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docx_第1页
修改《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docx_第2页
修改《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一中 高二年级 综合训练题 语文必修四 编写:尹欣欣 审核:张丽娜 使用时间:10月第1周 姓名: 考号: 第2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缠绵悱恻的唱腔。 如今的书坛画坛_,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_。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2014年浙江卷)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2014年湖北卷)A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意思是观察一个人,在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内心的丑恶,正如俗语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B明天的结尾处,丧子的四嫂子希望在梦中与儿子相会,朦朦胧胧睡去。作者并不去写她有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这是为了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将令,将少作品的消极色彩而采用的曲笔。C周冲是雷雨中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四凤对于他来讲不只是理想的伴侣,更是爱与美的象征,因此四凤选择周萍意味着周冲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终归破碎,于是这个陷入绝望的青年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而亡。D卡夫卡的骑桶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对骑桶者生活细节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是深入而真实的,“荒诞”是因为故事主要情节“我”骑着煤桶去煤店不符合生活逻辑,不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4. 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有( )(3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 B. C. D. 5. 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3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 水调歌头 毛泽东 雨霖铃苏轼 清平乐李清照 扬州慢柳永 忆江南张志和 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 扬州慢柳永 如梦令张志和 雨霖铃姜夔 渔歌子 白居易 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 水调歌头李清照 清平乐辛弃疾 西江月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 雨霖铃柳永 如梦令李清照 扬州慢姜夔 渔歌子 张志和 西江月 辛弃疾6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堪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诗句是_,_。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 ,_ 。(2). 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3). 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_,_ ,_。”(4). 读李清照声声慢“_,_、_”,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二、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2014年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_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_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答案:一、选择:1. C(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决某个问题。)2. 答案:C 解析:A项,重复累赘,“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3. 答案C,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并非“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身亡”。 4. B 5. D 6D7.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二、(1)【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李清照词两首综合训练题答案:一、选择:1. B 2.B 3.答案:A 解析:A项,“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使用正确;项,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项,“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4. 答案:C 解析:A项,重复累赘,“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5. 答案C,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并非“选择与四凤一同触电身亡”。 6. B 7. D 8D二、(1)【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