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者的复仇.doc_第1页
失语者的复仇.doc_第2页
失语者的复仇.doc_第3页
失语者的复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语者的复仇木麻黄树中马来女性形象的后殖民主义解读董秋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威廉萨姆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雅俗共赏,受到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读者的青睐。他一生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32部戏剧以及大量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他的短篇小说文笔优美动人,结构清晰完整,情节跌宕起伏,戏剧化特点十分鲜明,在毛姆生前就因为这些短篇小说曾被誉为是当时在世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评论家曾把他比作“英国的莫泊桑”。 纵观毛姆的短篇小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英国人在海外殖民地的生活。毛姆在1916年至1926年间曾多次旅行,在南太平洋岛、马来半岛、婆罗洲以及远东其它的英属殖民地都留下了足迹。他根据自己旅行期间所了解的人和事创作了木麻黄树,并于1926年9月出版。这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毛姆的六个短篇:赴宴之前、铁行轮船公司、驻地分署、环境的力量、胆怯和信。这些小说主要描述了英国人在在远东殖民地的经历,特别是以马来亚和婆罗洲(加里曼丹岛)为背景的生活故事。评论家西历尔康诺利(Cyril Connolly)将这本短篇小说集列为“现代主义运动(1880-1950)百部经典”之一;而小说家哈特利(L.P. Hartley)认为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作品,它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和独特的戏剧效果”,“深刻地揭露了人物内心动机中更卑鄙的一面,而且分析透辟”。1P213 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视角来剖析作品中处于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对立面的东方人形象,揭示出这些东方人尽管作为被凝视的“他者”,被剥夺了主宰自我命运的权力,却并不是完全的失语者,能够进行反抗,对殖民统治进行了一定的消解。木麻黄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澳洲和太平洋岛屿。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栽培。木麻黄不怕炎热的气候,能耐干旱,耐潮湿,耐盐碱,哪怕是在瘦瘠沙土上,也能迅速生长。它有很强的抗风力,不怕沙埋,是中国南方滨海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在原书的序言中,毛姆在解释采用“木麻黄树”作为书名的原因时,暗示了他把来到殖民地的英国人比喻为“木麻黄树”:“那木麻黄树挺立在海岸边上,任人胡乱地砍倒在地,狼藉一片,但它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不受狂风的侵扰,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那些种植者和管理者,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还是为他们朝夕相处的人民带来了安宁、正义和幸福他们发现这种在严峻的环境中依然恪守自己职责的坚韧的树木,正是他们自己流落他乡异国的生活的象征。”1P2作为一名英国人,毛姆在该小说中对自己的英国同胞的弊端给了辛辣的嘲讽,却不乏一定的美化和赞誉,把木麻黄树当做自己在殖民地受苦受难的同胞的象征,而他却没有注意到,这种树木,原本就生与死长于斯,卑贱却坚韧,并不甘于受自然左右,这正是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东方人的写照。一 斯皮瓦克的属下女性形象分析一斯皮瓦克的“属下女性”批评论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后殖民批评家之一。她的论述范围比较广,关于属下不能发言、全球后殖民状况、女性贱民主体、后殖民批评主体身份、国际劳动分工和剥削关系、帝国主义危机控制新方式等论述,在文学、文化批评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直接丰富了发展中的后殖民理论,使她在后殖民批评领域的学术影响仅次于赛义德,成为继赛义德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后殖民批评家。斯皮瓦克的理论带有鲜明的女权主义和解构主义色彩。在理论和方法上她选取了女性主义视角,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歪曲和遮蔽;同时,她对于当代西方女性批评家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主观想象和代言也持批判的态度,坚决反对和抵制女性理论中白人中心主义批评家的话语霸权,揭露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对第三世界妇女形象的扭曲和丑化。在她看来,人类眼中所谓的事实生活与实践,被以文本的方式世界化,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身体知识意识形态层面不得不屈从于世界化,而在这个进程中,压制与反抗随时存在。这也是一个缄默化的进程,它把某些弱势阶层的主体性排斥在历史叙事之外,形成了斯皮瓦克所称的“话语与暴力的合谋”。因此,她认为解构文本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解构殖民过程中隐藏的话语暴力,来揭示作为被殖民的属下阶层、尤其是妇女被缄默化的历史真相。她的“属下”概念是其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根基,又是其女权主义批评的精髓所在。“属下阶层”一词,最初是由意大利共产党理论家葛兰西在意大利历史札记使用的重要术语,它指的是生活在霸权压制下的社会底层农民、工人等被压迫者。同中上层相比,属下阶层四分五裂,缺乏组织,没有作为一个群体的社会、政治意识,为社会主流文化所排斥,无法再现自我。葛兰西的属下阶层概念,成为后殖民“属下阶层研究”的理论源泉。斯皮瓦克借用了“属下”,并且在内涵上进行了改造。她的“属下”指的是没有话语权或者不能表达自己的社会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遭受性别、种族和阶级多重压迫而不能表述自我、主体意识缺失的第三世界女性群体。在斯皮瓦克看来,如果要反对帝国主义和男权主义的霸权统治,恢复印度女性的自我话语权,研究印度“属下女性”是必须的。首先,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庶民,无论是印度男性还是女性,都会被打上“他者”的标签,受到帝国主义的压制。因为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就带着救赎“属下贱民”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英属殖民地的印度人都是落后、野蛮、无知而封闭的,而为了维护他们的殖民制度,他们也会不断地强化这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并且要推广开来,“这个欧洲的主体试图生产一个能巩固一种内在的东西即其自身主体的地位的他者。”1(133)印度女性的形象在西方殖民者眼中,就是封闭落后、死守严格的封建深闺思想、毫不开化。作为与英国女性相对立的他者,印度女性失去了个性特点和随着历史进程而拥有的进步,无法为自己辩解,因为主体的权力话语不允许“他者”成为主体。而另一方面,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对印度女性也是一种压制。斯皮瓦克认为“如果属下没有历史、不能说话,那么,作为女性的属下就被更深地掩盖了。”1(125)在印度,女性长期以来受着封建深闺制度的制约,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地位低下。殖民者来了之后,帝国主义和男权主义双重的压制使得第三世界的女性更加成为沉默的“他者”。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文学作品中,印度属下女性作为一个边缘的弱势群体,被打上了父权制和殖民化过程的烙印,在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的第三世界的“属下女性”,现在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和男权主义权力话语共谋的一种理论虚构。帝国主义殖民者塑造出的印度属下女性落后而无知,需要被拯救,所以需要殖民者的统治与改造才能进步;而印度男权者则一贯沿袭本国的传统,认为在殖民背景下,女性是虽落后愚昧却依旧是需要被从殖民者手下解脱出的弱者。印度属下女性成为殖民者和男权者的确立自身优越感的对应的“他者”,成为模糊的一个整体形象,没有鲜活的个体存在,只有被代言,而不能自我发言。我们需要结构文本,来摆脱这些代言者的想象性叙事和代言的特权,这样可以有助于印度女性争取回讲述自我的权力,从而恢复为真实的个体女性。二 铁行轮船公司和环境的力量中的马来女性铁行轮船公司中的爱尔兰人加拉格尔先生在马来联邦州生活了二十多年,乘坐轮船退休回国,却在轮船即将靠岸时因为打嗝这种貌似轻微的病症丧生。而他之所以打嗝,据其雇员声称是遭受了诅咒。他曾经跟一个马来女孩同居数十年,但是他还是决定回故乡,给对方了固定的收入和小房子,而这位不知名的马来女人“一点都不哭不闹。等到他要出发去赶着上船的时候,她还是坐着,坐在孟加拉式平房前的台阶上,呆呆地望着,一句话也不说。”她说:“你走,但我告诉你,你绝对到不了家。当陆地沉到海里去的时候,死神就会降临到你身上,在重新看到陆地之前,死神会把你带走,就像陆地沉下去一样。”加拉格尔大笑一声就走了。白人和土著的同居关系中,等级观念十分鲜明,这揭示了作者的种族优越感。这种同居关系,对土著而言能够光耀门楣,土著认为和白人攀亲能够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例如在5湖畔恋情6中,作家写道:/一个半土著姑娘居然能高攀上一个白人做丈夫,那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啊。哪怕是他的姘头也很不错嘛。07在5月亮与六便士6中,蒂阿瑞对/我0说:/你知道这些女孩子是怎么样的,都喜欢找个白人。08这种同居关系能够为土著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白人要给对方一定的金钱做/聘礼0,土著才愿意自己的女儿去和白人同居。对白人而言,这种同居关系大有裨益)能填补自己殖民生涯的寂寞,满足生理需求,而且开销有限,代价不高,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找一个土著女孩同居的现象在白人群体中司空见惯。当然,这种同居关系还有默认的游戏规则,就是双方只是同居关系,是各取所需、互利互惠的交易关系,和爱情无关。一旦白人回国了或者不想继续这种关系时,就给她们一笔赡养费,把她们打发回村子,从此互不干扰。当然,会有土著去抗争,但是大都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土著女人试图走进白人的婚姻只能是枉费心机,因为这违背了白人缔结同居关系的初衷)仅仅是为打发寂寞,解决生理需求;再则白人看重血统的纯洁,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对他们来说是血脉的中断,所以白人的集体意识是拒斥与土著成就婚姻的。如5马斯特森6中的主人公马斯特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缅甸姑娘希望和他结婚,遭到他的断然拒绝,即使缅甸姑娘以带走孩子相逼,他也寸步不让。当然,浊世也有深情者,有少数勇敢的白人珍惜爱情,蔑视这一规则,但虽然白人拒绝与土著结为婚姻,但是他们不拒绝同居,也就不能避免生出混血儿。这里就带来一个问题:白人重视血统纯洁,而混血儿只有一半的白人血统,那么白人怎样看待自己的后代,是视若仇敌,还是视若己出?在短篇小说5压力6中,毛姆首先通过殖民官员盖伊之口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对于马来姑娘为自己所生的三个孩子,他并没有丝毫骨肉亲情:/我想如果他是个白人孩子,我应该有这样的感情。,但是我并没有那种特殊的感觉,觉得他是我的孩子。,我没有他们属于我的那种感觉,有时候我责备自己,因为这是不合人情的。可是他们对我来说,和别人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09在血缘与偏见的对抗中,种族偏见高唱凯歌,极端冷血地把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骨肉也视为陌路,令人不寒而栗。非白人对白人优越性的认同,也是作者种族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作品中,土著首先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低劣的,甚至连生病都要请白人来诊治,/湖畔那个村子的基督教头目突然生病了。当地的药方无济于事,。于是派人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