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拆线换药ppt课件.ppt_第1页
外科拆线换药ppt课件.ppt_第2页
外科拆线换药ppt课件.ppt_第3页
外科拆线换药ppt课件.ppt_第4页
外科拆线换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基本操作 换药拆线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概念 所谓外科换药 是指包括检查伤口 处理创面 更换敷料以及包扎的一系列临床操作过程 是观察 干预和促进组织愈合的重要外科诊疗手段 也是外科临床医生素质的重要考核标准 1 观察伤口情况 作相应处理 2 保持创面清洁 清除伤口异物 坏死组织 引流分泌物脓液引流通畅 3 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促进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是最终目的 无菌技术是基本原则 1 手术后无菌的伤口 如无特殊反应 一般3 5天后第一次换药 如切口情况良好 张力不大 可酌情在规定时间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 若愈合不良 应延迟拆线 2 感染伤口 分泌物较多 应每天换药一次 3 新鲜肉芽创面 隔1 2天换药一次 换药适应症 4 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 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 决定换药次数 5 烟卷引流伤口 每日换药1 2次 在术后12 24小时转动烟卷 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 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 橡皮管引流伤口 术后2 3天换药 引流3 7天更换或拔除橡皮管 换药适应症 1 树立无菌观念 2 解除敷料的方法 3 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4 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5 包扎固定方法 6 污物敷料的处理 拆线换药基本技术 常用换药药品和引流管 常用换药药品1 碘伏以碘为主要成分 与皮肤接触后 缓慢释放出碘而起消毒作用 适用范围较广 对粘膜刺激性小 无腐蚀及致敏作用 无需乙醇脱碘 可用于外科洗手 手术皮肤 黏膜和创口消毒 2 碘酊常用制剂溶度为1 3 碘与细菌的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 使细菌迅速失去活力 起到快速杀菌的作用 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杀菌作用与溶度高低成正比 不宜用于新生儿皮肤 忌用于会阴 阴囊 口腔黏膜 破溃皮肤 因可造成皮肤损伤 禁用高溶度碘 因其对组织有腐蚀性 忌与红汞同用 以免产生碘化汞而烧伤皮肤 穿透皮肤较深 杀菌作用强 多用于皮肤消毒 消毒时先用碘酊涂擦皮肤 待其自然晾干后 再用70 酒精擦去 脱碘 否则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可刺激局部皮肤 发生水泡 3 乙醇 酒精 常用制剂为70 溶度 可使细菌蛋白体凝固而起到杀菌作用 多用于皮肤消毒 4 生理盐水 0 9 无刺激性 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伤口 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新鲜的肉芽创面 起湿敷作用 解除伤口敷料时 若敷料与伤口粘连较紧 也可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再揭除 以减轻疼痛 5 高渗盐水 3 10 具有较强的局部脱水作用 可用其制成高渗盐水纱布 用于水肿创面的湿敷 具有减轻肉芽水肿的 对组织有刺激作用 不能用于新鲜伤口 6 双氧水 3 过氧化氢溶液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氧 具有杀菌 除臭作用 多用于冲洗污染较重的外伤性伤口 严重感染化脓性伤口 腐败或恶臭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去除伤口敷料时 若敷料与伤口粘结过紧 也可用双氧水湿润后再揭除 对组织用一定烧灼性 不能用于眼部冲洗 7 高锰酸钾溶液 0 025 有缓慢释放氧的作用 能除臭 防腐 杀菌 常用于化脓性感染的伤口合创面的湿敷 应于临用前配制 8 呋喃西林溶液 0 01 0 02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使用方法 湿敷或冲洗 9 新洁尔灭 0 1 0 5 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特点是杀菌力 穿透力强 刺激性小 用于手部 皮肤粘膜和器械的消毒及深部伤口的冲洗 注意勿与肥皂 洗涤剂合用 以免降低其灭菌效力 10 攸锁溶液 漂白粉硼酸溶液 一般用于化脓腐烂伤口 可溶解坏死组织 使其脱落 常用换药引流 橡皮引流片 烟卷引流管 橡胶引流管 纱布引流管 换药操作基本要求和基本技术 1 基本要求 1 无菌原则即 不接触原则 指操作时一般用左手持取物钳或镊子夹取无菌物品再传递到右手钳夹 右手持镊子直接接触伤口 传递过程中双手所持器械不得接触 传递时注意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演示 2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 保持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4 促进伤口愈合 2 基本技术 1 无菌技术 包括准备用物时打开换药包的顺序 持无菌持物钳的手法 无菌容器打开后盖子放置在桌上的朝向 拿无菌容器的手势等 逐一演示 2 解除敷料的方法 3 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无菌技术 4 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无菌技术 5 包扎固定方法 6 污物 辅料的处理 换药前准备 1 人员准备 1 患者准备 消除紧张情绪 排空膀胱 舒适的体位 充分暴露伤口 天冷时注意保暖等 2 医生准备 充分了解伤口的情况 创面的大小 深浅 有无引流物及是否要拔除或更换 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 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病人的精神状态 全身情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评估所需的器械及敷料的数量 种类 准备好换药的物品 操作者应穿工作服 戴好口罩 帽子 清洁双手 必要时戴手套 无菌技术 换药时间 一般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 2 物品准备 换药前准备 换药包及所需物品 包内含无菌弯盘2个 1个盛无菌敷料 消毒棉球 盐水棉球 引流物 1个盛污物 或治疗碗2个 镊子2把 1把用于伤口周围皮肤消毒 另一把用于处理创面 一次性消耗品临时放入换药包内 换药操作步骤 1 揭开敷料 暴露创面 用手揭开外层敷料 勿用镊子 胶布条应有伤口的外侧向伤口方向揭去 再用镊子轻揭内层敷料 若敷料与伤口粘连较紧 也可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再揭除 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揭去内层敷料时应和伤口创面 揭去内层敷料时应和伤口纵向保持一致 以免伤口哆 chi 张口 开 演示 内层敷料用镊子轻轻取除敷料粘贴于创面 可用盐水湿润后揭下 2 检查伤口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 出血 有无分泌物及其性质 注意创面皮肤 粘膜 肉芽组织的颜色变化 手术后缝合伤口应注意风险周围皮肤反应 有无皮肤积血 积液 伤口有无感染 感染伤口应注意感染的进展或是否消退 脓液的性质及量 引流是否通畅 伤口愈合情况等 3 伤口周围皮肤消毒 以碘伏消毒为例 左手持一把无菌镊将无菌治疗碗 盘 内的碘伏棉球夹取传递到右手的另一把镊子 用于创口周围皮肤擦洗 传递过程中双手所持器械不得接触 传递时注意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擦洗方向 清洁伤口由创口中心开始逐渐向外 消毒范围应达伤口外缘3 5厘米 感染伤口由伤口周围3 5厘米向创口中心做圆圈状向心性擦拭 消毒 污染伤口 由外向内 清洁伤口 由内向外 清理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 4 覆盖伤口 包扎固定 覆盖无菌干纱布 其面积 厚度视创面大小 渗液情况及不同部位而定 一般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四周3 5厘米 已达到隔离的作用 胶布固定时 其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环绕手指 脚趾时用力不宜过大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并注意保持美观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外层无菌敷料覆盖并妥善固定 内层根据肉芽情况选用创面引流敷料 肉芽生长好 呈粉红色 颗粒均匀 分泌物少 触之易出血常用凡士林纱布 一般伤口少量分泌物常用盐水纱布 肉芽水肿用3 5 氯化钠或30 硫酸镁湿敷 换药的次数 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 3日换药1次 至拆线时再换药分泌物少 肉芽生长良好的伤口 隔日换药分泌物多 感染重的伤口 每日1次或数次 拆线时间头颈面部4 5天 下腹部6 7天 上腹 胸 背 臀部7 9天 四肢关节10 12天 张力缝线14 16天 贫血明显 营养不良 老年 体弱 多病 切口过大等可延期或间断拆线 有感染者可提前几天 注意观察针眼情况 1 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组织红肿触痛及硬结皮温高 用70 乙醇纱布湿敷 每6小时更换一次 2 针眼有脓液 可用棉球挤压针眼使脓液溢出 经2 碘酒局部烧灼后再用70 乙醇纱湿敷 3 针眼脓液较大时 可间断拆线再用70 乙醇纱布湿敷 每6小时更换一次 换药的有关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安排换药顺序 先清洁伤口 再换污染伤口 最后感染伤口用两镊子 一把接触伤口 另一把夹持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