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 -一、基础知识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 ,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 等著作.答案:罗迦费因格|踢醒沉睡的心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点评:本题涉及的作家作品不是重要的常识,不容易作答.平时学习对非重点的作家作品也要注意.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深蒂固 孜孜 不倦 汲 取 锲而不舍 驾驭 答案:d|z|j|qi|y解析:注意几个易错点:“蒂”字的声母是d不是t,“汲”字不是“吸”字,注意两字的声母不同,“锲”的读音不要错读成“q”.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_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3、给下列词语组词暮 慕 径 泾 汲 吸 榨 窄 答案:暮色|仰慕|小径|水泾|汲取|吮吸|榨菜|宽窄解析:了解汉字形声结构,根据形旁了解字义,再据此根据知识积累组词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看清形近字的区别.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来判断字义组词.前后鼻音的区别.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籁于创造性的思维.B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C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D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答案: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籁”为“赖”,“籁”指自然界的声音,而根据句意此处要表达“依靠”的意思,所以是“依赖”的“赖”.B“试”为“实”,“试”是尝试的意思,而句中要表达的是一研究活动,所以是“实验”.D“榨”为“轧”,根据“压”字的意思可判断为“轧”.故答案为C.点评:此类题要阅读各个句子,从音形相近方面仔细分辨易错字,根据句意从形声字的形旁来辨析,找出错别字.5、选出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明理由.a高尔基 b何其芳 c冰心 d韩愈 选a,是因为_ 选b,是因为_ 选c,是因为_ 选d,是因为_答案:高尔基是外国作家| 何其芳是诗人|冰心是女作家| 韩愈是古代作家解析:看清本题的答题要求,“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多种选法”,可以从作家的国别、生活的时代、性别、身份来考虑.点评:学习中对于古今中外著名的作家要仔细了解.6、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不用说就可以明白._ 长久地坚持下去._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_ 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_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_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_答案:不言而喻|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一事无成|根深蒂|锲而不舍解析:抓住释义中关键词,根据对成语的掌握,从意义的关联性来判断成语,不要写错字,如“喻”“恒”“孜”“倦”“蒂”“锲”.点评: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内容丰富,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学会使用.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 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 ,不断积累知识.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_,逐渐充实.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答案:坚信|好奇心|推敲|汲取解析:根据所学记忆直接填答,注意不要写错字,如“汲”不是“吸”.点评:学习中对课文要多阅读,对其中重要的关键词句要注意记忆.8、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a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丢弃 放弃 抛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获取 获得 汲取 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探索 探求 探究 探讨)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d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_(缺少 缺乏 缺欠)创造力的区别呢?答案:放弃|汲取|探求|缺乏解析:用拆分法抓住词语中文字的意思,辨析括号近义词意义的区别,根据句意判断选用.点评:现代汉语中近义词很多,近义词往往是在基本义相同的基础上而在表达对象、范围、程度、情感色彩等方面有所区别,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记忆.9、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语文是_,让人_.答案:色彩缤纷的花园|流连忘返|意境深远的油画|惊叹不已|旋律优美的音乐|听之动容.解析:例句是两个分句,分句间有因果关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按照例句的这些特点,选用恰当的喻体表达语文某方面的特点,拟写句子.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仿写就要把书再比喻成什么10、调整下列句子的语序,使它成为一段句意完整、明确的话.正确的语序是(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A. B. C. D.答案:A解析:本组句子是议论性的语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来排列句子的顺序.句提出“知识”与“创意”关系的问题,承前转折,补充观点,承前强调重要观点“运用知识”,总结问题,得到结论.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11、下面诗句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课文题止的含义即“对事物的探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用不同的结论,要多角度的分析事物”,再分析各选项诗句所包含的道理.B项“横看”“侧”即指角度不同,“各不同”即指所得的结果不同.点评:对文章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从作者表达的思想方面去分析理解.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不止能不能换成不只?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而不只表示不但,不仅.解析:分析“不止”与“不只”两词表达意义的不同,根据句意说明不能替换的理由.点评:对于意义易混的字语,平时学习要放在语境中理解记忆.1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这里的根深蒂固可不可以换用“根深柢固”为什么?“蒂”和“柢”各是什么意思?答案:可以.因为两词意义相同.蒂,瓜果等枝、茎的相连部分.柢,树根.解析:首先要辨析“蒂”与“柢”意思相不相同,再根据句意判断替换后影响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注意汉语中同义字词的现象.本题不太好判断,因为学生对“柢”不一定了解.14、 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A.他(古登贝尔)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B.布歇尔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答案:C解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几种论证方法,根据“事实论证”的特点即“用实例证明道理”比较各句,判断作答.相比较而言,C句的内容没有其它三项更具有“事实”的特点,没有确定的结论,不能作为证明论点的事实依据.点评:对于议论文的文体常识,学习时必须了解掌握.15、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所示语句中的观点,抓住“运用知识”这一核心内容,比较各项,按要求判断作答.D项不能突出“运用知识”这一内容,所以排除.点评:学习议论文,要了解议论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6、“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答案: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解析: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议论所讲的道理,比较本题所示文句“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从限制自己的思维这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点评:学习议论文,要对作者发表的观点透彻的了解.17、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答案: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解析:回顾课文内容,找到作者对“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所讲的道理,理解分析,从探求知识的具备的素质来作答.点评:学习议论文,要对作者发表的观点透彻的了解.18、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答案: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解析: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议论所讲的道理,从不满足才能激发创新精神这点来分析说明.点评:学习议论文,要对作者发表的观点透彻的了解.19、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答案:运用物理中学过的压强知识,把书包带加宽,增加受力面积,这样背起来感觉舒服些;运用杠杠知识,拧螺丝时,在扳手上加一节铁管,可以更省力.解析:回顾课文内容,抓住作者论点的核心内容“活用知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道理,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即论据要证明论点.20、“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解析:结合课文中作者有关议论,仔细理解语句中所含的道理,从“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来说自己的理解.点评: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21、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答案: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意思对即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例子能说明观点即可,正面反面都行.解析:首先从比喻的角度来理解,“空袋子”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难以直立”是指不能立足于社会,根据这个观点举一个事例说明.点评:很多名言都含有丰富的哲理,了解它说理的方法来分析理解句子所含的道理.二、阅读理解22.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学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答案: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解析:梳理短文内容,找到第四段“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此句即可作答.点评:很多名言都含有丰富的哲理,了解它说理的方法来分析理解句子所含的道理.(2)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答案: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学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解析:阅读文段,了解作者有关“创造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2025届初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工业大学《植物造景技术(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传媒学院《设计素描(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惠民县2024-2025学年四下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昆明学院《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文创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华大学《文化政策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与消费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三中2025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兴平市华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统一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直播带岗的活动方案
- 美妆护肤直播培训课件
- 消除母婴传播培训课件
- 财务比率分析表模板
-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 招投标培训教程课件
- (完整版)【钢琴谱】大鱼钢琴谱
- 酒厂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北京路沂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桥梁顶升专项施工方案
- 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汇报PPT模板框架
- 术前停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