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doc_第1页
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doc_第2页
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doc_第3页
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doc_第4页
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教学导学案(教案)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教学对象:七上七教学目标:能根据写作目的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学会根据中心安排详略。教学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中心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安排详略。课时建议:1-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班上有过照相经验,特别是照生活照经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照相的时候,除了会对自己刻意打扮一番,比如发型、衣着、姿势等以外,还要不要考虑照相的背景?为什么要选择背景?通常会选择怎样的背景呢?请大家谈谈。(学生发言略)师:一般会选择有花、草、树等好看的背景。因为好的背景能更好的衬托出你的美丽和青春。照相如此,其实,作文中对材料处理的道理也如此。有道是“红花(人)虽美,还需绿叶(背景)相衬”。(板书)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红花占主导地位,绿叶起陪衬作用,缺一不可,主次分明,才和谐漂亮。那么一篇文章,怎样安排主次材料,确定详略,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呢?(板书: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二、例文导学(一)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的作文,他准备选用的材料如下,你能帮助他确定好主要、次要材料吗?1)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2)他从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毎学习一个新知识,只要不明白就请教别人直到弄懂为止。3)他常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做补充练习。4)他带病坚持听课。5)他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主要材料:(3 、4 ); 次要材料:(1、2、5 )(二)读银杏树,你能从“中心与材料的详略”这个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吗?银杏树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不一会儿就到了。 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屈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成长。1、学生讨论2、集体交流3、教师点拨:详略无致,巨细无遗,是记叙文写作中容易犯的一种毛病,上面这篇习作的主要问题也在这里。1)该舍的未舍。习作有不少内容尽管是作者当时的见闻,但对表现中心思想却没有关系。如路上车子多,堂哥驾驶技术好,在村头吃西瓜、喝汽水,以及小学校舍的美观整洁等,既与绘树、赞树无关,也不属必不可少的交代,应当割舍干净。2)该略的不略。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内容应当割舍,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也并非都要大写特写,那些离中心比较远的就不能详写。习作在这方面的处理也有问题。第三段主要内容应当是写树,有关那位农民的情况没有必要详说,用“一位农民告诉我们”一笔带过即可。返回时着重写的应是“我”的心理活动,其他只需点一下,可改成:“在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想”3)该详的不详。绘树、赞树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应当详写,而习作却写得很粗略。二、三段写树的形象只用了“古老苍劲,大得惊人”“挺立”等词语,很是空泛。应该对树的形态、色彩等作多角度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并作一些侧面烘托,具体地表现老树的古老苍劲,刚强不屈和永葆青春的特点。赞树部分把老树的形象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则应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力求抒情议论自然合理;习作只是三言两语,贴上标签就完事,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要点点拨1、安排好详略。据(题目的)中心意思,安排好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文章中心,作为主要材料,要放手敢于写,浓墨重彩,应详写;哪些材料与表现中心有关系,作为次要材料应略写。详写不是什么都写,无用的、没必要的坚决不写;略写也不是不写,完全不屑次要的方面,也会影响主要的方面或使情节不完整,或前后不连贯,或显得单调。2、写好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往往只那么一二处主要的段落,就应集中笔墨,花大力气写。如我的老师(参见七上一作文教学导学案)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推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时,首先要将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中,经过是一件事的重点,也是全文重心,一定要具体、详细;写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3、写好细节。细节虽是文章的枝叶,但细微处见内心、见真情、见功底,能增辉添色。散步写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注重用细节描写表现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如第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我的母亲老了”到“她总是听我的”,其中的“强壮”“高大”是分别从母亲和儿子的不同角度来审视“我”。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因为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四、实战演练 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不少于600字。五、拓展阅读(一)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阅读提示: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土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例如,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一段插叙,这段插叙就是文章的详写内容。写了自己与万方的相处,写了二人的友情,并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二)落花生 许地山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我们都说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阅读理解:读本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 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2. 作者通过上述四件事,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将议花生作为重点内容详写,将其他三件事作为次要内容略写。作文教学导学案(学案)红花虽美 还需绿叶相衬教学对象:七上七教学目标:能根据写作目的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学会根据中心安排详略。教学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中心确定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安排详略。课时建议:1-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班上有过照相经验,特别是照生活照经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照相的时候,除了会对自己刻意打扮一番,比如发型、衣着、姿势等以外,还要不要考虑照相的背景?为什么要选择背景?通常会选择怎样的背景呢?请大家谈谈。(学生发言略)师:一般会选择有花、草、树等好看的背景。因为好的背景能更好的衬托出你的美丽和青春。照相如此,其实,作文中对材料处理的道理也如此。有道是“红花(人)虽美,还需绿叶(背景)相衬”。(板书)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红花占主导地位,绿叶起陪衬作用,缺一不可,主次分明,才和谐漂亮。那么一篇文章,怎样安排主次材料,确定详略,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呢?(板书: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二、例文导学(一)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的作文,他准备选用的材料如下,你能帮助他确定好主要、次要材料吗?1)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2)他从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毎学习一个新知识,只要不明白就请教别人直到弄懂为止。3)他常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做补充练习。4)他带病坚持听课。5)他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主要材料:( ); 次要材料:( )(二)读银杏树,你能从“中心与材料的详略”这个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吗?银杏树暑假里,我在伯伯家做客。听说离他家十多里路的老河村有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吵着要去看。第二天早上,堂哥就用摩托送我去。路上车子很多,摩托在车流中穿行,我真佩服堂哥的技术。不一会儿就到了。 一下车,就觉得热得不行,我们在村头吃了个西瓜,喝了点汽水,才进村看树。在一所小学门前,那棵老树屹立着,只见它古老苍劲,大得惊人。学校并不大,但校舍整齐美观,窗明几净。一个锄草回来的农民路过这里,堂哥便和他攀谈起来。那农民很和气,他告诉我们,这棵银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它遭过两次大灾:一次是被雷击;一次是被鬼子用刀劈,用火烧。然而,老树依然挺立在大地上。听完介绍,仰望老树,我觉得它格外高大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力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是九点多钟回去的,路上车子少了些,堂哥开得更快了。坐在疾驰的摩托上,我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学习老树坚韧不屈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锻炼成长。1、学生讨论2、集体交流3、教师点拨三、要点点拨1、安排好详略。据(题目的)中心意思,安排好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考虑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文章中心,作为主要材料,要放手敢于写,浓墨重彩,应详写;哪些材料与表现中心有关系,作为次要材料应略写。详写不是什么都写,无用的、没必要的坚决不写;略写也不是不写,完全不屑次要的方面,也会影响主要的方面或使情节不完整,或前后不连贯,或显得单调。2、写好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往往只那么一二处主要的段落,就应集中笔墨,花大力气写。如我的老师(参见七上一作文教学导学案)一文,写了七件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因为后两件事将“我”和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推到了新的高峰,集中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时,首先要将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中,经过是一件事的重点,也是全文重心,一定要具体、详细;写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3、写好细节。细节虽是文章的枝叶,但细微处见内心、见真情、见功底,能增辉添色。散步写祖孙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注重用细节描写表现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如第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我的母亲老了”到“她总是听我的”,其中的“强壮”“高大”是分别从母亲和儿子的不同角度来审视“我”。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因为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四、实战演练 以“我喜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不少于600字。五、拓展阅读(一)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阅读提示: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土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