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八)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八)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八)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八)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八)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学年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第二单元(八)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5.1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友便佞,损矣(巧言善辩)君子矜而不争(夸耀)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任)君子不以言举人(选用)c不以人废言(拒绝)事君数,斯辱矣(频繁无度)d忠告而善道之(传道)君子以文会友(结交)解析:选c。a.矜:庄重自持;b.责:要求; d道:劝导。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人焉廋哉 毋自辱焉朋友数,斯疏矣观过,斯知仁矣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解析:选d。疑问代词,哪里,助词,陈述句尾表陈述语气;语气助词,表肯定,了。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和方法的一组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朋友数,斯疏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abc d解析:选c。孔子对人的观察方式。孔子对“朋友”的分类情况。4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b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责己严,待人宽,这正是孔子“孝弟”思想的反映。c朋友之间应讲求“诚信”。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如果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d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解析:选b。b项,“孝弟思想的反映”不合文意。二、语言运用5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作为下面一段文字的结语。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规定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_答案: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6调整下列语段,使之句子结构一致,修辞手法运用准确。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立身处世的桥梁是诚信,是人与人沟通的根本,事业发展的源泉是诚信。答:_答案:(示例1)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事业发展的源泉。(示例2)一切道德的基础是诚信,社会发展的基石是诚信,立身处世的根本是诚信,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诚信,事业发展的源泉是诚信。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矜而不争(jn)人焉廋哉(su)b友便辟(pin p) 唯仁者能好人(ho)c友便佞(pin nn) 事君数(shu)d忠告而善道之(do) 毋自辱也(w)解析:选c。a.廋(su),b.辟(b),d.毋(w)。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比而不周(团结)君子矜而不争(庄重自持)b观其所由(经历)人焉廋哉(隐藏)c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等到)友直,友谅(谅解)d友便辟,友善柔(谄媚逢迎)友便辟,友善柔(和善温顺)解析:选b。a.比:勾结;c.义:涉及,谅:诚信;d.善柔:假装和善。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以文会友b观过,斯知仁矣朋友数,斯疏矣c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久而敬之解析:选b。a.介词,因为/介词,用,拿;b.连词,那么,就;c.介词,被/介词,对;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小人比而不周b群而不党c晏平仲善与人交d友直,友谅,友多闻解析:选c。a项,“比”、“周”,形容词作动词。b项,“党”,名词作动词。d项,“直”、“谅”,形容词作名词。5下列句子中,属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君子不以言举人b何以报德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毋自辱焉解析:选b。b项“何以报德”中的“何以”应是“以何”。a、d两项是一般句式。c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4.3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23)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7)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_(2)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译文:_答案:(1)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2)事奉君主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羞辱;与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7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的交友之道。答:_答案:(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4)适度交往,保持距离;(5)忠告善道,适可而止。8请你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这句话的理解。答:_答案: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颜渊)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田常欲作乱于齐,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大说,许诺。遂行。报吴王,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回也闻一以知十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去而之吴 辍耕之垄上c吴王许诺,乃谢越王 陈涉乃自立为王d利莫大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解析:选a。a.前者为连词,后者为介词;b.动词,去,往;c.连词,于是,就;d.兼词。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子贡“利口巧辞”的一组是()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臣闻之,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abc d解析:选b。是吴王的话;是游说的结果。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常被子贡辩得理屈词穷,但对他的才智是极为了解的。当齐国的田常准备讨伐鲁国时,子路、子张等弟子都请命,孔子惟独派子贡出行。b在齐国,子贡指出,如果攻打鲁国,对田常并没有什么好处;他又赶到吴国,鼓动吴王夫差去北伐齐国,并提出自己可以出使越国,以解除吴国的后顾之忧。c子贡赶往晋国,提醒晋君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将威胁晋国,让晋国早早做好迎战的准备。d子贡以杰出才智在五国间周旋,结果是保全了鲁国,同时影响到此后十年间五国的政局。解析:选a。a项“黜”理解有误,“派子贡出行”有误。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译文:_(2)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译文:_答案:(1)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2)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参考译文: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子张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扼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生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作罢。”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就走了。子贡回报吴王,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国,可以吗?”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你可接受他的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子贡因而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果真又带兵攻打晋国,晋军迎击吴军,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江东。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三、语言表达13“给力”(i l)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网络走红的词语,官方盘点2010年汉语热词位居榜首。它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请根据它们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1)“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啊,老师!”(2)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济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