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2008)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论文论中国媒介教育目标体系建构与评价山东教育电视台白传之 博士【作者简介】白传之,1965年生人。现任山东教育电视台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做过大学教师、记者、编辑。曾获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育学硕士(教育技术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传播学)。曾出任2003年第30届“日本赏”国际教育电视节目奖评委。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研发、评估,媒介品牌推广、产业化运作、媒介与媒介教育等相关研究。近年来,陆续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今传媒、青年记者、现代视听、学术前沿、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专业刊物发表大型专访、论文20余万字。2008年出版专著媒介教育论(28万字)。电话13658632323地址:(250014)山东济南市千佛山西路38号电邮:论中国媒介教育目标体系建构与评价山东教育电视台 白传之【摘要】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开展媒介教育,都要面临教育目标确立以及如何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或测量的问题。本文根据媒介教育内容之CTL(Culture-Thinking-Languange)理论模型,推演设计了中国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媒介教育评价方式。【关键词】CTL模型 媒介教育目标体系 评价AbstractPeople will meet how to set the objectives, and how to evaluate the result of media education by any approaches of media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TL Theory Model of media education content, this article gives a structure of objectives of media education and relavant evaluation methods.Key WordsCTL Theory Mode Structure of Objectives Evaluation Method引子媒介教育自1994年进入中国算起,已有十多年了。过去的十多年可以分做两段,即前十年和近四年,也就是从2004年开始,转折事件为“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论坛”,媒介教育在中国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全国更多的高校乃至中学开设了有关媒介教育的课程;二是每年在相关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明显多于以前各年的同期数量。但是,我们也发现,理论上能有所突破的论文比较鲜见,中国媒介教育的特色仍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就国际范围来考察,各国基本上以媒介教育进入正规学校课堂做为其地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标志。然而,媒介教育进入学校课堂是一个非常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从理论上加以突破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之一。本文根据中国媒介产业、教育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状况,提出基于CTL(Culture-Thinking-Languange,以下简称CTL模型)媒介教育内容模型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以期对媒介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一、CTL媒介教育内容模型的理论内涵CTL模型是媒介教育内容的简要表现方式,如图1所示。CTL模型是针对中国的媒介环境和教育现实而提出的。依据本模型可以进行媒介教育的正规课程研制和非正规内容规划。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也可基于此模型进行。1、C代表“文化”(Culture)媒介教育内容设计的社会背景语言(Language)理念(Thinking)文化(Culture)图1 CTL媒介教育内容模型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科,其内容设计必然遵从社会主流意识的要求,而这种主流意识潜藏于文化传统和作品中,渗透于教育系统中。中国媒介教育内容设计应在中国传统与现实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既不是囿于中国传统文化,更不是照搬西方文化。中国社会的现实文化,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和追求。何谓中国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定义中国文化。参照中国先进文化论中的界定,中国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所共同拥有、传承和遵循的一整套价值符号体系,包括共同的知识、情感、伦理和信仰等,以及它们的物质表现形态”。 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P23。中国先进文化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P23。本文认为,先进文化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空间层面的,也就是民族与世界交融的文化;二是时间层面的,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发展的文化;前者是指中华民族与世界交融的文化。在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碰撞、适应与相互吸收,并在交融中获得自身的升华与发展,先进文化也即是融合了中华文化中精粹的成份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因子的结合物。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是西方文明所不能企及的。先进文化应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现代文明并加以发扬才能既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又能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在“交融”和“结合”中,先进文化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从而持续保持其先进性,媒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媒介教育内容设计要基于先进文化而进行。2、T代表“理念”(Thinking)媒介教育传达的核心要素本文认为,所谓理念是期望通过媒介教育所达到的主要目的,也即能够使媒介使用者形成何种概念、观念及思维方式。理念包括主流意识(Mainstream Awareness)、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建设性表达(Constructive Expression),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理念,但这三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理念。1)主流意识。主流意识似乎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本文认为,媒介教育所要诉诸的主流意识即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涉及到意识形态中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媒介内容中均存在意识形态的导向,但剖析其意识形态,并与主流意识相比较是媒介教育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分析媒介内容中的“男女平等”、“人权观念”等,这也是西方国家媒介教育所极力推崇的。譬如,加拿大媒介教育中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s)中就有“媒介建构现实”、“媒介包含意识和价值信息”、“媒介具有社会及政治暗示” 加Ministry of Education, Ontario, Resource Guide: Media Literacy,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 1989, P8-P10。等均属于此类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是在我国国家主流意识的主导下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在西方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2)批判性思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思想来源于西方 时统宇/文,“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2008-8-6。,但在应用领域方面,东、西方实际上是有差异的。在中国,批评性研究与应用更多地是专家学者在学术领域中的活动,并没有较多地在学校课程教育中应用。分析我国出版发行的众多教育学理论著作,虽然在涉及素质教育时会阐述主动性学习问题 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扈中平等/主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但基本上没有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可以说,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批判性思维”是欠缺的,甚至是“严重缺失”的。本文认为,根据中国当下特殊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开展媒介教育过程中,媒介分析应符合媒介制度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有关规定,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批判性思维培养是提升主体性和调适“人媒”关系的重要一环,可使媒介使用者具备理性地辨析媒介现实的能力和技巧,掌握分析媒介主题与“潜台词”的技能。3)建设性表达。建设性表达是指媒介教育课程中主体的行动,是“人媒”互动的重要方面。在西方主要国家的媒介教育课程中大多止于对媒介内容解构或解读的过程,较少关注或涉及其后的建构过程。在中国,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媒介产业,越来越显现出其在文化生态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媒介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依赖于媒介使用者的选择、参与和影响,这既是媒介使用者的权利,同时也是促进媒介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媒介使用者在利用媒介表达自己时,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须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应当有利于媒介使用者的自身健康发展;二是要在“文化”和“主流意识”的框架内进行。3、L代表“语言”(Language)媒介教育理念承载的基础众所周知,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均有其自身用以传播的“语言”。除了包括人类的自然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外,大众媒介均有其独特的媒介“语言”。媒介语言即媒介所使用的各种“符号”及其构成的复杂系统。譬如:报纸的版式设计、字体、字号、色彩、图片、符号等的搭配使用,显性与隐性广告,报纸的发行与营销方式等;电台的时段划分、板块设计、栏目设计、语言、音乐、音效的组合和编排等;影视的语言:镜头(近与远、动与静等)、句子(前进与后退等)、蒙太奇(结构方式等),眼花缭乱的特技、音乐、音效运用与技巧、声画对位与错位编辑等等;互联网的语言:文字(大与小、色彩等)、图片与图像(静与动等)、Flash、Hypertext、搜索引擎等等。媒介是通过其独有的“语言”建构现实的。“文化”和“理念”均是通过这些语言而体现的,因此,掌握分析和应用媒介所特有的语言,是媒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媒介教育目标体系建构事实上,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学科开设及水平区分基本上是按年龄段来规划的。但是,对于媒介教育是不是也要按照这个规律来实施呢?本文认为,由于人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差异等原因,把年龄作为因变量来判定人的媒介素养或能力是不甚科学的。因此,这里提出的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便不针对特定的年龄群体,而仅仅是作为划分或评测层次高低的参考标准。当然,这样的标准也还要经过实际应用才能更加完善和实用。根据前述的媒介教育内容“文化”、“理念”和“语言”三要素,参照美国学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本文提出媒介教育的媒介认识、理解和应用三个目标层次。同时,把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分为三个水平,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水平的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分别用表1、表2、表3加以图示。表1 媒介教育初级水平目标体系框架 范畴层次媒介语言媒介文化媒介理念媒介的认识了解媒介语言,包括印刷、电子和网络媒介语言。了解媒介文化,包括媒介文化的地域性及民族性。了解媒介所蕴含的主流意识概念。媒介的理解熟悉媒介语言应用技巧及作用。分析并理解自身对媒介文化产品的喜好和欣赏。尝试分析自身从媒介产品消费中有什么所得。媒介的应用尝试使用媒介语言和语法简单描述和剖析媒介作品。尝试运用反思等方法分析媒介作品文化背景。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理解媒介产品。表2 媒介教育中级水平目标体系框架 范畴层次媒介语言媒介文化媒介理念媒介的认识了解各种媒介语言的基本语法。了解中国媒介文化的主要元素。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媒介的理解了解媒介语言表层含义和喻义。尝试分析和理解媒介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尝试分析媒介产品要传达什么理念。媒介的应用使用某一种媒介语言和语法自行创作简单媒介作品,表达自我理念。使用媒介手段表征有兴趣的文化现象。使用媒介手段制作主题性的媒介作品并选择传播手段。表3 媒介教育高级水平目标体系框架 范畴层次媒介语言媒介文化媒介理念媒介的认识了解各种媒介产品形态及常用艺术手法。了解中外媒介产品中的刻板印象。了解中外媒介产品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媒介的理解了解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分析强势文化对相对弱势文化生态的影响。分析理解我国主流媒体对社会事件的表征方式。媒介的应用运用多种媒介语言组合表达自我理念。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媒介帝国主义评判。运用批判性思维表达批评性、建设性意见。上述框架的提出,既参照了国外有关的标准,又注重了中国媒介现实和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个体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上述每一项只作为该水平的标志性标准之一,因此,框架仍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测试、丰富和细化,以提高其精确性和易操作性。三、媒介教育评价方式众所周知,评价就是对一种价值进行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开展媒介教育,都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价,以促进媒介教育的完善和提高。一般而言,所谓媒介教育评价就是对媒介教育效果进行测量和判断。按照通常的评价方式,针对媒介教育目标体系框架具体情况,可有三种评价方式,即陈述性知识评价、深层理解评价和问题解决策略评价。 参见:美Gary D. Borich & Martin L. Tombari/著,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我们可以把这三种评价分别对应于媒介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理解和应用。 1、陈述性知识评价尽管学习与理解媒介语言等相关知识不是媒介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这些知识是必须的,是上升到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基础。换言之,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对媒介的理解和应用则无从谈起。陈述性知识都是相对简单的事实性知识,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概念、定义、事件的描述等知识,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只需要加以记忆即可,一般不需要追问为什么是这样。譬如,“电视镜头”、“新闻”、“室内剧”,等等。对这一类知识的评价比较也比较容易,一般采取再认、正误判断、单项或多项选择等方式进行评价。2、深层知识理解评价在具备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欣赏媒介内容,理解媒介现象,剖析传播者所使用的种种传播技巧,理解媒介所建构的世界的本质,分辨媒介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区别。有了一定的媒介知识,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分析传播媒介是如何达到其传播效果的,就能发现媒介中种种不利于人类精神健康发展的现象,诸如色情和暴力,媒介所塑造的刻板印象,媒介干预和媒介审判等等,以使自身免受侵害。因此,对上述有关能力的评价不仅是知识的终结性评价,而且还包括形成性评价,评价本身也变得更为复杂一些,对评价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按照美国两位学者Gary D. Borich 和 Martin L. Tombari的研究成果,可以采取表现性评价进行。 参见:美Gary D. Borich & Martin L. Tombari/著,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P179-P180。这种方法不仅能测量媒介使用者能够做什么,而且能测量他们是如何完成一项任务的思维过程。譬如,可以让他们阐述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感受,发现暴力在其中的作用;请他们观看一段电视广告片,并就有关问题做出回答和描述,以测量广告对他们的影响,等等。3、问题解决策略评价问题解决是比深层理解更为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问题解决表现为认知策略的运用,常常被称为“推理策略”、“决策技能”、“批判性思维”等这些表述方式。 参见:美Gary D. Borich & Martin L. Tombari/著,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版,P145。事实上,问题解决是所有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应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混凝土植筋施工方案
- 专项隐患排查方案
- 钢柱施工方案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有关故事、轶事和传说(学案)
- 电力管线保护施工方案
- 门式刚架厂房课程设计
- 医疗知情同意制度
- 锅炉课程设计 赵伶玲
- 茶色古风简约翻页式消渴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汇报
- 眼、淋巴结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 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 船舶救生与消防培训课件
- DB31T 1249-2020 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 中国建筑史说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3D-one熊猫的制作方法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古代数学问题
- 多发伤复合伤病人急诊抢救流程图
- 床单元消毒机-课件
- 硫酸镁使用课件
- 工程暂停令-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