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有感.doc_第1页
读《中庸》有感.doc_第2页
读《中庸》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中庸有感 中庸所叙述的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那么何为中庸呢?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悲乐时心中是平淡的,所以是“中”。但若表现出来而有节制的,叫做“和”。中庸的根本即为中和。如果人人都做到“中和”,社会则井然有序,天下太平了。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到:“子张,子夏哪个更贤一些?”孔子回答到:“子张过分,子夏不够,过分与不够且不是一样。”显然,孔子遵循的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在我看来就是将万事万物分成三分:过,中,不至。遵循中和的境界,才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道。 中庸之本就是“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有一句俗语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或许这就是对中庸最好的解释之一了。自以为聪明的人好走向极端,不知适可而止,不符合中庸之道。有些人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但毕竟欲望难止,最终只能放弃对中庸的选择。子路曾问老师什么是真正的强?孔子教导他:“强分为体力与精神两种,但真正的强却体现在精神上,而精神力量的强正体现在中庸上,体现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如孔子所说的“中立不倚之道”。 要想成为君子,就要安于现状,不生非分之想。处于上位的人,不欺辱下面的人;处于下位的人不巴结上面的人。且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社会上就不会有抱怨出现。孔子曰:“君子立身处世就如同射箭,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怨自己箭术不够”。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我认为中是好的,则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合用。联系自己将近五年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