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14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doc_第1页
5.2014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doc_第2页
5.2014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盐城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 1. A解析: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2. B解析:Cl2、NO2有色溶于水(与水反应);SO2无色溶于水(与水反应)。 3. A解析: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4. D解析:KO, H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l2、H2O、CH4中只有共价键。 5. B解析:高锰酸钾是典型的氧化剂。 6. 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确认其所属类别。 7. C解析:“蜡炬成灰”指酯类或烃类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现象。 8. D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结构相似,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9. C解析:正确应为:食醋CH3COOH;金刚石C;天然气CH4。10. C解析:A选项,H与OH结合生成H2O;B选项,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D选项,H与CO结合生成CO2和H2O。11. A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2. B解析:加热、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013. D解析:收集氯气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因氯气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且吸收装置能防倒吸。14. C解析:乙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乙醇不能,B错;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D错。15. D解析:A、C选项都是加成反应;B选项是氧化反应。16. D解析:A选项,表示的是乙炔的分子式;B选项,氟化氢是共价化合物;C选项,表示的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7. A解析:B选项,常温常压下,22.4 L N2其物质的量不是1 mol;C选项,1 L 1 molL1Al2(SO4)3溶液中含SO数目为3NA;D选项,1 mol 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转移电子数为3NA。18. C解析:KNO3中的N化合价降低,而NaN3中的N化合价升高。19. B解析:A选项,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不能拆开表示;C选项,碳酸钙是难溶物,且醋酸是弱电解质,仍保留其化学式,不能拆开表示;D选项,反应产物错误,正确应为:2Fe3Cu=Cu22Fe2。20. D解析:化合反应不都是放热反应,如CCO22CO,就是吸热反应。21. D解析:金属与石墨构成原电池时,金属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22. B解析:由“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知Y是O;由“X与Z同主族,Y与R同主族”,设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y,再由“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得:2xy6621,即2xy9。由于“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只能取x1,y7。即X、Y、Z、R、W分别为H、O、Na、S、Cl。23. A解析:9.32 g是BaSO4,则n(SO)0.04 mol;448 mL是NH3,则M表示的是NH,n(NH)0.02 mol;4.80 g是Fe2O3,则n(Fe3)0.06 mol。由离子电荷守恒,得n(NH)3n(Fe3) 2n(SO)n(OH),0.02 mol30.06 mol 20.04 moln(OH),得n(OH)0.12 mol,故A正确。24. A. 化学与生活(1) a(1分)c(1分)b(1分)(2) 陶瓷(1分)SiCl4O2SiO22Cl2(2分)剪取少量易拉罐片,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若先有白色沉淀,硫酸过量又溶解,说明含有铝元素;取上述滤渣,用适量稀硫酸溶解,过滤,滤液中滴入H2O2,再滴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铁元素(2分)(3) N、P(1分)2CO2NON22CO2(2分)c(1分)二英(1分)氧化剂(1分)混凝剂(1分)B. 有机化学基础(1) c(1分)b(1分)a(1分)(2) 蔗糖(1分)4(1分)(CH3)3COH(2分)2,2,3,3四甲基丁烷(1分)(3) (7分)醛基醚键(2分)取代反应(1分)CH2CHOH(1分)HOCH2CHO(1分)abcd(2分)25. (1) HNO3(1分)(2) NaO, O, 2Na(1分)(3) AlOCO22H2O=Al(OH)3HCO(2分)或2AlOCO23H2O=2Al(OH)3CO(4) 4NH35O20e24NO6H2O(2分,方程式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各1分)解析:由“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可知Y是N2;由“Z是黑色的固态非金属单质”,可知Z是C;由“W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可知W是Na2O2;由“R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常见的气态单质”,结合框图,WRCD,可知R是H2O、D是O2、C是NaOH;由“G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是工业生产N的重要反应”,可知G是NH3、N是HNO3、L是NO、M是NO2;由“化合物X、H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初步判断它们可能为Al(OH)3、Al2O3,再由H加热分解为X和H2O,进一步明确X是Al2O3,H是Al(OH)3。则是碳、氮、氧化铝之间的反应,结合BCRFG,B是AlN,A是CO,E是CO2,F是NaAlO2。26. (10分)(1) 1 L容量瓶(1分)1.27 g(1分)(2) SO2I22H2O=4HSO2I(或SO2I2H2O=4HSO3I)(2分)(3) 偏低(1分)n(I2)5.0103 L5104 molL12.51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