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外汇管理外汇管理也称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限制性的政策措施。一般来讲,大多数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都规定中央银行为外汇管理机构。这主要是由于外汇的流出或流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的货币流通量。有些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由财政部负责,或者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负责。少数国家则成立了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在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是归口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国家局。从管理的对象看,外汇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包括对法人和自然人的管理。根据自然人和法人国籍、居住地或营业地区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居民和非居民。一般来说,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对居民和非居民实行不同的外汇管理政策。对物的管理,即对外汇及外汇有价物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外钞、外国铸币、支付工具(如汇票、期票、支票、旅行支票、旅行信用证等)、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人寿保险单等)和黄金,有的国家还把白银、钻石等包括在内。如果从国际收支管理和调节的角度看,外汇管理则可以大致划分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和汇率管理。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外汇资源短缺,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引进市场调节机制。特别是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将加快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外汇知识和外汇管理政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现在,各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为什么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是否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为什么仍对资本项目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与步骤等问题很关心。本章在介绍有关外汇管理知识的同时,将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国实行外汇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一、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货物贸易,提供服务,进行借贷、直接投资等活动,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际收支活动的综合记录,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以及储备资产增减额(见图5-1)。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往来、收益项目及经常转移。货物贸易是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其数据来源于海关的进出口统计资料,并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要求,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对出口、进口进行调整,按离岸价格统计。服务贸易又称无形贸易,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国际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指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益和支出,直接投资的收益再投资也包括在内)。服务贸易和收益项目又称为非贸易往来。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单方面转让,如侨汇、个人汇款、无偿捐赠、赔偿等。资本项目又称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资本账户包括移民转移、债务减免等资本性转移。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我国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和我国在外国、港澳台地区以独资、合资、合作及合作勘探开发方式进行的投资。证券投资是指外国、我国港澳台地区购买(或我国买回)我国(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和我国(政府、企业、私人)买卖外国、港澳台地区发行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其他投资指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贸易信贷(指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的延期收款或预收货款,以及我国进口商对国外出口商的预付货款或延期付款)、贷款(指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等形式导致的对外资产增减,以及我国境内机构从境外借入的各类贷款)、货币及存款(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存放境外资金和库存外汇现金的变化,以及海外私人存款、银行短期资金及向国外出口商和私人借款等短期资金变动)等。储备资产变动是指一国政府拥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对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动。储备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和使用基金信贷等。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655.74亿美元。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相加应为国际储备的变动额。但实践中,由于资料来源不一、不全以及错漏等原因,借贷两方无法轧平。为了轧平起见,就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设立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由于对外经济活动一般都是有来有往,即双向性的,因此,上述每个项目都包含了资金在一国的流入或流出。如果货物出口和服务性收入大于货物进口和服务性支出,则称为经常项目顺差。一般来说,经常项目顺差表示一国的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但也可能是因为汇率、关税或国内紧缩的经济政策等因素使进口受到抑制。如果货物出口和服务性收入小于货物进口和服务性支出,则称为经常项目逆差。若经常项目长期呈现逆差,当然不好。但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短时间的经常项目逆差也未必不好。有些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进口大量技术设备装备本国工业,一段时期后工业基础得到发展,出口创汇能力增强,经常项目逆差就会转变。关键要看进口的结构,是进口生产资料还是进口消费品,以及生产资料进口后能否被很好消化并取得效益。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则称为资本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可能是对外债务增加,或外国投资增加。对外债务增加以后是要偿还的,并要加上利息,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借债的使用效果。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如投资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及主要原材料工业,这会增强一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但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大部分在国内销售,一方面挤占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又会增加外汇需求。资本流入小于资本流出,则称为资本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逆差可能是对外投资增加,或大量偿还外债造成的。对外投资增加是债权增加,如果对外投资效益好,以后将有投资收益汇回;集中偿还外债,利息负担也会相应减少。当然,资本项目逆差也可能是由资本大量撤离、出逃等原因造成的,这种逆差应引起高度重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和是顺差,就引起储备资产的增加;如果是逆差,就引起储备资产的减少。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国际收支发生了顺差或逆差,也就是意味着一国的储备资产增加或减少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储备增加用负号表示,储备减少用正号表示。(二)国际收支的统计方法及原则我国国际收支统计采用的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采纳的复式记账法。即根据资金平衡的原理,在反映每一项业务活动时按其内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国际收支统计中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用会计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借方项目为负号项目,贷方项目为正号项目。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账目有商品出口、劳务性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捐赠、反映一国国外资产减少及国外负债增加的交易等;借方账目有商品进口、劳务性支出及对外援助、捐赠、该国国外资产增加及负债减少的交易等。每一笔交易都有借贷两方,而且应该是平衡的。在各项经济交易中,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不同的价格,为了使商品价格具有国际可比性,任何国家在编制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都必须遵循统一的计价原则,即以市场价格为依据的计价原则。从会计意义上讲,只有遵守统一的计价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才能在收支两方得到平衡。交易发生相关的时间可能有签约日期、交货日期、劳务完成日期等,按照国际收支的统计原则,交易的记录时间应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也就是说,商品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它们不再是原来所有人账上的资产而成为新的所有人账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交易。居民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机关、团体、学校、企业、在该国家或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派驻在国外的使领馆及其人员、设在该国的外国投资企业;非居民是指居民范围以外的,包括外国使领馆、设在外国的投资企业、在外国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等。国际收支统计中存在不同货币间的转换问题。因为在汇编国际收支统计资料时,贸易、非贸易及资本项目中各种交易的价值是用各种不同的货币表示的,甚至包括黄金和特别提款权。我们只有将这些用不同货币表示的价值折算成一个单一的记账货币,才能进行统一的汇编。各国在进行折算时一般采用交易期的平均汇率。我国目前汇编时使用的货币单位是美元,所采用的汇率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各种货币对美元的统一折算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研究一国经济金融状况极为重要的内容。由于国际收支统计记录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综合情况,反映了该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特点、内容以及该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因此,通过分析该国的平衡表就可以及时了解其国际收支状况,找出顺差和逆差的原因,掌握外汇供求及储备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对其经济和金融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定期提供国际收支状况方面的资料。为此,我国开始建立国际收支统计体系。1980年,由当时的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和中国银行总行具体负责,参考已有的外汇收支统计制度,在国家外汇收支统计表的基础上,开始试编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试编阶段中,借鉴和吸收了国际通行的统计方法,并结合我国的经济运行实际,于1981年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国际收支统计制度;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1984年又补充修改,制定了新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一直延用到1995年。需要说明的是,从1982年开始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直到1995年,所采取的方法均是超级汇总的方法,即由各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全辖或全系统的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汇总。这种超级汇总方法在实施的初期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照这样的统计制度基本可以保证国际收支数据的完整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通过这种渠道收集的数据覆盖面越来越小,报表的准确度也随之降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和申报办法。从1996年1月1日起先实行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申报的间接申报制。该制度规定:我国境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个人通过境内金融机构向境外的所有支出款项和从境外获得的所有收入款项,不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均须在办理收付款时填写申报表,通过银行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或其分支机构进行逐笔申报,这又称为间接申报,银行应监督和协助客户进行申报。从1997年起,又推出四项直接申报制。一是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对境外有直接投资的企业,须按期申报其投资者权益、直接投资者与直接投资企业间的债权债务状况,以及分红派息情况。二是金融机构必须按期申报对外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三是证券交易机构必须按期申报我国居民个人、企业单位与外国有关部门之间证券交易及分红派息的情况。四是金融机构必须申报其汇兑业务情况。以上直接申报,由经办国际收支业务的机构直接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申报。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表5-1是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表5-12000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单位:千美元)项目行次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账户120519248298972814278453565A.货物和服务228873485279561125250687640a.货物334473606249130638214657032b.服务4-560012230430487360306081.运输5-67251483670967103961152.旅游6311731316231000131136873.通讯服务7110348213454522419704.建筑服务8-3921316023139944445.保险服务9-236362010780224714226.金融服务10-1963777803.60497441.033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1190934355947265013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12006248034812809729.咨询13-28401635571663973210.广告、宣传142101822343620241811.电影、音像15-26122113023742412.其他商业服务1696665170838656117214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7111778284535172757B.收益18-1466554112550854272163951.职工报酬19-4774902018716793612.投资收益20-141880511234898326537034C.经常转移21631130568608355495301.各级政府2253573147418938452.其他部门2362577326713417455685续表项目行次差额贷方借方二、资本和金融账户2419222249198639290064168A.资本账户25-35283035283B.金融账户26195750791986392900288851.直接投资2737482887420955754612688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28-91577713235752239352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29383986644077200023733362.证券投资30-39907327814483118052152.1资产31-1130747054915113623852.1.1股本证券320002.1.2债务证券33-1130747054915113623852.1.2.1(中)长期债券34-1130747054915113623852.1.2.2货币市场工具350002.2负债36731673877595684428302.2.1股本证券376912000691200002.2.2债务证券384047388475684428302.2.2.1(中)长期债券394047388475684428302.2.2.2货币市场工具400003.其他投资41-3153464842076334736109823.1资产42-438634914643518485070093.1.1贸易信贷43-12959875012959875长期000短期-129598750129598753.1.2贷款44-184296479107518520722长期000短期-1842964791075185207223.1.3货币和存款45-6048944142824374771873.1.4其他资产46-642502431242009549224长期-726085007260850短期835826312420022883743.2负债471232884337432816251039733.2.1贸易信贷4818232379182323790长期000短期182323791823237903.2.2贷款49-23912241220036914591593长期-1856234874227610598510短期-534990345809339930833.2.3货币和存款50-535648782623473.2.4其他负债51-3458748699128610450033长期47572754100294934301短期-393447515812575515732三、储备资产52-10548400407000109554003.1货币黄金530003.2特别提款权54-57000057000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5540700040700003.4外汇56-108984000108984003.5其他债权57000四、总计5811893073391366206379473133五、净误差与遗漏59-1189307311893073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我国近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外汇收支数额较小,基本上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外汇收支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外汇储备很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经贸往来大量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5-2)。一是国际收支规模大幅度增长。经常项目收支总额由1982年的451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774亿美元,增长近12倍。同期,资本项目收支总额由88亿美元增长为1821亿美元,增长近20倍。二是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到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排名升至世界第七位。我国已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贸关系,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三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665亿美元,较1982年增长了近14倍。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如运输、劳务承包等)迅速增长的同时,国际旅游、航空、海运等发展尤为迅猛,国际咨询、专利、版权、劳务出口等新的交易种类不断涌现。但由于我国服务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入世以后,随着市场准入扩大,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支出必然扩大,因而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努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创汇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维护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动态平衡。四是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所占份额迅速增加。1982年,资本项目在我国国际收支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6%,2000年上升到24%。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在整个资本流入中的比重快速上升,从1982年的12%上升到2000年的44%。截至2000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468亿美元。除了借用国外贷款、吸收国外直接投资以外,我国还运用了发行证券等利用外资的形式。五是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从1982年底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底的1656亿美元,增加了约23倍。外汇储备的连年增长,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对外清偿能力的增强。国际收支的上述变化,展示了我国20年来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发挥在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外汇储备通常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代为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一)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动用储备予以弥补。虽然这只是一种临时性措施,但它可以为准备其他调节措施争取时间。储备的这种功能被称为国际收支的“缓冲器”。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当外汇市场外汇供大于求时,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以阻止本币汇率的过度上升。当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时,又可以卖出外汇,以防止本币汇率的过度下跌。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的重要手段。三是维护国家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资金是否流入某一国家,往往取决于投资者对该国资信的评估,外汇储备充裕的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如果借款国外汇储备丰厚,表明该国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甚至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各类贷款,外商对该国进行投资时,对其利润汇回有一种安全感,也愿意积极注入资本。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国际上在评价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把外汇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就是一国对外清偿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会有各种风险,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对于应付各种风险和突发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二)外汇储备的经营原则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安全性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并时刻注意这些国家和银行的政治和经营动向;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并密切注视这些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状况,预测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币种结构,减少汇率和利率风险;还要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誉高的国家债券,或由国家担保的机构债券等。流动性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各国在安排外汇资产时,应根据本国对一定时间内外汇收支状况的预测,并考虑应付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组合。现金和国库券流动性较强,其次是中期国库券、长期公债。盈利性是指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资产投资和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富国多重视流动性,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或用于对外支付,小国和资源贫乏国家多看重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兼顾这三项原则,采用投资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三)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一个国家维持多大外汇储备规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一致的结论。一种测算方法是用储备能否满足三到四个月的进口支付来衡量储备的充足率,另一种方法是在考虑进口支付需要的同时还考虑外债还本付息的用汇需要。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总的来讲,外汇储备是国际收支运行的综合结果,而国际收支又与本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各国在考虑本国适度的外汇储备水平时,总是综合考虑本国经济的各方面因素,如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利用外资和国际融资能力,以及国家调控能力,等等。从实践上看,各国外汇储备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综合实力较强,其本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可以直接用于对外支付,且汇率大多自由浮动,因此,一般来讲,它们持有的外汇储备较少。新兴工业化国家虽已实现了货币可兑换,但其本币仍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再加上资源相对贫乏,对外依赖性较强,它们一般持有的外汇储备较多。发展中国家外汇资源相对短缺,本币不可自由兑换,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往往更大一些。总的来看,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相适应,1989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增加了一倍多,高于世界贸易的增长,2000年末达到1.92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两倍多。不过,外汇储备资产变动是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而国际收支是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故外汇储备增减通常难以事前设定。例如,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本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但其储备长期高居世界第一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经常项目持续大幅顺差,为阻止日元升值,保护本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日本银行积极入市干预,收购市场卖超外汇而增加了储备。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很小,到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控制进口,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83年达到89亿美元。当时误认为储备过多,积压外汇资金,主张增加进口,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到1986年下降到21亿美元。此后,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1993年底为212亿美元。1994年起,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到2000年底达近1656亿美元。其原因,首先是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为国际收支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1994年以来外汇、外贸体制的改革,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近年均实现大幅顺差。19942000年,我国累计实现进出口顺差1716亿美元。第三是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加,使我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出现较大的顺差。19942000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51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坚定了国内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有利于外资流入,降低对外筹资成本,同时也为我国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实施各项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如果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济界更多的是从维持对外清偿能力的角度来把握外汇储备的话,那么,在1997年之后,外汇储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既有一种实质性的影响,又具备了一种信心指标作用。外汇储备的增减规模,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审视中国经济稳定性以及衡量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控能力的主要信心指标。从以下几点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维持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利多弊少:(1)外汇储备代表一国对外支付能力和综合国力,持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2)我国目前有1400多亿美元外债和36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每年要应付大量的还本付息、外商投资利润汇出等用汇需求,外汇储备是国家最后的支付手段。(3)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国内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而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确保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宏观调控能力。亚洲邻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突变,导致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出现国际流动性短缺,触发信心危机。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有效阻止了信心危机向国内的传染,支持了人民币汇率和香港金融的稳定。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各国实践以及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发展、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等方面综合来看,我国都需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我国的储备规模之所以引起争论,还在于我国高储备与高外债并存的经济现象是否合理。截至2000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近1656亿美元,而外债余额1457亿美元,几乎是一比一。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外汇储备来替代对外借债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与有些国家不同,我国外汇储备不是财政结余,不可以无偿划拨企业使用;二是企业对外借债属于商业行为,而如果用外汇储备放贷属政府行为,极有可能造成道德风险,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国家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对外信誉,方便国内企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降低对外融资成本。第二节汇率与外汇市场一、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包括外国钞票、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和外币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外汇既然是一种资产,就可以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买卖。商品买卖是以货币购买商品,而外汇买卖则是以一种货币购买另一种货币。这种由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就称为汇率或汇价。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币来表示的,称为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币来表示的,称为间接标价法。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即100美元、10000日元、100德国马克等外币等值于多少人民币。当100美元兑换840元人民币变为兑换850元人民币时,表明人民币的汇率下跌,即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则表示人民币升值。在我国,银行挂出的外汇价目表上,通常同时标出外汇的买入价、卖出价和现钞价(或现钞买入价)。买入价是指银行买进外汇时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额。卖出价是指银行卖出外汇时向客户收取的人民币数额。买入价总是低于卖出价,买卖的差价就是银行的收益。上述两种报价指的都是现汇价,即非现金方式的外汇兑换价格,交易后的外汇收付通过银行账户进行划转。现钞兑换的汇价则有所不同。由于外国现钞不能在本国流通,银行必须把买入的多余的现钞运送到各发行国,需要支出额外费用。所以,现钞买入价总是低于现汇买入价。现钞卖出价则与现汇卖出价一样。外国货币种类繁多,一国货币当局要制定本国货币与每一种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十分麻烦,而且可能给套汇活动以可乘之机。因此,通常只选定一种在本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使用的主要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它之间的汇率,这就是参考汇率。然后再根据国际市场上该关键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本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这就是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目前各国一般都选择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参考汇率,我国也是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参考汇率,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同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一般的外汇交易是在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两日内进行外汇交割,这种即期外汇交易所采用的汇率就是即期汇率。但在国际市场上,有些商品交易从签订合同到实际收款或付款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汇率发生变化,产品的成本就会相应变化,从而造成汇率风险。为了锁定产品成本、回避汇率风险,企业在签订产品合同的同时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买卖合同,设定将来办理外汇买卖时的汇率,这种外汇交易所采用的汇率就是远期汇率。远期汇率的期限一般为l6个月,它有时高于即期汇率,有时低于即期汇率。目前,世界上对汇率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固定汇率,二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是自由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自由浮动汇率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但现实世界上,所谓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如美国政府就经常通过发表市场谈话的形式,“说高”或“说低”美元,以服务于美国的经济利益,这就是一种间接干预。汇率政策选择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汇率要么完全固定如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即货币发行局制度),要么完全浮动如美国、日本的自由浮动汇率,没有中间道路可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容易招致投机者的攻击,货币当局往往在外汇储备被耗尽的情况下被迫让汇率自由浮动(如泰国、俄罗斯)或者完全固定(如马来西亚),而这种被动的调整通常会给当地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内部经济、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如危机前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外债,一旦资本流向逆转,境内机构再也借不到外汇,却要集中偿付,结果就发生债务危机,因此,单靠汇率制度调整并不能自动纠正危机国家的上述结构性缺陷。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试图为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以减少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寻找统一的答案,但最终各国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既没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的汇率制度,也没有对各国任何时期都适用的一成不变的汇率制度。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见表5-3)。表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各类汇率制度安排所占比重(%)汇率制度1986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自由浮动汇率73.5 59.9 51.4 48.9 45.6 46.4 45.3 45.4 48.613.9 13.8 16.6 18.5 24.4 24.9 25.4 29.2 23.812.6 26.3 32.0 32.6 30.0 28.7 29.3 25.4 27.6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汇率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实生活中汇率总是变化的。如何判断汇率的走势?哪些因素影响汇率的波动?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正如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一样,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作为货币的相对价格,也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这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就是判断汇率走势的基本依据。外汇的供给和需求都是由国际交易中的收入和支出行为引起的,可以从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来判断外汇供求形势的变化。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总体上是顺差时,国内外汇供给将会大于外汇需求,本币汇率就会出现上升的趋势;反之,本币汇率就存在下降的压力。具体来看,国际收支活动包括贸易和非贸易收支、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贷款以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等,任何影响上述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从而影响到汇率。例如,若扩大出口创汇收入,外汇供给就会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下,本币汇率就要上升;反之,扩大进口,就增加了外汇需求,本币汇率就要下降。又如,若该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流入,则外汇供给增加,该国货币的汇率也会面临上升的压力。再如,当一国物价上涨时,国内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外贸出口减少,导致贸易外汇供给减少,产生本币汇率下降的压力。一国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与汇率有关。利率主要是通过短期资本的流动来影响汇率的。利率高的国家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套取利(率)差,从而增加外汇供给。经济增长率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因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导致外汇需求增长,引起本币贬值,也可以通过经济效率的提高、产品成本的下降而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增强,使出口增加,外汇供给增多,引起本币升值。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还有许多。这些因素有些是通过影响国际收支而间接地影响汇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贸易政策的变化,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等;有些则是直接通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影响汇率,如市场投机、心理预期、政府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等。总之,汇率的波动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汇率变化及其走势,应当全盘考虑,综合判断。外汇供求是判断短期汇率走势的直接依据。西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者们试图深入到外汇供求关系的背后,寻找决定汇率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在这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学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由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因为一国的货币之所以被外国所需要,无非是外国可以用该国的货币买到该国的商品。因此,一国的物价水平越低,该国货币在其国内市场上越具有购买力,那么在外国看来,它就越具有价值,其汇率也就越高。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力平价对于长期汇率的形成确实具有重要影响,但实际汇率常常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所推算的汇率。这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缺陷。该理论的着眼点是贸易收支,假定没有资本流动,仅仅依靠对贸易商品的购买力来决定汇率,显然与日益扩大的国际资本流动不符。另外,在计算商品物价指数以确定货币的购买力时,各国在统计制度及消费结构上的差异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准确性。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比,利率平价理论更强调资本流动的趋利性,将汇率看作是一种像股票一样的资产价格,认为本外币利差是影响短期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国利率上升会吸引短期套利资本流入,所以只有远期本币汇率下降才可以减少短期资本的套利机会,使资本流动重新恢复均衡。简单地讲,也就是高利率的货币远期呈贬值趋势,而低利率的货币远期呈升值趋势。利率平价理论是对汇率决定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的时代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是货币远期汇率定价的重要理论依据。但该理论成立的重要前提是资本自由流动,因此,对于货币尚未完全可兑换的国家来讲,其结果并不完全应验。而且,该理论片面强调利差对汇率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汇率是对经济基本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和预期。汇率的变动受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运行。首先,汇率变动影响一国的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支,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时,出口商所换回的外汇可以在国内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而进口商则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兑换进口所需的外汇,因此,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反之,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导致该国贸易收支的恶化。在旅游、劳务等非贸易收支方面,本币贬值会使外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从而增加对外国旅游者的吸引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反之,本币升值则会使非贸易外汇收入降低。汇率变动对于国内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物价水平方面,当本币升值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便会下降,进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以及用进口原料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下降。同时,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会上升,出口难度加大,部分出口商品则会转为内销,国内同类产品供给增加则促使国内物价水平的降低。本币贬值,则会推动国内物价上涨。在经济增长方面,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时,其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出口增加,此时若该国还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源,则其国内生产就会扩大,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反之,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有可能引起国内生产的收缩。当然,并不是说货币贬值以后,就一定会起到刺激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首先,由于汇率变化以后,实际生产部门再调整进出口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贬值对于进出口产生的“奖出限入”作用会有一定滞后性,贬值后该国贸易收支状况通常会先恶化,再逐步改善,即所谓J曲线效应。其次,如果受国内资源、技术、产品等因素影响,本国进出口对于汇率变动缺乏敏感性,即出口不因贬值而大幅增加,进口也不因贬值而大幅减少,那么,贬值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最后,贬值将增加境内机构对外偿债负担,恶化其财务状况,因此,贬值对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影响是负面的,如果酿成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国内信贷崩溃,则贬值的预想效果就难以发挥。从墨西哥金融风暴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看,在资本大量流动的今天,以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收支的手段要谨慎使用。三、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计划到市场的演变过程。在改革开放前,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外汇收支实行统收统支相适应,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确定和调整,外汇市场尚未形成。1979年,随着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允许留成的外汇相互调剂,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外汇调剂市场,调剂市场按调剂汇率交易,这样就在官方汇率以外,产生了调剂市场汇率,形成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两种汇率并存的局面(即“双重汇率”制度)。1994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企业的外汇收入卖给银行,用汇凭有效凭证直接到银行购买。银行与企业或个人进行外汇买卖时,有时买多,有时卖多,这就会引起银行外汇持有量(外汇头寸)的变化。当银行的外汇头寸超出或低于规定的数额时,就需要在银行之间进行外汇头寸相互调节和平补的交易。正是基于这种需要,1994年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统一外汇市场的建立打破了地区分割,使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更重要的是使外汇资源的配置通过市场来实现。银行间外汇市场采取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的组织形式,总中心设在上海,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分中心,总中心与分中心电脑联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由中资银行总行及其授权分行、外资金融机构和少量经授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会员,只有会员才能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交易采取分别报价、撮合成交的竞价交易方式,由计算机系统按照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对各种报价进行匹配成交。随着市场建设的发展,许多会员机构已开通了远程外汇交易系统,不用到集中的交易场所便可参与交易。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以后,在没有设分中心的地方,原来的外汇调剂中心继续保留,主要是代理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外汇买卖。1998年12月1日,为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全国取消了外汇调剂中心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全部到银行办理。1994年以来,中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12月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共在全国连通36个中心城市,接纳会员342家,其中:自营兼代理会员232家,代理会员110家。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量约折合为421.76亿美元,日均成交量约折合为1.68亿美元。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除了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外,还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林景观石材安装合同
- 新学期自律保证书范文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案 (新版)鲁教版
- 2024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2)教案 部编版必修1
-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22章 四边形22.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新版)冀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巴黎和会(4)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五 周长第3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
- 2023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 Unit 1 Does it eat meat教案 (新版)外研版
- 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记录本、生态护林员工作职责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主题班会
- 在建工地第三方安全文明巡查方案、在建工地安全文明施巡查方案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鲜版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 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电子版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