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训练十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2013陕西长安一中质检)。1.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连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2013山西长治二中质检)。1.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2.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2012云南玉溪一中月考)。1.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1.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试作简要赏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2012河北唐山摸底)。1.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1.送友人归郑思肖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尾联作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注: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全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请结合全诗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一句。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1.满江红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长川:即下阕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国:指故国。委:舍弃,丢弃。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1.秋晚书怀高士谈1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注: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1.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2.诗歌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双调清江引野兴马致远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注:风月:指大自然。搭儿:地方。1.简要分析“东篱本是风月主”在这首曲子中的作用。2.赏析“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的妙处。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2.本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南吕金字经贯云石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1.说说“人憔悴,愁堆八字眉”中“堆”字的妙处。2.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浣溪沙孙光宪蓼岸风多桔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注: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楚天:泛指今湖北、湘南一带。杳杳:幽远。1.词的首句“蓼岸风多桔柚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上阕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十五、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1.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1.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劲气:寒气。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辽宁鞍山一中二模)。1.雨晴陈与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试赏析。2.“卧看天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的,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注:凌烟阁原本是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写真:画人像。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丹青笔:画笔。索寞:憔悴。1.有人说,首联一“寒”字尽显诗人功力,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请联系全诗,说说尾联在全诗的作用。二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1.过南旺守闸刘基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余。壮颜随日减,衰鬓受风疏。蔓草须句国,浮云少昊墟。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注:刘基(13111375),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弃官还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少昊:少昊为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效果?#答案一、1.答案: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2. 答案:“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二、1. 答案: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落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2. 答案:词的下阕运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感。(其他说法符合词意亦可)三、1. 答案:“迟”字用得好。“迟”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郑七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与主人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时间虽晚而不愿回。这一“迟”字的运用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2. 答案:“薜萝山径入”写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荷芰水亭开”写出进入山斋后的景象:水亭周围的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清丽的花朵。从狭窄山路中穿行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写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此联看似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夏日山斋的喜爱之情。四、1. 答案: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2. 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2)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五、1. 答案:颈联描写了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2. 答案:比喻。把归思比作含苞待放的百花,被春风催开,不由自主地竞相怒放,生动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六、1. 答案:“花落一杯酒”一句,实写分别之景:暮春时节,友人归去,唯有一杯酒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月明千里心”一句,虚写别后之情:分别之后,虽相隔千里,但可共享一轮明月,寄托相思之心。颔联由眼前之景想到别后之情,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朋友的一片真情。2. 答案:尾联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送归友人后怅然若失、离愁满怀的情感。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诗人回眸凝望,只有烟雾缭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诗人的离愁别绪已蕴含其中。七、1. 答案:描绘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表现了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或: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2. 答案:此句写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其中“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奇特,表现了溪居主人的不俗。八、1. 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衬托出环境的静寂。2. 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词人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词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九、1. 答案: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时,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构成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2. 答案:既表达了诗人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十、1. 答案:(1)比喻,“孤鸟”比喻淹留金国的孤独的诗人自己。(2)拟人,赋予鸟以人的情感“愁”。用典,“断槎”妙用典故,比喻与故国隔绝,无法归来。(3)反衬,以天空的广袤衬托飞鸟的孤单。(4)寓情于景,诗人的漂泊无依、思念故国之情寄托在广袤的天宇中一只孤飞的鸟儿之上。(答出两点即可)2. 答案:岁月流逝,对自己行将就木的伤感;有国难归的孤寂无奈;对故国家园的无尽思念。首联借肃肃秋风、荒荒寒日渲染出一片晚秋萧条景象,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切的感情基调。颔联以“老松”“寒菊”自喻,写自己已风烛残年,行将就木。颈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故国难归的孤寂伤感。尾联写鸟儿尚有巢,而自己却只能孤独地羡慕它们,抒写了无尽的对故园的怀念之情。(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十一、1. 答案:(1)从结构上看,是对自己自然本性、情趣爱好的总写,有领起下文具体描绘的作用。(2)从思想上看,是对自己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的概括,为全曲思想奠定了基调。(3)从人物上看,以“东篱”为号,表现作者悠然自乐的心性。2. 答案:(1)白描手法。用笔不加修饰,只用“葫芦架”“垂杨树”两种景物,就将远离尘世、野兴盎然的园林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2)融情于景。充满自然之趣的画面,是那么平和、宁静,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园林的喜悦之情。十二、1. 答案:曲眼:“思”。一个“思”字贯串全曲,作者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2. 答案:最后三句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以及倦客之心、思乡之情。用了化用典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十三、1. 答案:“堆”,堆积,堆叠。“堆”字与“愁”字连用,使抽象的相思情化为有形的、隆起的“八字眉”,足以引发人想象其情状,既显其形,又见其增聚之态。2. 答案:(1)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2)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苦。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十四、1. 答案:(1)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桔柚散发扑鼻芳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令人喜悦的深秋画面。(2)点明离别的时节、地点;以乐景衬哀情,首句通过描写喜景(江边的美景给人带来享受),衬托出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却要送客)。2. 答案:“孤”。词人写帆影之孤,凸显离人行旅之孤,寄托了词人对朋友的眷恋难舍之情和别后寂寞孤独之感。(答其他字眼,若言之成理也可)十五、1.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 答案:(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设问);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十六、1. 答案: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与神态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处境和惆怅之情。2. 答案: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颈联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归梦不成,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作者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十七、1.(1) 答案: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鸣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2) 答案: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