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2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2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2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2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2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高考真题】1.(09江苏历史)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3.(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4.(08宁夏文综)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5.(08上海单科)下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6.(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07广东)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b. c.d.8.(07宁夏文综)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9.(07上海单科)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10.(07上海单科)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行省制 州郡县制 郡县制 道州县制a.b.c.d.11.(07江苏)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 b.c. d.12.(07全国文综)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3.(06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d.元朝设立中书省14.(05天津文综)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各地模拟题】1.(07山东济宁)生活在唐代长安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a.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b.长安城里禁军越来越多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d.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2.(07江苏南京)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3.(08浙江宁波)“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大一统d.法治4.(08广东广州)“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5(09.辽宁月考)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c内阁制 d封国制6(09山西平遥)江苏有一家族,世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7.(09淄博模拟)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都实行分权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都具有民主性8.(09北京模拟)“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达标测试】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c、扩大民主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开始于隋朝 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 b、 c、 d、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4下列制度实行以当时的历史起了积极作用的有:秦的中央集权制元朝的行省制度隋唐的科举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a. b. c. d.5.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 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历朝沿袭 ”a b c d6.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事( )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 b. c. d.8.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 )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d.消解相权,强化皇权9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负责监察的机构是( )a.都察院 b.监察御史 c.“科道” d.按察使司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 b c d11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了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2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本13、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请回答:剧本、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 ( )a.秦朝、汉朝 b.汉朝、宋朝 c.秦朝、唐朝 d.唐朝、元朝14下列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御史大夫 尚书台 刺史 按察司a b c d 15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属于选官制度的是郡县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a、 b、 c、 d、16.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西汉“中朝”形成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三司 a、 b、 c、 d、17对右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18.“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行省制度 c.内阁制度 d.三省六部制19、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似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 (元)中书省 d、(元)宣政院2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的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21.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皇帝 皇帝 太 丞 御 门下省 尚书省中书省尉 相 史 大 工刑兵礼户吏 夫 部部部 部 部 部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22.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枢密院23、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24、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25“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26、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2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二、非选择题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英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1)据材料一,“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维护这一制度,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朝以后各是怎样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材料二下图为明代万历年间山东青州籍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于1983年在山东省青州市发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早的状元卷应该出现在什么时期?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科举制的创立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三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指科举制,引者注),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英国的这个新制度,当时许多人称为中国制度。1853年6月23日英国议会的辩论记录中载,史丹莱爵士说:“诸君已采行了一种本国所未有的制度,但据说这个制度已经风行于中国,因此我们或可以称之为中国制度。” 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后,迅速被欧美各国和日本仿效,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特征之一。新浪网(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对近代中国和西方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原因分别是什么?(4)某学习小组欲对19世纪中英两国的考试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研究课题。28、(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朝以后:科举制。(2)隋炀帝时期。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进士中的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对中国: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民族危机严重的原因之一;原因:科举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不能造就新式人才;由于政治的腐败,科举制公平竞争的特点逐步丧失。对西方:效仿科举制,建立文官考试制度,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统治的逐步确立,认真研究并吸纳中国科举制的积极成分。(4)19世纪中英两国考试制度之比较或19世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