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苏文秀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和彼得 纽 马克 Peter Newmark 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 的两位翻译理论家 他们的翻译原则既有相 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点 两人都用了相关的 语言学理论来描述和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 题 但在处理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上 如形式 与内容 读者与作者以及评价译文的标准等 方面 两人又存在一些明显的分歧 本文主 要就他们翻译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因此而产生 的对内容与形式的不同见解做一些比较 希 望能从中获得一点启迪 一 奈达和纽马克翻译原则 的理论基础 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原则建立在一个共 同的基础上 即他们都承认语言的共性 承认 可译性的存在 奈达认为各种语言都各有所 长 应该平等对待 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语言 和文化的差别 但语言的共性必然超过了个 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所拥有的共同点远 远大于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另外 语言都 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即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 的表达法 因此 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 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0 Nida and Taber 1969 4 纽马克也认为 原文的每一 层意思都可以得到传译 因此 毫无疑问 任 何东西都是可译的0 Newmark 1991 28 由此可见 承认可译性是他们研究翻译问题 的前提 但是 他们也认识到可译性的限度 即绝 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翻译中不可避免 地会有一些意义上的损失 译者所能做的只 是尽力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奈达的定义 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对待0在某种程序上就意 味着在多数情况下 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很 难找到内容与形式完全一致的对等 因此 为保留内容 只能牺牲形式 纽马克赞同直 译 但他同时也认为 翻译意味着填补语言之 间的空白0 Newmark 1991 35 甚至 解释 也是翻译0 Newmark 1991 33 此处翻译 和等值的概念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的 语 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涉及对翻译的性质 标准和方法等问题的认识 因此 对这一问 题所持的科学态度是他们进一步研究其它翻 译问题的前提 奈达和纽马克研究翻译理论都是为了解 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指导翻译实践 他们 都运用了现代语言学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翻 译问题 使他们的翻译理论与评点式 印象式 或经验性的传统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区 别 奈达试图 用一种描述性的方法来解释 翻译的过程0 他认为 最可靠的方法是语言 学的方法 因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语言的 两种信息间的关系0 Nida 1964 8 纽马克 88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年第 3期 总第 69 期 坚持认为翻译理论 源于比较语言学 在语言 学的范畴内 主要涉及语义学 所有语义学的 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0 Newmark 1981 5 此外 符号学 句法学 语用学等都会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翻译理论研究 因此 奈达 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都以语言学作为理论基 础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奈达在其著作中成功地运用了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语法 成份分析法 格语法 信息 论等 为他的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 动态对等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乔姆斯基 的转换生成语法 奈达认为转换生成的观点 是很重要的 因为 要描述一种语言被解码 转移并生成另一种语言的这一复杂过程 仅 靠比较两种语言的结构是不够的 要解释 译者怎样才能把原语言中独特的信息在译语 中同等地再现出来 这就需要用转换生成的 观点来看待语言0 Nida 1964 9 按照转换 生成语法 所有的语言都有 6 12 个基本结 构 通过转换可以生成语言中更为丰富的表 层形式 因为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比表层 结构更为相似 奈达提出翻译的过程可以分 成以下三步 1 把原文分解成结构最简单 语义最清楚的核心成份 2 在深层结构上把 原文的意义传译到译文 3 在译文语言中生 成风格 意义与原文相当的表层结构 Nida 1964 68 按照转换生成语法 一个表层结 构可以含有一个或两个深层结构 如 Fly2 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0这个句子可以用 两个深层结构来解释 1 The plane that are flying can be dan2 gerous 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危险的 2 To fly plane can be dangerous 驾驶飞机可能是危险的 而一个深层结构也可以衍生出一个或几 个表层结 构 如 He works excellently0 the excellence of his work0 His work is ex2 cellent0和 his excellent work0 这几个表达 法虽然结构不同 却有相同的意义关系 由 此可以看出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存在 着非一致性和不对应性 这也是歧义句产生 的主要原因 奈达认为运用转换生成这种科 学描述句子结构间意义关系的方法可以帮助 译者客观地理解原文 使译文更加准确 他 进一步指出 运用 逆转换0可以译出最贴近 原文又最自然的译文 因而可以把误译减少 到最低限度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与信 息论 读者反应论一起 构成了奈达动态对等 原则的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句法的共性 即深层 语义结构 重在传译原文的内容 然而正如 E 根茨勒评论的那样 为了保留意义 奈达牺 牲了传递信息的形式 把信息所具有的丰富 表层形式放到了次要地位 Gentzler 1993 59 例如 以上几个表达法如果都译成 他 工作出色0 从字面上看 虽然忠实地传达了 意义 但它们之间在用词 句式 感情色彩及 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在译文中都被完全忽视 了 这样的译文只强调了信息的传达 却忽 略了表层结构的丰富性 多样性 这在表现文 学作品的风格时尤其重要 尽管奈达在对原 文的分析过程中也考虑到了风格因素 但他 只注意到了语言中体裁与题材的典型差异 如诗歌 小说 记叙文 议论文之间的差别 却忽略了不同的语篇在选词 搭配 句式的安 排和运用等方面的差别也蕴含了一定的意 义 在对翻译过程的分析中 奈达过多地考 虑了交际因素和文化因素 尤其是读者的反 应 为了达到最终的 等效0 译者不得不改 变形式以使处于译语文化中的译文读者尽可 能产生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 这样 原文的表层结构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由此而 导致了奈达理论的不足 即过分轻视原文的 形式及语篇的多样性 在运用语言学分析处理翻译问题方面 除了语言的功能理论 纽马克还特别重视语 义问题 他认为意义应该是翻译理论工作者 89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 年第 3 期 总第 69 期 首先考虑的问题 文本的意义是多种多样 的 纽马克把它们主要分成三种 认知意义 可分为语言学意义 所指意义 隐含意义和 主位意义 交际意义 包括语为意义 施为意 义 推论意义和预兆意义 联系意义 特定 的文本可以反映出作者的社会地位 教育程 序 性别 文化背景 也可以反映文本的正式 程度 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意义还包括文 本的语言是表达感情的 传递信息的或祈使 性的 是比喻性的还是直接了当的 此外 文 本所采用的修辞手段如象声词 头韵 节奏 韵律等在特定的文本中也传递着特殊的意 义 译者在译文中也应充分体现这些因素 除了以上分析的意义外 纽马克认为影 响意义的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文作者的个人风格和习语 21 由题材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原文和译 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31 表达原语言和目的语言文化的特有词 汇 41 受原语言和目的语言所影响的文体形 式 51 作者对特定题材和风格的原语言文本 读者的理解力的预测 61 原文所反映的内容和道德观 71 译 者的 偏 见和 所 持的 不同 观 念 Newmark 1988 5 从以上 7 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 纽马 克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复杂的 多层次的 它是 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关系的网络 所有这些意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译文 显然 在翻译的过程中 并不是每一层意思都 能同时传译到译文中 译者只能经过权衡 比较之后才能作出自己的选择 纽马克坚持 认为 选择什么样的意义要看文本的意图而 定 他坚决反对在所有的翻译中都不惜一切 代价地保留文本中的认知因素和信息 而忽 略交际意义和联系意义的做法 纽马克在对 意义的分析中充分意识到 作为信息的载体 形式同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翻译中 译者应尽可能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原 文 如果两者不能兼顾 应按照文本的不同 功能有重点地进行取舍 综上所述可以看 出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他对语义进 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 二 关于内容与形式 按照奈达对翻译的定义 翻译主要是传 译原文的信息 即原文的内容 否则便违背了 译者的职责 因为信息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奈达认为 翻译即交际0 Nida 1981 20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因此 语言及 其表现形式只是达到这一交流目的的手段 传递信息的内容才是交际的最终目的 而形 式只是信息的外壳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 异 各种语言表达信息的形式各异 具有高度 的复杂性 任意性和可变性 对于同一信息 内容 不同的语言就可能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正如奈达所说 如果所有的语言形式不同 这也是它们成为不同语言的本质之所在 那么要保留内容 形式就必须加以改变0 Ni2 da and Taber 1969 5 如果要把一种语言 的形式从一种语言传译到另一种语言几乎是 不可能的 译者只能不惜一切代价保留其内 容 而把形式放到第二位 奈达批评形式对 应的翻译总是试图保留原文的一些形式因 素 包括语法因素 如翻译时名词对名词 动 词对动词 保留原来的句式及短语形式等 及 词汇因素 这样的形式对应只能导致语法的 生硬和语义的晦涩 因为在多数情况下 不可 能同时既传译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的形 式 在翻译中译者应尊重译文语言的特征 在充分发掘译文语言的潜力的基础上来传译 原文的意义 不应把一种语言的形式强加给 另一种语言 如 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 原译 那是一个又老又破的月亮 9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年第 3期 总第 69 期 改译 这是一弯下弦残月 范仲英 88 在上例中 原译既让人费解又不符合汉 语的表达习惯 因为中国人很少用 老0 和 破0来形容月亮 奈达认为为了保留意义 形式改变的程 度取决于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别 如果两种 语言比较接近 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形式的改 变会相对减少一些 反之 翻译时语法和词 汇的改变的程度会越大 奈达曾用信息论加 以说明 假如原文都有难度和长度两方面 在原文的交际过程中 原文的信息很容易通 过原文的信道 但在翻译过程中 如果译者 想用直译的办法把同样的信息压缩到同等的 长度 会因其形式的笨拙而不可避免地增加 译文的难度 同时也会因缺少相同的文化背 景 译文读者的信道会相对变窄 由此一来 原文的信息几乎不可能通过译文的信道 要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增加冗余信息 使信息的 长度增加以便顺利传译内容 因此 译文通 常比原文长 因为原文中的隐含成份需要在 译文中加以说明以增加译文的可懂性 如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2 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原译 当一名教师意味着是创造的见证 人 他目睹人体开始呼吸 开始了生命 改译 当一名教师就意味着目睹上帝造 人的过程 目睹用泥土捏成的人体开始呼吸 开始了生命 范仲英 89 此例中 creation0一词来源于5圣经6中 上帝用泥土造人的故事 对不具有这一特定 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国读者来说 补充一些必 要的词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 奈达意义优先于形式的原则源于他的交 际观 译者所能追求的只是 最切近最自然 的对等0 奈达认为动态对等原则可以用来 翻译不同功能的文本 因为交际的目的不仅 是传递信息 还具有表情和呼唤功能 读者 不仅要理解信息 还应感受信息并用行动作 出反应 例如 11明清书画摺扇经本馆长期的广泛征 集 特别是国内著名藏家的关怀与支持 入藏 的精品日益丰富 已成馆藏品特点之一 曾在 南北各地举行过多次展览 博得各界人士的 赞许 Through years of efforts an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famous collectors in our country who have shown great interest in our work we have succeeded in acquir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olding fans decorated with paint2 ings and calligraphi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se objects of arts have so en2 riched our collection that folding fans have formed a distinctive category of their own We put them on display at various places in the country and our exhibits were well received by peopl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此例中原句是一个由不同主语构成的长 句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其主语常常不 明显 在很多情况下常被省掉 而英语是主 语突出的语言 几乎每个句子都带有主语 因此 此句若按形式对应译成英语 译文就会 显得生硬而不自然 译者根据英语的特点 重新组织句子 把一个长句分解成几个带不 同主语的短句 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词 这样 才能更好地传译意义 21Wet paint 1 湿油漆 2 油漆未干 3 小心油漆 4 勿触油漆 此句是一个告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译 1 采用了字字对应的死译 传达的是一条 模糊的信息 不涉及任何接受者 译 2 只陈 述了一个事实 没有体现出原文的呼唤功能 此条告示的目的是提醒人们不要做某事 含 有 keep off the paint 0的意思 译 3 和译 4 都表达了这一功能 但译 4 在语气上更 强烈 因此最能体现出功能对等的信息 31 春 怨 金昌绪 91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 年第 3 期 总第 69 期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译文 A Lover s Dream by Jin Changxu Oh drive the golden orioles From off our garden tree Their warbling broke the dream wherein My lover smiled to me translated by W J B Fletcher 众所周知 诗歌以打破语言常规为特色 不同语言中诗歌的形式迥异 因而很难在译 文中保留 奈达指出 翻译诗歌 译者只能放 弃形式对应 而采用动态对等的原则 译者拥 有 重写一首诗0的自由 这首诗的译者采用 了添加 省略等方法较灵活地传译了原文的 意义 并没有紧跟原文的形式 亦步亦趋 例 如 译文中省掉了意义与上行重复的 莫教 啼0 用 smiled to me0取代了 到辽西0 表 面看来似乎有点离谱 但在表达爱人梦中相 会这一深层结构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因为 译文读者对 辽西0这一寓意一无所知 用一 种灵活的表达法比直接翻译字面意义更能传 神 不仅如此 译文还尽量保留了诗歌的特 点 注意了押韵 如 tree0和 me0 总的说来 译文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超越 了直译和意译之争 他强调把内容从原文传 译到译文的过程和结果 为译者提供了一条 新思路 但在处理意义与形式这一矛盾时 奈达却过分重视意义而低估了原文形式所起 的作用 从实用的原则出发 奈达所考虑的 并不是符号所承载的意义 而是同一符号在 不同的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如希腊语中的 holy kiss0可以译 hearty handshake0 奈达认 为这样译更能达到等效 但 kiss0 接吻 与 handshake0 握手 的意义毕竟相去甚远 尽 管在功能上两者都同样表达了一种问候的方 式 奈达认为这种对意义的功能定义比传统 意义的内心形象理论有进一步的发展 但奈 达的重点在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对奈达似乎 无足轻重 只要译文与原文能达到功能对等 译者可以改变原文的字词及比喻0 Gentzler 1993 54 奈达的灵活对等原则旨在更明确 地传译原文的信息以便引起同等反应 但这 样可能会失去原文表达的生动性 关于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纽马克持有不 同的观点 他认为 由于文本的功能不同 意 义和形式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在交际翻译中 纽马克的观点与奈达基 本相同 即翻译的重点是传译原文的信息 意 义应优先于形式 信息功能的文本重在语言 之外的信息 而呼唤功能的文本则以读者为 中心 包括所有的修辞手段都是作者用以感 染读者以达到唤起读者的目的 译者的主要 任务是把原文的信息传译到译文 不必过多 考虑原作的风格 在必要时可作适当的语法 及词汇的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译原文的信息 对形式的改变不仅允许 而且值得推崇 纽马克在交际翻译中不仅接受了奈达的 观点 而且 他所提倡的 等效0翻译及 等效 再创造0在给译者的自由度上 似乎比奈达走 得更远 例如 翻译的单位可以是句子 段落 甚至整个语篇 译者有权重新组织句法 消除 原文的晦涩难懂及重复之处 使独特的语言 规范化 有权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 有权纠正 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及笔误 Newmark 1981 42 他甚至认为译者可以创造出比原文更 好的译文 例如 戴高乐的一段演说词 Car la France n est pas seule Elle n est pas seule Elle n est pas seule 0史皮尔斯 Spears 的译 文是 For remember this France does not stand alone She is not isolated 0纽马克认为 这是典型的交际翻译 原文由三个结构 意 义几乎完全相同的简单句构成 为了使戴高 9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年第 3期 总第 69 期 乐的演讲更加流畅 简洁 自然 译者在原文 的结构 意义上都作了很大调整 译文与原文 已有很大的不同 等效翻译并不是说只要能达到等效 译 者就可以自由发挥 毫无顾忌 如果这样做 只能 算 改 写 不 能 算 翻 译 T1 萨 沃 里 Theodore Savory 曾说过 译者永远也不要 忘记他只是一个译者 而不是原文作者 他手 里的作品永远不属于自己 他是一个译员 他 的任务是要在原文作者与译文作者之间架起 一座桥 0 Savory 1957 50 一篇佳译可以不 同的方式 程度不同地接近原文 但不可能在 所有方面都赶上原文 一篇译文经过译者的 再创造 也许能胜似原文 但准确地讲 这已 不能称为翻译了 奈达的动态对等及意义优 先于形式的原则是建立在他对翻译的定义 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0的基础上 所谓的切 近是指意义上的切近 所谓的自然 是指译文 合乎译语规范 不带翻译腔的自然 奈达曾 明确指出 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最切近最 自然的对待 而不是编辑或改写 0 Nida and Taber 1969 163 没有这一前提 奈达的动态 对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意义优先于形式 的原则就会变成自由度过于宽泛的滥译 通 过比较可以看出 奈达和纽马克在某种程度 上都赞成意义优先于形式 但在译者拥有的 自由和权力上却存在一些差别 纽马克承认话语的主要功能是交际 正 如学外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用来交际 而 不是用来思考 因此可以说交际翻译是一种 使用更广泛的翻译方法 它更能为读者提供 信息 给他们以劝告或号召他们行动 但另 一方面 纽马克又坚决反对翻译中的一元论 即翻译的目的只是为了交际 翻译必须要有 一定的读者 翻译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 会现象 Newmark 1981 62 翻译是一项 复杂的活动 它涉及多种因素 如原语和译语 的语言和文化 作者和译者 译文和译文读者 等等 只用一种方法和理论不可能指导所有 的翻译 在纽马克看来 社会因素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0 Newmark 1981 62 长期以来 这一因素的重要性被夸大了 译者不可能不 惜一切代价来实现这种交流 例如表情功能 的评论文本仅代表了一种个性 而不是社会 性 因而适合用语义翻译而不是交际翻译 纽马克在语义翻译中宣称文本的形式是 重要的 一旦改变了形式 当然形式的改变 是不可避免的 就歪曲了思想0 Newmark 1981 64 当然意义是复杂的 多层次的 就 像人的思维一样 是 关系的网络0 交际翻 译看重的只是话语的功能 它所传译的信息 只是所有意义中的一部分 语义翻译则试图 涵盖所有的意义 它比交际翻译更细微 更精 细 更深刻 它要求译者在传译原文意义的 同时又要尽力保留原文的形式 如作者的 个人习语 其独特的表达形式等等 在这种 情况下 词语是 神圣 的 并不是因为词语 比内容更重要 而是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统一 的 作者通过词语表现出的思想过程与交际 翻译中通过词语体现出的作者的意图同样重 要0 Newmark 1981 47 纽马克认为优秀 的译者应该尽力用直译 除非原文写得很糟 或者原文是信息或呼唤功能的文本 他指 出 文本的语言越重要 在翻译时应该越贴 近原文 0例如 The yellow fog that rubs its back upon the window2panes The yellow smoke that rubs its muzzle on the window2panes Licked its tongue into the corners of the evening Lingered upon the pools that stand in drains Let fall upon its back the soot that falls from chimneys T S Eliot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93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 年第 3 期 总第 69 期 Prufrock0 黄色的雾用背挨擦窗户的玻璃 黄色的烟用嘴挨擦窗户的玻璃 伸舌头舔入黄昏的每个角落 留连在洗盘的片片积水之上 用背部接住烟囱跌落的煤屑 余丹译 在上例中 可以看出 译者采用了尽可能 贴近原文句法结构的方法 寻求原文的精确 意义 翻译的单位以词或短语为主 为了保 留原作的独特风格 译者尽力保留了原诗中 的比喻及形式因素 并没有做任何解释来增 加译文的可懂性 而是把所有的晦涩 疑虑都 留给了读者 采取这样的方法就突出了作者 的个人风格 认识到奈达动态对等原则的不足 纽马 克认为意义优先于形式的交际翻译不能用于 翻译所有功能的文本 因为语言不仅仅具有 交际性 它还具有丰富性 多样性和多层次 性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取代 了奈达动态对等的统治地位 他要求译者按 照文本的不同功能确定不同的翻译方法 从 而给予形式和内容不同的侧重 纽马克在语义翻译中宣称意义与形式同 等重要 但他的重点却在形式而不在内容 他自己就说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个 直 译者 因为我力求真实和准确 我认为所有 的单词 句子及语篇都含有特定的意义 只有 直译才能体现这些特色 0 Newmak 1981 xi 在纽马克看来 不仅词语 连句法也是神圣 的 因为它标示了句子的重心和节奏 译者 要设法保留原文句子的长短 保留原文用于 强调的词的位置 甚至所有的美学价值 包 括结构 比喻及声音等因素都应保留到译文 中 破坏了这些形式就歪曲了原文的内容 这些规则对译者来说相当苛刻 如果两种语 言比较接近 保留原文的形式或许是可以做 到的 纽马克的研究主要以英 德两种语言 为主 因此他把形式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在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两种语言 如英 汉 语言 中 译者要遵循这些规则是很难的 在 这种情况下 就不能把原文的形式强加给译 文 否则只会歪曲原文 使译文佶屈聱牙 正 如奈达指出的 要再现原文的风格 单纯注 意文体的形式并不能做到等效 不管内容也 好 文体也好 我们要求的应该是功能上的对 等 0 Nida and Taber 1969 14 例如 Never did the sungo down witha brighter glory on the quiet corner in Soho than one memorable evening when the doctor and his daughter sat under the plane2tree to2 gether Never did the moon rises with a milder radiance over great London than on that night when it found them still seated under the tree and shone upon their faces through the leaves C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译文 1 落下的太阳从来不曾更辉煌地照 过苏合这幽静的角落 比起这可纪念的下午 当医生和他的女儿坐在梧桐树下的时候 升 起的月亮从来不曾更柔和地照过大伦敦市 比起这一夜 当它发现他们还坐在那树下 从 叶缝里照亮他们面容的时候 译文 2 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医生和他 的女儿同坐在梧桐树下 晚霞从来没有象今 天这样光辉灿烂地照临苏合这个宁静的角 落 这一夜 他们静静地坐在树下 月光透过 枝叶照在他们的脸上 洒在伟大的伦敦城上 的月光 从来没有这么柔和 莹洁 马小弥 译 比较上述两篇译文 不难发现译文 1 基 本保留了句子的长度 句式甚至单词的位置 它更符合纽马克关于语义翻译的规则 然而 译文 1 不仅没有很好地体现原文的风格 而 且显得生硬 令人费解 译文 2 没有拘泥于 原文的字词结构和语序 读起来自然流畅 更 符合汉语的规范 纽马克过分看重形式 他希望能以此尽 可能接近原文 更准确 完整地传译原文的意 94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重庆 1998年第 3期 总第 69 期 义 尽管如此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语义翻译 中有时意义的损失比交际翻译中大得多 这 与他的愿望大相径庭 在某些情况下 如果 我们不对原文的形式作适当的调整 就很难 把原文译成合格的译文 译者有消除原文词 汇结构的影响 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 用恰当 的译文在措辞及结构上体现出原文的风格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形式与 内容的问题上 奈达和纽马克的观点既有相 同之处 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奈达认为内容 优先于形式的原则适合翻译所有的文本 而 纽马克则认为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翻译不同功 能的文本 在交际翻译中 纽马克与奈达持 相似的观点 即内容应优先于形式 在语义翻 译中 他认为内容与形式同等重要 其侧重点 是在形式上的保留 在翻译理论史上 形式 和内容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对这一翻译基本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 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 对翻译实践也有一定 的指导作用 尽管奈达与纽马克关于内容和 形式的论述并不完美 我们从中也可以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药品购销合同协议书范本
- 混凝土制品加工合同书
- 土地流转中介协议范本
- 合伙开装饰公司协议范本
- 货运代理协议2024年
- 2024年标准个人二手车交易协议书样式
- 工装设计合作协议模板
- 无限期劳动合同的利与弊解析
- 2024年砖渣运输合同
- 2024年基质买卖合同
- 康复治疗技术的职业规划课件
- 蜜雪冰城营销案例分析总结
- 运动安全与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模具设计与制造生涯规划报告
- (完整版)四宫格数独题目204道(可直接打印)及空表(一年级数独题练习)
- 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构造法与数列课件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 1.1信息社会及其特征课件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2
-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
- 《第1课时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学课件
- 《现代教育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