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对表达方式的辨析、对行文结构的辨析和对其他表现手法的辨析。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和反问。高考试题常将这些修辞手法设置为考点。 (一)鉴赏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1比喻。例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淀:即“靛”,深蓝色染料。 这首元曲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答: 这首曲是作者晚登浔阳楼的即兴写景之作,曲词描绘作者秋登浔阳楼所见长江周围景象,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 回答本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及后面“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的提示,因为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喻,此外还有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比喻。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长江万里白如练”一句从色和形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则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掠过江天的景象,这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想。)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泻尽江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泻尽江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词。词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写了一位女子弹奏古筝的艺术效果,既有动作的描写,也有神态的描写。 题目明确限定一句话所使用的手法,所以,回答此题并不难。 参考答案: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将听觉艺术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技高,又写出听者品音人微。2拟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残 叶 李 觏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注】上阳:唐宫名。唐玄宗时,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天宝中有宫人在叶上题诗,唐宣宗时宫人韩氏也有题红叶诗。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本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祝福。 修辞手法不难回答,重点和难点是效果,要联系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不能只有结论。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残叶、日月、泥尘以感知,寄情真挚,表达对残叶命运的同情与关切。(2)本诗还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第3、4句,把残叶的现今凄苦的情状与往昔盛时的温馨可人进行对比,第5、6句,把残叶未落时日月有情与残叶经霜委地后泥尘污染的无礼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残叶的命运,寄寓深沉的感慨。 3夸张。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的情感表达细腻之中显豪情。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龙钟”是淋漓沾湿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的眷念。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本题提问比较具体,思考的范围窄,所以难度不大。可以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一一地排除,最后确定答案。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借代。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念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恼与苦闷。作者在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委婉含蓄地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轻轻地吐露了出来。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包括两层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效果。把这两层意思表述清楚,就是解答本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5对偶。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宜阳城在河南西部,唐代最大的行宫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李华的春行即兴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原本繁华热闹的地方,现在野草萋萋,一片荒凉:涧水乱注,花自落,鸟空啼,多么寂寞冷落。虽然句句写景,没有抒情,但句句景物都饱含着诗人的今昔之感和凄凉心境。 对偶是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每一首诗都运用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极容易被忽视。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句式工整,意思互补。 6双关。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公怎样的情感?答: 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予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如果了解“竹枝词”的特点,对我们回答本题很有帮助。虽然是分析最后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但如不联系整首诗歌,很容易出差错。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7顶真。例: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 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螿: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 题干交代了这支曲子的内容是写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这就给考生指明了阅读和理解这首曲词的范围,降低了难度。细读曲词,凭借考生自己对这个凄美历史故事的记忆,就可坐实这首曲词是写灞桥送别后,汉元帝返回咸阳的场景。宫墙、回廊、椒房以及昏黄的月、凉夜、寒螿、纱窗等,所创造的凄清、阴冷的氛围,更深地展示了汉元帝的相思之痛。 (参考答案:对仗:如“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等,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见之于“过宫墙不思量”整个大层次,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8设问。例: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答: 蟾宫曲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雄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回答此题,既要联系设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来分析,又要联系本曲子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参考答案:用设问句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诗尾使用反问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 这首诗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百战疲劳壮士哀”是根本原因,“中原一败势难回”是结果。 三、四句从语气上是一个反问句式,从结构上又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意思很明确,态度很肯定。 (参考答案: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二)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从诗歌的发展史上去看,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只需针对高考,掌握几种主要的描写技巧、抒情方式的技巧和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1描写技巧。 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几种描写技巧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社 日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试分析本诗艺术上的特点。 答: 诗的第一句写村居风光,“鹅湖山”虽是地名,却能使人联想到鹅鸭成群的景象,“稻粱肥”,写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诗的第二句用“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民风之淳朴,同时暗示村民家家都去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度。诗的三、四句转写“社日”,没有写热闹的场面,而是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说明天色已晚,“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所以喝醉了,是因为高兴,侧面表现了社日的热闹。诗人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尾声来表现社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颇为别致。 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就是指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有两点:一是侧面描写,一是细节描写。(参考答案:本诗写社日,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家家半掩扉,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表现社日的热闹和节日村民的快乐,笔墨极少而内容丰富,令人回味无穷。)(2)细节描写。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答: 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参考答案:显示出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3)动静结合。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行【注】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此诗为作者贬谪商州时所作。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六句是写景,是村行途中所见到的优美景色;后两句抒情,对故乡的思念,对被贬谪的惆怅。理解此诗的思想感情,要借助注解的提示。 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句子是描写景物的,其次要进一步弄清写了什么景,最后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动静结合,浓墨重彩。动静结合方面:一、二、三句写马穿山径和万壑有声都是属于动景;四、五、六句“峰立斜阳”“棠梨叶落“荠麦花开”都是写静景。色彩方面:“菊初黄”、“胭脂色”、“白雪香”,用黄、红、白三种颜色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秋景。) (4)虚实结合。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 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
- 企业职场礼仪培训
- 枣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 2025合同法中合同解除的若干问题
- 急腹症的观察及急救护理
- 2025建筑项目招标投标合同(合同协议书)
- 培训班停课通知与违规办学治理
- 2025委托加工合同范本下载
- 2025深交所指定交易合同
- 2025商品买卖合同
- 《光》 单元作业设计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1年上海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汇编多选题
- 财建2016504号-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含附件
- GB/T 18323-2022滑动轴承烧结轴套尺寸和公差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 成都市中考英语题型专项复习练习(word版):补全表格
-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 高速公路单位、分部 分项工程划分
- 危险废物清单
- 《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案例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