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苏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3的第三、四、五章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生物群落的构成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稳态和人与环境。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2)考查内容“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与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3)考查形式选择题:中的特定知识点加上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曲线题考查中“j”型和“s”型曲线图解题考查热点材料题考查实验题考查非选择题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种间及种内关系。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核心,综合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复习方法比较法并结合曲线复习“j”型和“s”型种群数量变化。图解法复习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判一判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记重捕法()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6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提示10/1 000100%1%。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二、种群数量的变动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数学公式:ntn0t特点:增长率保持不变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1)“j”型曲线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s”型曲线思考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提示若不适应环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判一判)(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分析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统计方法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利用公式nm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m为标记个体数,n为重捕数,m为重捕个体中带标记数)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用双子叶植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易错警示关于种群特征的几个注意点总结(1)关于应用种群特征的几个实例辨析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2)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记重捕法。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明确图示类型(1)模式图(2)统计图(3)曲线图2关注结构特点,准确判断类型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 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值的应用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易错警示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1)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2)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3)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4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1和图2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1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2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曲线图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进化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2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后k值会下降;环境得到改善后k值会上升。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实验十三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 3分析与思考(1)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2)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分、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易错警示该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5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 ,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装置编号abcd装置容器内的溶液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55无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温度()525525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 ,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 (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3(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 。答案(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2)盖玻片用滤纸(吸水纸)吸去不被(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序号错因分析正确答案序号错因分析正确答案审题不准,把场所误认为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忽视了无氧呼吸的产生条件是氧气减少时产生,而不是无氧条件下产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忽视了酒精产物对酵母菌的影响乙醇含量过高表达不完整,不到位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没答到问题的实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所答的问题已在后面的答案信息中给出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题组一种群的特征1(2012新课标全国卷,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2(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答案b解析用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3(2011北京卷,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d解析给海龟安装示踪器可调查其洄游的路线,故a项符合。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调查其迁徙的路线,故b项符合。岩礁上的贝类活动能力比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关系,故c项符合。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标记重捕法只能调查达乌尔黄鼠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物种丰富度,故d项不相符。题组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规律4(2011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ab解析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故a项正确;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始种内斗争较弱时,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增长速度过快而率先达到密度峰值,故b项正确;分析图中的四条曲线可知,种群的密度在达到最高点时,都没有出现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的现象,即达到k值的现象,所以四条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种群数值并不一定是种群的k值,因此,无论是开放条件还是封闭条件,种群数量并不一定在达到k值时开始下降,故c项错误;因实验中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随种群数量的增加,棉叶减少,导致棉蚜因缺少食物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但种群数量减少后棉叶数量更少,种内斗争不会减弱,故d项错误。5. (2010山东卷,8)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k/2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组题说明】考点题号错题统计错因分析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1、7、8、13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2、3、4、5、6、9、10、14、15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11、121.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种群都是按“s”型曲线增长的。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 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其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加剧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aab bbcccd dac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cd段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比较剧烈,故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加剧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4如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则()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降;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在c点之前呈现增长趋势,c点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位于a点之前;从曲线中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影响的结论。5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1.3且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a1.3n0 b1.69n0c2.3n0 d5.29n0答案d解析要注意在ntn0t中,代表的是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来的个体数,设第一年个体数为x1,第二年个体数为x2,则(x2x1)/x11.3,求得x2/x12.3,即2.3。第一年种群数量用n0表示,则第三年种群数量就是(2.3)2n05.29n0。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可推知第10年种群数量最少。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答案d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分别是指死亡率(或出生率)、出生率(或死亡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8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结构()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答案a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9.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答案c解析种群数量在呈“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故a正确;在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b正确;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故c错误;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d正确。10温州某地乌鸫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鸫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鸫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鸫种群数量最大答案d解析由曲线可知,前3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断下降,到第3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3至第9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9至第10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11.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答案d12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答案d13. 如图是大兴安岭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速率约为 株/(100 m2a)(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以此变化速率估计到1995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 株/100 m2。(2)图中哪一阶段所对应时间内种群的变化最明显 (填写字母序号)。aab baccbc d无明显差别(3)图中红松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通常是采取 (方法)调查获得的。(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填写字母序号)。a空间 b营养 c迁移 d季节变化 e人为改变环境答案(1)10(2)a(3)样方法(4)abcde14.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种群增长曲线,请回答:(1)某食草动物侵入一个环境适宜的新地区后,种群数量增长表现为图中的a曲线,如果任其发展不做任何控制,终将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2)根据生态学原理,该种群的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该环境对其种群的容纳量(k)为20万,则此地该种群的最适数量为 。答案(1)c(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10万解析(1)a曲线属于“j”型曲线,如果不进行控制,资源减少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会下降,最终将表现为如c曲线所示。(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别源于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数量是种群存活的最适数量。1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