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1).DOC_第1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1).DOC_第2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1).DOC_第3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1).DOC_第4页
【导学教程】(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教程】(新课标)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达标训练(含解析)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解析a项中,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b项中,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c项中,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d项中,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答案d2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b错误。答案b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答案d4(201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a寄生b竞争c捕食 d共生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引入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新引入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解析本题考查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答案c6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7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被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属于初生演替,b、c、d项属于次生演替。答案a8(2012琼海一模)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答案c9(2012临沂一模)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错误。答案c10(2013大连双基测试)有关群落演替,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率和方向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或在还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干旱的环境中缺水,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答案a11(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纯茶园内的物种丰富度较小,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三种茶园中最低,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物种丰富度与种群数量无关;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其他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营养结构也最为复杂,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所以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答案c12(2012浙江)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数量增加,旅鼠和旅鼠的天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推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项正确;分析已知条件,此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知这些生物的数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均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受食物及天敌数量的影响,c项正确;旅鼠的天敌增多,使旅鼠数量减少,又影响其天敌数量并导致天敌数量减少,这种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0分)13(13分)(探究创新题)某草原主要的食草动物是一种食物性非常广的兔,这种兔喜欢捕食草原上的优势草。如图表示兔与这个草原中草类种数的关系,请分析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之间,随着兔密度的增加,草类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兔把竞争力_的植物种吃掉,可以使竞争力_的种生存,所以草类种数提高。(2)bc之间,草类种数随着兔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是_。(3)如果兔喜食的是竞争上占劣势的种类,_出现ab这段曲线。(填“会”或“不会”)(4)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a竞争 b捕食c寄生 d互利共生(5)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它周围的一切属于它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无机环境。下列不属于一只兔的生活环境的是a草 b其他的兔c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d狼解析(1)兔捕食优势物种,对于处于劣势的其他草本物种有发展的机会。(2)一旦兔的密度过大,以不喜欢的劣势物种为食时,草原的草的种类就会下降。(4)生态位相似,争夺食物、栖息地等,这属于竞争。(5)草、其他的兔、狼是这只兔的生物因素,草和狼与这只兔构成了种间关系,其他的兔与这只兔构成了种内关系。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兔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属于内环境,不属于兔生活的外部环境。答案(1)强弱(2)兔密度过大时,喜食的优势草相对缺乏,必须采食其他非优势草,造成草类种数减少(3)不会(4)a(5)c14(13分)(2012河南三市调研)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在410天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16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始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最后达到稳定,但没有单独培养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2)由图2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二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实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出现象发生。答案(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2)两种群共存垂直(3)出生率和死亡率15(14分)(2013东北四校联考)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薇甘菊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其他昆虫或小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薇甘菊入侵区1 890226123482 28715群落交错区1 198132991141 54315本土植物区1 084120143491 37614数量总计4 1724783652115 20919(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变化影响较大。(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等的一系列变化称_。(4)经研究发现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田野菟丝子不会致死其他植物。使用田野菟丝子对付薇甘菊十分奏效。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种间关系是_,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_性。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入侵区动物个体数量最多,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