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2.3 动物细胞工程规范训练 苏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2.3 动物细胞工程规范训练 苏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2.3 动物细胞工程规范训练 苏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12、7体细胞克隆3细胞融合5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68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01年2月,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老鼠在北京展览馆与观众见面,这只老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裸鼠,它背上的“人耳”是以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用生物方法培植而成的。培植“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a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解析该方法是在体外模型支架上进行老鼠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分裂增殖后,依附于模型上,后移植到小鼠身上而成的,其利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是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答案a2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 ()。a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解析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其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通常含有水、矿质元素、激素、蔗糖、氨基酸、琼脂等。可见,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是不相同的。答案a3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解析在四个选项中,a项选择性别可以做到,克隆得到的幼畜的性别与提供体细胞核的成年家畜相同,因为基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克隆过程,将不改变供体所提供的体细胞核的性染色体组成。b项繁殖优秀个体和c项保存物种也可以做到,因为优秀个体的遗传信息将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得到复制和完整传递。d项改变基因型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途径才能实现,而单纯的克隆技术并不包含这些手段,不能改变基因型。答案d4(多选)下列对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诱导融合的方法也完全相同b两者都可以跨越种属间的生殖隔离,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源杂交成为可能c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生产单克隆抗体开避了新途径d目前科学家终于实现了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超级植物,并使它们的性状全部得以体现解析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有生物方法,如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没有此法;目前科学家通过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了同时具有两个物种遗传物质的超级植物,并没有使它们的性状得以体现,这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bc5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性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交细胞带有目的基因解析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因为灭活的病毒不再具有感染性,不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但仍可促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融合。答案c6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b杂交细胞具有b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细胞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杂交细胞能无限繁殖但不具有癌细胞的转移能力。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0分)7(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_。(2)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_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_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_,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_。(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而活细胞不被染色,原因是_。(4)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_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_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_的活性降低,细胞_的速率降低。(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_进行攻击。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的特点,若要传代培养应先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从瓶壁上分离下来。(2)在传代培养过程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多数细胞停止分裂,进而出现衰老甚至死亡,极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这种细胞黏着性降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3)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则没有这种特性,所以大分子染料可以对死细胞染色而不能对活细胞染色。(4)若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最好选择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因为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程度最高,形态固定,数目清晰。(5)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6)皮肤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抗原进行攻击。答案(1)相互接触接触抑制单层(或一层)胰蛋白酶(2)衰老甚至死亡不死性降低减少(3)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4)中(5)冷冻(或超低温、液氮)酶新陈代谢(6)抗原8(10分)如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生产破伤风抗体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通过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_。(2)骨髓瘤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核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从而违背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3)过程的目的是_。(4)细胞培养放在小鼠体内进行的优点是_。(5)由上述过程生产出的破伤风抗体能否直接作用于人体?为什么?_。解析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要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从其脾脏中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经两次筛选,选出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