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的情怀--林徽因《六点钟在下午》解读.doc_第1页
等待中的情怀--林徽因《六点钟在下午》解读.doc_第2页
等待中的情怀--林徽因《六点钟在下午》解读.doc_第3页
等待中的情怀--林徽因《六点钟在下午》解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待中的现代情怀-林徽因六点钟在下午解读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毛三艳以建筑家闻名的女诗人林徽因,似乎已被渐行渐远的时代默默地抛在了无名的角落。更多的人所了解的如果不是她在建筑方面的成就,那便是诗人徐志摩与三位女性纠缠在一起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了。可以说,多年前人们脑海中的那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林徽因,总是被遮蔽在徐志摩灿烂的光环之下。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重新挖掘这个崛起在后期新月派诗人群,后又成为京派灵魂人物的文学的林徽因。我们欣然发现,文学者林徽因创作的时期并不长,著作并不多,然而却取得了如此丰富而重大的成就。今年恰逢徐志摩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新诗九十年学术研讨会召开,在这样一个怀念百年新诗史之际,我们不妨再次走入诗人林徽因的心中,去品味永存在新诗史历史上的“那一把过往的热情”。在林徽因仅存的六十余首诗作中,我们很难发现一以贯之的风格。许多研究者把她归入新月派诗人群中,因为她将西方的浪漫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古典主义较为成熟地融合在一起,对此,林徽因本人并不高兴。其实在诗人浪漫情怀的诗作中,我们处处能够看到现代主义风格闪烁的光点。而且这种光点随着时代的变异,诗人命运的沉浮,而愈显愈亮。在诗人创作的晚期,现代主义的风格已经呈现雏形。可惜的是,诗人由于病魔缠绕,再加上她专心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因而留下的诗作并不多。林徽因从1931年开始发表诗作,集中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抗战爆发后,生活的辗转,战事的变幻,诗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养病和考察古建筑上,建国后,诗人更是投身于祖国的建设,诗作越来越少。但在为数不多的诗作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品味出诗人作品中的现代意识:孤独苦闷的情怀,生命时空的思索,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光影交合的造型。在六点钟在下午这首诗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作者的现代主义风格有了比较全面的展现。六点钟在下午用什么来点缀六点钟在下午?六点钟在下午点缀在你生命中,仅有仿佛的灯光,褪败的夕阳,窗外一张落叶在旋转用什么来陪伴六点钟在下午?六点钟在下午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等光走了,影子变换,一支烟,为小雨点继续着,无所盼望一孤独苦闷的情怀,生命时空的思索战争打破了国家的安宁,也打破了诗人心中圣洁的宁静。诗人出身名门,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其古典造诣深厚。早年随父游学英伦,深受英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影响。其诗作体现出轻盈典雅的灵动,诗人把眼光投射到大自然,流云、花影、霞光、山林,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感触。而后期,同样的意象所表达的却是另一番景致。从“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秋天,这秋天)到“一夜呼号的风声/果然没有把我惊醒”(给秋天),诗人的情绪明显变得低沉。在六点钟在下午中,诗人心里满是寂寥。“用什么来点缀/六点钟在下午?”诗人开篇一问,展现给我们的便如一张白色的维幕,一览无遗,却没有丝毫色彩,可以想像得到,四十年代的林徽因在北平的苍白生活。诚如前人所说,林徽因在战争的辗转迁徙,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下,仍关心祖国危亡,忘情于工作。但诗人也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女子,一样要面对生活的七情六欲和喜怒悲欢,如果说早年的林徽因用小女子特有的细腻眼光描摹自然歌咏爱情时透露着淡淡的忧伤,那么此刻四十五岁的她,经历了亲人朋友的离逝,战争的伤痛,生活的窘困,而且背负了大半生的肺病,这一切早已经磨光了诗人玲珑的梦想。我们看到的俨然不再是那个在桃花树下浅唱低吟的带着笑声的女孩,而是一个在寂静的黄昏里独对斜阳的沉静妇人。现实生活中,诗人可以寄情工作,可是一个人独处时,逝去的青春,逝去的梦想,诗人难免感时伤怀。这种孤寂是深刻的。苍白的六点钟,诗人发出应该用什么来点缀的疑问,“六点钟在下午/点缀在你生命中,/仅有仿佛的灯光,/褪败的夕阳,窗外/一张落叶在旋转/”。六点钟是将暗未暗之时,正是这个特定的时辰才会融合自然的夕阳与现代的灯光的复杂景象。无言的静坐中,诗人看到窗外之景,除了晦暗的光线,一切都是惨淡的,夕阳褪败,落叶也是一张,一切景物似乎都写着寂寞两字。秋日的落叶回旋在空中,诗人的落寞之情也随之起伏。我们不禁会联想起李易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然而,没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吟,深深的孤寂之情却早已跃然纸上。“用什么来陪伴/六点钟在下午?/六点钟在下午/陪伴着你在墓色里闲坐,/等光走了,影子变换,/一支烟,为小雨点/继续着,无所盼望!/”第二节诗人再次询问该用什么来打发寂寥的时光。可是无言,只有静默独对余晖,直等到夜幕降临,连陪伴着自已的光也走了时,诗人仍然没有找到答案。诗人感叹“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我们每一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窗外小雨淋沥,窗内人点着烟,似乎这烟也只是为了窗外的小雨而点燃,空旷寂寞的夜里,诗人只有继续无望地等待。等待的是什么呢?或是一份逝去的爱情,或是不复存在的青春,或是曾经灿烂的理想,或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总之它曾让诗人感受过美好。它们的消逝,带给诗人一份巨大的寂寞。诗人迷失在精神的荒芜之乡,渴望排遣渴望逃离而不可得,于是只有无奈地等待。等,形成了这首诗歌的主体情绪。对生命时空的思索一直贯穿在诗人的诗作中。从父亲林长民到挚友徐志摩,诗人一再面对亲友相继离开的残酷现实,年纪轻轻就染上在当时来说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所以诗人前期的作品一直在思索着时间与死亡的哲学问题,“意识的,潜意识的,要明白这生和死的谜”“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莲灯)诗人从小小的莲灯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诗人也曾说“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但梦,也是个美丽的梦,诗人在感叹人生渺茫的同时,仍然有对生命的珍爱,我们还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得到诗人那颗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内心的律动。然而在写给我的大姊中,诗人已然流露着生命将尽的绝望情绪:“黄昏承认的,否认等不到天明”、“对忽然的终止,你有理由惧怕”、“但原谅吧,我的话语永远不能完全,亘古到今情感的矛盾做成了嘶哑。”六点钟在下午这首诗也是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沉静体悟。六点钟是自然的黄昏,也是人生的黄昏。诗人步入暮年,面对沉重的病痛负担,感到时光一去不返的悲哀。无聊漫长的等待消磨着剩余的日子,空虚的怅惘写尽了现代人的疲倦与忧郁。二象征与暗示的手法,光影交合的造型邵燕祥评价此诗“以象唐人绝句或宋人小令那样寥寥几笔,捕捉并表现了诗人主体感受跟客体光影物象相交流,相契合的一瞬。”“契合”是象征主义诗学的重要美学命题,梁宗岱说:“所谓融洽是指一首诗底情与景,意与象惝恍迷离,融成一片;含蓄是指它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底丰富和隽永。”林徽因在六点钟在下午中,不再独取景自然,而是把眼光投向日常生活,灯光、影子与烟;夕阳、落叶和雨点,两组日常生活之物与自然之景交错,在现实中诗人意识到寂寞,于是潜意识想寄情于自然,然而无论是日常生活之物还是自然之景,都浸染了诗人深深的苦闷,于是整首诗形成了一种幽深寂寥的意境。诗人说过“诗的泉源,是意识与潜意识地融会交流错综的情感意象和概念所促成”。整首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灯光、烟等意象中,我们却又分明看到一个寂寞无奈的主人公在黄昏里空坐的情景。诗人这种隐幽的表达在“表现自已与隐藏自己之间”传达出一种朦胧与暗示的特征,不同于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浅直特征,也不同于早期象征主义过份个人化而造成的晦涩与怪诞。六点钟是一个静止的时刻,诗人在六点钟的静坐里, 写出落叶的旋转,写出光影的移动,在静态中融入一种动态的美。“褪败的夕阳,窗外/一张落叶在旋转”,夕阳残照所透射的光影与落叶在风中的旋转形成一种动静的对比,诗人凝视夕阳,企图定格六点钟,隐隐表达对时间的挽留,然而生命的脚步岂是人力能够阻挡?一片荒芜的世界,一张孤独的落叶在风中盘旋零落,静态的背景下仿佛显示出时光流逝之景。“等光走了,影子变换”,光影的变化在林徽因诗歌中反复出现。静坐里“一条枯枝影”、“寒里日光淡了,渐斜/就是那样地/像待客人说话/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静默的时空,诗人坐看光影移走,触摸到时间走过的痕迹,然而这种时光流逝之感“像待客人说话”一样一点一滴地消逝,在平淡中我们读出的是深深的悲凉之感。穆木天在谭诗中说“我忽的想作一个月光曲,用一种印象的写法,表现月光的运动与心的交响乐。我想表现漫射在空间的月光波的振动,与草原林木水沟农田房屋的浮动的称和,及水声风声的响动的振漾,特在轻轻的纱云中的月的运动的律的幻影。”“这种月光、纱云、水和风等自然物与心灵的同律振动力就是交响,从中可明显地看到波特莱尔契合一诗的影响。”林徽因对光影的印象式的描写自然也能寻找出波特莱尔的影子。“一支烟,为小雨点/继续着,无所盼望”,我们看到的本是一个静止的画面,然而,诗人把主观感受与情绪投射到客观物象中,形成一种静态中的动态之感:一支烟继续着,正如诗人等待的寂寞,袅袅的烟雾在静默中正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三结语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致力于探索中西融合的诗学道路,以此冲击了后期新月派的诗学理论,而四十年代时代的变异从此将新月派抛到历史的角落,现代主义诗歌得到开拓和超越。林徽因在三十年代加入新月派,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后期新月派形式主义的狭窄道路,而是自觉地吸收西方现代诗中的意象、象征与暗示的艺术手段,尤其是其四十年代所留下的不多的诗歌,以六点钟在下午为代表,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现代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