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略读课文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如何教略读课文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如何教略读课文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如何教略读课文的几点看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读课文如何教 前几天,有位老师问我:“略读课文应该怎样教?”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几天,我在办公室询问了几位语文老师:你们的略读课文是怎么教的?几位老师的看法大同小异:略读课文是无关于考试的,教不教都无关紧要。一般是一节课就搞定了。是不是应该这样认为呢?我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人教版的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略读课文虽不同于精读课文,在内容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马马虎虎地应付了事,并不是说要求降低,安排学生自学一下就可以。那是如何去教呢?是不是应该像精读课文那样教呢?这样的教法也是错误的。不同的略读课文应该有不同的教法,应该有所针对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是:一以读促解,享受读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对话。一方面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次深入解读,会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步形成作者在文章中构设出来的美好画面,领悟当时的作者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文本中他人的思想来锻炼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审视自我,发现自我。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读书活动室一种非常自我,非常人性化的行为。我们老师不应该以齐读代替学生的自主读书。应侧重于学生的自读感悟。如:山雨的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首先让孩子们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清课文的顺序。对于这,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接着,再读课文,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山雨美吗?美在哪里?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它很美?读一读,把美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非常踊跃地举手表达并读出句子,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朗读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指名读,有老师范读,有学生比赛读经过反复不断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也读出了自己对于山雨来临之前,到来之后以及雨过天晴的山景的美。正是这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不仅很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挑战了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后,还自主组织了一次朗读全文的比赛。以读悟文,以读促解,以读导情,以读养性。这难道不是略读课文中很好的教学方式吗?二.以情为线,情景交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工具性”指的是语文的本性,而“人文性”指的是语文的特性。如果说把课文中的语言比作土壤,那么里面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就是滋生在这片土壤上的幼苗。土壤越肥沃,树苗越茂盛。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才会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璀璨阳光。在王菘舟老师所教的一夜的工作中,王老师只用了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以感同身受的情唤起了学生对伟大领袖的敬仰和怀念:“这一叠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去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考虑到什么问题?你会思索什么文件?接着出示: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他想着。”让学生站在总理的角度,领悟总理一夜工作的艰辛,为全国人民的幸福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了最后,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祝福,眼泪淋漓的表达。倡导情感教学,在情景中学习语言文字,用语言自然流畅地表达情感,学会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感受自己。这应该是语文的最终目标吧?三.去粗就简,抓住写法。很多略读课文其实是学生最后的模仿范文。一名小语会的专家说过:“很多略读课文就是一篇最好的范文,最好的习作材料,如能引导孩子在模仿,运用。何必要求学生买那么多的同步作文?”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写作手法,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即时性的让他们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就是为写好习作的关键。如:五年级的小桥流水人家,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们先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小溪木桥我家,因为学校的一侧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一座石桥,我在课堂中就引导他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写一篇习作,题目是家乡的美。结果,一些孩子的表现让我都不由得为之喝彩。紧抓写法,模仿写法。应不失为一种很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