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解析a项“女”通“汝”,b项“亡”通“无”,d项“弟”通“悌”(第二个“弟”。)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解析d项,“敏”应解释为“勤勉”。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陈亢问于伯鱼d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解析a、b、d三项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对于”;c项,表示动作趋向,“向”。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d项,“斯”均为“则、就”的意思。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古之学者为己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解析a项“偷”在句中指“浇薄,不厚道”;c项“学者”在句中指“求学的人”;d项“独立”在句中指“独自站立”。答案b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c敏于事而慎于言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答案d7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5分)(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_,_;_,_;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2)子夏曰:“_;_,_;_,_;_,_: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不学诗,_。不学礼,_。答案(1)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4)无以言无以立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811题。(1)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贼:偷盗。b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c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疏远,不偏爱。解析a项,贼:祸害。答案a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恭而无礼则劳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解析b项与例句同为连词,表转折,但是。a项,连词,表承接,不译;c项,连词,表修饰,不译;d项,连词,表并列,并且。答案b10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孔子看来,“好”对于“学”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好”,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b“礼”是“仁”的基础,只有在德行上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君子,进而成为“仁者”。c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d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解析c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答案c11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4分)译文:_(2)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4分)译文:_答案(1)在上位的人对父母、亲族笃厚,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厚之风;君子如果不遗弃旧交,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2)问一件事情,知道了三件事:听说了学习诗经的意义,听说了学习礼的意义,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译文: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未堕于地 堕:掉落。这里指失传。b而亦何常师之有 常:经常。c譬之宫墙 譬:比如。d赐之墙也及肩 及:到,达。解析b项,常:固定的。答案b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亦何常师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b贤者识其大者 子曰:“隐者也。”c子贡贤于仲尼 于我如浮云d赐之墙也及肩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c项分别为,介词,表比较/介词,对于。a项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均为助词,的人;d项均为助词,舒缓语气,不译。答案c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一章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b第一章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c第二章是子贡回答别人贬低孔子而抬高子贡的问话。子贡不能容忍别人对孔子的毁谤。d子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高不可及。别人见不到孔子的贤德是因为孔子把自己的贤明隐藏得很深。解析d项,“孔子把自己的贤明隐藏得很深”错误。答案d15翻译画线的句子。(7分)(1)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4分)译文:_(2)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3分)译文:_答案(1)贤能的人可以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2)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参考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叔孙武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