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语文 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单元导读: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作者连线: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文题解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可敬佩的。【目标锁定】1掌握“过”“易”“而”等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2学习选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3把握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目标达成】一、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木铎()桀溺()长沮() 执舆()荷蓧() 见其二子()怃然() 殆()八佾() 黍()耦而耕() 耰而不辍()2通假举要长沮、桀溺耦而耕:_是鲁孔丘与:_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_植其杖而芸:_使子路反见之:_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仪封人请见:_二三子何患于丧乎:_天将以夫子为木铎:_八佾:_长沮、桀溺耦而耕:_使子路问津焉:_耰而不辍:_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往者不可谏:_今之从政者殆而:_不仕无义:_(2)一词多义见是易津奚(3)词类活用耰而不辍:_子路从而后:_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_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4)古今异义遇丈人古义:_今义:_子见夫子乎古义:_今义:_君子之至于斯也古义:_今义:_子路从而后古义:_今义:_明日,子路行以告古义:_今义:_4特殊句式(1)_子路曰:“为孔丘。”子曰:“隐者也。”为仲由。(2)_而谁以易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奚自?(3)_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子路宿于石门。(4)_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遇丈人,以杖荷蓧。至,则行矣。5文笔精华(1)成语积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_知其不可而为之:_(2)名言名句_,来者犹可追。士志于道,_,未足与议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不以言举人,_。6重要虚词结合例句,掌握“而”的常见用法。(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和”或“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7)表示因果关系。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9)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10)放在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二、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5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2句段赏析(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赏析楚狂接舆的形象真有点嬉皮士的味道,一路唱着一路跑。但他所唱的内容是非常严肃而深刻的,尤其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成为了后世的名言。那意思也正合于孔子在八佾篇里所说的“成者不说,遂者不谏,既往不咎”的精神。“往者不可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来者犹可追”,就是要抓住未来。在接舆看来,这些都成了问题,他在质疑孔夫子“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奔走的意义何在。其实,接舆的观点与子路宿于石门时那个“晨门”的说法是一致的,都认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所以对之加以讽劝。而“知其不可而为之”,却正是儒家的真精神。另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个人,都必须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相信未来。(2)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赏析孔夫子以天下为己任,一心频思君臣义,万里奔波志不改。他的“君子之仁”,是为了实现“仁政”的政治理想,济世安民,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宁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要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他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弟子们,子路的这一番评论,是对孔子的政治追求的一种体会和认识。好一个“不仕无义”,孔子的出仁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天下之义。任凭路途遥远,不顾世人眼光,夫子带着弟子们,驾着马车,奔波在追求道义的路上。3精读深思(1)中国古代历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那么论语微子一则中荷蓧丈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丈人自谓”,还是“揶揄之辞”?答:_(2)你是如何理解子路“不仕无义”的思想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答:_(3)选文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答:_三、文白对译1.(论语八佾)2.3. (论语微子)(论语微子)4.(论语微子)5.(论语宪问)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仪封人请见(jin)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b长沮、桀溺耦而耕(u) 耰而不辍(yu)c夫子怃然(w) 趋而辟之(p)d以杖荷蓧(h) 杀鸡为黍而食之(s)2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遗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孔子曰:“何陋之有?”d子路宿于石门。5文学常识填空。孔子,名_,字_,_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_家、_家和_。6名句填空。(1)往者不可谏,_。(2)四体不勤,_,孰为夫子?(3)_,丘不与易也。二、阅读与鉴赏(3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使子路问津焉问津:询问渡口所在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滔滔:形容局势混乱到了极点c是鲁孔丘之徒与 徒:一类人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易:改变,变革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b是鲁孔丘与c岂若从辟世之士哉d而谁以易之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孔子过之 是鲁孔丘之徒与b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c杀鸡为黍而食之 耰而不辍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4分)译文:_(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分)译文:_11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不超过15个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是_(不超过15个字)。(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215题。(15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b止子路宿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d见其二子焉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荷蓧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c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生产,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门徒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分)译文:_(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3分)译文:_三、表达与交流(13分)16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的楼名“躬行楼”博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为“躬行楼”写出两条楼名诠释。(4分)答:_17参照示例,解析名句。(4分)示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解析: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名句: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_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答:_(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3分)答:_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答案语基梳理1dunjyh dioxinwdiyshuyu chu2“桀”通“杰”,形容高大“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而”通“尔”,你;“辟”通“避”,躲避“芸”通“耘”,除草“反”通“返”,回去3(1)镇守边界的官担忧木舌的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此处用的比喻义舞的行列两人渡口停止参与匡正,挽回危险出来做官(2)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正确/此,这/表判断换/改变,更改/容易/轻视渡口/唾液,口水何,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代奴隶的一种(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耰耕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4)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是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古义: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导致(某种结果)(多用于否定或反问);引出另一话题。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4(1)判断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4)省略句5(1)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2)往者不可谏而耻恶衣恶食者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以人废言精读深思(1)关于荷蓧丈人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说法。吕本中紫微杂说中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朱熹论语集注中说:“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如果按前一种说法,即使是“丈人自谓”,也是一种揶揄之辞。因为丈人实际是从事农耕的人,过着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若说这样的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谓“揶揄之辞”,就是借说自己来揶揄子路与孔子这类人。但是,从整个情节和语意看,还是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是批评子路不从事生产事业而到处游说。然而,从后边紧接着的一句话:“孰为夫子?”看来,又似乎直接批评孔子。意思是:“你的老师四肢不勤,五谷不辨,算什么老师?”即便这话是直接针对子路而言,实际上也是暗指孔子,用这话表达自己与孔子政见之不同。从口气来看,荷蓧丈人的话是很气愤的,可见,他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深思熟虑的,而对孔子的观点也是了如指掌的。(2)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子路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朱熹说:“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也。”儒家认为“行义”和“行道”是不同的,“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行义在我,遇与不遇皆然”。(3)正面体现:文中直接引用孔子的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境界,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先哲形象,用人物自己的话来体现其内心世界,显得说服力极强。侧面衬托:所选的这几段文字以正反两方面的衬托阐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文中仪封人和晨门的话语都是侧面叙述,交代出了孔子改变天下无道现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这种悲剧性的执著。另外长沮、桀溺和接舆则作为孔子的对立面出现,他们消极避世的态度和孔子积极入世的观点形成强烈对比,凸现了孔子的崇高思想境界。除此之外,选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极富特色,往往三言两语,使之情态毕见,富有个性。如第2则中桀溺说完后“耰而不辍”,写出了桀溺的那种神态,使人物格外生色。接舆劝孔子一段,在他唱完后,写了一个场面:“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这之后便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绩效评估1ba项“见”读xin;c项“辟”通“避”,读b;d项“食”读s。2d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3cc项“以”为连词,其余各项皆为介词。4d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各项均为宾语前置。5丘仲尼儒家思想教育学者6(1)来者犹可追(2)五谷不分(3)天下有道7c徒:徒弟,弟子。8ab项“与”通“欤”。c项“辟”通“避”。d项“而”通“尔”。9ca项代词,“他们”/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题库
- 品牌塑造与管理练习卷含答案
- 审计复习测试卷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辅助作业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Unit5 What day is it toda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下册
- 法院生活费申请书
- 2025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用气体施工方案
- 2024 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 类)
- 【课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 2025-2030年中国聚丙烯酰胺(PAM)市场发展状况及未来投资战略决策报告新版
-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内容
- 课题申报书: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
- 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检查方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