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单元综合检测(三)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单元综合检测(三)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单元综合检测(三)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单元综合检测(三)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知能优化演练 单元综合检测(三)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三)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情感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俭:节俭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增添解析:选d。a.情:诚,真诚;b.敏:勤勉;c.俭:约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学以致其道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d敏于事而慎于言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解析:选c。a.前者为介词,“来”;后者是连词,“因为”。b.前者是表假设的连词;后者是表转折的连词。c.均为介词,“和,跟”。d.前者是介词,“对于”;后者是介词,“在”。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b因之以饥馑c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d夫子至于是邦也解析:选b。a.“学者”古义是“从事学习的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饥馑”古今义都是“饥荒”;c.“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d.“至于”古义是“来到,到达”,今义是连词,表另提一事。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学以致其道b敏于事而慎于言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d居则曰:“不吾知也!”解析:选b。b.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余都是宾语前置句。5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 (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答:_答案:(示例)(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赞同保留“砧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富有生活气息。)(2)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或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6下面是班级研究型课程内容的框架,其中一些内容还需完善。请依据相关信息,完善图表中的内容,填写在空白处。(4分)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垃圾分类和处理、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温室效应、绿化对空气净化的作用、饮用水与人体健康、河水水质研究健康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保鲜、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和健康、青少年肥胖现象科技鲁迅小说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桥文化、茶文化、民间手工艺术、陶瓷设计艺术、古典音乐作家和作品、中国脸谱艺术、剪纸艺术答案:(示例)环境文艺降解塑料的原理和应用、白炽灯节能技术、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简易电器的设计和制作、利用太阳能器具的设计和制作、网页制作、机器人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再创作”的道理。仿照下面的例子,另选一句诗进行再创作。要求:句式自定,人物自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再创作:春花终于等来了秋月,只为听李煜讲那过去的故事。答:_答案: 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再创作:河岸的杨柳不让晓风吹走残月,为的是让柳永寄托离别的愁绪。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的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8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涉及到“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b孔子在其儒学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c孔子创立的儒学,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d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解析:选b。“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9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不知礼,无以立”。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解析:选b。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10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社会中的“左中右”三种人,“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解析:选d。d项,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浩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麦子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苹果乐园、逍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春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名。那喊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扬了扬手,将一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表,我瞟了一眼说,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里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母亲便开饭了。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嘘的声音。那一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尖直冒汗。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一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正在开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落汗。乡村里的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清香。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放工的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影了,这是我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晚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出的电影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cctv6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宴。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事的背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不由得又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散文百家 2010年第9期)11品味第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答:_答案:“捋了捋”,“瞟了一眼”这两处动作描写写出了20多年前拥有的确良衬衫和手表的乡村少年在伙伴面前的炫耀心理,也暗示着时代背景,那时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正逐步提高。1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答:_(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答:_答案:(1)八十年代整个中国乡村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乡野少年萌发着青春活力,心灵渴望飞翔。(2)春末夏初的乡村田野充满生机的景象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期待着如热烈的夏一般的美好生活,期待着生命的蓬勃绽放。13第段描写了一家人吃面条酣畅淋漓的场面。请赏析这个场面描写。(4分)答:_答案:抓住听觉来写一家人挤在一起吃母亲做的咸菜豆麦面,生活贫寒单调但充满温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往日亲情的情感。14文章第段引用了海子的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_答案:表达了“我”内心对单纯幸福的生活的向往,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诗情画意。15本文回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往事,题目也可取为“八十年代的幸福”,与本文题目相比,你更欣赏哪个?(5分)答:_答案:(示例)喜欢“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理由:(1)不具体点出年代,含蓄朦胧中引领读者通过细节去品味出八十年代的味道。(2)抓住一天时间来自由剪材,用富有时代特征的事物来串联八十年代典型的一天情景。(3)“那一年的那一天”反复出现,时时刻刻把读者的思绪引到20年前,淡淡的忧伤氛围贯穿全文。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201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解析:选b。当:适合,得当。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a。a.第一个是连词,译为“而且,并且”;第二个也是连词,译为“况且”。b.两个都是介词,在。c.两个都是语助词,用于句中提顿语气,不译。d.均为连词,却。18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两序,非体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bc d解析:选c。分别叙述了两个事实,不是作者观点。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解析:选d。可为后世宗师之人才可为书作序,d项因果颠倒。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译文:_(2)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4分)译文:_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2)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大凡书也像是这样,而且如同国家刚建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所以,序文只写一篇,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也不止的。两篇序,不合乎文体,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当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你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2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形象。先是直接描写,以“西风”中的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后是用景物来烘托渲染,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沉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氛围的孤寂凄清,衬托词人形象的孤单、哀愁。22有人评价,“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深意无限,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_答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今日无穷的酸苦。“寻常”即那些寻常的往事,如今不能再现,只有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这句看似平常,其中蕴藏了复杂的感情,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亡妻之痛与伤心无奈。(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3(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