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第十单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中国 导入新课 耕织图 学习目标 1 掌握清初经济迅速恢复的史实 并理解其原因 2 了解清朝工商业发达的基本状况 以及在商业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商帮 3 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 探究点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新课探究 1 背景 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诸位帝王 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1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 治理黄河水患修筑江浙沿海的海塘 3 改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清朝开荒执照 推广的高产农作物 马铃薯 玉米 甘薯 花生 向日葵 2 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1 内地农业生产发达 2 边疆得到大规模开发 3 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一 探究点 工商业的发达 一 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的矿冶 纺织 制瓷 造船 造纸等手工业部门都很兴旺 清朝手工业比明朝更为发达 规模更大 分工更细 佛山镇的铁器 景德镇的瓷器 苏州 杭州等地的丝 棉织品 福建 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二 商业的发展 1 条件 1 清朝前期 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 水 陆交通便利 盛世滋生图 局部 2 表现 1 城市商业繁荣 农村集市发达 中小城镇蓬勃兴起 2 在日益繁荣的商业活动中 明清时期涌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 比较有名的有晋商 徽商等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 徽州商人或 徽帮 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 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以后代有发展 明成化 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明嘉靖以降至清末民初 徽商渐趋衰落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 茶 山货 经营文房四宝 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 东进苏杭无锡常 抢滩芜湖商道 掌控长淮水运口 南达湘 蜀 云 贵 川 往来京 晋 冀 鲁 豫间 远涉西北 东三省 最后 西进赣 湘 沿东南达闽 粤两省 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 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 无徽不成商 开始叫遍天下 明清时期涌现的商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 还远至海外 加强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一 探究点 人口增长 清朝康熙末年 人口超过1亿 乾隆末年超过3亿 道光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积极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许多人进入城市 从事工商业 服务业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或者从内地向山区 边疆迁移 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消极 大量人口没有土地耕种 加重了社会负担 由于人口密度加大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 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地力下降 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组讨论 清朝前中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清朝前期 随着国家的统一 出现了社会安定 人口增长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 康乾盛世 局面 课堂小结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工商业的发达 人口增长 鼓励垦荒高产作物推广种植治理黄河水患修筑江浙沿海海塘手工业部门兴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农村集市发达地域特色的商帮农业发展耕地扩大免除人丁税 康乾盛世 随堂训练 1 清朝前期 主要经济成分 a 小农经济b 工商业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 2 如图是清朝 盛世滋生图 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 出现了农村集市b 坊市分置c 边境贸易繁荣d 商业市镇兴盛 d 3 苏州城外黄家巷 在明代 尚系近城旷地 烟户甚稀 到了清代前期 生齿日繁 人物殷富 闾阎 泛指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