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咳论ppt课件_第1页
内经选读咳论ppt课件_第2页
内经选读咳论ppt课件_第3页
内经选读咳论ppt课件_第4页
内经选读咳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问 咳论 1 释题 本篇是论述咳的病因 病机 症状 分类 传变规律及治疗原则的专篇 故名咳论 2 学习目标 1 掌握咳的病因病机 熟悉辨证分类的方法及治法2 了解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 3 黄帝问曰 肺之令人咳 何也 岐伯对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帝曰 愿闻其状 岐伯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 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 707 1 咳之病因 病机 4 肺之令人咳 何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致使 肺气失宣 5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 皮毛为肺之外应 以寒邪为主 因肺合皮毛而入于肺 6 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 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 寒饮和寒食 寒气沿着 达到 皮毛 寒邪入侵 肺脉 7 肺咳的病因病机 寒邪 从皮毛而入 邪从其合 肺合皮毛 寒饮食 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肺 肺脉起于中焦 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外内合邪 肺失宣降 8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 咳虽为肺之本病 但与五脏六腑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1 内经 的本义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 外邪 脏腑功能失调 肺宣肃失司 咳嗽 9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2 后世引申义 五脏有病肺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 泄肝清肺 黛蛤散肺脾气虚 土不生金 培土生金 六君子汤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 百合固金汤肺肾气虚 补益肺肾 金水六君煎 10 咳 肝火犯肺案 11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 故五脏各以治时 感于寒则受病 微则为咳 甚则为泄 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 乘春则肝先受之 乘夏则心先受之 乘至阴则脾先受之 乘冬则肾先受之 707 2 咳与四时五脏的关系 12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 分别 所主之季 肺所主之秋季 转移蔓延至肺 13 人与天地相参 故五脏各以治时 感于寒则受病 微则为咳 甚则为泄 为痛 通应 主 季节 病在肺 病及脏腑较重 病及他脏较轻 14 乘秋则肺先受邪 乘春则肝先受之 乘夏则心先受之 乘至阴则脾先受之 乘冬则肾先受之 长夏 15 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 五脏各以其时 感于寒则受病 微则为咳 甚则为泄 为痛 春 肝先受邪夏 心先受邪长夏 脾先受邪秋 肺先受邪冬 肾先受邪 肺 16 五脏六腑外内合邪四时气候 肺 关于咳 咳 春 肝先受邪夏 心先受邪长夏 脾先受邪秋 肺先受邪冬 肾先受邪 17 帝曰 何以异之 岐伯曰 肺咳之状 咳而喘息有音 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 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 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 咳则右胁下痛 阴阴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甚则咳涎 708 1 五脏咳的症状特点 18 肺咳之状 咳而喘息有音 甚则唾血 肺气失宣 呼吸气粗闻及痰鸣 息道出血 19 心咳之状 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咽肿喉痹 心咳特征 草芥梗塞 心脉别支上达咽喉 20 心咳 21 22 肝咳之状 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 厥阴脉布胁下 扭转躯干 腋下胁上的空软部 23 脾咳之状 咳则右胁下痛 阴阴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 以医者为标准 隐隐 牵引放射 转动 24 脾咳 25 肾咳之状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甚则咳涎 腰府肺府 涎为肾液 26 肾咳 27 五脏咳的辨证分类表 28 帝曰 六腑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岐伯曰 五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 则胃受之 胃咳之状 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 则胆受之 胆咳之状 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 则大肠受之 大肠咳状 咳而遗失 708 2 六腑咳的形成与症状特点 29 五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蔓延扩展 有表里关系的六腑 转移 30 脾咳不已 则胃受之 胃咳之状 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 咳则右胁下痛 阴阴引肩背 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 蛔虫肠容物 31 肝咳不已 则胆受之 胆咳之状 咳呕胆汁 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 青绿色苦水 32 肺咳不已 则大肠受之 大肠咳状 咳而遗失 咳则喘息有音 甚则唾血 通屎 33 心咳不已 则小肠受之 小肠咳状 咳而失气 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 则膀胱受之 膀胱咳状 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 则三焦受之 三焦咳状 咳而腹满 不欲食饮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使人多涕唾 面浮肿而气逆也 34 心咳不已 则小肠受之 小肠咳状 咳而失气 气与咳俱失 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 甚则咽肿喉痹 随咳而来咳停则止 35 肾咳不已 则膀胱受之 膀胱咳状 咳而遗溺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 甚则咳涎 遗尿 36 五脏之久咳 乃移于六腑 蔓延扩展 有表里关系的六腑 转移 37 久咳不已 则三焦受之 三焦咳状 咳而腹满 不欲食饮 各型咳嗽 气化不利谷道不畅 38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使人多涕唾 面浮肿而气逆也 犹言痰浊 诸咳皆关乎肺胃 水道失于通调气道失于畅达 39 六腑咳的辨证分类表 40 脏腑咳的辨证分类 五脏咳 初期阶段 各脏经脉气血失调 咳多兼 痛 六腑咳 久咳不愈的后期阶段 气虚不固 咳多兼 泄 41 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治脏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 浮肿者治其经 帝曰 善 708 3 脏腑咳的治疗 42 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所注为输 以治其注入之邪 所入为合 以治其传入之邪 所行为经 以疏通经脉 令气血和调 43 44 对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的认识 一 此乃咳嗽病机的总结 说明咳嗽之因虽多 但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理由 1 从致咳的病因看寒邪 皮毛 肺 咳寒饮食 胃 从肺脉 肺 外内合邪肺气失宣 45 对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的认识 二 2 从肺胃的功能看 1 肺主气 外合皮毛 开窍于鼻邪伤于肺 咳 2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与脾相表里胃弱 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成痰生饮 上贮于肺 咳 营卫之气失于补充 卫气不足易感外邪 咳卫外功能下降 46 对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的认识 三 3 指导意义 1 为后世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的理论渊源 2 为咳嗽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要点 咳嗽治肺最多 其次为治胃 方如二陈汤 平胃散等 47 思考题 1 怎样理解 外内合邪 的含义 2 简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的含义 3 简述咳与五脏四时气候的关系 4 分别说明五脏咳与六腑咳的症状特点 5 怎样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