,主要用来喂养猪、喂鸡、喂鸭等。家庭一日三餐食用的大米多数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很多人特别是中青年多认为通过其它方式挣钱养家糊口比单纯地种田更划得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给这里的壮民以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为这里的人们常年提供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经济林的大规模种植,既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绿化环境的作用,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玉桂和八角的种植,所需成本低,收益大,且技术要求不高,因此成为黄记组壮族大宗种植的对象。从玉桂树上剥下的桂皮,可作香料和药用;八角可作香料。这里的家家户户在每年立春过后都忙于栽种玉桂,以填补前一年玉桂被砍剥后留出的山岭空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是剥玉桂的最佳时间,被剥出的玉桂皮可以马上出售,每千克约值四五元,也可待晒干后再卖,每千克可卖到10元左右。窜记组的村民平均每户每年可出售生桂皮(未经晒干的桂皮)一二千千克,多者甚至可达三四千千克。八角是一年两熟的,农历二月和八月是采摘的时节,人们需要爬到八角树上方可采摘它的果实。八角带来的经济收入不算大,一般为玉桂收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松树、杉木等其它人工经济林木出售不是每年都有的,通常是三年或五年搞一次大批量出售,以保证大、中、小树木生长的合理比例。二、传统文化风俗的传承与变迁从以上可以看出,这里壮民的谋生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壮族传统的以农为本、轻视工商的习惯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经商和搞其它经营在这些村民看来已经是谋生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为本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淡化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农民头脑中某些落后的观念。然而,农村社会毕竟是各种传统的风俗习惯最容易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地方,农民可以很快地改变自己的谋生方式,但要农民丢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传统习俗和信仰崇拜,则是很难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的。1信仰崇拜和祭社活动的变迁壮族的图腾崇拜是多种多样的,青蛙、犬、大树、奇石、怪洞等都曾经甚至现在仍被当作崇拜的对象。目前,这里的壮民主要是崇拜狗。狗之所以被壮民所崇拜,原因是相传狗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到天庭去偷取稻谷种子,壮族因此才有了水稻种植。这一带的壮民之所以崇拜狗,可能也与这个传说有关。但在当地人的眼中,现在养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家防盗,人们崇拜狗更多地是狗对主人的忠诚,这可能是图腾崇拜物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起作用产生细微变化所致。根据现年79岁的黄东承老人介绍,他小时候也看到自己的祖、父辈对狗非常崇拜,上山打柴经常要带上自家养的狗作伴,可能是当时山上野兽较多,带狗上山可以捕捉到一些小动物,也可以预防猛兽侵袭的缘故。同时,由于当时偷牛、偷鸡贼很多,养狗可以起到防盗作用。那时候狗是不能杀的,人们更不能吃狗肉。只是到了1949年解放后,为响应党破除一切封建迷信的号召,把禁杀狗、禁吃狗肉的祖传训诫也当作封建迷信丢掉了。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指1959年至1961年),队里青壮年由于平日劳动量大,又找不到可吃的东西,因此只好把狗也杀了分吃其肉,黄承认自己也曾参与了分吃狗肉的活动。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的壮人都再也没有杀过狗,也很少有人再吃过狗肉,凡是吃狗肉者三天不准进厨房,这似乎已成定规。青蛙在这里并不像在其它一些壮族地区那样受到保护。相反,它们经常成为这里村民餐桌上的美食。人们并不崇拜青蛙,只有一些老人考虑到青蛙能除害虫而主张保护外,年轻人捕食青蛙是无所顾忌的。牛在这里是受到较好待遇的,因为它们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可以过牛王节。但它们的命运并不比狗要好,人们虐待牛的情况也是经常有的。一些大树也成为当地壮民的崇拜对象。除了这些以外,村民对其它物体的崇拜很少见。可见,当地壮族的传统文化虽然得到了传承,但已产生了变化。祭祀活动在这里是非常频繁的。社分村社、田头社、路边社等等,村社立于村民房子背后一小山冈上,好像是壮人的靠山;田头社和路边社分立于房子前500米左右两侧的两个小土坡上,这三个社各以一棵大树作为祭祀标记。村社、田头社、路边社三点形成一个鼎立的三角形,村社在空间位置上高于其它两社,是村民世代平安的保护神,显示出其作为总社的崇高地位。每次的祭祀活动都是先祭村社,然后再分别祭其它两社。祭祀活动每年至少进行五次,即正月初二的新年社、二月初二的春社、端午节的夏社、秋种后七月十四的秋社、冬至的小年社,偶尔某家有白事,或者是有嫁娶的时候,也要祭祀一次。参加祭祀活动的主要是男人,妇女一般不能涉及此类活动,这一点与汉族传统习俗是基本相同的。祭新年社是最热闹、最隆重的一次。每年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带上自家准备好的饭菜齐集村社,饭菜要有荤有素,以示对社神的崇敬。祭祀开始时,先燃着蜡烛、纸钱,后由一男性老者念念有词地“请”社神出来享用大家的供奉品。待社神“饭饱酒足”后,老者再说一些“恭维”社神的话。最后祈求社神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大家平平安安,年内有好收成。老人们介绍说:“解放前的祭新年社活动是要求黄姓全族男性参加的,包括出生不久的男孩,也由自己的父亲抱来参加,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参加此类活动,所以只能由我们这些老年人来主持。”祭完村社后,接着是田头社和路边社,它们的程序要比祭村社简单多了,多少带有一点走过场的味道。冬至的祭小年社与新年社是相对应的,主要是为了感谢社神一年来的保佑,“兑现”祭新年社时许下的要在年末“还报”的诺言。社在当地壮民生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它被认为是族人生产、生活甚至命运的保护神。它以土地神的地位自居,当地人称之为“土地公”。“土地公”的“居所”是一个个小山堆,选择一棵形状特殊的大树作为其存在的标记,平时村人不能随便到这里大声喧闹,更不能在此大小便。“土地公”“居所”周围的任何树木是不准砍伐的,谁要错砍了其中的树木,必须及时备置一些必要的祭祀用品到社神面前焚香纸认错。面对一棵大树认错,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谬,但若没有做到这些,砍树人的心里总是很不踏实的,特别是当家庭成员出现一些不测的事情时,更自然地会把它同砍树的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是社神怪罪所致。少数民族社会,尤其是壮族农村社会,总是缺乏一种冲破传统陋习的勇气,当事关全家安全和幸福时,人们总是喜欢遵循传统以求心安理得。76岁的黄祥林老人说:“从我记事的那时起,还没有哪个人砍了社树而不供奉认错的,即使他不想这么做,他的家人也会逼着他去做。”这一传统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原始信仰的色彩,但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进一步发扬光大。2节日与祭祖活动的传承冲榄村壮民传统的节日与周边汉族人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除夕夜等。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农历除夕的钟声刚一响过,人们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鞭炮在自家门前燃放,然后打起火把到河边烧香并象征性地挑回一担新年水。这里的大年初一是不准杀生的,人们一般要把除夕夜剩下的饭菜吃完,有小孩上学的人家,大人们一般在早上为小孩准备一些葱汤,期望他们越长越聪明。已经“度身”(指参加了入道仪式)的道公,这一天要吃斋,当地称为“休粮”,不能沾饭菜,特别是荤菜,只能以瓜果代粮充饥。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要给祭祖供棚上“青贡”(主要是果类),“青贡”一直要保留到正月十五过后才撤走。清明节的扫墓(当地叫“挂纸”)活动,以前是只有男人才能参加的,但现在妇女们也纷纷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因此,“挂纸”在这里已经变得不是那么严肃了,而更多地具有春天郊游的色彩。除了清明扫墓外,前一年去世的老人的坟墓必须在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前祭扫,当地壮人叫做“新山(新近去世者的坟墓)不过二月二”。无论是扫“旧山”还是扫“新山”,已出嫁的妇女一般不回娘家参加上坟,回娘家上坟在当地人看来是不吉利的。壮民集中的窜记组和大新组都没有大的河流流经,因此,每年的端午节从来没有划龙船的活动出现过。邻近地区那些靠近较大江河的汉族和瑶族村民,也没有端午划龙船竞渡的传统。但是,包粽子却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由中青年妇女来做,男子只起到某些辅助的作用。中秋节、冬至、除夕等节日习俗与汉族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除了这些大众化的传统节日外,这里的壮民还要过一些有本地或本族特色的节日。农历六月十三、十四的“观音诞”,可算是比较特殊的本地节日,当地壮民认为,观音的诞辰日是在农历的六月十三或十四。因此,当地壮民可选其中的一天作节,煮上一锅糯米糖粥以供奉观音。当地老人说:“我们之所以供奉观音,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直都认为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她能救我们于危难。”观音菩萨的信仰,反映了佛教在当地的影响。祭祖与祭社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当地壮民称祭社为“外祭”,祭祖为“内祭”。窜记组19户壮民共用一个坐北朝南的祠堂(当地叫“厅下”)。现在的祠堂是新建的钢筋水泥结构,共有两层,一楼称“下座”,二楼称“上座”,每层约25平方米。祭祖是在二楼的“上座”进行的,“下座”一般是放些祭祀备用品,如香纸、蜡烛、笔墨等。在“上座”北面墙离地面约1.2米高的地方,用平整的木板架起一个长约4米、宽约1米的供棚,这是放置祭祀用的酒杯和茶杯的地方。墙正中贴着一张长宽约2米的红纸黑字书写的“神龛”,主要是记述本族人可知的最早的五代祖先的名号及业绩(在当地没有族谱,只有一本记载着解放后出生的人的生辰八字的小本子,称为“流水簿”)。东西两面墙离地面1.5米处各置一个长约30厘米、直径约10厘米的竹筒,竹筒内各放置九面三角形的箭旗。厅中央放置三张长宽各1.5米、高约1米的四方桌,这是为祭祀时放置供品备用的。祭祖一般是在除夕、端午、冬至等节日进行,本家族的人遇有红白喜事时,也要祭祖一次。除夕祭祖是规格最高的一次,吃年夜饭前,各家各户把自己准备好的各式菜肴端上并有序地排列在三张四方桌上,除妇女一般不参加外,所有的男性族人都要集中“上座”祭祖。中青年男子是具体的操作者,他们先燃起九支香,然后斟茶倒酒,常规是三茶五酒(即三杯茶、五杯酒,茶放置在前面,酒排列在后面,杯子数量不用双数),再由文化水平稍高(即识字较多)的老年人诵读神龛上的“祖公字”的内容,意为“请”祖宗出来“享用”子孙的供奉品。朗读完毕,在场所有的人都向神龛三鞠躬。然后斟酒倒茶,休息片刻,再行三鞠躬。如此反复三次,最后烧纸钱和燃放鞭炮,祭祖活动才告结束。除夕、端午、冬至等节日的祭祖活动,是对祖宗追念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祖先一年来的护佑的感谢和对来年平安顺瑞的祈求。但在当地,要想祈求祖宗保佑自己及家庭一年内人畜平安、财源广进,单在节日祭祖活动中的表示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那些外出经商的人,他们习惯在正月期间择一吉日,请道公为自己祈福(当地人也叫“起福”)。即事先把自己今年的经商想法通过道公“告知”自己的祖宗,祈求祖宗护佑自己生意兴隆,并许诺年底“还福”,以谢祖宗护佑。“起福”是改革开放以来再度兴起的。当地老人介绍,解放前也有“起福”的习惯,但当时并不是为了祈求经商发财,因为当时这里没有人经商,只是为了祈求家庭人丁兴旺,尤其是为了妇女的生男育女而起的。这也反映了当地壮民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人们传统的心理产生了某些变化。3婚嫁仪式与丧葬习俗结婚与死亡是人的一生中的两个重大转折,婚嫁是喜事,丧葬是白事,两者都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尤其是丧葬。中国的男婚女嫁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民族的不同地方,婚嫁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冲榄村壮族青年的婚姻普遍还是遵循媒妁之老一套做法,虽然也有一些是自由恋爱而成婚姻的,但为数不多。男青年若相中某位女青年,一般是通过请媒婆(当地没有专门的媒婆,能说会道的已婚中青年妇女都有可能当一两回媒婆)说媒,若女方也有意,则由媒婆要回女青年的生辰八字,交给男方请命相家(当地一般由道公或风水先生兼任)合双方的八字,如遇相克,则这桩婚事可能泡汤。双方八字没有相克,男方即可择吉日随媒人前往女方家送聘礼定婚。定婚后三至五个月,男方再请命相家择一吉日作为结婚的日子,由男方备礼随媒婆再到女方家中,告知结婚的日子(当地称为“送日子单”),女方核对无异议后,结婚日期即可定下。紧接着男方要送彩礼至女方家中以备办嫁妆。彩礼有多有少,多者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少者两三千元,视男方家庭经济状况和女方要求而定。结婚那天,男方大摆宴席,新郎在伴郎的陪伴下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女方也组成一个送亲队伍,将准备好的嫁妆交由男方派来的人挑到男方家里,叫做“过礼”(当地称为“陪嫁”)。壮族的丧葬形式,在历史上有岩葬、悬棺葬、火葬、土葬,以土葬为主。尽管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火葬,以节约耕地,减少浪费,但当地壮族仍然延续传统的土葬习俗。在冲榄村壮民中,尚没有除土葬外的其它丧葬形式,这可能与传统习惯、观念和地理环境有关。这里的壮民既受到其它地方壮族传统习俗的影响,又不能完全摆脱当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制约,而且更多地是就近学习借鉴当地汉族的做法,使自己的习俗与之趋近。在葬俗方面,实行二次葬则是当地壮民对壮族丧葬方式的最大的传承。二次葬是将死者置于棺材内实行土葬,死者尸体进行一次葬若干年后,把坟墓掘开将其骨头拾起按人体结构顺序放置于陶瓮内再迁葬他处。二次葬产生的真正原因现在不得而知,但其最初用心乃是出于孝道则是可能的。壮人居住地大多处于炎热潮湿地带,埋在地下的尸体血肉容易腐烂,壮人不忍先人骨殖埋在污泥之下受雨水浸泡和虫蚁侵扰,因此将之捡起盛于金坛之中再葬。当地壮人则更多地是从风水的角度来解说他们的二次葬的。年已70的黄至佳老人是这样说的:“老人去世时,后辈来不及请风水先生鉴地(按照某些风水学说,用罗盘等仪器具体测定某地是否适合埋葬死者)就随便选一块地把老人埋了。这块地不一定是吉地(指风水宝地),不一定可作为老人的长久栖息之地。因此,事后要请风水先生找一块风水宝地,预先封起一个圆形的土堆,我们叫做“封堆”,这块地是为捡骨葬准备的。如果风水先生认为一次葬时所用的那块地是一块吉地,捡骨葬也可以再次葬在一次葬所用的那块地。结 束 语民族经济和传统文化习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民族交往日益加深的影响,冲榄村壮族经济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