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青铜馆解说词.doc_第1页
南京博物馆青铜馆解说词.doc_第2页
南京博物馆青铜馆解说词.doc_第3页
南京博物馆青铜馆解说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 铜 管 讲 解 稿 潘 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铸造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是铜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又称为“吉金”。青铜器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标志。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青铜礼乐文明。馆内共展示了80余件青铜器,而这些青铜器大多为我院的考古专家在江苏地区考古发掘的,器物大多具有娟秀小巧的特点,与北方青铜器雄浑,厚重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大家看到是商代的兽面纹罍,罍,是古代的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器身饰有饕餮纹,这和商末统治阶级对酒的嗜好是分不开的,从纣王因为酒色而亡国就可见一斑了。请大家看我右手边的这组木雕纹饰,这组纹饰叫“饕餮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贪财者谓之饕,贪食者谓之餮,饕餮因为吞下一个人难以下咽,所以表情非常痛苦狰狞。在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凡是以动物纹出现的纹饰多以饕餮纹为主,饕餮纹也因其特有的抽象拟人色彩而独具代表性。青铜礼器的种类很多,按照用途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几大类。下面大家看到的是酒器,这两件展品一个叫兽面纹觚,一个叫饕餮纹爵,在日常使用时,如需温酒而饮,要用爵,不需温热,则用觚。爵这个名称听来十分雅致,真有另人听其名而即知其高贵的感觉,古时候,在老百姓家中是见不到觚跟爵的影子的,因为它们是供贵族所使用的,或举行宴会时使用的酒具,如同现在的酒杯一样,爵的名称是由宋代人定的,取雀的形状和雀的鸣叫之义。爵常与觚一起使用,这种配合使用一直流行于商代,在西周后期以后便走向了绝迹。当爵消失以后,觚也同时消失了。这大概是周人吸取商人酗酒亡国的教训有关吧!提起古代的青铜器,人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鼎了。鼎流行于商至汉代。鼎最早有两种用途;一是做为烹煮肉食的炊具,一是作为刑具使用,所谓的“鼎镬之刑”就是把犯人放入鼎中蒸煮,与“炮烙”同属于极残酷的刑罚。鼎不仅是食器还是重器跟礼器,在商周时期,鼎不仅是实用品,也是奴隶主贵族身份和权势的象征。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等级越高,使用鼎的数目越多,反之则少。相传禹铸九鼎,以像九州,以后成为传国的重器,国家政权的象征。在祭祀时鼎还与簋,鬲配合使用。簋,是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会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鬲,是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腹下部作成中空的袋状,以便烹煮时扩大受火面积。战国晚期后铜鬲消失。西周中期后,鬲除炊粥外,也作为祭器陪鼎使用,一般鬲二、四器与列鼎三、五组合。兽面纹甗,甗是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气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蟠龙盉,盉是盛酒器和盛水器,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之晚期和西周,盉的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另外盉亦可用做为水器,这是的盉承担了匜角色,凡祭祀之先,以盉浇水洗手,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我们看到这个像牛角一样的东西叫兕觥,觥,是商代众多酒器中,造型很特殊的一种盛酒兼饮酒器。容量很大。兕觥。也叫兕爵,它是由兕牛,也就是犀牛角制作的,角质的觥容易腐烂,时代久远,更不容易保存,所以至今没有角质的觥被发现,而所见的都为青铜铸造的。兕觥的使用,是作为酒宴上对失礼者罚酒之用的,因容量大,目的就是要让罚酒者多饮,以尽宾主之欢。在馆内展出的这套编钟是春秋晚期的,有九件,距今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木槌敲击演奏。最初的钟大约是由商代的铙发展而来的,编钟使用时,依大小的次序成组的悬挂在称为据的钟架上,钟的大小与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或5枚一套,西周中期有8枚一套,东周时期为9枚或13枚一套,也有单独一枚的,称为“特钟”,编钟的音色清脆洪亮,幽扬柔美,故有“众乐之首”的美誉。与编钟配套使用的还有编磬和编博。人们称编磬为“玉石之音”,因为磬石由玉石制成的,声音轻越,所谓“金声玉振”就是指他们的合奏。编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平口钟,是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人们在祭祀祖先,神明或宴请宾客都要用他们来奏越,称为“宴乐”或“礼乐”。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军阵乐器虎钮錞于。錞于常与鼓配合使用,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形状象个圆筒,上部比下部大,顶上有钮,钮都作虎形,故常有“虎钮于”之称。在它出土时,腹内还有一件丁宁和石桴。丁宁也属于军阵打击乐器,石桴则为敲击錞于等乐器的工具。錞于春秋时开始出现,盛行于战国至汉。大家看到这个犹如现代脸盆一样的器物叫做休盘。休盘又称为休敦,走马休盘,尾西汉恭王时期的重要青铜器,我们可以看见器内盘心有青铜铭文共8行,计89字。铭文记述了器主名休,其官取为走马。盘是承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作用是承接盥洗时用匜浇下的洗手后的污水。那么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与盘配合使用的匜,蘷紋匜,它器身为瓢形,半圆形流口,上腹饰有蘷纹带,蘷,使传说中一种为一角一足,口张尾卷的怪兽,匜是古代洗手时的盛水用具,古人洗手时把匜里的水倒在手上,下边用盘承接。即左传中所谓“奉匜沃盥”的办法。大家看这个独立展柜中尉春秋时期的蟠虺纹鉴,鉴,形似大盆,用以盛水,巨大的鉴还可以用来沐浴,古时没有镜子,古人常盛水于鉴,用来照影,因此铜镜也叫鉴,古时候没有现在的电风扇,空调,那么每当酷暑难挡之时,人们便把冰块装于鉴内放入室内,起到降温的作用。最后向大家介绍的错金银立鸟铜壶,是1965年在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的为一级文物,此壶构思奇巧,底以三鸟为足,鸟爪皆像外伸扣地,重心后倾,尾翼翅昂,头顶,翅间托住壶的圈足边缘,鸟身饰有羽翎纹,可能是传说中记的大力神鸟。肩颈部以三角云纹和蝠纹为主,腹部饰菱形纹,再错银花纹间镶嵌绿松石,壶盖中部隆起,边缘为三只展翅欲飞的雏鸟,盖重心有圆孔,上加浮盖,其上塑五瓣梅花式钮,钮之顶端立一只双翼舒展,引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