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正文.doc_第1页
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正文.doc_第2页
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正文.doc_第3页
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正文.doc_第4页
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正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南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探析 以相城区花倪村为例顾晓【摘 要】:通过对苏州市相城区花倪村部分农村家庭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居民养老需求正从传统的单一的家庭养老向多元化养老方式发展。调查的目的是研究苏南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以及从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各类原因。并且提出各种未来的新的养老方式的设想,从而帮助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养老保障问题。【关键词】:苏南农村 养老方式 转变内容 原因 对策1绪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具体生活,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等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改革使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养老主体,养老道德规范,养老内容,养老方式和养老价值观念发生率巨大的变化。农村养老方式的转变原因是什么?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了苏南现行农村养老方式和以苏州花倪村为例两部分,以普遍与特殊的方法阐述了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1.1相关研究综述1.1.1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社会各界尤其关注如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但是至2008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接近1.53亿人,其中农村老年人9000万,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无工薪,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相关数据表明,我国9000万农民中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也是老龄化产生的问题之一,“空巢老人”包括无子女的老人和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2007年12月17日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空巢家庭为38.3%。以花倪村为例,全村526户共225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多位,老龄人口比例约为15%左右。1.1.2农村养老新界定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农村养老概念店内涵和外延变化甚小,其养老的方式和主体几乎没有变化。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个社会由传统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现代社会。农村养老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养老的内容上,由过去低水平的物质生活为主的养老逐渐发展为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特征的物质与精神并重,在养老的主体上由原来的子女为养老主体逐渐发展为社会为主体,在养老方式上,由过去的家庭分散的养老逐渐发展为机构集中养老,家庭分散养老等多种养老形式相结合。因此,农村养老是法律法规规范下的,以孝道为道德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的社会保险,社会慈善,政府资助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养老,是物质生活的照料满足与精神生活的安慰并重的养老。1.2研究意义1.2.1搞好农村养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目前阶段,农民是我国人口主体,农村养老问题既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代社会学强调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权利生存,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使每一个成员更好的生活下去。当今农村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既影响了农村家庭的美好生活,也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造成极大的影响,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极大不和谐因素,因此,在农村建设好养老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1.2.2研究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的意义理清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可以1.发现社会主义发展中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农民工的增多导致的留守老人的增多。2.加强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关爱。3.为建设未来养老模式提供参考。1.3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本文的理论视角主要来自于中国养老中的农村养老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服务理论。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其中对于苏州市花倪村养老方式的调查及个案资料源于笔者的实际调研。并借助网络进行了广泛的查询和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在逻辑上主要分为四章,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农村养老心概念的相关综述,并指出了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苏南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养老方式转变的内容以及转变的具体原因。第三章以苏州市花倪村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指出了花倪村养老方式的历史及现状,通过对这个的分析得出了花倪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第四章通过总结,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养老模式的启发与思考。2.花倪村养老方式调查与研究2.1样本情况:2.1.1.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苏州市相城区太平镇花倪村40岁以上村民。调查方法:本次演剧通过入户发放问卷和个案访谈的形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考虑到村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可能在理解问卷和填答问题上存在困难,本调查对部分居民采取代填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2.1.2.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通过对年龄、文化程度、和身体状况的分析发现在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人属于初中文化甚至文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由于老年人在年轻时太劳累现在很多都患有一点病。2.1.3.家庭基本情况:(1)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如今农村孩子的数量明显下降。调查显示30-50岁的人群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居多。晚婚晚育的政策和现代婚姻观影响了农村的年轻人,使得核心家庭逐渐出现,劳动力减少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赡养老人能力降低,无论在家庭收入还是用于赡养老人的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2)家庭土地数量减少,在花倪村,家庭拥有土地的平均值是1.2亩。许多人反映土地严重不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2.2结果分析:2.2.1当前花倪村养老方式的基本内容在目前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例如苏南地区,其它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为主”,因为家庭养老在我国拥有雄厚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传统的孝道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由于家庭养老的种种局限性使得农村老人的生活并不能真正得到保障,社会、心理、娱乐方面供养更为薄弱。所以,在养老方式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苏南地区储蓄养老,土地养老,商业保险等养老方式逐渐在农村发展起来,由于农村居民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家庭养老的风险,人们的养老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家庭养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花倪村现行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三种。家庭养老:1.内涵: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花倪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和政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等其他原因使得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2.花倪村家庭养老的特点:一是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二是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三是“分而不离”家庭多。社会养老:社会养老是指国家和社会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即通过税收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方式将分散于个体中的资金、人力、物质三项资源统一组织起来,达到分散风险和收入再分配的目的,从而实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农村社会化养老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五保供养。二是优抚对象中部分老人的优待抚。三是农民退休养老制度。四是养老储蓄或商业养老保险。五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花倪村是在2004年开始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真正踏上了社会养老的步伐。其主要做法是,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保险资金以农民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这种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难度,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不理解什么事养老保险而拒绝试行,但是通过村委会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努力,到2009年花倪村有99%的村民都接受了这一体制,目前该制度已经深入人心,由于其使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福利,所以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和好评。2008年3月相城区政府办出台了苏州市相城区劳动适龄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2007年开始执行的这一办法无疑又是在养老上的一个新突破,它是未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农村,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并且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而特别制定的一项政策。内容是以土地换保障,以被征地换城保。花倪村是较早执行这一政策的村子,目前花倪村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接受了这一政策并且非常拥护。自我养老: 自我养老它是相对于社会化养老和家庭养老而言的,指中年期为老年期积蓄,甚至指青老年(6069岁)为中老年(7079岁)和老老年(80岁以上)积蓄,特别是指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为自己提供老年生活保障。这种养老方式在花倪村比较少见,只有一对没有参加农保的老夫妻才取了自我养老的方式。2.2.2花倪村养老方式的转变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探索性的开展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这项试点率先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苏南也在试点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花倪村在2004年正式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养老方式逐渐从完全的家庭养老为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进入新纪元之后更多的养老方式也都涌现出来,储蓄养老,土地养老,商业保险等养老方式逐渐在农村发展起来。谈到养老我们一般概括为经济赡养,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健康需求,照料需求越来越重要。情感需求指老年人对亲情寄托和天伦之乐的需要;健康需求指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以及对健康的自觉追求。照料需求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生病期间护理两大部分。2.3花倪村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2.3.1目前花倪村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老年人普遍缺乏精神慰藉。按照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花倪村在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生育率下降,家庭规模缩小,随之而来的是核心家庭的出现,许多年轻的父母亲将更多的财力精力投注于自己的下一代,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大大缩水。再加上改革浪潮的冲击,绝大部分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使得“空巢”老人大大增多。加之农村本身经济落后,文化生活贫乏,老人的精神生活空虚就不足为奇了。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大于70岁的老人都愿意与子女同住,并且认为亲情温暖是较大的需求。在一次与一位老人的谈话中了解到这位已经73岁的老人的子女都住在市里,虽然物质条件很好但是工作很忙,基本上只有过节才回家看一次老人,回来就是带点钱给老人看看不一会就会回自己的家里。老人说“我需要的不是钱,都这么老了有钱也花不掉,我每天都坐在村口没有事情做也做不动了,只有盼着儿女能回来看看。”二.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在花倪村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后,因子女嫌弃和独居的比例高达4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质下降,疾病增多,面对时下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只能望而却步,小病能拖就拖,是在不行才上医院看看。若遇到大病,一些老人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在花倪村有户人家老人患了癌症,但是由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子女也没有能力帮忙治疗,老人想与其受着痛苦等死不如让自己早点解脱,于是就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农村老人生活艰辛,改革开放后村里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到外地去闯,有的谋到好职业时间久了就在别处安家落户了,有的虽然回到老家但是增加了收入的同时却并未给农村老人带来多大的改观,反而使得许多老人成为农村留守老人,独自在家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四.高龄老人养老断层。传统观念是一代管一代,因而那些高龄老人就面临养老断层的危险。有的老人儿女自己都已年老体迈,靠子女解决问题显得很无力,有的老人则子女先亡,养老的众人就落在隔代儿孙身上,于是他们的养老又多了几分障碍。五.道德伦理观的蜕变。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让很多人改变了原来低质量的生活,于此同时也导致了部分人思想上的蜕变,极端利己主义思想膨胀,只贪图自身享受而置家中老人不顾。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的生活圈子狭窄,对老人的赡养有一种道德的约束,怕落得一个不孝之名,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远离故土,科学的发展也让他们不再迷信报应观念。一些人恐惧感消失,于是农村老人就遭受子女的遗弃。这样的例子在花倪村有好几个,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住在十六大队的老太太,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本来就是在家的,女儿也是招女婿在家的,就等于有两个儿子,但是都不孝,不仅把老人的钱都榨干了还要把老人赶出家门让其自生自灭。为此老人常常去村委会哭诉。2.3.2养老方式转变的原因经济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养老的经济基础解体。几千年来,我国农村养老都是以子女为主体的家庭养老,其经济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慢慢走向解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家庭的生产,经济功能将日趋萎缩,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自然失去了其赖以依靠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农村的家庭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起养老的经济重担。政治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传统养老主体的变化。与农村养老承载体相关联的养老主体在新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自1979年以来,花倪村实行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村里人口结构已发生了如下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化,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家庭拥有的子女趋向减少,人口老龄化。从前,农村受多子多福的观念影响,家庭规模大子女多,几个家庭共同抚养一对老人经济负担不会太重。而计划生育的长期执行,兼之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发达,人的寿命愈来愈长,就会出现一个家庭抚养两对老人的情况,这对年轻一代又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就像我们80后,农村80后结婚后几乎都是一个家庭抚养四个老人,在岗位竞争激烈,房价疯涨的年代我们连自己都不一定能保障怎么去承担起养四个老人的重担呢?所以一定要转变农村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和其它养老方式都需要,养老方式丰富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文化原因:农村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对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养老不仅是对老人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使老人心情愉快,精神安慰,心理满足。但是随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留守老人也日益增多,尽管物质条件会改善一点但是难免因为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而生活孤独精神郁闷。在农村现代化的条件下,提高农村养老质量,不是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年轻人的孝心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利用社会力量,创设新的机制与设施,来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花倪村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花倪村在苏南地区来说算是整体发展比较慢的一个村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依然落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放在首位的,花倪村委会已经开始在筹建花倪村第一个养老康复院。康复院建成之后80%的老人只要出一些钱就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既不会孤单寂寞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医疗护理。政府原因:政府作为人民权利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利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而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出发点,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农村老人与其它公民一样都是国家公民,因此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但现阶段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完全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只能是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内省力量与外部机制的协同作用。在公共政策这一领域,戴维伊思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04年起花倪村实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以及相城区在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农村被征地农村享有城镇保险待遇的办法就是两项项正确的公共政策,因为它在花倪村的实践中都被证实是合理有效的。3.启发与思考3.1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坚持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和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下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可以活化农村土地的要素功能,优化农村人口性别结构,推动农村发展;为建立和谐发展新农村提供保障。3.2未来发展模式一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养老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类:结合,主辅,替代。“结合说”就是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起来。“主辅说”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替代说”就是以社会养老替代已经功能弱化的家庭养老。但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都有各自优劣,有互补之处也有不可替代之处,所以三种说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选择。二其他养老模式:1.社区养老,把老年人养老的成本通过社会化的形式由社会共同承担,可减少由单个家庭承担养老的负担,这种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很普遍了,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使得这种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种模式是可行的,在我国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应获得国家政策支持。2.异地养老,开设大型养老公寓,设施齐全,医疗卫生良好。3.住房养老,即老年人动用所居住住宅的剩余价值,通过某种机制将其提前变现,以供养自己的余生。结语建立农村特色的养老体系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农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农村养老方式转变原因的探析,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科学有效的养老模式,事关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养老在农村实施以来,初步收到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立法的不完善、基金运营的困难、资金来源渠道的狭窄始终制约着农村养老的发展。通过分析苏州市花倪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发展,得出了转变的原因,为构想我国农村养老未来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杨宗传 老年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层次性分析 J 老龄问题研究 1997,(8) 2 吕红平 论家庭养老 J 老龄问题研究 1997,(10)3 陈赛权 国养老模式综述 2000,(03)4 成海军 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J 广东社会科学 2000,(03)5 高强 贾海明 新农村建设中眼高保障模式探析 2007,(12)6 李湘妹 养老:新农村建设中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