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12).doc_第1页
【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12).doc_第2页
【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12).doc_第3页
【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12).doc_第4页
【新课标版】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1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单元验收试题(12)【新人教】 命题范围:选修1、2、3、4、5、6综合检测试题第卷(选修1、2、3)1(10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2(10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3(10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2分)(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2分)4(10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有为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简要说明当时这一主张产生的国际因素。(4分)(2)穆罕默德阿里和康有为是怎样实践自己主张的?结果如何?(6分)5(10分)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人拥有自由、平等的人权,他就是他自己的君主。但自然法状态下必然造成人类对拥有的自然权力不安心、不稳妥。这就促使人们互相协议缔结了契约,自愿把部分权力交给社会,政府是受人民的委托而设立的,在人民想改变它的时候可以改变它,而且立法权和执法权是分开的。(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美国1787年宪法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洛克的思想主张并以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为例进行说明。(6分)(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4分)6(10分)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乙)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己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1914年2月严复平议材料二 (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1914年2月严复致熊纯如书札请回答:(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4分)(2)严复认为卢梭民约的流行导致中国社会“喋血捐生”而又“无济于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6分)7(10分)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6分)(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8(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还在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外包内含的关系。这不仅在于二者斗争目标一致,更重要的是中国抗战在打击日寇、配合盟国作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不能设想,东方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凝聚民心士气、保证中国抗战胜利的民族统一战线,却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没有联系。因此,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事实上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率先建立,使日本法西斯一开始就遇到了联合起来的、强大的、反法西斯力量的有力抵抗。这对于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展及其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彭训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请回答:(1)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外包内含的关系。(4分)(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6分) 9(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导弹。苏联的部署很快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国隔离线时停止航线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去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5分)10(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国际联盟成立,尽管它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国联最终没有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有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材料二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其他6个是非常任理事国,经理事会推荐,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回答:(1)决定成立国联的国联盟约获得通过是在什么会议上?(1分)材料一认为应如何评价国联?(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3)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比国联更大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参考答案1(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注重改革策略。(2分)迁都洛阳。(2分)(2)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2分)改革的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2(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4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2分)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3(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4分)成效:20世纪初实现了完全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2分)(2)问题: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2分)原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全盘西化与复古思潮的尖锐冲突,明治政府选择学习西方学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依然采用能够维护自身统治的传统思想。(2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4(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主张:学习西方。(2分) 因素:工业革命的冲击。(2分)(2)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了埃及的近代化改革,在他统治期间,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但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失败。(3分)康有为积极宣传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5(10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学说。(3分)美国: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分)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制和分权制衡原则。(2分)(2)问题:人民权利的不平等,黑人和印第安人不能享有完全公民权。(2分)解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补充人民的权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民主政治不断完善。(2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6(10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财产私有;社会契约。(4分)(2)“喋血捐生”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2分) “无济于治”的说法不确切,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如答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良也可得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7(10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分)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3分)(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2分)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2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8(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2)标志: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目标:战胜世界法西斯的侵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6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9(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美苏两极格局下争夺世界霸权;美国占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5分)(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5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10(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巴黎和会。(1分)评价:一方面是少数大国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2分)(2)原因:从提出到正式成立非常仓促,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日本和德国等国相继退出国联;只有大会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英法主导国联,领导乏力。(3分)(3)标志: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1分)原因:由安理会专门负责维护和平;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包括了二战后世界上最主要的大国;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政治、经济和军事);联合国拥有各国组成的专门维和部队。任选3点即可,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第套卷(选修4、5、6)1(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材料二 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6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2(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材料二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材料三 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材料四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材料五 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 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大清王朝请回答:(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3分)(4)概述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3分)学3(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请回答:(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2分)(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2分)(4)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怎样看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分)4(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请问题:(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甲、乙说法的依据何在)?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2)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课题研究的题目。(2分)(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在历史上的作用。(4分)5(10分)【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史学有史,始于“五四”以后。梁启超、李大钊、傅斯年,分别从不同角度为这门学科史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尤其是梁启超晚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再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创设“史学史”之名,并给出中国史学史怎么写的初始方案,使他成了这门学科史的“教父”。引自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图2 图3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4 图5 图6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先生被称为中国史学史“教父”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史学史?什么是中国史学史?什么是西方史学史?(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著作都属于哪一类史学?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分)6(10分)【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镌刻的图纹包括头戴皇冠耳挂三角形耳环的人头像、鱼鸟勾云纹饰以及穗叶形柄等。很明显,这是一根象征着王权的宝杖。金杖象征王权并不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也不是传统中国上古王权的象征,鼎才是中国传统中自春秋战国时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王权象征金杖哪里有呢?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区域都有使用王杖的习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印证了三星堆文明不属于传统中认为的中国黄河文明。材料二 当我们面对着玛雅遗址异常灿烂的古代文明,谁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而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的确,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地面考古没有发现文明前期过渡形态的痕迹,分析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也无线索可言。玛雅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又在一夜之间轰轰烈烈地向南美大陆扩展。 据古代文明未解之谜编写请回答: (1)三星堆文明出现的原因是现在很多学者都想搞清的问题,材料一试图指出的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论点需要什么样的论据作为支撑?(1分) (2)材料二对玛雅文明的由来持怎样的观点?(1分)材料中又是怎样说明其观点的?(3分) (3)从以上材料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这对我们探索历史奥秘有怎样的作用?(2分)7(10分)【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枪,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他们的号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的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杀人凶手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5分)(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5分)8(10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处,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所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5分)9(10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根据报刊摘编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 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4分)10(10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德国科隆大教堂 图2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图3 万神殿请结合所有知识回答:(1)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一种哥特式建筑,结合中世纪情况,请思考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设计高耸入云的尖顶? (4分)(2)请指出图2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建目的,其大圆顶是由谁设计建成的?圆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开阔明朗的风格,并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与周围的世俗建筑十分协调,这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 (2分)(3)与古代罗马的万神殿和中世纪的科隆大教堂相比,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更接近哪一种建筑的风格?说明了什么?(4分)【第二套卷练习题参考答案】1(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2分)(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4分)(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2(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2分)(2)政治招抚或劝降到武力统一:郑氏集团坚持分裂台湾(2分)(3)采取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统一台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起强大的水师部队,具备了统一台湾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因剿寓抚”,迫使郑氏政权弃抗投诚。(3分)(4)设置机构(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3(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3分)(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2分)(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2分)(4)否。 “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质,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4(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4分)(2)如:中华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历史伟人。(2分)(3)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后经过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20世纪中国第一次飞跃。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民族独立并开创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被尊为国父。(4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0分。】5(10分)【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1)梁启超先生创立中国“史学史”,且提供了中国“史学史”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或能够结合梁启超先生在历史研究上的成果论述,亦可)。(4分)(2)研究历史发展的学科,称作史学史。反映中国史学发展史的学科叫做中国史学史。反映西方史学发展史的学科叫做西方史学史。(3分)(3)属于人类史。依据:这些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