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初试备考之往届考生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2014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初试备考之往届考生经验分享.docx_第2页
2014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初试备考之往届考生经验分享.docx_第3页
2014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初试备考之往届考生经验分享.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今年参加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应用经济专业的考研,经历了初试与复试,最终复试表现差了点没能录上世经。最后参加金融专硕的调剂,录上了。鉴于我不算太成功的岭院考研者,复试结束后并没打算写点东西误人子弟。这几天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去年在这个论坛得到了太多的帮助和鼓励,尽管我的复试经历不太成功,但是写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给予从自己当者一点启示和帮助,这便是我能做到的最有意义的事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帖纯粹介绍本人亲身的一年研路,其中若有不当之处,诸位不必介怀,也请大神们指正。一、我的研路概况我属于三跨考研,本科是武汉的一所排名四五十名的工科211,专业是和经济毫不相关的矿物方面,所以跨度是相当大。在学校没有辅修过,没有听过经济学课程,全凭自学。出于对经济学的热爱,以及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由衷喜爱,大三上学期便决定考岭院金融学硕。我是从11年2月底开始正式复习的,其中5,6月有考试,复习效率很低,基本可忽略。暑假时全力复习时间大概是40天。开学后的9月,生了一次重病,有10天荒废掉。再之后一直到12年的1月7,8号,这段时间用心复习,算是最最富有效率的三个多月。初试完毕之后,大概是2月10号回到学校,慢慢地开始看一些复试相关的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但基本上没心思,因为成绩还没出来。月底知道初试成绩,英语78,政治79,数三134,专业课103,总分394,初试并列第四。整个三月都在准备复试。来岭院参加世经复试,笔试还行(专业课笔试基本上是70分原题,两个论述题是新题,英语笔试是两个翻译,英译汉和汉译英),面试比较一般(后面着重叙述),所以最后没能录上应经。第二天参加金融专硕的调剂,表现还可以,录取了。我跨考岭院的目的,是希望换个专业,对本专业没有兴趣,而且一直对经济金融这一块感兴趣,对广州这座城市也比较有感情,所以最开始我的目标是金融学硕,但知道不招金融学硕了,就改成应用经济。这一年很辛苦,回头想想,确实经历了许多艰难,苦涩又带着希望的日子,这种锻炼非常难得,对于我的心态成长成熟,确实起到很大帮助。下面的论述着重谈一下初试的准备经验,复试的话我会谈一些个人的深刻教训,也谈一下对岭院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点启发。二、初试 由于跨专业原因,很早便开始了复习。大三上学期自学了高鸿业版的宏微观。从初试结果来看,我的数学发挥比较烂(一个大题不会做,还有一个大题的算错,其余应该全对),专业课也有点水(似乎今年岭院专业课压分也比较普遍),英语与政治尚可。以下着重谈一些自己关于英语和政治的体会吧。1英语 从去年2月底到暑假,英语的复习我全用在记单词以及看长难句分析上面,单词书用的星火的(这本书很不错,考研的话够用了),长难句用的考试虫的那本(只看过一遍,后来没时间看了,这个长难句的话要是没时间可以不去看,直接通过做真题也可以提高很多)。我认为这段时间的记忆单词为后面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单词确实太重要,一定要每天不间断,不断地重复记忆。 暑假我开始做真题,主要是阅读,其他部分没看。一直到9月,我把张健黄皮书上的十年真题阅读做完了第一遍,总体感受是惨不忍睹,基本上差的在20分出头,最好的几次错两三个。 在十月份,我又将真题阅读做了两遍,另外,做了张剑的150篇的提高版,在这一阶段我的阅读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而且对真题出题套路有了一定体会。 十一月我主要是集中在研读真题英译汉那部分,对着真题仔细分析。十一月中旬开始看大小作文,十二月整理出了自己的大作文模板(修改了好多次,直到考试前才敲定,小作文不用准备,比较easy)。十二月还着重做了一些英语模拟试题(推荐张健的最后五套卷),并再次挑了几年的真题阅读,仔细做做,最后体会一下真题的感觉。 考英语的时候,我的感觉并不好,阅读做的时间太久了(考前就没有再做题目,没感觉了都),导致后面很难的翻译部分和完型部分乱写的,新题型也没把握。 我没有对答案,根据最终的分数,我觉得自己的分数分布应该是作文+阅读60,新题型10,翻译+完型8.个人觉得广东今年主观题阅卷有点水。 关于用书的问题,自己的感觉是:单词书用星火的那套,阅读模拟题练习的话我只做了张剑的150篇提高版(主要还是以真题阅读为主),完型和新题型没特殊练习,最后的模拟卷首推张剑的最后五套卷,其他的也做了些,和真题差的有点远,不推荐。 总的来看,英语可能是付出与产出比最小的一门,需要积累的过程很漫长,提高也不明显。我英语基础还可以,高考英语130+,四六级一次性通过。建议是一定要非常注重单词的记忆,暑假前要对单词有相当程度的记忆,做到没有不认识的单词。到后期不说每天还花许多时间,但至少隔两天都要再翻一翻,保持感觉。看到不想再看那些单词书为止。阅读部分注意自己领会真题出题的感觉,只有靠自己去悟了,技巧方面的东西不实用。千万注重总结阅读里面各种题型的分析,要自己去总结,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大作文一定要有模板,因为考试时在作文上时间要尽可能少,没有模板是不可能快速解决的。因为考试的主要时间要放在阅读上面。完型和翻译这两个不需要花特别多时间,提升真的不大。新题型倒是要重点练习,阅读语感练出来了的话10分很容易全拿。 2政治 我是从9月底红宝书出来之后才开始看政治的,之前一点都没看过。我的做法是先花10天将红宝书快速阅读了一遍,有了初步印象。看完第一遍,马上紧接着看第二遍,这遍花了一个月。看完一章,做一章的题目巩固。这一遍我觉得非常重要,重点是马哲和毛概,马哲一定要自己用心多体会,理清很多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毛概主要是记忆了,着重记忆领导人的核心思想,还有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几块要特别注意。11月我买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没有买核心考题。我的看法是,政治的客观50分选择题就靠这本书了,把劲草看透看熟,40+应该有保证。12月看了红宝书第三遍,这一遍觉得没啥用,所以看得很快,离考试还有两周的样子,肖四和任四就出来了,要很快做完这些试题(主要是客观选择,主观分析题要看一看,并且开始集中背诵),并且尽可能多做其他模拟试题,找错题,翻红宝书,强化记忆。做一套扔一套,到考前有时间的话再拉出来看看错题。还有十天的样子,着重翻了一遍时事政治。最后,政治我考了79分,还比较满意。客观选择部分我估分是40左右,主观题也差不多40分的样子。 总的来看,我没有报任何班,全程都是自己在看,其实只要头两遍弄扎实了,后面就不难了。我认为政治这门课的话不需要很早开始,但是从11月开始,就应该调整各科时间安排,政治时间应该多一点。 用书的话,我用的是红宝书,没用过任一,建议筒子们对比一下,看哪本适合自己。模拟题我主要做了一下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没什么感觉。最后的冲刺模拟套卷用的主要是肖四,比任四出的好,大题也主要参考了肖四,差不多全背下了。后来考政治时写到最后五分钟,累死了,最后两个大题写的很急很不好。时事的材料主要用的劲草的一份资料。报班的问题看个人,我没报任何班,后期参考了一下报班研友的讲义,看了一下预测大题。政治这门课主要看后期自己用劲足不足,一定要够勤奋。这样的话最后应该会有收获的。最后两周左右政治要花大力气,尤其是主观题的背诵记忆,非常重要。因为我没有文科底子,所以差不多背完了肖四,后来考试是大题有很多都可以直接书写(肖四很重要),能够写多少是多少,写满写全,把自己能想到的知识点都写上去。也要注意答题方法,注意看真题答案进行总结。3数学 还是那句话,考34所的经管,数学考砸基本没戏。我的数学不是很强那种,以前学习高数线代概率论时也不太认真。数学的复习,我是从11年2月到6月这段时间,都在搞基础,看课本,做课本后面的习题,这个过程我进行得比较慢。4、5月时我集中做完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本书很好,很适合打基础阶段攻克线代,强烈推荐,尤其是比较怕线代的筒子们。 暑假两个月我集中精力认真做完并仔细研读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个阶段是数学得到强化巩固的时期,很重要。要把主要时间用在做题上,对每章知识点逐一扫清,力求全面复习。我当时做完了书上所有的例题和后面习题。9月,我花了三周吧,做了全书的第二遍,这一遍主要是集中解决自己薄弱的章节,重点总结全书上的解题套路。10月份我买了李永乐660,认真做完了。这本书不简单,一点都不基础,有些概念题很纠结,虽然考研真题不会涉及这些,但是有助于理解关键知识点。这本书的特点我觉得是能够强化计算能力,书中很多习题的计算量非常大,经常有做了半天还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情况,无比郁闷。这是个痛苦的过程,要有恒心做完。10月末到11月中旬,我集中做完了李永乐的400题,这十套题出的很好,有些题目涉及多个知识点,计算量也灰常之大。建议大家做的时候不要计较分数,这个没什么意义。不要因为做的不好影响复习的心情,考研数三的真题没这么大计算量的。 之后大概到12月10号,我开始做数三真题。一天一套,算是做完了第一遍,差不多是130到140的样子。最后的一个月,我主要是又做了一遍400题,重新计算,分题型对十套题进行分析,对照全书总结各个题型的解法。而后还花时间做了合工大五套题,这些试题也很有质量,建议拿来练练。最后几天忽略了数学,没怎么做题,这种懈怠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后来在考场上,做数学时速度很慢。那道高数不等式证明题硬是不会做,没思路,最后放弃了。做后面的计算题时,由于受到那道证明题的情绪影响,开始计算时总算不出合理结果,每道都是。当时心情真是极度焦虑,甚至准备放弃做下去了。还好我克制住了,又仔细算一遍,全部解出来了。出来后,马上就知道证明题的思路了,在平时是如此简单的一个题目,我却丢了10分。 所以,我对数学的教训是:1.一定一定要在平时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给自己算第二次的机会和借口,严格一点计算,草稿纸上也要按条理来做;2.重视自己的薄弱章节和知识点,专项训练,这一部分是能否取得140+的关键,不可讳疾忌医,存侥幸心理;3.后期做套题时务必写清楚大题的答题步骤,规范化,不要太随便;4.就算你数学平时多牛,也不要荒废了临考前的几天,因为数学确实是一日不可不做题,没了做题的感觉考试时很囧的。4专业课 总的来说,我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是最足的。体会本来也是最深的,考场上答题时也是四门中自我感觉最好的一门。但是最终只考了103,这和今年岭院801宏微观专业课题型风格与往年变化较大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我的内功修为不够,基础还是不扎实(微观计算题上,宏观答题的思路上)。我的微观有一道计算题10几分空着不会做,博弈论那道题的均衡应该是混合均衡。所以微观我所知道就扣掉20。 具体的看书安排就不细说了,四本书一定要吃透。尤其是两本图解,感觉今年的试题与图解的联系更多。图解微观上的每一个图形都要自己动手画熟,还要理解经济学含义,每章还有许多专题模型或者题目,也要认真看认真思考,图解微观我看了不下5遍。范里安的中级微观也要认真看,尤其是跨专业的在头两遍时要细致,结合配套的复习精编,这样效果很好。而且复习精编每章前面的知识点总结很赞,要用心看并体会。范里安里面实际上也是有许多图形和经济学案例,也要注意一下,至于哪些章节是重点,大家在看了两三遍并结合真题后应该会有体会。 图解宏观和多恩布什的那本书,我看的不如微观的细致。宏观我认为主要是多看几遍,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