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30《诗五首》茅屋为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是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二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三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1、初步感知(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最后,听范读录音。(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2、研读赏析、赏析第一诗节设计问题:作者是哪些词语描述秋风的威力?(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设计问题:“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设计问题: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设计问题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赏析第二诗节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设计问题:群童为何抱茅?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铺床。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设计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群童抱茅”(板书)设计问题: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回答异彩纷呈,课文分析达到一个小高潮。)(3)赏析第三诗节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夜雨湿屋” (长夜沾湿、长夜难眠) (板书)。设计问题: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设计问题“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6.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心理活动?7.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4)赏析第四诗节设计问题: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讨论明确:“祈求广厦”(板书)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设计问题: 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设计问题(3):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 点拨:(略)设计问题(4)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师: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板书):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的光芒千秋永照。四拓展训练: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五课堂练习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用多媒体打出课堂练习内容。该作业以“奇思妙想”为主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感知的新情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活化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进行专门的习作创作。)附学生习作两篇: (之一)镜头一: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无光。镜头二:他看了看旁边那简陋的没有屋顶的破房子,又看了看小河对岸孩童们正抱着茅草往树林里钻,不由地进入了回忆。昨天晚上,天气很冷,忽然又刮起大风,刮倒了屋外的菜架子,刮得门窗铛铛作响,一家人都被吵醒了。忽然,狂风将屋顶上那薄薄的几层茅草卷了起来,刺骨的寒风挤进了屋子里,把孩子们冻得哇哇直哭。老人只好用薄的不能再薄,旧的不能再旧的硬“棉被”给孩子盖好。这时,绵绵秋雨下了起来,冰冷的雨水淋透了全家人。他们能做得都做了,只有等待雨快点停。镜头三:一阵凉风吹过,老人从回忆中醒来,他不断地叹息和摇头,脸上的皱纹更加紧锁着。一会儿他脸朝天空,自言道:“哎,像我们这样受苦受难的人还有多少,他们肯定比我们还惨!什么时候才能让每一个穷苦的人都住上风吹不破,雨打不漏的高楼大厦啊?如果真的能这样,我宁愿自己仍就在这里受罪!”镜头四:太阳即将下山了,夕阳的斜光折照在那间破屋子上,几只乌鸦在枯死的树上嘶哑地叫着。哎!老人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之二)镜头一: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象魔鬼似得号叫着,虽不象寒风那样刺骨,但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栗了。就在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小茅草屋,被风刮得不象样子,屋顶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但是村里的孩子比他抢先一步,抱着茅草跑进树林里。他只好上前去要:“好宝宝,把茅草还给我,爷爷给你们讲故事。”但那些孩子理也不理他,用眼瞟了他一下就跑了。气得老人浑身发抖,破口大嚷起来:“你们这帮小孩子,看我不找到你们家去”,就这样累得他气喘吁吁,唇干舌燥,只好倚着那磨得很光滑的拐杖,暗自叹息着。镜头二:到了傍晚十分,风将近停了下来,但是天空乌云密布。本来就很昏暗的天空就显得更阴森了,雨也从天上倾泻下来。杜甫的老妻对他说:“孩子有病了,也没钱买药,这被子冷得象铁,叫孩子怎么睡啊!”他看了看孩子,那瘦小的脸上显得异常苍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冷汗。这时雨越下越大,床头上已经没有干得地方了。他独自倚在床头,心里也不知有什么感觉,自言自语道:“唉,都是安史之乱,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真恨不得把安禄山、史思明一刀给劈了!什么时候到处都能建起高楼大厦,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不受风吹雨打。如果真有那一天,即使是只有我的房子破漏,受冻而死,我也甘心情愿!唉,可眼下如何是好”。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秋风破屋痛惜群童抱茅痛心夜雨 湿屋痛苦祈求广厦忧国忧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课例(上)(语文版 八年级上)教学依据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之林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流传千古文学。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倘佯在美妙的意境之中,品味艺术的芬芳。古代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的内涵。学生学习、背诵,用这些优秀诗篇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打文化的底子,底色亮丽,在人生旅途中将受用不尽。教师教学生诵读古诗词,用优美的中华诗词,教出感情教出气氛,学生从诗歌中受到感染,受到启迪,终生难忘。教学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呤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在脑海里浮现诗中景物,步入诗境,使他们达到与诗中景物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诗歌极具形象性,学生诵读时注意联系实际,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存,开展联想,开拓想象,体会起来就有情有意,有滋有味。还要注意对语言的学习,对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古代诗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熟悉本民族的优秀语言。2、体会诗歌丰富而深邃的意境。3、学习诗歌的抒情的特点,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4、学习朗读古诗歌的方法。教学方式借读欣赏,以读导思因为诗歌重在朗读,故应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通过品读鉴赏诗的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诗意蕴的思索。教学过程由学生竞背心中所知道的古诗和日常运用的一些诗句,来进入课文。如学生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也可能有学生讲“七言诗”的故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表达的胆量。以此来说明学习古代诗歌的益处。并提出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要求。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按这五步走:读诗、赏诗、想诗、背诗、积累。但这五步不是割裂的,是相互交融的。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研读者,高素质的引导者。教学实录(上课、师生互相问好)杜甫43岁时,唐朝爆发了一场为时8年之久的战乱安史之乱。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与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公元759年的岁末,杜甫一家就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屋,建造得也不坚固,761年秋天,一场大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诗人一家只好在风雨之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将满腹辛酸和无尽感慨化为一首沉郁顿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首诗。我们要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在读中去理解诗歌的意蕴,请同学们先读诗,扫清一下字词。(学生读书、教师板书题目)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朗读。(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感情充沛,但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得还应该自然些,下面听老师朗读一遍。(教师朗读,学生听得很专注,受到感染)师:刚才我们反复朗读了这首诗,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式,欣赏诗歌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下面研究一下这首诗的语言,体会一下诗人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位根据第一段内容在“秋风”之前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说明什么样的秋风,并简述理由。(四人小组讨论)师:好,大家交流一下生1:我觉得应该加上“猛烈”这个词,因为诗中用“怒号”、“卷”、“飞”这些词写秋风;再一个茅草被秋风吹过了江去,也说明风是猛烈的。生2:我觉得应该用“无情”这个词,诗人建造茅屋不易,被风吹破,而把茅草也吹得很远,无法取回来再用,所以,我认为秋风是无情的。师:说得很好,我们再来品味一下,如将“怒号”改为“猛烈”,说“八月秋高风猛烈”好不好?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师:好,大家交流一下生1:我认为改成“猛烈”不好,因为“怒号”这个词既写出了风的猛烈,又让我们听到了风声,更形象。生2:“怒号”的“怒”字很精彩,既写风大,又把风拟人化了。师:对,如果把“卷”改成刮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刮”太一般化,什么风也可以说“刮”,而“卷”字就写出了风是猛烈的。师:如果把“洒江郊”的“洒”字换成“落”字怎么样?生:“洒”是“散落”的意思,为什么“散落”,原因是风大,这个词用得准确,形象。师:除了以上这些词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呢?生1:“飞”。生2:“飘转”师:请把这些词划出来。朗读这一段时,重读的词语是哪些呢?生:应是以上我们分析的这些词语。师:当诗人站在秋风中,眼巴巴地望着茅草被大风卷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呢?生:是一种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师:这里虽然 没有直接写诗人的心情,但读者可以从具体的描写中揣摩得之,这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现在我们再共同朗读这一段(学生朗读)师:茅草被风卷走,地上也还散落了一些,但没想到一群顽童却把茅草抱走了。这就是第二段的内容,这一段中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49岁,“老”这个词用在这里准确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读诗并讨论)师:好,大家交流一下。生1:准确,因为安史之乱使诗人过早地衰老了。生2:诗人生活艰难,心情痛苦,所以说“老无力”。师:我也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下面诗句中哪个词说明诗人“老无力”呢?生:“倚杖”师:对。诗人“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呢?生1:他叹息茅屋辛辛苦苦建造起来,却被风吹走了。生2:以后诗人将怎样生活呢?所以他叹息。生3:他还为那些抱茅草的孩子叹息,我想那些孩子肯定是家里也很穷,不然,怎么会在这大风中来抢这些茅草呢?师:是啊,此时诗人内心一定很焦急、生气,因为茅草得来不易,他还要用它来修理茅屋呢。但诗人静下心来一想,这些孩子“不为困穷宁有此”?这也是为穷困所迫啊!于是诗人禁不住“叹息”了。生:这也是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叹息。师:体会得很好。“自叹息”三个字下得很重,内含很丰富,应怎样朗读好呢?生:应该慢一点,低一点。师:对。应该用叹息的声音来读。同学们来读一遍“归来倚杖声叹息”。生:“归来倚杖声叹息”。师: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呢?生:下雨。师:偏偏天就下起雨来了。这就到了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阅读这一段,看一下哪个比喻用得好,为什么?(学生读诗并讨论)生:“冷似铁”这个比喻用得好,它写出了被子的冷和硬。师:为什么又冷又硬呢?生:看来只有一床破被子,用的时间很长,又不能拆洗。师:(点头表示赞成)。生:我觉得“雨脚如麻”这个比喻用得好,写出了雨的大。表面写雨,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诗人生活的艰难。如果诗人是在高楼大厦暖和的被窝里,感受肯定跟现在大不一样。师:这位同学能透过诗句的表层含义,领悟其隐含意义。这种阅读方式,请同学们注意学习。(许多同学点头)师:以上我们分析了这首诗的语言,这首诗的语言准确、形象、精炼。如这一段中的“自经丧乱少睡眠”就言简而意丰,为什么“少睡眠”呢?生1:安史之乱以来,诗人生活艰难,心情痛苦,所以“少睡眠”。生2:为国家和人民忧虑,所以“少睡眠”。师:对。请看诗的最后一段,请根据这一段的内容,在“诗人”之前加上一个适当的定语,说明杜甫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生1:我认为杜甫是一位关心人民的诗人。根据诗人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生2:我认为杜甫是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