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24853.doc_第1页
感觉与知觉24853.doc_第2页
感觉与知觉24853.doc_第3页
感觉与知觉24853.doc_第4页
感觉与知觉2485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如“感觉剥夺”实验。(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各别属性和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自身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身体的位置变化和运动。如:“前臂摆动”复制、闭眼,两个食指接触、后背挠痒)、平衡觉(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如:转圈再行走、体操表演、晕车晕船、宇航员失重)、机体觉(内脏的活动和变化。如: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1、视觉(1)视觉产生:可见光波眼睛视网膜上的视细胞视传导神经大脑皮层(枕叶)(2)视觉现象:颜色视觉 视敏度 视后像2、听觉(1)听觉产生:声波耳朵内耳耳蜗的柯蒂氏器视传导神经大脑皮层颞叶(2)听觉现象:音高 音强 音色3、嗅觉:气味,鼻腔中的嗅细胞4、味觉:能溶于水的物质,舌头上的味蕾5、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二、知觉的分类根据事物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和运动特性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渠。主要包括:1、大小知觉:是客观物体的大小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形状知觉:是人脑对于二维物体平面形状特征的反映。3、距离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是物体的三维特性以及它们的空间相对方位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叫立体知觉或深度知觉。影响因素有:(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3)双眼视觉线索4、方位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一般来说,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提供时间线索的客观依据有: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计时工具、人体有节律的生理过程、情绪因素、年龄、知识经验、职业和训练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1、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2、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如两物体以60毫秒的时距相继出现、放电影。3、诱动知觉: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如:浮云中的月亮好象运动一样。4、自主运动: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根据知觉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可把知觉分成正确的知觉与错觉。正确的知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视觉错觉一方面,要学避免错觉另一方面,错觉对人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有利的影响。文学艺术、绘画、建筑、军事中、服装设计等。 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相同。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用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我们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和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彼此是各不相同的。见书133页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关系S=1/R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也反比。韦伯定律早在19世纪前半期,德国心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刺激强度的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上比值是一个常数。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差别感觉阈限(即用I/I来表示感觉到差别所需要的刺激量)。当I不同时,I也不同,但I与I的比值却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记为K。K又称之为韦伯分数。上述公式也称为韦伯定律,表明了差别感觉阈限与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注意:1、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2、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制度的范围。二、感受性的变化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A、视觉适应:明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如:进出电影院、武侠小说的相关描写。B、嗅觉的适应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C、听觉的适应如:工厂的机器声D、味觉的适应如:吃辣椒E、肤觉的适应(触压觉)如:穿棉衣、骑驴找驴(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A、同时对比如:月明星稀、穿衣时颜色的对比B、继时对比如:先后吃糖和橘子、“法官上当”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声音的脉动感觉)一般规律: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听觉和触摸觉强于常人(3)联觉现象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暖色调(红、黄)和冷色调(青、蓝)、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把暴躁的吸毒者置于粉红色的房间。3、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以下条件(1)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2)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3)感觉的机能补偿作用。指某种感觉无缺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补。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过程的心理规律可以归纳为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人们在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受如下因素影响:1、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对象的特征。2、主观因素:人的知觉选择性仅依赖于上面所述的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而且还与人的需要,兴趣,当前任务,以往的知识以及刺激物外的意义。知觉者的兴趣受好,情绪状态,知觉者有无明确的目的,有无积极的态度等事物影响知觉对象选择。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与教育实践息息相关。如直观教学用具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知觉效果。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以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不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在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A在整体性知觉中,物体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决定对整体的知觉B在整体性知觉中,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刺激物的个别部分改变了,各部分的关系不变,比较保持整体的知觉。C如果感知的对象是个熟悉的东西,那么知觉就更多依赖于感觉并根据期其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D知觉的整体性有赖于人的知识经验。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组织性原则有: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等。三、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样特性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