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座9.doc_第1页
作文讲座9.doc_第2页
作文讲座9.doc_第3页
作文讲座9.doc_第4页
作文讲座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作文的语言能力如何提高?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细胞”。“细胞”虽小,却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文的语言首先要达到表意明白、语句通顺的要求。在写作时要想到,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应起到心与心的交流作用。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应考虑如何清晰流畅地吐露心声,让别人轻轻松松地明白你的意图。将文章写清晰,让读者读明白,这是最起码的“读者意识”。 我们先来看一篇表意不够明白的文章。夜,静悄悄 夜深了,窗外静悄悄,又攻下一道难题,一时兴奋得难以入睡,望着床头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几年前,我报考业余钢琴十级,考完后,信心十足的我扬言100能合格。但是离发榜日一天天的逼近,本来十足的信心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而消磨得所剩无几。想打声询(讯)电话,几次拿起电话,又放下,真的非常害怕失败。 一天晚上,父母应约去吃晚饭,留我一个人在家。我依照惯例看最爱看的电视剧。电视屏幕中出现一个弹钢琴的镜头,又让我想起了自己。于是,我慑(蹑)手慑(蹑)脚地进入了妈妈的房间,小心地翻出声询(讯)电话本。拿着号码,我的手竟然抖了起来。在我自我安慰下,鼓起勇气拔(拔)通电话,在语音提示下,我输入了准考证号,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对不起,您没有通过,请继续努力”。顿时,我呆住了,一个人无助地缩在沙发上。这一夜,我失眠了。夜,静悄悄,黑沉沉,看不见一丝月光和一颗星星。想起每天长达6个多小时的钢琴练习,既枯燥又费时。完了,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我委屈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算了,放弃了吧。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承受失败的痛苦和考级前辛苦的准备。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就是辅导老师那充满期待的“骂声”。有时候,为了一首曲中的一小节达不到速度及要求,而大发雷霆。我就此放弃,真是对不起辛勤辅导我的老师和化(花)尽了精力与财力的父母亲。在放弃与振作中,我选择了后者。 一个星期后的夜晚,不死心的妈妈又拨通了声询(讯)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恭喜您,您考上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又打了一次,证实是真的,我禁不住喜出望外。这一夜,我又失眠了,窗外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头,天空中无数星星向我眨着眼睛。 同样两个静悄悄的夜,我仿佛置身于两个世界中。一悲一喜,这就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缩影。失败了,不要放弃;成功了,继续努力。相信自己,没错的。夜更深了,我想着想着便进入了梦乡。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从文章的语言来看,文中有很多地方作者都没有表达清楚。例如,作者写的是业余钢琴十级考试后声讯电话传来的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是“对不起,您没有通过”;一是“恭喜您,您考上了”。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声讯结果?是又去考了一次吗?作者在第二段的末尾说:“在放弃与振作中,我选择了后者。”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振作起来,去重考了一次。但是从下文“不死心的妈妈又拨通了声讯电话”看,显然没有重考,那么,这就带给读者很多不解了。这是语言的表达问题,也是作者的思路不清的显现。例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显得十分贫乏,通篇基本上都是不加修饰的“大白话”,而且有些语句逻辑性极差,通篇缺乏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如何克服这样的不足呢?一是写完一篇文章后自己读一读,相信我们的自己的语感。因为我们自打来到这个世上起就一直在语言世界中生活着,有着一定的语感,哪句话听着顺耳,哪句话听着别扭,这是应该有感觉的,那么,就能自己发现一些不够通顺明白的句子,从而作出修改。二是将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去看文章,看看有没有“局外人”读起来不够明白之处,发现哪儿有问题,就及时修改。三是平时加强朗读训练,朗读课文,朗读诗歌,朗读美文。朗读既能加强语感,又能积累语言,多读多写,语言能力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汲取写作的养料。读写结合,模仿写作,不仅是提高语言的一条途径,也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曾对中学生说过:“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 读写结合,以用为主,在操作上可以以“仿写”为主。 仿写,又称仿作和模写。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依傍和模仿,就像儿童模仿大人学说话、从描红开始学写字、从临摹练笔学绘画一样。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 仿写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仿语言。如仿课文句式,遣词造句;仿运用语言的不同色调不同风格,或庄重诙谐,或明快含蓄,或豪放柔婉,或简练繁丰,或平实绚丽,等等。 (2)仿题材。如所学课文用了什么题材,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也仿用相同题材。如学习朱自清春,课文以时令为题材,可指导学生写夏、秋、冬等。 (3)仿立意。课文从哪个角度立意、指导学生也从类似角度立意作文。如学习茅盾白杨礼赞,取其象征手法立意,学写青松礼赞、菊颂等为题的作文。 (4)仿章法。学习课文的构思、结构布局,来指导自己作文。 (5)仿表现方法。课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可模仿作文。 仿写,既可模仿课文,又可模仿时文,或模仿同龄人的优秀作文。从模仿中启迪想象,从模仿进入创造,来提高写作水平。 回到语言上来说,如果能达到明白通晓的要求了,那么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那就是要求流畅得体,有文采,有表现力、感染力。也就是将文章写得漂亮,写得精彩,让读者爱不释手。一篇考场作文如果能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那么,得分还会低吗? 如何在写通顺、写明白的基础上将文章写漂亮、写精彩呢?除了有较深刻的思考、较新颖的构思之外,语言也应尽量“出彩”。语言出彩其实并不难,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两大法宝”: 一是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将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形成美妙的语言节奏。二是注重语言的“闪光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就会形成语言的“闪光点”。 我们从下面这一篇同龄人的佳作中来加以体会。三杯酒敬爱的陈伯吹爷爷: 在您的九十大寿喜庆日子里,请允许我一个喜欢写诗、写童话的女孩,一个曾经得到您的教诲并荣幸的与您合影的女孩,向您敬酒三杯! 第一杯酒:我的祝贺! 九十高龄的您,宛如一株古老的银杏,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九十高龄的您,又像一棵苍劲的不老松,英姿挺拔,德高望重。九十高龄的您,更像一盆葱郁的万年青,青春焕发,童心不老。 有句广告语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我祝爷爷“今天九十,明年十九!” 第二杯酒:我的感谢!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谢。我的外婆感谢您,读着您的阿丽丝小姐,外婆她,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行列中。 我的妈妈感谢您,读着您的一只想飞的猫,妈妈她,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 我,更从心底里感谢您。感谢您,把创作的种子撒在我心田;感谢您,把大红的奖状送到我手中。从此,我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下。 感谢您啊感谢您,您用您的笔,您用您的心,唤起了几代人对生活的美好信念。 第三杯酒:我的心愿!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丰硕的。 我说:根的事业是艰辛的,叶的事业是茁壮的。 您,就是儿童文学事业的根。我,愿做儿童及文学事业的一片嫩叶。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有花香。愿儿童文学如花的事业更甜美,愿儿童文学如果实的事业更丰硕! 爷爷,敬爱的爷爷,请接受我的三杯酒吧! 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敬上 这篇文章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裴显生为这篇例文作了点评:“一个喜欢写诗、写童话的女孩,给儿童文学老作家陈伯吹写信,用敬酒三杯,表达自己的祝贺、感谢和心愿,抒发了自己对老一辈作家的无比崇敬之情。全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语言简洁,符合书信的写作规范。可以看出,作者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一个中学生能有这样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实属难能可贵。” 仔细读读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文的语言主要特点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语言的节奏感文中多用长短句、整散句的结合,形成美妙的语言节奏。文中多用整句,例如,例文的“第二杯酒”那部分中: “我的外婆感谢您,读着您的阿丽丝小姐,外婆她,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行列中。 我的妈妈感谢您,读着您的一只想飞的猫,妈妈她,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 “感谢您,把创作的种子撒在我心田;感谢您,把大红的奖状送到我手中。”又如,第三杯酒的一段话: “泰戈尔说: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丰硕的。 我说:根的事业是艰辛的,叶的事业是茁壮的。您,就是儿童文学事业的根。我,愿做儿童及文学事业的一片嫩叶。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有花香。愿儿童文学如花的事业更甜美,愿儿童文学如果实的事业更丰硕!”这些文字,读来如诗,琅琅上口,就是在于注重了语言的节奏变化。 二是注重语言的“闪光点”如上一段文字,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引用泰戈尔的话语,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令语言的内涵更为丰富;有比喻根、叶、花、果实,有顶针“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有花香”, 令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闪光点一多,文章自然而然就漂亮精彩,读者自然而然就被深深地吸引过去了。 我们再来欣赏两篇中考佳作:【例文一】充满活力的岁月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对于我们这些还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人生,便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岁月。 有些点是红色的,它记录的是我奔放的热情。学习上,我披荆斩棘,知难而进,上下求索,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步;运动场上,我挥洒如雨,力争上游,超越自己,宣泄着学习中的压抑,展现着一个英姿飒爽的我。我向着自己崇高的理想义无反顾般地勇往直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著,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从中我感悟到什么是年少轻狂,什么是初生牛犊。 有些点是蓝色的,它记录的是我纯洁、澄澈的心灵。我为不幸的同龄人献出自己一片诚挚的爱心;我为社区孤老们送去自己一片温暖;我为同一片蓝天下所有处于困境中的人们默默的祈祷、祝福,愿他们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欢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率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冀。从中我感悟到:一个圣洁的心灵是一个人生生不息的源源动力。 有些点是灰色的,它记录的是我失败与挫折。一个个刺眼的分数,一句句批评的话语,同学冷若寒水的讥讽,老师、家长力拔山兮的责备,都曾经是我心中隐隐的痛。但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那是障目泰山的那片枯叶,是塞翁先前遗失的那匹劣马。从中我感悟到人生的波澜壮阔以及成功的可贵。 还有些点是金色的。它记录的是我成功的欢乐与收获的喜悦,一次次的进步,一张张奖状,一个个漂亮的上篮,一段段高山流水般动人的旋律,一个个别具创意的网页这些都是我那散发熠熠光芒的闪光点,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欣喜,是“风景这边独好”的自豪,从中我感悟到生活的美丽,感受到风雨之后的阳光的明媚。 一个个色彩不一的点,构筑出一条缤纷绚烂的线,那便是我充满活力的岁月。评析: 这篇考场作文构思新颖,以“点”为线索来构建文章。 四个不同色彩的“点”,分别记录着“我”“奔放的热情”、“纯洁、澄澈的心灵”、“成长中的失败和挫折”、“成功的欢乐与收获的喜悦”。如何将这些“点”与题目“充满活力的岁月”相链接呢?考生十分聪明地以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既引出贯穿于整篇文章的线索“点”,又顺势点题“对青少年来说,人生,便是那些充满活力的岁月”。文章的结尾由“点”回到“线”,再次点题作结。令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文章的语言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在四个“点”的各个段落中,考生均运用了一些古代诗文、名言警句,而且用得贴切得体,显现出丰富的语言积累与驾驭语言的能力。一名初中毕业生能在紧张的考场中和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如此漂亮的文章,着实让人惊羡不已。【例文二】充满活力的岁月 李白说:行路难。 余秋雨说,我独自行走,把城市走成了沙漠。 多羡慕那些旅者,游山水之间,得山水之乐,在行走中领略充满活力的祖国山河,思考着一个又一个千年疑问,于是,我放下书本,背起行囊,体验一番充满活力的行走。海北天南 碧海,银沙,白浪。 海南沙滩边,一片蔚蓝。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林立的楼宇,放眼望去,碧水连天,一望无垠,翻腾着浪花透射出海的活力,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惊涛拍岸中,似乎听见一起一伏的平仄,烟波浩淼中,似乎走来一个高大的身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人吗?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东坡居士吗?听见了,听见了,是苏轼的吟唱:“他年讵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虽被贬至荒芜的海南,却视作“真吾乡”,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分不清是大海给予了苏轼活力与气度,还是苏轼早把他的精神长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茂林修竹 苍天,青山,翠竹。 竹乡安吉,是竹的海洋。穿过一片竹林,登上竹楼,品味当地的名茶。茶氲袅袅中,仿佛看见了吟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郑板桥,又见“竹林七贤”的嵇康,耳边好似萦绕起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傲视权贵的嵇康,你面对台下三千个学生和司马昭的冷笑,从容赴死,为的可是对真理与自由的追求? 风敲竹,竹声沙沙,清脆悦耳,无不透出竹的活力与挺拔;志士爱竹,他们把一生的活力与激情全部献给了追求信仰和自由,令人感动。 游走江南,品味闲情逸致,探访江西沅水,品味宁静古朴,那里有沈从文、陈寅恪、俞平伯等人的文字静静流淌,回味文字的活力,回味当代文人的活力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在行走的旅途中,我惊叹于祖国山川秀美的活力;折服于那些山河背后,优秀中华儿女的人格的活力;为祖国文化充满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