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精心备课与练习胡适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段的品读感悟母亲对我的爱,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三、情感体验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教学设想一、重难点1、重点: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2、难点:体会母亲伟大而细腻的爱。二、教学思路由于这篇课文同藤野先生一文在写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习本文时就比较容易,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自行从结构、主题、写法、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等方面自学。自学后,设想如果自己要讲这篇课文,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这篇文章。问题提出后,并自行作答。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初步理解文意并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做好旁批。二、教师准备:录制歌曲慈祥的母亲和下载歌颂母爱的诗歌,以烘托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课时目标:理解文意,概括出母亲的形象。二、情景导入1、播放歌曲慈祥的母亲或烛光里的妈妈。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2、有关作者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三、感读课文藤野先生和我的母亲都是写人的,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借鉴藤野先生的学习方法,自读课文,从文章的结构出发,伸入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主题和语言等方面提出问题,并自行作答。如提出的问题独立回答有困难,小组内可以讨论。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默读提示:A、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B、抓住关键词、句、段。C、结合课导读及课后练习。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什么?请作简要概括。明确: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第二部分(512)具体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当家之难及母亲的不被人格所辱的事。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影响之大。四、研读课文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明确: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说来,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撼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与文未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2、文中写了母亲的几件事?表现出母亲什么品性?请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明确:文中写了母亲的两件事,一是母亲是我的严师和慈母。又写了三件事:(1)叫我早起。(2)聆听教诲和承受责罚。(3)用舌头添我的病眼。前两件体现了母亲教子之严,后一件体现了爱子之慈。二是写母亲当家之难。也写了三件事:(1)除夕替大哥打法债主。(2)爱两个嫂子相处和处理她们之间的矛盾。(3)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前两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厚仁慈,气量大,有容忍之心。后一件事表现了母亲的刚气。3、细读文章最后一段,找出写母亲对我影响之大的句子。明确: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五、延伸拓展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明确:这是开放性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六、课堂小结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七、巩固练习第2课时一、课时目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细腻而伟大的母爱,学习写人的方法。二、复习导入本文写了本文写了母亲的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性?三、问题探究1、作者主要写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明确: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2、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明确:一是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觉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四、比较阅读试比较藤野先生与本文有哪些异同?明确:相同。两文表现人物的方法都是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文章的结构也都是先言它再写人,都是三个部分结构。不同。在表现人物的方法上,藤野先生不仅采用了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且还对人物的特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刻画。我的母亲中没有。藤野先生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在语言上,藤野先生的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我的母亲采用了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的堆砌。五、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歌颂母爱的诗文吗?请用深情的语言背或读给大家听听。2、你能唱歌颂母爱的歌吗?请展开你美丽的歌喉唱给大家欣赏。3、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说出来让大家品味。4、母爱是人生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相信你对母爱一定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请你自拟题目,写上一首诗或文段。六、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写母亲的几件小事,表现了母亲宽容温和,仁厚的优秀品性。作者用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深情的语言,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七、巩固练习母亲往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哪一点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把它们写一写。第3课时(练习课)一、积累和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翳( ) 文绉绉( ) 吹笙( ) 庶( ) chu号( )宽sh( )2、人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其二: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1)其二是活用两句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 。(2)请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综合性学习2006年5月,滨海市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 (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4、探究与发现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 两个鸟儿喂大一窝小鸟,小鸟翅膀硬了慢慢地都飞了,但窝和老鸟还在。“空巢”家庭是对只剩老人的家庭的形象比喻。据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材料二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至今对这首四年前就传唱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记忆犹新,然而近年能够“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还是越来越少了。我的发现: 。二、课内阅读读课文“每天天刚亮时”至“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三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选文的内容。2、选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3、“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这样做有什么目的?4、为什么责罚孩子,又不让孩子哭出声音来呢?5、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三、课外阅读母亲的目光小乔(1)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脚,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2)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不过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3)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慕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兄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4)“妈,怎么了?”我很纳闷。(5)“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6)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7)以后,她再也没有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样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8)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9)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10)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11)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摘自妇女生活2003年5期)1、第(7)段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蓬溪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工作人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真的长大了 第三课 伸出你的手 第1框 在关爱中成长教学设计 人民版
- 全国电子工业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1单元1.4活动3《预测高温时盆栽的用水量》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3《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一框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地图教学设计3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云南广南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大数据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毕业论文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研究进展
- 中考复习专题—应用题
- 微机ATX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 外贸中英文商业发票
- 2019JGJ196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电容电容器ppt课件
- 物业服务费用测算技术报告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