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合畸形分类1.Class I, neutroclusion牙列拥挤,双牙弓前突,上牙弓前突,深覆盖,深覆合,前牙反合,后牙颊舌向错位2.Class II, distoclusionClass II,division 1远中错合,上切牙唇倾:深覆盖,深覆合,牙列拥挤,开唇露齿Class II,division 1,subdivision另一侧中性Class II,division 2远中错合,上切牙舌倾:内倾性深覆合Class II,division 2,subdivision 另一侧中性3.Class III, mesioclusion对刃合,反合,开合Class III,subdivision另一侧中性检查诊断和矫治设计1.临床检查2.X线检查3.模型分析4.功能分析5.面合照相6.诊断与分析7.矫治设计8.各牙龈阶段适应证9.最佳年龄一、临床检查:(一)问诊:主诉,既往,家族,其他(生长发育、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面颌部:(1)正面,(2)侧貌(近远中关系:直I,凸II,凹III;垂直关系:低角,正常,高角)(3)唇齿(开唇露齿)2、牙合:(1)牙合型(乳,替,恒)(2)牙弓近远中关系(磨牙关系:I,II,III;尖牙关系:同上;前牙覆盖)(3)牙弓垂直向关系(前牙覆合,开合)(4)拥挤程度(5)牙弓中线(6)牙弓宽度(后牙反合,锁合,浅覆盖)(7)牙齿数目、形态、发育、萌出异常(8)牙周,关节,其他(系带、腭盖) 二、X线检查1、X线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1)头影测量标志点cephalometric landmarks1)颅部S.sella 蝶鞍中心点N.nasion 鼻根点P.porion 耳点Ba.basion 颅底点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颌O.orbitale 框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 翼上颌裂点ANS.anterior nasal spine 前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 后鼻棘A.subspinale 上齿槽座点SPr.superior prosthion 上齿槽缘点UI.upper incisor 上中切牙点3)下颌Co.condylion 髁顶点Ar.articulare 关节点Go.gonion 下颌角点B.supramental 下齿槽座点Id.infradentale 下齿槽缘点Li.lower incisor 下切牙点Po.pogonion 颏前点Me.menton 颏下点Gn.gnathion 颏顶点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点(2)头影测量平面1)基准平面SN. SN plane 前颅底平面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眼耳平面Bolton平面2)测量平面ANS-PNS.palatal plane 腭平面Ba-N 全颅底平面OP.occlusal plane 牙合平面MP.mandibular plane 下颌平面RP.ramal plane 下颌支平面N-Po.facial plane 面平面Y axis Y轴(3)常用分析法DownsSteinerWylieTweedWits北医(4)软组织1)常用标志点额点鼻顶点软组织鼻根点眼点鼻下点唇缘点上唇缘点下唇缘点上唇突点下唇突点软组织颏前点软组织颏下点咽点2)测量内容面型角鼻唇角面上部高上唇长下唇长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审美平面Z角(5)后前位正中:鸡冠中心点,前鼻棘点,上颌牙槽嵴点,上颌切牙点,下颌切牙点,下颌牙槽嵴点,颏下点两侧:蝶骨小翼外侧缘点,蝶眶点,颧额缝点,眶内侧壁点,颧突点髁突点,乳突点,颧-牙槽嵴点,下颌角点 2、一般X线检查:全景,根尖,关节,腕骨,咬合,CT 三、模型分析(一)模型:记存,研究(二)模型测量:1、牙弓间隙(1)拥挤度(2)Spee曲线高度:一般Spee曲线的高度每降低1mm需要1mm的牙弓间隙(3)下颌切牙倾斜度2.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 四、功能分析下颌运动,下颌运动轨迹,肌电、肌压 五、面牙合照相正面、侧面、口内 六、诊断与分析(一)骨面型的判断1.矢状骨面型(上下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1)I类:直面型(2)II类:凸面型(3)III类:凹面型上颌骨的位置和长度:SNA,NA-PA,ANS-Ptm,Ptm-S下颌骨的位置和长度:SNB,NP-FH,Y轴,Co-S,下颌长上下颌骨间的位置关系:ANB,AB-NP,Wits值2.垂直骨面型(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以及前后面高比例)(1)正常型:下颌平面角FMA在2232度(2)高角型(开张型):FMA32(3)低角型(聚合型):FMA22下颌角和下颌平面角(MP-FH,MP-SN),前后面高比及上下面高比 (二)牙性特征的判断1.上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 U1-NA(角度和距离),U1-SN,U1-AP2.下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 L1-NB,L1-MP3.上下切牙关系(U1-L1) (三)牙弓所需间隙的分析拥挤,上颌前牙深覆盖,下颌过深Spee曲线,前牙倾斜,磨牙关系 (四)牙颌面生长发育潜力评估1.左手腕骨X线片2.颈椎形态分析 七、矫治设计1.正畸治疗(1)正畸作用力种类正畸力矫形力肌能力正畸力加矫形力(2)正畸主要目标拥挤,覆合覆盖,Spee曲线,磨牙关系2.正颌外科治疗3.拔牙与不拔牙矫治(1)历史(2)如何获得间隙1)拔牙2)不拔牙:扩弓,推磨牙向后,局部开展间隙,加大切牙轴倾度(3)决定因素面部侧貌与唇齿关系患者对侧貌要求颌骨及牙弓宽度拥挤和覆盖程度上下切牙轴倾程度第三磨牙情况生长发育潜力综合考虑以上因素(4)拔牙适应证侧貌前凸,要求改善所需间隙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生长发育基本完成(5)拔牙牙位选择(6)拔牙注意要点(7)不拔牙适应证侧貌正常,可通过扩弓获得间隙,切牙舌倾,有生长发育潜力(8)扩弓常用方法口外弓推磨牙向后,上颌前方牵引,快速打开腭中缝,牙齿局部开展4.高角和低角(1)高角1)拔;间隙易关闭,磨牙易前移,需强支抗;咀嚼肌力弱;骨密度低2)注意:拔牙牙位尽量靠后,使下切牙直立,慎用颌间牵引,口外牵引多用高位头帽(2)低角1)慎拔,关间隙难,咀嚼肌力强,骨密度高2)注意:拔牙牙位应靠前,使下切牙唇倾 八、各牙龄阶段适应证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九、最佳年龄拍照口内牙列拥挤crowding一、诊断(一)分级轻 I:8mm(二)测量分析 space analysisMoyers,Boltonarch length available, arch length required 二、治疗(一)牙弓扩展arch expansion1.牙弓长度扩展 expansion of arch length(1)推磨牙向远中 molar distalization1)口外弓(facebow)2)活动矫治器3)腭侧固定式矫治器4)2*4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器5)腭部种植体支抗与横腭杆联合矫治器6)下颌舌弓7)下颌唇挡(2)切牙唇向移动多用固定矫治器:摇椅弓,多用途唇弓,前牙段冠唇向根舌向转矩,前后牙弓段间压缩螺簧(3)上颌前方牵引及功能矫治器2.牙弓扩展宽度(expansion of arch width)(1)矫形扩展(orthopedic expansion)扩展腭中缝适应证:1年龄15,182拥挤度:因骨性牙弓狭窄造成的中重度牙列拥挤,或伴有后牙反合3牙列拥挤合并骨性矢状向不调:上颌发育不足,前方牵引和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腭中缝扩展4下颌平面角平均或偏低,无开牙合趋势分类:快速腭中缝扩展(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0.51mm/天,23周,815岁慢速腭中缝扩展(slow palatal expansion, SPE):1mm/天,1012周,恒牙期(2)正畸扩展(orthodontic expansion)两侧后牙颊侧倾斜移动恒牙期青少年或成人,每侧可得到12mm间隙(3)功能性扩展(functional expansion)唇颊舌肌功能调节器(functional regulator,FR)(二)临面去釉(interproximal enamel stripping)上前牙区:0.25mm/颗,共4mm1.适应证2.禁忌证:龋坏,釉质发育不良(三)拔牙矫治(extraction)1.决定因素(1)牙列拥挤度(ceverity of crowding):4mm以内不需拔牙(2)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mesi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3)颌骨生长(jaw growth)(4)Spee曲线曲度(curve of Spee):每整平1mm需要1mm牙弓间隙(5)切牙内收(incisor retraction):切缘每向唇侧移动1mm,需要2mm牙弓间隙(6)上下磨牙、尖牙关系,中线矫治(7)垂直骨面型:高角放宽,低角严格,理由:1下颌平面与下颌切牙间的补偿关系:高角颏部易显后缩,宜直立切牙(维持鼻-唇-颏之间的协调关系;补偿骨垂直不调)低角颏部易显前突,宜唇倾切牙(有利侧面型,有利切牙功能)2间隙关闭难易程度:高角咀嚼肌力弱,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前移、升高,间隙关闭容易低角强,高,不易,关闭拔牙间隙主要由前牙远中移动完成,而前牙过度内收不利于深覆合(低角常有)3磨牙位置改变对垂直面型的影响:推磨牙向后或扩大牙弓等不拔牙方法可造成磨牙伸长,不利于高角,利于低角(8)矢状骨面型测量SNA,SNB,ANB角1)正常(I类):取决于牙列拥挤度,上下牙唇倾度,通常采用上下对称拔牙2)上颌骨前突或正常、下颌后缩(II类):取决于上下前牙唇倾度、拥挤度、磨牙关系等,上下颌对称拔牙或上颌单颌拔牙(儿童青少年可先功能性矫治器协调上下颌骨关系,二期治疗再决定是否拔牙)3)上颌骨正常或后缩、下颌前突(III类):单纯正畸可允许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代偿,此时下颌可考虑拔牙4)上下颌骨均前突伴上下前牙唇倾:上下颌对称拔牙(9)面部软组织侧貌(facial profile):上下唇至审美平面的距离2.基本原则(1)保守(2)患牙优先(3)左右对称(4)上下协调3.具体牙位(1)下颌切牙适:成人,后牙关系良好,单个下切牙严重唇向错位禁:替牙期并:中线偏斜;下切牙舌向移动,覆盖增加;若下尖牙近中移动,则与上侧切牙形成合干扰(2)下3:一般不拔(3)下颌前磨牙适:绝大多数禁:若双侧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且下前牙整齐、唇舌向倾斜度正常,拔下5,利于磨牙关系改善。下6严重龋坏或牙髓病,不应拔完好的前磨牙。并:拔牙隙两侧的牙未完全直立(4)下6适:严重龋坏或牙髓病;完整恒牙列,广泛开合(5)下7(6)下8(7)上1(8)上2(9)上3(10)上前磨牙适:上前牙拥挤或前突,拔上4。III类,拔上5,前移上6以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并:面中份丰满度减小,保持期重新出现间隙(11)上6(12)上7(13)上8 深覆盖II类,3mm深覆盖分度:I度(35mm)II度(58mm)III度(8mm)分类及特征(一)牙性:不良习惯,个别牙异常(二)骨性:遗传,环境1.矢状向不调: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都有2.垂直向不调:正常,高角,低角3.宽度不调:上颌牙弓狭窄(三)功能性:咬合干扰,早接触治疗(一)早期矫治替牙期和恒牙初期1.尽早去除病因2.抑制上颌骨发育3.刺激下颌骨发育4.功能性矫治5.双期矫治(二)恒牙期综合性治疗1.矫治内容(1)打开咬合(常伴深覆盖)方法:1直立或升高后牙2压低前牙3增加舌向下切牙的唇倾度?1)摇椅形弓丝:升高后牙,压低前牙(有唇倾)。适用于垂直向正常(不是高角低角)及前牙舌倾型深覆合。下颌弓丝从尖牙托槽远中与Spee曲线相反,上颌一致。方丝会使前牙唇倾,若不需要应去除,甚至弯制舌向转矩。任何弓丝都可。2)上颌平面导板:升高后牙,压低前牙。适用于后牙牙槽高度过低引起的深覆合(水平向骨型低角),不适用于高角深覆合。可与方丝弓一起使用。3)多用途弓:压低切牙。适用于垂直向生长型的高角骨性深覆合。弓丝从第一磨牙近中到侧切牙远中弯制一个向龈方的台阶,以避免牙合力引起弓丝变形,弓丝末端需弯制后倾弯。16*22方丝,通常在切牙区弯制舌向转矩防止前牙唇倾。注意压低切牙力要轻,以免牙根吸收。4)片段弓:压低切牙。适用于高角深覆合。利用稳定的后牙段控制前牙段,用压低辅弓压低前牙。比多用途弓对后牙区的控制好,前牙压低:后牙升高=4:1。5)第二磨牙安置带环:可使牙弓充分整平,打开咬合,高角慎用(上颌第二磨牙伸长)6)J钩头帽:适用于上前牙伸长和上颌前部牙槽骨生长过度导致的前牙深覆合。矫治前牙严重深覆合,改善龈笑线。7)种植钉:类似J钩,但不依赖患者配合,适用于成人。(2)矫治深覆盖、调整磨牙关系:拔牙或不拔(见后详述)2.不拔牙:轻度(1)扩弓,II类牵引:适用于上牙弓狭窄阻碍下颌向前生长,下颌有一定生长潜力(2)推磨牙向后:口外唇弓,摆式(Pendulum)矫治器3.拔牙(1)拔4个4:前牙深覆盖,上下前牙拥挤或唇倾严重;或下颌有一定向前的生长潜力。利于解除拥挤,矫治前牙唇倾前突、深覆盖,改善面部突度。一般上颌需要强、中支抗,下颌中支抗。可配合II类牵引。(2)拔2个上4:上颌或上牙弓前突,下牙弓不很拥挤及下前牙不前突,下颌平面角不大。矫治后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对上颌磨牙支抗要求不高。有时上下牙齿比例不调,还要拔一个下切牙。(3)拔上4下5:成人多用,上牙弓前部远中移动,下牙弓后部近中移动,以牙齿移动代偿颌骨的不调;或生长发育期,下颌发育良好,仅上颌或上前牙前突和拥挤;或下V早失,6前移,磨牙为中性偏远中关系,下5舌侧萌出。(4)拔2个上7:口外弓远移上6,要确认上8在根形成期,及形态大小位置萌出方向。总之,拔牙治疗要注意:磨牙支抗的控制,注意高角低角(高角磨牙易近中移动,低角不易);若想上颌磨牙远移的多,一般要在上7萌出之前,替牙晚期进行。此外还要注意深覆合的改善(深覆盖改善的基础),根据情况使用磨牙伸长或前牙压低打开咬合减少覆合的方法。4.手术 闭锁性深覆合一、诊断1.磨牙关系:闭锁性深覆合是前牙的表现,后牙可以是远中、中性关系。通常在闭锁解除后再决定拔牙。2.下颌平面角:多为低角,拔牙慎重。3.前部牙槽发育:常过度发育,露龈笑。4.牙弓形态:多为方形(尖牙区拥挤)5.生长发育判断:早期矫治好。 二、矫治原则及步骤1.上前牙舌倾及拥挤的矫治早期矫治最有效,尽早唇倾上切牙(否则影响下颌发育)。活动、固定。注意:等覆合减轻、闭锁解除之后,再减数治疗。2.恢复正常覆盖切牙闭锁解除后,覆盖增大,转化为II类1分类或I类关系,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方案。(1)下颌后缩的治疗:儿童,功能性矫治器,最好配合口外弓(防止前移下颌时反作用力引起的上颌顺时针旋转,抑制上颌发育,减小上颌前突)。(2)减数拔牙:成人,解除闭锁后决定。较重II类,可单纯上颌减数;低角尽量避免下颌减数,不得不减则尽量拔靠前的牙,以利于咬合打开。(3)拥挤度、面部突度不大者,磨牙轻度尖对尖者,可II类牵引,减小前牙覆盖。(4)少数下颌自动向前下方移位,有利于II类关系的纠正。3.手术 三、注意1.控制切牙垂直向高度上牙槽常过度发育。方法:后倾弯,摇椅弓,口外力结合的功能性矫治,拔牙病例内收前牙间隙时用关闭曲(有利于切牙压入),粘接时前牙托槽靠近切端,后牙靠近龈向。2.减小深覆合深覆合根据产生原因不同矫治方法不同。闭锁性是上下颌共同造成的结果,应减小上前牙槽过度发育(J钩),压低上切牙,同时压低下切牙,促进后部牙槽生长(平导)。低角不提倡用多用途弓单纯压低下切牙。下颌尽可能将7纳入矫治,利于打开咬合。3.上切牙转矩的控制拔牙内收间隙时,唇向展开的上切牙易再次舌倾,应在方丝上加主动转矩防止。关闭曲关间隙:前后加人字形曲;滑动关间隙:弓丝前部加转矩并结合适度的牙合曲线。4.支抗控制(种植体)5.TMJ病(避免上颌单颌减数,慎用颌间牵引) 前牙反牙合一、诊断分类:牙性、功能性、骨性鉴别诊断:假性III类前牙反合(牙性,功能性),真性(骨性)假性vs真性1.家族史(参考):无/有2.下颌的功能性移位:有/无下颌功能性移位:正中牙合位时前牙反合,正中关系位时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位。3.面型:直(牙性)凹或直(功能性,正中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凹(骨性)4.下颌平面角:平坦,正常或低角/陡峭,高角5.磨牙关系:III类(牙性),中性或轻度III类(功能性)/明显III类(骨性)6.前牙覆合覆盖(anterior overbite&overjet):反覆盖较小,反覆合较大,下颌功能性后退切牙能达切对切(牙性、功能性)/反覆合较小,反覆盖较大,难达切对切(骨性)7.上下切牙的代偿(compens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上切牙较直立或舌倾,下切牙唇倾或直立/明显的切牙代偿,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骨性)8.头影测量(正中关系位,即下颌后退位):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位置通常正常(牙性)早期正常,后期可异常(功能性)/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骨性) 二、治疗(一)早期矫治去除不良习惯、牙合干扰1.乳尖牙调合、咬翘法2.去除不良习惯3.下颌联冠斜导4.上颌舌簧活动矫治器5.局部固定矫治器(2*4)6.头帽颏兜(详见下述“矫形力矫治”)(二)替牙晚期与恒牙期替牙期:关键,矫形力矫治恒牙期:改变牙齿位置,掩饰1.前方牵引器(详见下述“矫形力矫治”)2.功能性矫治器(FR3)打破口周肌肉力量平衡,促进上颌骨矢状向和横向生长,同时唇倾上前牙,舌倾下前牙。适用于:替牙期的功能性或轻度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III类前牙反合(下颌能退至前牙切对切)。戴用时间12个月左右。力量十分有限。3.拔牙非拔牙矫治拔牙慎重。是否拔牙取决于上颌是否严重拥挤。(三)矫形力矫治1.前方牵引(1)作用原理1)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同时使用上颌快速扩弓器2)前移上牙列3)下颌向下、后旋转:低角有利,高角加重。(2)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的组成1)力的作用部分:口内固位装置根据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上颌全牙弓平面式牙合垫、固定式螺旋快速扩大器、上颌固定矫治器等2)支抗部分:额垫、颏兜、牵引架3)力源部分:橡皮圈(3)临床应用1)最佳适应条件:1生长发育高峰期前上颌发育不足的儿童2上颌前方牙轴正常或舌倾3短面型或平均面型2)牵引部位和方向:牵引力的方向应尽量接近上颌骨的阻抗中心,通常为向前向下,与合平面呈2030度角。牵引力约为500g每侧,每天1214小时。3)可结合固定式螺旋扩大器。无上颌宽度不调者,每天扩弓1次,持续1周;上颌宽度不调者,每天1次,直到上下颌后牙呈正锁牙合。2.头帽颏兜:临床使用日趋减少。(四)成人期矫治 总结:乳牙期部分有自愈倾向,尽可能用简单方法矫治。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假性或轻中度骨性,可早期矫形治疗或利用牙齿代偿进行掩饰。严重的考虑手术。 开牙合 open bite一、特征(一)骨骼高角、长面型,髁突多短小细长1.下颌角、下颌平面角(SN-GoGn)及牙合平面角(SN-OP)过大2.下前面高(ALFH)过大3.上前面高(AUFH)不足4.下颌体和下颌升支短小5.下颌后缩,II类倾向6全颅底长度(N-Ba)较短7.前颅底平面(S-N plane)较陡(二)软组织较厚 二、分类牙性,骨性,功能性轻(垂直开合度5mm)多元统计分析法:三、诊断(一)四边形分析法(二)MEAW分析法(三)鉴别诊断1.骨骼问题:多结合手术特征:(1)前下面高(ALFH)过大(2)后下面高(PLFH)过小(3)下颌平面角或下颌角过大(4)前上面高/前下面高比(UAFH/ULFH)过小(5)ODI值较小2.牙齿问题:去除病因可自行改正特征:(1)上下前牙唇向倾斜(2)上下切牙间角较小(3)后牙齿槽高度过大3.软组织引起:口呼吸、吮指、咬唇注意潜在性开合:骨骼开合,牙齿代偿,整平后易出现开合。 四、治疗(一)矫治目标1.关闭前牙开合2.高角长面型者,尽量使下颌逆时针旋转3.破除吐舌4.建立鼻呼吸5.消除牙齿敏感6.锻炼咬肌力量,控制后部垂直高度7.治疗后稳定(最难)(二)矫治机制后牙前移产生的压低,前牙内收产生的伸长。楔形效应:7减低1mm,则前牙覆合增加34mm。钟摆效应:通过拔除靠前的牙齿(越靠前越好)来内收切牙,使前牙伸长。(三)矫治原则1.严重骨性,结合手术。特征:(1)垂直向骨畸形严重,如下颌顺时针旋转趋势,上颌逆时针旋转,ODI值过小(10度或100或倾斜移动2.牙根的形态:横截面积3.牙槽骨的高度:牙周病4.牙根周围组织结构:松质骨,皮质骨(三)支抗的类型提供支抗的部位(抵抗反作用力的部位)1.颌内支抗:在一个牙弓内,利用某些牙作支抗,移动该牙弓中的其他牙。567作支抗,拉尖牙向远中2.颌间支抗:由单颌的整个牙弓提供支抗,移动对颌的若干牙。II类牵引3.软组织支抗:由口唇肌提供的支抗。唇挡4.口外支抗:由颅、颌、面骨提供支抗。口外弓关闭间隙时前后牙移动比例1.强支抗(增强后牙支抗):前后牙移动7:3甚至8:22.中度支抗(一般不需增强后牙支抗):前后牙6:43.弱支抗(有时需增强前牙支抗):前后牙4:6(四)(磨牙)支抗的选择1.牙列拥挤度:前牙拥挤度越大,后牙越需加强支抗。拔牙间隙越远离拥挤部位,越需加强后牙支抗。2.牙弓突度和前牙覆盖:越突、覆盖越大,后牙越需加强支抗。拔牙部位越靠后,越需加强后牙支抗。一般拔除牙弓中央部位的牙齿(4或3)最有利于内收前牙。拔牙部位(前牙最大内收/最小内收量mm):1(3/2)2(3/2)3(5/3)4(5/2)5(3/0)6(2/0)7(1/0)3.垂直骨面型:高角后牙易前移,支抗丧失,如拔牙矫治,应加强后牙支抗;低角后牙不易前移,支抗较强,有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内收前牙。4.磨牙关系:远中(近中)磨牙关系,上(下)颌后牙需加强支抗,防止上(下)后牙前移,而下(上)磨牙多采用弱支抗,以利于调整磨牙关系。5.牙列中线:中线偏左(右),右(左)侧后牙需加强支抗,防止后牙前移,以利于中线调整。6.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型的II类错合,下颌骨有向前生长趋势,上颌后牙选择中度支抗即可。垂直生长型则下颌向前生长有限,上颌后牙多选强支抗。(五)支抗组合1.上下中:AI中度拥挤2.上下强:AI严重拥挤、双牙弓前突3.上中下弱:上颌前突不明显的AII1分类,拔4个4或上4下54.上强下中/弱:上颌前突明显的AII1分类,远中关系越明显,越不需增强磨牙支抗5.上弱下中:需拔除4个前磨牙的AIII,拔上5下4 二、支抗控制如何增强支抗,原则和方法:(一)颌内支抗的增强1.增加支抗牙数目 (并将需要移动的牙齿分开移动):尽早将7纳入矫治系统。有摩擦阻力时分次移动不一定节省支抗。2.支抗牙整体移动:防止倾斜移动(磨牙后倾弯,摇椅弓也可起到此作用)。选择性使用转矩,特别是调整前后牙的移动比例时。在方丝上加入切牙根舌向/冠唇向转矩,使切牙整体移动,可增强前牙支抗,前移后牙。3.矫治力适当(最适力):最适力:前牙后牙。矫治力合适时前牙移动,后牙基本不动。分差力理论。移动前牙50100g,移动后牙150200g。倾斜移动5075g,整体100150g,控根75125g,旋转5075g,伸长5075g,压入1525g。4.减少矫治系统的摩擦阻力:牙齿倾斜阻力增加。整平可减少摩擦 5.尖牙向后结扎(laceback)6.腭杆(Nance弓,横腭杆)和舌弓7.种植体支抗(二)颌间支抗调整:颌间牵引(三)口外力增强支抗:口外弓和J钩(四)口唇肌力增强支抗:唇挡 三、方丝弓与直丝弓技术中的支抗策略(一)方丝弓1.尖牙远中移动与支抗控制2.关闭曲关闭间隙与支抗控制(二)直丝弓1.排齐整平阶段1尖牙向后结扎2末端弓丝回弯三维支抗控制:(1)矢状向:上颌:横腭杆、口外弓下颌:相对容易,上颌口外弓时配合III类牵引,保护下后牙支抗(2)垂直前牙:弓丝越过切牙(防止切牙伸长、覆合加深),防止弓丝放入远中倾斜的尖牙槽沟(防止覆合加深)后牙:主要针对高角,防止后牙伸长加重高角。高角上7不要粘带环。高位或联合头帽牵引、横腭杆、后牙合垫深覆合:1摇椅弓2根据垂直面型决定前后牙的不同控制:中低角升高后牙,早期使用平面导板;高角压低前牙,可使用多用唇弓3大多数深覆合下7尽早加入矫治系统,但上7要慎重,尤其高角4其他利于打开咬合的措施:II类牵引使下颌磨牙升高;上颌弓丝适当弯曲;J钩(3)侧方第一,注意保持尖牙间宽度:矫治过程,治疗后稳定性第二, 后牙反合的矫治,扩弓螺簧、四角圈簧、交互牵引、弓丝扩大等方法扩大上牙弓。注意1后牙控根,避免倾斜移动2扩弓的限度,即牙槽骨对扩弓潜力的约束2.关闭拔牙间隙三维,第四维时间。再次评价支抗需求:1支抗需求:上下颌骨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上下后牙的水平和垂直位置(磨牙关系);上下前牙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前牙覆合覆盖、面型)2现有条件:上下颌内余留间隙3是否需要额外装置:横腭杆、Nance弓、口外弓、J钩等4是否需要颌间牵引:II类、III类、中线、垂直六种典型状况:(1)下牙列间隙已关,下切牙位置较好;前牙覆盖需减小3mm,转矩正确;磨牙关系近中,前牙覆合正常;上牙列6mm间隙。处理:不用附加装置;上颌内方丝弹性结扎加力,注意用较小的力;下颌被动的连续结扎保持。预期:上前牙向远中移动3mm,上后牙向近中移动3mm变化:如上后牙比预期的向近中移动快,需加用口外弓(2)下牙列间隙已关,下切牙位置较好;前牙覆盖需减小3mm,转矩正确;磨牙关系中性,前牙覆合正常;上牙列3mm间隙。处理:口外弓和(或)横腭杆;上颌内方丝弹性结扎加力,注意用较小的力;下颌被动的连续结扎保持。夜间口外弓+白天II类牵引(3)下牙列间隙已关,下切牙在正常位置后2mm;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盖需减小4mm,覆合正常;上牙列4mm间隙;上切牙需内收2mm,下切牙需前移2mm。处理:上颌内方丝弹性结扎加力,注意用较小的力;下颌被动的连续结扎保持。均角、低角II类牵引。预期:上颌前后牙各移动2mm,下颌牙列近中移动2mm。变化:高角慎用II类牵引,改用高位口外弓和(或)横腭杆。(4)磨牙关系远中3mm,前牙覆盖需减小4mm,覆合正常;上牙列4mm间隙;下切牙位置正常,下牙列3mm间隙。处理:上、下颌内方丝弹性结扎加力,注意用较小的力;上颌口外弓加强支抗,露龈笑者改用J钩;II类牵引;注意支抗平衡。预期:上颌前牙后移4mm,磨牙位置得以保持;下后牙近中移动3mm,下切牙位置不变。(5)磨牙关系远中4mm,前牙覆盖需减小4mm,覆合正常;上牙列4mm间隙;下切牙在正常位置前2mm,下牙列4mm间隙。处理:支抗控制难度大;不能用II类牵引;绝对保证佩戴口外弓。预期:上后牙需后移2mm;生长发育期效果好。必要时后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 科技公司税务筹划与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 电子商务的多元化运营模式解析
- 电子政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 知识库助力商业竞争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 新学期学校开学工作总结
- 公司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 食品销售个人工作计划
- 会计主管个人工作总结
- 银行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
- 2024年西南大学附中初升高选拔测试语文试卷真题(精校打印)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 移动通信运营商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 DL∕T 5452-2012 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人工智能产业分类目录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一年级下册写字表练字帖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书8篇
- 2024年互联网行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40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