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 Architecture 基础建模.docx_第1页
Revit Architecture 基础建模.docx_第2页
Revit Architecture 基础建模.docx_第3页
Revit Architecture 基础建模.docx_第4页
Revit Architecture 基础建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vit基本功能目录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002轴网编辑方法大全 003标高创建方法大全 004标高编辑方法大全 005结构柱创建与编辑 006自定义结构柱 007建筑柱大全 008梁创建大全 009梁编辑大全 010创建梁系统 011编辑梁系统 012支架大全 013创建常规墙体之“ 绘制墙体”014创建常规 墙体之“拾取线” 创建 015创建常规墙体之“ 拾取面” 创建016墙体编辑:图元属性 017墙体编辑:夹点拖 拽与尺寸驱动018墙体编辑:编辑立 面轮廓019墙体编辑:对齐与 拆分020墙体编辑:修剪与 偏移021墙体编辑:附着与 分离022复合墙构造层设置 023构造层显示控制 024构造层显示设置 025涂层多材质设置 026叠层墙设置 027带墙饰条、分割缝 墙体类型设置028创建墙饰条、分割 缝029编辑墙饰条、分割 缝01030编辑墙饰条、分割 缝02031编辑墙饰条、分割 缝03032编辑墙饰条、分割 缝04033自定义墙饰条轮廓 034创建常规直线和弧线 幕墙035常规直线和弧线幕墙编辑 01 036常规直线和弧线幕墙 编辑02037常规直线和弧线幕墙 编辑03038常规直线和弧线幕墙 编辑04039常规直线和弧线幕墙 编辑05040创建规则幕墙系统 041编辑规则幕墙系统 042创建面幕墙系统 043编辑面幕墙系统 044插入门 045门标记 046编辑门01:图元属性编辑047编辑门02:变更主体048编辑门03:开启方向049编辑门04:复制等编辑命令050窗:插入及编辑 051自定义门窗族 052创建平楼板 01:拾取墙053创建平楼板 02:绘制054创建斜楼板 01:坡度箭头指定坡度055创建斜楼板 02:坡度箭头指定尾高056创建斜楼板 03:设置两条平行线高度057创建斜楼板 04:设置单边高度与坡度058创建楼板:面楼板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在Revit中创建轴网的方法从总体上来说3种:直接绘制、鼠标拾取、复制阵列镜像等。下面逐一简介,大家参考。一般情况下我会先用前两种方法创建首根轴网,然后用第三种方法(复制阵列镜像等编辑命令)创建其余轴网,方便快捷。其中有些小技巧请看下文:1。直接绘制:设计栏“基本-轴网”命令,捕捉轴网起点和终点位置(弧形轴网还需捕捉圆心或中间通过点)直接绘制轴网。该方法很简单,此处不做详述。2。鼠标拾取: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您已经创建了其他构件或线条,或有导入的dwg文件,那么可以直接拾取这些元素生成轴网。方法是:设计栏“基本-轴网”命令,在选项栏上单击“属性”按钮后面的 箭头(拾取)按钮,移动光标在图形中拾取已有的线、墙体边线中心线、dwg文件的轴网或线条等图元,则自动创建一根轴网。此方法快,但如果拾取的图元长度不同的话,创建的轴网长度也不同,需要逐个调整长度。对有导入的dwg文件的轴网,此方法非常方便。3。复制阵列镜像:用前两种方法创建首根轴线后,可以利用“复制阵列旋转镜像”这些编辑命令快速生成其余轴线,其中有些小技巧:(1)复制:选择一根轴线,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选项栏勾选“约束”“多个”,然后在轴线上或其他位置单击做为复制参考点,向右移动光标到屏幕右侧尽量远的地方(你会发现光标处于正交状态,复制的轴网不会偏移)。然后直接输入开间尺寸,回车后复制一根轴线,连续输入回车,复制剩余轴线。如下图。2008-2-21 15:09 上传下载附件 (122.1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注意:“约束”的作用就是保持光标处于正交状态。(2)阵列:等间距轴网用阵列。选择一根轴线,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选项栏勾选“成组并关联”“第二个”“约束”,设置“项目数”,然后在轴线上或其他位置单击做为参考点,向右移动光标(你会发现光标处于正交状态,阵列的轴网不会偏移)。然后输入相邻两根轴线的间距尺寸,回车。此时系统提示输入“项目数”确认,可以输入和选项栏设置“项目数”不同的数或回车确认。如下图。2008-2-21 15:09 上传下载附件 (124.5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注意1:勾选“成组并关联”的好处是:阵列完成后每个对象都是一个组,如果此时想改变阵列数,可以选其中一个对象,会出现阵列数,直接修改该值即可。见下图。 2008-2-21 15:09 上传下载附件 (133.1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勾选“成组并关联”的不便的地方是,不能直接修改轴线标头文字,需要进入编辑组模式方可。所以建议:阵列数确认不变后,将成组的轴线全部解组。注意2:对中心发散形轴网,使用弧形阵列非常方便,只需捕捉圆心并设置或输入相邻轴线角度。此处不详述,大家自己体会。(3)镜像:对称轴网快速创建方法。选择要镜像的轴线,点工具栏中的“镜像”命令,此时可以选“拾取”按钮然后拾取图中已有的对称中心线,如左下图;也可点“绘制”按钮然后在图中捕捉两点绘制对称中心线(注意绘制的对称中心线是一条虚拟的线,不会出现在图中,),如右下图。系统自动镜像其余轴线。2008-2-21 15:09 上传下载附件 (176.49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1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以上三种方法创建的轴线标头均会自动排序,但要注意镜像的轴线编号顺序和别的相反(不方便),所以建议大家优先使用复制、阵列的方法。002轴网编辑方法大全上期讲了创建轴网的常用方法,本期为常用编辑方法:选择要编辑的轴网,在标头附近会出现如下一些控制按钮:2008-2-22 20:32 上传下载附件 (35.51 KB) 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2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1。标头显示控制:单击方框内取消勾选即可隐藏标头,再次单击又可显示。2。标头位置调整:标头圆下方的小空心圆圈,是标头移动按钮。与它关联的锁和绿色虚线表示该标头与其他标头是自动对齐的。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小空心圆圈,即可整体移动轴网标头。如果要单独调整选择的轴网标头,则先单击锁打开对齐锁定,再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小空心圆圈即可。3。标头干涉截断符号:当轴网较密,标头发生干涉时,单击该符号即可将轴线截断,两个拖拽点位置可任意调整。4。3D/2D切换:单击“3D”或“2D”文字即可切换。在3D模式下,标头圆下方的标头位置调整按钮为小空心圆圈,拖拽时所有平面视图同步联动。在2D模式下,标头位置调整按钮为小实心圆点,拖拽时只有当前视图变化。5。轴线位置:选择轴线后,轴线两侧的临时尺寸可以调整轴线位置。6。扩散范围:当在2D模式下调整了标头位置、隐藏了标头显示等后,如果要将其他平面或天花板视图中的轴线做同样显示设置,不需要逐一调整。只需选择该轴网,点顶部选项栏的“扩散范围”,在对话框中勾选相应的平面和天花板平面,即可。7。轴网标注:批量轴网的尺寸标注可以自动完成,方法是:先绘制一面墙穿过所有轴网。再用尺寸标注命令,注意选项栏选“拾取:整个墙”,并点后面的“选项”,在“自动尺寸标注选项”对话框中选“相交轴网”,然后点选墙即可拉出尺寸,单击给定尺寸线位置即可。此时尺寸两侧会各多一段,删除墙体尺寸即可自动调整。2008-2-22 20:32 上传下载附件 (167.09 KB) 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2轴网创建方法大全 小技巧:当要批量隐藏轴网标头时,逐一点击效率很低,建议:在样板文件的轴网的类型中多创建几种类型,如:双标头、左标头、右标头、无标头。如下图,这样只需要批量选择相应的轴线,从类型选择器中切换类型既可。003标高创建方法大全在Revit中创建标高和创建轴网的方法基本一致:直接绘制、鼠标拾取、复制阵列等。下面逐一简介,大家参考。一般情况下在样板文件中已经有了两个标高,所以可以直接用复制阵列等编辑命令创建其余标高,方便快捷。其中有些小技巧请看下文:1。直接绘制:设计栏“基本-标高”命令,捕捉标高起点和终点位置(系统自动捕捉对齐相邻标高的端点,并显示间距尺寸)直接绘制标高。该方法很简单,此处不做详述。2。鼠标拾取: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您已经创建了其他构件或线条,或有导入的dwg文件,那么可以直接拾取这些元素生成轴网。方法是:设计栏“基本-标高”命令,在选项栏上单击 ,移动光标在图形中拾取已有的线、dwg文件的标高等图元,则自动创建一根标高。此方法快,但如果拾取的图元长度不同的话,创建的标高长度也不同,需要逐个调整长度。对有导入的dwg文件的标高,此方法非常方便。3。复制阵列:用前两种方法创建首根轴线后,可以利用“复制阵列”这些编辑命令快速生成其余标高,其中有些小技巧:(1)复制:选择一根标高,点工具栏中的“复制”命令,选项栏勾选“约束”“多个”,然后在标高上或其他位置单击做为复制参考点,向上移动光标到屏幕顶部尽量远的地方(你会发现光标处于正交状态,复制的标高不会偏移)。然后直接输入层高尺寸,回车后复制一根标高,连续输入并回车,复制剩余标高。如下图。2008-2-22 20:45 上传下载附件 (60.46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3标高创建方法大全 注意:“约束”的作用就是保持光标处于正交状态。(2)阵列:等层高标高用阵列。选择一根标高,点工具栏中的“阵列”命令,选项栏勾选“成组并关联”“第二个”“约束”,设置“项目数”,然后在标高上或其他位置单击做为参考点,向上移动光标(你会发现光标处于正交状态,阵列的标高不会偏移)。然后输入相邻两根轴线的间距尺寸,回车。此时系统提示输入“项目数”确认,可以输入和选项栏设置“项目数”不同的数或回车确认。如下图。2008-2-22 20:45 上传下载附件 (71.58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3标高创建方法大全 注意:勾选“成组并关联”的好处是:阵列完成后每个对象都是一个组,如果此时想改变阵列数,可以选其中一个对象,会出现阵列数,直接修改该值即可。勾选“成组并关联”的不便的地方是,不能直接修改标头文字,需要进入编辑组模式方可。所以建议:阵列数确认不变后,将成组的标高全部解组。以上三种方法创建的标高的名称,会按名称后面的数字或字母自动排序。004标高编辑方法大全上期讲了创建标高的常用方法,本期为常用编辑方法:选择要编辑的标高,在标头附近会出现如下一些控制按钮:2008-2-22 20:48 上传下载附件 (35.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4标高编辑方法大全 1。标头显示控制:单击方框内取消勾选即可隐藏标头,再次单击又可显示。2。标头位置调整:标头圆下方的小空心圆圈,是标头移动按钮。与它关联的锁和绿色虚线表示该标头与其他标头是自动对齐的。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小空心圆圈,即可整体移动轴网标头。如果要单独调整选择的轴网标头,则先单击锁打开对齐锁定,再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小空心圆圈即可。3。标头干涉截断符号:当标高较密,标头发生干涉时,单击该符号即可将轴线截断,两个拖拽点位置可任意调整。4。3D/2D切换:单击“3D”或“2D”文字即可切换。在3D模式下,标头圆下方的标头位置调整按钮为小空心圆圈,拖拽时所有平行的立面、剖面视图同步联动。在2D模式下,标头位置调整按钮为小实心圆点,拖拽时只有当前视图变化。5。标高位置:选择标高后,标高两侧的临时尺寸可以调整轴线位置,或直接修改其标高值。6。扩散范围:当在2D模式下调整了标头位置、隐藏了标头显示等后,如果要将其他平行立面、剖面视图中的标高做同样显示设置,不需要逐一调整。只需选择该标高,点顶部选项栏的“扩散范围”,在对话框中勾选相应的立面、剖面,即可。小技巧:出图时如果需要批量隐藏标高名称,逐一点击效率很低,建议:在样板文件的轴网的类型中多创建几种类型,如:上标高、上标高_数值、下标高、下标高_数值等。如下图,这样只需要批量选择相应的标高,从类型选择器中切换类型既可。005结构柱创建与编辑创建结构柱1。设计栏“结构”中选“结构柱”命令,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合适的尺寸规格。可以点后面的“属性”按钮打开“图元属性”对话框,编辑参数。2008-2-24 14:23 上传下载附件 (26.6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5结构柱创建与编辑 2。设置柱子高度:从列表中选择标高名称,以标高为柱子高度。或选“未连接”后在后面的栏中输入具体高度值。3。单击“轴网交点”按钮,在平面图中从右下角向左上角,交叉框选轴网,则平面图上所有轴网交点处出现柱子图形。4。在选项栏中单击“完成”,创建柱网(如果是弧形轴网,则柱子会自动旋转)。5。也可以单个捕捉放置。如勾选“放置后旋转”,则单击放置后可以旋转柱子到合适角度。提示:可以用轴网交点方式一次放置所有柱子,然后在删除不要的;选择部分柱子,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其他类型柱子,这样可以快速创建整个柱网。编辑结构柱1。删除:选择柱子,按Delete、或删除按钮删除。2。属性编辑:选择柱子,点“属性”按钮打开“图元属性”对话框,编辑长、宽参数,或高度限制条件,材质等。注意:如果要创建新的柱子类型,要先“复制”一个类型再改参数。3。位置调整:用轴网交点创建的柱子,当选择轴线,修改临时尺寸或鼠标拖拽改变轴线位置后,柱子会同步连动。选择柱子,修改临时尺寸调整位置。4。附着:选择柱子,选项栏单击“附着”命令,设置“顶(或底)”附着,“附着样式”为“剪切柱”,“附着对正”为“最大相交”。光标拾取屋顶,则柱子附着到屋顶底部。底附着同理。2008-2-24 14:23 上传下载附件 (22.39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5结构柱创建与编辑 2008-2-24 14:23 上传下载附件 (47.7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5结构柱创建与编辑 5。复制、镜像、阵列等编辑命令编辑,不再详述。006自定义结构柱自定义带 外涂层结构柱的方法:本例以 L 形柱子为例。1。菜单“文件”-“新建”-“族”,选择“公制结构柱.rft”为样板,新建族文件。2。在楼层平面中按下图绘制参照平面,并标尺寸。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37.0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3。在“族类型”对话框中,新建两个实例参数“宽度A”“深度A”,类型为“长度”。如下图。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56.5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4。选择步骤 2 中标的左边的尺寸,从选项栏中的“标签”下拉列表中选择参数“深度A”。同样选择步骤 2 中标的上面的尺寸,从选项栏中的“标签”下拉列表中选择参数“宽度A”。结果如下图。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33.52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5。用“实心拉伸”命令,按下图绘制边界,切记把边线和参照平面锁定到一起。完成绘制。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25.0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6。在立面图上选择拉伸,将顶部拖拽到上面标高位置,并锁定。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26.22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7。在“族类型”对话框中,新建参数“材质”,其默认值为“按类别”(可以在材质对话框中新建材质,也可以以后到项目文件中赋值)。8。选择拉伸对象,点“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点参数“材质”行后面的小按钮,选择参数“材质”。将对象和参数关联。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27.1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9。用“符号线”命令,选项栏选择“拾取线”按钮(箭头),设置“偏移”值为涂层厚度如20,在柱子边界外侧连续单击拾取边线绘制一圈线。如下图。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24.7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10。在“族类型”对话框中,新建涂层厚度参数“涂层厚度”,类型为“长度”。给刚绘制的涂层轮廓线和柱子边界线标尺寸,并将其转变为标签“涂层厚度”。如下图。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45.2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11。选择所有涂层轮廓线,单击选项栏“可见性”按钮,取消勾选“粗略”,如下图:即只在中等、精细显示下显示涂层结构。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43.2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12。最后在“族类型”对话框中新建族类型名称,如500x500。即创建几种常用的尺寸规格,并设置其参数,将来可以直接选用。13。保存文件为“L形柱”。载入项目文件即可。如下图。2008-2-24 14:32 上传下载附件 (49.6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6自定义结构柱 以上为基本方法,请根据实际需要自定义参数、形状等。注意:此案例创建的结构柱,重在说明自定义流程和方法,实际使用时,外涂层和墙的交接不能自动处理。对这个问题,建议您采用“建筑柱包结构柱”的方法解决。在下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007建筑柱大全创建建筑柱:1。设计栏“建模”-“柱”命令:选项栏如下图,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柱子类型。2008-2-27 20:34 上传下载附件 (36.25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7建筑柱大全 2。从“高度”参数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柱子顶部需要到达的标高名称,或选择“未连接”并在后面栏中输入柱子实际高度值,确认勾选“房间边界”。3。在图中捕捉轴网交点、墙中心线或其他任意位置,单击即可放置一根柱子。可使用复制、阵列、镜像等编辑命令快速创建其他建筑柱。注意:建筑柱创建不象结构柱一样可以自动捕捉轴网交点,不太方便,期望新版本的改进!建筑柱包结构柱:在 第006讲 中提到可以用建筑柱包结构柱的方式实现结构柱外涂层,下面简要说明。1。先按上述方法创建建筑柱。2。再用“结构柱”命令选择需要的柱子类型,在选项栏单击“放置依据”后面的第2个图标“建筑柱” 2008-2-27 20:47 上传下载附件 (14.4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7建筑柱大全 3。然后再框选需要的建筑柱,选项栏单击“完成”即可在建筑柱内部自动创建结构柱。注意:在1:100等粗略比例下,线条较粗可能看不出相包的效果。编辑建筑柱:同结构柱,属性编辑、附着、复制阵列等编辑命令编辑。008梁创建大全Revit Architecture提供了两种创建梁的方法:绘制和轴网。绘制梁可以一次创建单个梁,也可以用“链”的方式连续绘制;轴网方式是用框选或交叉框选选择轴网,系统自动捕捉已有的承重构件(结构柱、结构墙等)之间的轴线并沿轴线放置梁,没有承重构件则不能创建梁。 1。设计栏“结构”-“梁”命令,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梁类型。 2。在选项栏“平面”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梁所在的标高名称(默认为当前平面视图标高)。在“用于”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梁的用途为“大梁”(或“托梁”“檩条”等)。 3。下面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创建梁的方法: (1)单个绘制:选项栏取消勾选“链”,在梁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分别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创建一根梁。 (2)链绘制:选项栏勾选“链”,则绘制梁时上一根梁的终点将作为下一根梁的起点,因此可以像连续画线一样,连续单击捕捉N个点后创建N1根梁。 (3)轴网创建:选项栏单击“轴网”按钮,同放置结构柱一样,在平面视图中用框选或交叉框选的方式选择轴线,则在已有的承重构件之间的所有轴线处会出现梁的预览图形。单击选项栏“完成”按钮创建所有梁。 009梁编辑大全创建梁后,可以通过编辑梁的图元属性来新建梁类型及创建斜梁,或用“编辑工作平面”命令来移动梁到其他楼层标高或高度位置。选择梁后,其选项栏如下:2008-3-1 22:02 上传下载附件 (35.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9梁编辑大全 1。图元属性编辑:选择梁后单击“属性”按钮,编辑梁的“横截面旋转”或“角度”参数值使梁的横截面中心旋转一个角度;或编辑其“材质”参数改变梁材质。在“图元属性”对话框中单击“编辑/新建”,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单击“复制”按钮即可创建新的梁类型并编辑其宽度b、高度h参数值,确定后可替换为新的梁类型。2008-3-1 22:04 上传下载附件 (220.86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9梁编辑大全 2008-3-1 22:05 上传下载附件 (173.72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09梁编辑大全 提示: 斜梁:设置“参照标高”及“起点标高偏移”“终点标高偏移”参数值,单击“确定”即可创建斜梁。2。编辑工作平面:选择已有梁,选项栏单击“编辑工作平面”按钮,在“工作平面”对话框中通过选择新的标高名称或拾取一个平面等方式,即可将梁移动到新的高度位置。010创建梁系统在 “梁创建大全”中我讲到了可以自动捕捉轴网创建梁,这种方法对创建 主梁 非常实用。而对主梁之间按规则排列的 次梁 则可以使用“梁系统”命令来快速创建。1。设计栏“结构”-“梁系统”命令。用绘制或拾取支撑方式创建封闭的梁系统边界线。(1)绘制:设计栏“线”命令,选项栏选择“绘制”模式,勾选“链”,选择“线”或“矩形”等命令绘制封闭的边界线。(2)拾取支撑:设计栏“拾取支撑”命令,单击拾取已有的梁和结构墙等构件创建封闭的边界线。2。系统默认将绘制或拾取创建的第一条边界线作为梁方向,线的两边有两条平行短线作为梁方向标记。如果梁方向和默认的方向不同,则选择设计栏“梁方向”命令,单击拾取一条边线作为新的梁方向。2008-3-1 22:22 上传下载附件 (30.76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0创建梁系统 3。设计栏“结构梁系统属性”命令,在“图元属性”对话框中设置梁系统参数“布局规则”为“固定距离”(或“固定数量”“最大间距”“净间距”);设置参数“固定间距”值为需要的数值,例如:2000;设置梁对齐方式参数“对正”为“中心”(或“起点”“终点”);从参数“梁类型”值列表中选择需要的梁类型,单击“确定”。2008-3-1 22:24 上传下载附件 (215.35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0创建梁系统 4。单击设计栏“完成绘制”命令,按规则创建梁系统。011编辑梁系统既可以编辑整个梁系统,也可以单独编辑系统中的单根梁。其编辑方法大致如下:选择粮系统,选项栏如图:2008-3-1 22:34 上传下载附件 (35.5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1编辑梁系统 1。图元属性编辑:选择梁系统,选项栏单击“图元属性”按钮 打开“图元属性”对话框,编辑其“布局规则”等梁系统参数,单击“确定”后梁系统重新排列。2。“编辑”命令:选择梁系统,选项栏单击“编辑”按钮,回到绘制草图模式。编辑现有的边界线位置或用“线”及“拾取支撑”命令重新创建新的边界线,用“梁方向”命令拾取新的边界线作为梁方向。单击设计栏“完成绘制”后梁系统重新排列。技巧:对于类似的梁系统,可以创建一个,再用复制、阵列或镜像命令快速创建其他梁系统,然后选择需要编辑的梁系统,用选项栏“编辑”命令编辑梁系统边界线和梁方向,从而快速创建所有梁系统。3。编辑工作平面:同梁一样,选择梁系统,选项栏单击“编辑工作平面”按钮,在“工作平面”对话框中通过选择新的标高名称或拾取一个平面等方式,即可将梁移动到新的高度位置。4。单根梁编辑:选择梁系统中的某一根梁,即可像编辑常规梁一样编辑其“材质”“横截面旋转”参数,或创建并替换新的梁类型,而其他梁保持不变。也可以单击旁边的锁定符号 ,然后单击并编辑蓝色临时尺寸来调整单根梁的位置,而其他梁保持不变。012支架大全根据捕捉方式的不同,创建支架可以分“平面创建”和“框架立面”创建两种方法。下面分别说明:平面创建:1。在平面视图中,设计栏“结构”-“支架”命令,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支架类型。2008-3-3 16:59 上传下载附件 (36.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2支架大全 2。选项栏设置支架“起点”和“终点”所在的标高及其相对偏移值。例如:起点设为F1、终点设为F2。3。在平面视图中单击鼠标左键捕捉两点作为支架起点和终点位置即可创建支架(在立面或三维视图中可以看到)框架立面创建:在立面上创建支架时,需要事先确认工作平面(可以选择轴线、参照平面等),为便于操作,建议先给轴线或参照平面等创建框架立面,再创建支架。1。创建框架立面:设计栏“结构”-“框架立面”命令,类型选择器中选择“立面:内部立面”类型,选项栏勾选“附着到轴网”,在平面视图中单击鼠标左键拾取要放置支架位置处的轴线或命名的参照平面,放置立面符号。在项目浏览器中自动创建一个“立面(内部立面)”节点,节点下自动创建一个框架立面视图。2。根据需要选择框架立面符号前面的三角,拖拽视图范围框左右的实心蓝色控制柄调整视图范围。然后在项目浏览器中双击新建的框架立面视图名称,打开框架立面视图。3。设计栏“结构”-“支架”命令,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支架类型。4。在立面视图中单击鼠标左键捕捉支架起点和终点位置创建支架。2008-3-3 17:14 上传下载附件 (146.8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2支架大全 支架编辑:图元属性编辑:选择支架,选项栏单击“图元属性”按钮,打开“图元属性”对话框,即可编辑支架相关参数或新建支架类型。013创建常规墙体之“绘制墙体”Revit Architecture提供了四种创建墙体的方法:绘制、拾取线、拾取面、创建命令。“绘制”和“拾取线”命令用于创建常规墙体,“拾取面”和“创建”命令用于创建异形墙体。本系列教程将重点讲述前三中方法,第四中方法将在后面的有关内容中详细讲述。本节我们将详细讲述创建常规墙体的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绘制墙体。该方法可以快速创建最常用的直线与弧线墙体、矩形、圆形与正多边形房间等。打开平面视图准备绘制墙体。1。设计栏“基本”-“墙体”命令,默认打开“绘制”模式,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墙体类型。2。设置墙体高度:从“高度”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的标高名称作为墙体顶部位置,例如:F2;或选择“未连接”并在后面栏中输入墙体实际高度值。3。从“定位线”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合适的墙体定位方式:“ 墙中心线”“核心层中心线”“涂层面:外部”“涂层面:内部”“核心面:外部”“核心面:内部”。4。设置偏移:设置墙体定位线相对于要捕捉的墙体起点和终点连线的偏移距离。例如:360墙以墙中心线定位,设置偏移为60,则捕捉轴线绘制墙体后轴线两侧宽度为240和120。5。勾选“链”,选择“线” 或“矩形”等绘制命令,根据所选择的绘制命令的不同捕捉不同的点创建墙体。其中选择的绘制命令不同会有不同的选项可以设置,例如:选择“圆”可以设置后面的“半径”值;选择“多边形”可以设置选择“内切多边形”或“外接多边形”方式等。6。绘制过程中可以随时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其他墙体类型,继续创建不同类型的墙体,一次创建完成所有内外墙。7。绘制结束后单击设计栏“修改”或按键盘“Esc”键结束绘制命令。提示:绘制墙的捕捉及绘制方式 和 AutoCAD 中绘制线的方式几乎完全一致,可连续绘制:捕捉起点后移动光标方向决定绘制墙体的方向,同时出现的蓝色临时尺寸为墙的长度,此时可以直接输入墙的长度值,回车后创建墙体。014创建常规墙体之“拾取线” 创建拾取线创建墙体:如果图中已经有轴线、参照平面、体量、楼板、线等图元,或导入了外部的DWG文件作为底图,则可以用“拾取线”命令单击拾取现有图元的边或线快速创建墙体。1。设计栏“基本”-“墙”命令,选项栏单击“拾取线”(箭头按钮),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墙体类型。2008-3-5 18:39 上传下载附件 (39.42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4创建常规墙体之“拾取线” 创建 2。墙高设置:从“标高”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体底部所在标高名称;从“高度”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体顶部所在标高名称,或选择“未连接”并在后面栏中输入墙体实际高度值。3。定位方式与偏移设置:从“定位线”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中心线”等定位方式,及墙体定位线相对于要拾取的边或线的“偏移”距离。4。移动光标单击拾取已有的边或线,自动创建墙体。015创建常规墙体之“拾取面” 创建前面两节讲了 绘制墙体 和 拾取线 创建墙体,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创建垂直于楼层平面的常规直线或弧线墙体。而对一些不垂直于楼层平面且有固定厚度的斜墙或异形曲面墙体,例如:圆球的曲面墙体等,则需要用“拾取面”来拾取 体量族 或 常规模型族 的面创建异形墙体。1。首先要创建异形的 体量族 或 常规模型族,创建方法将在后面章节中讲解。2。打开三维视图,设计栏“基本”-“墙”命令,选项栏单击“拾取面”(小房子按钮)(或用设计栏“体量”-“面墙”命令),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需要的墙体类型。2008-3-5 18:46 上传下载附件 (37.06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5创建常规墙体之“拾取面” 创建 3。后面的“标高”和“高度”的默认“”,墙体的高度将和拾取的面相同。从“定位线”后面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墙中心线”等定位方式。4。移动光标单击拾取已有的体量或常规模型的 斜平面或曲面 自动创建异形墙体。2008-3-5 18:46 上传下载附件 (46.4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5创建常规墙体之“拾取面” 创建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对一些没有固定厚度的异形墙,如:古城墙,则需要用“创建”命令的“实心拉伸(融合、旋转、放样)”和“空心拉伸(融合、旋转、放样)”命令创建内建族来实现。此处不详述,将在以后讲解。016墙体编辑:图元属性使用前述方法创建墙体后,可以随时通过参数、鼠标拖拽、各种编辑命令等多种方法编辑,来改变墙体的尺寸、材质等。下面将逐一讲解。 方法一:图元属性编辑: 1。选择墙体,顶部选项栏如图。 2。实例参数编辑:选项栏单击“图元属性”按钮(或右键选择“图元属性”命令)打开“图元属性”对话框,如下图。对话框中下方的可编辑参数为实例参数(即当前选择的墙的属性),编辑以下参数仅改变当前选择墙体。 (1)编辑参数“基面限制条件”“基准偏移”可以改变墙的底部位置 (2)编辑参数“顶部限制条件”“顶部偏移”可以改变墙的顶部位置,如果“顶部限制条件”选择“未连接”则可以设置参数“不连续高度”数值为墙实际高度值 (3)默认勾选参数“房间边界”,放置房间时将自动捕捉墙体为房间边界 3。类型参数编辑:如果要同时改变所有同类型墙体的构造层、材质等参数,可以在上面对话框中单击“编辑/新建”打开“类型属性”对话框,如下图。 (1)构造层设置:单击参数“结构”后面的“编辑”按钮可以设置墙体构造层。详细设置方法将在后面课堂中专门讲解“如何设置复合墙” (2)包络设置:从参数“在插入点包络”和“在端点包络”后面的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不包络”“外部”等包络方式,从而控制在墙体门窗洞口和端点处内外涂层的表现方式 (3)从参数“墙功能”后面的下拉列表中可以选择“外部”“挡土墙”等功能 (4)设置参数“粗略比例填充样式”指定在墙体在粗略比例下的截面填充图案,“粗略比例填充颜色”设置填充图案的颜色。 4。如果既要编辑构造层等参数,还要只改变当前选择的墙体,其他同类型墙体不变,则要在编辑前述类型参数 前,先点“复制”输入新的墙类型名称后,再编辑类型参数即可。017墙体编辑:夹点拖拽与尺寸驱动墙体编辑方法二:夹点拖拽与尺寸驱动2008-3-7 18:34 上传下载附件 (47.75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7墙体编辑:夹点拖拽与尺寸驱动 1。夹点拖拽:选择一面墙,在平面、立面、剖面、三维视图中墙体的两端、顶部、底部都会出现一些兰色控制点。(1)墙体端点控制柄:在平面和三维视图中墙端点位置会出现两个蓝色的实心圆点,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可以改变墙的长度(2)高度控制柄:在立面和三维视图中墙的顶部和底部会出现两个蓝色的实心三角,按住鼠标左键拖拽可以改变墙的高度(3)方向控制:在平面图中,单击墙体中点位置旁边的方向反转符号(双向箭头),可以反转墙体内外涂层方向2。尺寸驱动:选择一面墙,在平面和三维视图中会有蓝色的距离相邻墙体或墙体长度的临时尺寸,单击尺寸值可以修改墙的位置或改变墙的长度。018墙体编辑:编辑立面轮廓墙体编辑方法三:编辑立面轮廓对于异形立面墙体,可以使用“编辑轮廓”命令编辑创建,以下图为例。2008-3-7 18:40 上传下载附件 (52.93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8墙体编辑:编辑立面轮廓 1。在立面视图中选择一面墙,选项栏单击“编辑轮廓”按钮,进入绘制轮廓草图模式。2。选择顶部边线按工具栏“删除(Del)”命令删除,。3。设计栏“线”命令,选项栏选择“矩形”和“三点画弧”命令,绘制顶部弧线和正方形,并复制其余正方形,创建新的墙体立面轮廓。4。设计栏单击“完成绘制”即可。技巧:选择编辑轮廓后的墙体,选项栏单击“删除草图”按钮,则自动恢复到原始的矩形状态。墙体编辑方法四:对齐、拆分、修剪、偏移等编辑命令019墙体编辑:对齐与拆分“工具”工具栏中的对齐、拆分、修剪、偏移命令是经常使用的墙体编辑工具,本节和下节将详细说明。其他的复制、移动、旋转、阵列等命令同样适用,我将在“应用宝典”系列中做详细介绍。对齐:该命令适用于墙、门窗、线等各种构件。1。工具栏选择“对齐”命令,选项栏如下图。2008-3-8 11:51 上传下载附件 (21.7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9墙体编辑:对齐与拆分 2。勾选“多重对齐”可以一次对齐几个对象。在“首选”后的下拉列表中选择捕捉墙时首选的捕捉位置。3。先单击选择要对齐的目标位置(墙中心线、墙面、参照平面或线等),然后再单击选择被对齐对象的边线或中心线,即可将对象移动到目标位置。拆分:该命令适用于墙和线等图元。同cad 的打断 一样,有 单点拆分 和 两点拆分 两种模式:1。单点拆分:工具栏选择“对齐”命令,选项栏 取消勾选“删除内部线段”,在要拆分的墙或线中间单击一点,即可将一个对象拆分成相连的两个对象。2008-3-8 12:01 上传下载附件 (20.44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19墙体编辑:对齐与拆分 2。两点拆分:工具栏选择“对齐”命令,选项栏 勾选“删除内部线段”,在要拆分的墙或线中间单击两点,即可将一个对象拆分成分离的两个对象,两点之间的中间部分会自动删除。020墙体编辑:修剪与偏移修剪:在revit中修剪和延伸是同一个命令,在工具栏中选择 修剪 命令后选项栏会后三种修剪方式可以选择:2008-3-8 12:09 上传下载附件 (20.37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20墙体编辑:修剪与偏移 1。角部:分别单击拾取两面墙或线,即可将两个对象修剪或延伸为角部相交。2。单一修剪/延伸:先单击拾取一面墙或线作为修剪和延伸边界,再单击拾取被修剪或延伸的墙或线,即可将两个对象处理成丁字形相交。3。多重修剪/延伸:先单击拾取一面墙或线作为修剪和延伸边界,再逐一单击拾取被修剪或延伸的墙或线,即可将所有对象处理成丁字形相交。注意:和 cad 的修剪不同,revit的修剪命令在选择对象时是“选择要保留的那段”,这和cad正好相反。偏移:当需要快速创建固定间距的平行墙体或线时,可以使用“偏移”命令。工具栏选择“偏移”命令,选项栏如下2图。勾选“复制”即可保留原来对象复制几个平行对象(取消勾选“复制”成为平行移动命令)2008-3-8 12:14 上传下载附件 (22.39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20墙体编辑:修剪与偏移 1。数值方式偏移:选择“数值方式”,在“偏移”栏中输入偏移间距值,移动光标到墙或线的一侧出现绿色预览虚线时单击拾取墙或线,即可在光标一侧复制一个平行对象。继续在同一方向单击拾取刚刚偏移创建的墙或线,可连续复制很多平行对象。2。图形方式偏移:选择“图形方式”,移动光标先单击拾取要偏移的墙或线,再和复制命令一样,单击一点作为参考点,再单击一点作为目标点,则在目标点位置复制一个平行对象。重复前面操作可连续复制很多平行对象。021墙体编辑:附着与分离附着与分离 是墙体和柱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编辑方法。柱子的附着与分离在前面的 在线课堂 和 应用宝典 中都已经讲过。当需要将墙体顶部或底部连接到屋顶、楼板或天花板等构件时,特别是坡屋顶、斜楼板,则可以使用“附着”命令,附着后的墙体和屋顶、楼板等之间保持一种关联关系,当屋顶或楼板等构件的形状、高度位置等发生改变后,墙体会自动更新始终保持附着状态。“分离”可以将已经附着的墙体分离开来并恢复原状。1。附着:在三维或立面视图中选择一面墙,选项栏单击“附着”按钮,在“附着”命令的选项栏中选择“附着墙”的“顶”或“底”,移动光标单击拾取附着目标屋顶、楼板或天花板等构件即可附着墙体2008-3-8 12:26 上传下载附件 (51.31 KB) 原创Rishengchang 之 Revit在线课堂021墙体编辑:附着与分离 2。分离:在三维或立面视图中选择已经附着的墙体,选项栏单击“分离”按钮,移动光标单击拾取附着目标屋顶、楼板或天花板等构件即可分离022复合墙构造层设置在Revit 中可以通过编辑墙体的类型属性参数“结构”来自定义墙体构造层的厚度、材质及其表面和截面填充图案,以满足施工图的需求。自定义方法如下: 1。选择一面墙,单击“图元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再单击“编辑/新建”按钮打开墙体“类型属性”对话框。 2。单击参数“结构”后面的“编辑”按钮打开“编辑部件”对话框,单击左下角的“预览”按钮展开预览框,注意选择其“视图”为“剖面:修改类型属性”。在预览框中滚动鼠标中键放大显示预览图形,如下图。 3。单击“插入”添加新涂层“结构1”,然后单击“向上”或“向下”按钮移动新图层到上下合适位置。 (1)单击“结构1”从其下拉列表中选择“涂层14”等功能名称,在“厚度”栏中输入涂层厚度值。 (2)在新涂层“材质”栏中单击,再单击栏右侧出现的浏览按钮打开“材质”对话框,如下图。在材质名称列表中选择已有的材质,或单击“复制”按钮,输入新的材质名称后点“确定”创建自己的墙体材质。 (3)设置渲染纹理:单击“纹理”栏右侧的按钮,打开“材质库”,从库中选择需要的AccuRender渲染材质后单击“确定”。 (4)表面填充图案:单击“表面填充图案”下“填充图案”栏右侧的按钮,打开“填充样式”对话框,选择下面的“模型”填充图案类型,如下图,从中选择需要的图案单击“确定”。单击下面“颜色”后的按钮选择填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