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爱“美”的眼睛.doc_第1页
拥有一双爱“美”的眼睛.doc_第2页
拥有一双爱“美”的眼睛.doc_第3页
拥有一双爱“美”的眼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拥有一双爱“美”的眼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内容摘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凭借教材进行。语文教材就好比一座美的宫殿,它反映出美的形态,表现为艺术美、并折射出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语言、意境当中去理解美、体会美、鉴赏美和领悟美。关键词:审美、品味、语言美、意境、想象小学语文课本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美、文体结构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 品词析句,理解美语文是个研究语言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通过对字、词、句、段的理解、揣摩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觉接受美的形象教育。如:教学翠鸟一课,文中对鸟贴着水面往远飞走了的描写,一个“蹬”字,一个“叼”字,一个“贴”字,一个比喻句“像箭一样飞过去”,将翠鸟敏捷的动作描绘得鲜活、贴切,使学生品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练、传神。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墓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不但贴切传神,而且创造了一种清新、幽美、静谧的境界,泌人心入于脾,这大自然的美不知令多少代人都陶醉过。像类似这样的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还有许多。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有许多古诗。这些传统的古代文化的美,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品尝、去体会,理解祖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美,文字的美、情操的美。二、 进入情境,体会美常言到:“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优秀诗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风帆,随作者进入美丽的意境,去真切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蕴。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会是怎样的情景?进入原有意境进行想象,然扣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边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远离朋友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拔,不少学生用第一人称想象出了下面的意境: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芬芳,彩蝶轻轻地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人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深切体会,即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诗的美妙与情趣。三、 对比分析,鉴赏美理解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审美的基础。那对比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美,往往在比较中产生。如讲读落花生时,那不起眼的花生苗,看到那埋在地里的果实与那些高挂在树上的鲜红耀眼的果实对比,更显得花生的内在美。再理解父亲的那段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无用的东西。”从而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通过鉴赏,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心灵美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这样存在对比的事物与人物还有很多,教师应着力引导从比较、评判、鉴赏中获得对人生、做人、处事的理解。四、 感情朗读,领悟美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朗读则是领悟美的向导。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琅琅读书声中,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向善向上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以白杨为例,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审美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配合录像,出示画外音:在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但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这时先理解“高大挺秀”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中,只有白杨能在此扎根,而且长得高大挺秀,这说明什么?作者在这里赞美白杨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写白杨树的美来赞扬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赞扬他们美好的心灵。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朗读起来就很有感情,情感也会随着朗读活动的深入,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五、 发挥想象,创造美在理解、体会、鉴赏、领悟了美之后,便是升华为创造美。学会创造,那便是提高,是审美的最终目标。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美词佳句学以致用。如:学习燕子一课中,有许多描绘春景的词:“蒙蒙的细雨”、“黄绿眉眼柔柳”、“色彩鲜艳的花”、“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百花争艳的盛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体味了这些由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优美词句之后,教师就应该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总结全文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做个小练笔,写写公园一角,校园一角,秋天的美景啊什么的。几分钟后让学生拿起来读一读,互相之间点评一番,即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总之,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在文、情、理交融中接受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