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偏锋面面观.doc_第1页
笔走偏锋面面观.doc_第2页
笔走偏锋面面观.doc_第3页
笔走偏锋面面观.doc_第4页
笔走偏锋面面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走偏锋面面观同学们常常为作文跑题、离题、偏题苦恼,以下面的话题为例分析一下产生这些失误的原因,以期对同学们有些帮助。 话 题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有一千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 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一千页,里面有治疗方法三千种,药物一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 他说,造成病人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 可见左右你心理的有时候并不是物质上的贫乏,却是心境的好坏,它常常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心境与成功的关系是什么呢?请你以“心境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沿途风光迷住眼(改为“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个话题材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故事,从开头至省略号,引出话题的基本材料;过渡语,“可见左右你心理的有时候并不是物质上的贫乏,却是心境的好坏,它常常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是把基本材料与话题联系起来的纽带,也是最重要的语句,因为它表达了话题的语意指向;话题,给考生以明确的话题内容。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话题作文的中心内容是对心境的好坏与成功的关系的探讨。 可是在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拟出了这样一些题目:“如果”、“删除如果”、“学会舍弃”、“假设的力量”“如果,下一次”等。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他们没有把握住话题的真正内涵,而是被故事的结论迷住了。“如果,下一次”是故事中心理学家对大众心理的一个概括,指出了影响人们的一个重要心理懊悔。但作为话题材料来讲,它只不过是个诱因而已,目的是为了引出与之相关联的心境问题。而许多考生没有整体把握话题材料,中途就安了家,这正是许多考生在审题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因此提醒考生千万不要被沿途风光迷住了眼。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话题审题的第二个难度是对“心境”的理解。高中生对“心境”一词并不陌生,也经常使用,但是,一旦作为话题要讲出一番道理来就不简单了。有的同学不理解“心境”一词的基本含义,在文章中只是笼而统之地作概念游戏。有的同学把心境、心灵、心态、心理等概念混为一谈,一会儿是心境,一会儿是心灵,一会儿是心理素质,论述对象混乱。话题不统一,导致中心不明确,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因此,审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话题主旨词的含义,一篇文章中要保持主旨词的统一。 三、千呼万唤不出来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规律。可是有些考生下笔三百言,还未涉及话题的主旨,千呼万唤不出来,急煞人也。基本情况有三种: 1复述材料型 有的同学喜欢开篇复述话题材料,好像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话题的来龙去脉,可是,有的话题材料几百字,光是复述这个材料就占去了八百字篇幅的大半部分,读起来令人生厌。最好用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2局部放大型 有一个同学在文章的第一段点出一个好的心境有助于成功的主旨后,第二、三段,笔锋一转大谈音乐的特点、作用和意义。足足写了五百字,然后才又回到“心境是走向成功的保证”上来。显然作者犯了偏题的错误。 3转化不良型 议论文中要摆事实讲道理,可这儿的摆事实,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列出,细致入微。简单地说,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不一样的,前者要做到尽量简略,后者要做到详略得当;但是在作文中还是有不少同学掌握不了这一点。 比如,有位同学想论述“要以良好的心境面对成功与失败”这一观点,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别开生面的人才交流会上,A君和B君共同竞争一个职位,A君以绝对的实力连闯五关,B君则有两关勉强通过,在第六关的测试中,”作者用了300余字才把这个故事讲完,最后加上了一句结论。其实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现实社会人们更注重具有良好心境的人,一次招聘活动最后录取了初试中就失败了的竞聘者,原因是他能很坦然地面对失败。 四、开弓没有回头箭 请看下面一篇文章的节选部分。 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心境铺平了成功的路。 诗人汪国真说过:“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是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意志是成功之船的航标灯。 哥伦布每天航海日志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们继续前进!”看似平凡话语,实则包含着无比的毅力,他凭着这股毅力劈波斩浪,开拓蛮夷野地,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我们可以转身,但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走错了,你应该转身大踏步地朝正确的方向走去,而不是频频地回头埋怨自己错了。拿破仑说过:“真正的英雄不是长久不败,而是不怕失败。” 海伦凯勒遭受了人生之大不幸,但她自己给自己折了一只理想的船,驶进了欢乐的文学海洋!李白亦有旷达的心态,行路难中一句说得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看这篇文章,好像盘散沙,未能紧扣“心境与成功”的关系论述,不符合“中心明确”的要求,属于偏题作文。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各段内容与这个话题也不是没有联系。该文所列举的都是战胜困难、挫折、厄运的事例,这与心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可惜的是,除了第一段提到“心境与成功”的话题之外,其他段落再也不提了,我们把这种作文比作“开弓没有回头箭”,“箭”不回头,就与开篇提出的论点失去了联系,自然要偏题。 从写作的角度讲,开弓必有“回头箭”,且最好段段皆有“回头箭”。我们不妨分别加上这样一些“回头箭”: 第2段后:点亮这盏航标灯的是积极的心境。 第3段后:赋予毅力坚韧品性的是乐观的心境。 第4段后: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在坦荡的心境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第5段后:富有理想,心胸旷达正是乐观心境大地上的两株参天大树! 显然,加上这些句子之后,所有的材料都统一在“心境与成功”这一话题之下,文章中心就更明确了。 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父子二人有一天去郊外游玩。父亲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路边走边看,很是高兴。可是儿子尽选择弯曲的小路走,有时还要爬坡、跨水渠,累得满头是汗。父亲问儿子:“明明有笔直的大路你不走,偏要走弯曲的小路,这是何苦?”儿子说:“走弯曲的小路看到的景色多,看得真切,很有意思。”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吗?请以“弯路与直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在曲折中孕育在茧壳中,一只蛹在苦苦挣扎。黑暗与无助包裹着她,她一口一口地撕裂着黑暗,一口一口撕裂着束缚她出来了,一路上的荆棘磨砺,她终于以最美丽的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土壤里,一粒种子在拼搏。巨大的迷宫让她撞得头破血流,可恶的敌人在暗处不时地袭击着她,她吮吸着曲折路上的特有的营养,向上,向上,最后,她钻出大地,笑看白云。在大海里,一滴调皮的海水跳出来,随风飘荡。同伴们望着她不停地讥笑,“真是个傻瓜,平静安逸的生活不过,偏偏去过什么奇曲的生活。”她微笑地看着他们说:“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最后她实现了彩虹之梦。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生命里,我们应当怎样度过呢?是愿意从宽广平坦的大路一步登天,还是愿意从荆棘载途的曲折之旅脚踏实地地走到终点?我愿意选择后者,我愿意在曲折的小路上磨练自己。弯曲的路途充满着艰辛,但正如弯曲的小路看到更多的风景一样,曲折的人生更加丰富,人生因曲折而美丽。人生的曲折往往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使他更加坚韧;人生的曲折往往会激励一个人的潜力,使他找到前进的动力。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伟大的“母亲”居里夫人,占用了多少梳妆打扮的时间,错过了多少个华丽热闹的舞会,只是为了去找寻,找寻那未知的曲折人生之趣。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浸蚀着她的皮肤,呛人的烟气刺激着她的鼻子,放射性物质无情地辐射在她的身上,她在一条鲜为人知的曲折小途摸索前行,但正是因为这条小路把他带到成功的彼岸,她终于找到那个可爱的宝贝镭。看来曲折之路不仅有美丽风景,更多的时候也是通向辉煌的必由之道。再回头看看我们眼中的所谓直路,它平直地伸向远方,似乎通向一个光明的终点。于是很多人沿着那条路走去,以为可以一步登天,以为他的人生会很美丽、很灿烂,但当他们终于走到路的尽头之时方生感慨:自己的一生竟如此平庸,居然找不到有令自己回味的东西。那些总想为孩子铺平道路的父母是不是该为此而深思呢?那些总想逃避困难渴望一步登天的青年是不是也该为此而深思呢?弯曲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当直面荆棘满途的人生之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人生的百般滋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请记住“化蛹为蝶”“化水为虹”的故事,让我们安于曲折,让我们在曲折中孕育成长。【简评】本文主题鲜明,紧扣话题,从人生的“直路和弯路”立意,表现了善于“在荆棘载途的曲折之旅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的中心思想;结构层次十分清晰;内容比较充实。文章的语言生动具体,用类比的方法把主题表达得鲜明具体而生动,三个比喻具体的写出了要“善于走弯路,从弯路中走到一个辉煌的终点”的主题,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曰:“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 000年后本想靠着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头,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全”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以上是一则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企盼能学会“点石成金”术的人可谓多矣!请就“拒绝与获得”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神话传说,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拒绝与获得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叫亨利的美国小男孩被别人称为大傻瓜,因为村里人让他在1美元和10美元之间挑选的时候,他总是挑1美元拿。邻村的人听说这等奇事,都纷纷跑来想验证一下这个传闻是否真实。后来有人问小亨利为什么只挑1美元拿,小亨利回答说:“如果我第一次就挑10美元那张,那么还会有人让我挑吗?”读罢这篇文章,我不禁惊叹于小亨利对拒绝与获得的冷峻思辨。拂去岁月尘封,回眸历史沧桑,积淀着的正是这一幅幅拒绝与获得的恢弘画卷!三闾大夫拒绝了渔夫“随其流而扬其波”的劝告,却获得了“身之察察”“皓皓之白”,获得了怀瑾握瑜的高洁美名。五柳先生拒绝了污浊的樊笼尘网,却获得了“带月荷锄归”“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获得了生命的极致返璞归真。洗却世事扰攘,静观自然万象,叠印着的也是这一幅幅拒绝与获得的壮美画卷!飞蛾拒绝了茫茫无际的黑暗,毅然扑向那跳动的烈焰,在羽化登仙的那一瞬间,它迸发出绚丽夺目的生命光芒。荆棘鸟拒绝了林中闲适的鸣唱,苦苦追寻那梦中的荆棘,在刺喉啼血的那一瞬间,它完成了惊世骇俗的生命绝唱。孟子曾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每次读到这段话,我就会油然想起荆轲,他是怎样去抉择,然后又是怎样义无反顾地跳上那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路的呢?也许荆轲就是那只纵身火海的飞蛾,也许荆轲就是那只刺喉啼血的荆棘鸟;也许他们都是执着于理想,拒绝平庸、获得涅槃的凤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拒绝,舍弃,获得,再生,人的一生的确需要笃思而慎行。【简评】本文的特色有三。一是引入的绝妙:亨利只挑1美元拿这一充满智慧的故事与话题“拒绝与获得”的主旨形成了内脉上的辉映,其引入可谓智矣。二是底蕴的丰厚:无论是对屈原、陶潜、荆轲的讴歌,还是对飞蛾、荆棘鸟的礼赞,无不演绎着话题的内在旨趣,其积淀可谓深矣。三是技法的圆熟:作者在对人情、物性的铺排之后,以悲壮的荆轲加以绾系,使两者在交汇与融合中迸射出理趣的光芒,其构思可谓妙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11-9-25南漳县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专题突破:文言翻译与断句练习(一)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文言文断句有哪些规律呢?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练习?应该注意什么呢?一、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读懂文意在这里,句读的正确与文意的通畅相为表里。文意弄懂了,句读自然无误;句读无误,文意自然通畅。请看下文:【例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学记)这一段的正确断句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第一句,有同学这样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从语感上看,这样读也很上口,但是,从文意上却讲不通。因此,断句,首先要考虑的是文意的通畅。二、利用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判定句读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准确地为文章断句。先说用在句首的,有些是引起议论的。常见的有:夫(f)、且、且夫、盖等。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且庸人尚羞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也有些词,同样用在句首,是表明前后句关系的,如:于是、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等。例如:于是余有叹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此外,一些表示语气的助词也常常用在句首。如:其、岂(岂独)等。例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放在句尾的词就更多了,一般都是助词。如表停顿的和表判断的“者”“也”,表语气的“矣”“焉”“哉”“乎”等。如:【例2】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例3】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年)【例4】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在一起的时候,其后面不能断句。如例3中的“献玉者”,例4中的“学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此外,“也”字也常常用在句间,表示句间语气的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不要在其后面断句。如例4中“教也者”。又如:【例5】 (晋)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矣。” (国语晋语四)其中加点的“也”字后面均不能断句。三、利用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如感叹句、骈偶句、问答句、对应句等,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断句,从而理解句意。如:(1)感叹句:甚矣,汝之不惠!甚矣,吾衰也;久也,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上都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感叹句,同时也都是带有标志性语气助词的句子,断起来并不难。(2)骈偶句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文中画线部分,句式相同或相近,语义相关,语义节奏和语音节奏感都很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正是骈赋体文章的特点。断句,正可以根据这一点,理解了其中一句,其他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因此,在初读时,可以前后比照,反复斟酌,再行推断。或以为这样的骈偶句只出现在辞赋这样的以整句为主要句式的韵文当中,其实不然,在一些散(散句)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称、整齐,有节奏感,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们一种自觉的追求和表露。另一方面是因为,汉代以辞赋为文章正宗,赋体文字一直是文人展露才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也成为古人必学的重要文体。所以,即使写散文,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笔下流出一些整句来。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问答句在文言文中,无论是叙事性文章还是议论性文章,都常有问答的情况出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曰”,此外还有“对曰”。如果不是一般的转述性(如:“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语句,常常要在这些“曰”字后断句。如上面例5。课文中的例子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要注意,和“曰”字有关的句子,其前面断句的位置很重要。断与不断,断在哪里,很有讲究。一般地说,如果前后联系比较紧,或者前面是对“曰”的修饰,一般不断。如下面一段文字:【例6】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节选自战国策齐策)画线部分的句子,如果诵读的节奏快一些,“之”字后可以不断,“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相反,诵读得慢一些,也可以停顿,读成“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这两种断法,并不影响对句意的理解,都可以。考试时为阅卷方便,一般也不会在这些地方出题。但是有一种情况需特别注意。比如下面一段:【例7】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普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唐孙樵书何易于)画线部分的断句,是一问一答。“曰”字后肯定要断,问题是“曰”字前面怎么断,断在何处。不看下文,仅看“曰”字前,“刺史惊问易于曰”,可以有两种断法:一,“刺史惊问,易于曰:”。二,不断,即“刺史惊问易于曰:”。这两种断法,表现了对文章两种不同的理解,前者是刺史问,何易于答,即“曰”字后的话是何易于说的,而后者就变成了刺史问,即“曰”字后面的话是刺史问的。根据下文,可知这话是何易于说的,因此,第一种断法正确。再看一个例子:【例8】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文中画线部分“曰”字前也有两种断法:一,“扁鹊请除,左右曰:”,这种断法表明后面是“左右”说的。二,不断,即“扁鹊请除左右曰”,这表明“曰”字后面的话是扁鹊说的。根据下文,可以看出第一种断法是正确的。如果在这些地方出题,那就不仅考查了句读,还考查了对文意的理解。因此要特别注意。(4)对应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对应性的句子,不仅在形式上,还有内容上的相关性。利用这些特殊的句子,可以在断句方面给我们很多有有益的提示。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例9】 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魏邯郸淳笑林)文中画线部分,有两个前后对应性的句子。一个是“竖执之,不可入”,一个是“横执之,(亦)不可入”,这表明叙述的是两个相关的不同的方面,前面断了,后面也要同样断;后面断了,前面也应相应断。如果断成“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就打破了前后句子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断法应该是:“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四、参考固定的词语结构来帮助断句文言文里有很多固定的词语结构,常常是单独运用的,必须和其他句子区分开来。如: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孟子离娄下“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而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虽”相当于今天的“虽然”,“然”是“这样”的意思。必须注意其区别。也有些是和其他句子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断开。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类似的词语在前面讲发语词时已经涉及,此处不再多谈。有些词是表示时间的,如:俄、俄顷、俄而、无何、居无何、顷之、须臾、有间等,也不能断开。另外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我们阅读时常犯的错误是不把它们按人名来看待,而是望文生义,从而影响我们对文章的准确理解。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判断的方法,是看它们是否在文中反复出现。反复出现,往往就是作为独立的词语结构存在的。这种情况下,一般就可以判断为专有名词。总之,对文言文的断句,其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大致的了解,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和语境(上下文)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如果需要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以正确的语气、语调及语速放声朗读),增强语感,熟而生巧,定能提高我们的断句能力。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1用斜线(/)为文中没有断句的地方断句。(直接在文段上面断句)(6分)答案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2理解文意,结合所学,回答问题。(4分)(1)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答:_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用自己的语言)(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2分)孟子:_子思:_答案孟子是“重义轻利”:倡导仁义至上,道德为先。子思是“以利为先”:治民之途,要把百姓的物质利益放到首要位置来考虑。二、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4题。(共10分)唐裴佶常话,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会其退朝。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曰寿州崔使君候谒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术为饭佶姑曰前何踞而后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憩学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赠官(一种粗绸子)千匹。3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6分)答案言未竟/阍者报曰/寿州崔使君候谒/姑夫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术为饭/佶姑曰/前何踞而后恭也4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短文的意思。(4分)答:_答案本文记叙了裴佶姑夫先痛斥崔昭行贿而后又接受崔昭贿赂的事,讽刺了那种平时满口原则实则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0分)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非以咏月也;而后人咏月之句,虽极工巧,终莫能及。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非以咏田园;而后人咏田园之句,虽极其工巧,终莫能及。故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后人所谓“含不尽之意”者此也。用事押韵,何足道哉!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注】 颜光禄: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官至光禄大夫。5用斜线“/”给上面画线句子断句。(6分)然 诗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岂 专 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