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文 【摘要】 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君子要实现文质互补,内在人格与外在礼仪和谐一致。儒家传统的礼仪思想可以培养秘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关键词】 儒家君子人格;文质彬彬;秘书礼仪 一、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阐述了他向往的理想君子人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修养方法。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道明了孔子所向往的君子人格形象,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整句话看,一个品格高尚,礼仪修养高雅的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即:文与质。但并不是说只要具备这两种素质就可以了,而是要使这两种素质达到恰当的配合,一定比例的协调,才能使人成为君子。那么“文”与“质”这两种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二者如何调配才堪称为君子呢?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质:朴也。文:华饰也。野:鄙野义。史:宗庙之祝史,及凡在官府掌文书者。彬彬:犹班班,物相杂而适均之义。”整段话的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一乡野人;文采胜过了质朴,则像宗庙里的祝官(或衙门里的文书员);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一君子”。 参考钱穆的解释,“质”即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质朴无华的天性。所谓“文”,正如司马光所言:“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玄歌雅颂之声。”是指人的外表的文饰,及后天“诗书礼乐”教养,是对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的文饰。“质胜文则野”说明,这种与生俱来的质朴天性中有好的素质,也有不好的素质,所以需要后天的“文饰”来弥补其不足。如果后天“文饰”不足,则会将先天本性中不好的一面暴露,使人看上去比较粗野,鄙俗。由此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文胜质则史”则说明,后天的文饰也应有一定分寸,而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后天文饰彻底掩盖了先天本性,那么这将遮蔽了人性本有的质朴纯粹的良好素质。一个失去内在本性,而只有外在华美装饰的人,让人觉得虚伪而夸张。因此孔子说要“绘事后素”,要求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格的人必须达到“文”与“质”的恰当协调,实现二者最佳的结合,弥补文质的不足,展示二者的优长。“彬彬”即是文质的协调配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文”与“质”的完满统一,其言谈举止应该与内在的美好品质达到统一,“质”和“文”两者都不可偏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才能体现出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呢?孔子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内反“质”,外修“文”的言论,这些思想贯穿于君子的言谈举止和立身行事中。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一个君子要将“义”作为他内在的人格操守,要以“礼”来约束,调节自己的外在行为,要以“谦逊”的方式与人言谈,要以“诚信”的态度和他人相处。只有做到了这几个方面,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应该将“道义”作为他内在质朴无华的“本性”,将文明规范的礼仪作为他行为的外在“文饰”和约束标准,谦逊而忠诚的持守这种道义,将他实践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 论语阳货中记载,孔子弟子子张请教老师如何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提出,要做到“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敬他人就不会受到侮辱;对他人宽容厚爱,人们就都愿意亲近他,与他共事;诚信待人,就会取得他人的信任;应事速敏,则容易成功;恩惠他人,则易使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恭、宽、信、敏、惠的内在品格,他的外在行为才是适宜而恰当的,他也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的工作目标。 二、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秘书礼仪修养的意义 孔子所要实现的君子人格,内要以“仁义”为本质,外要以“礼仪”为行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养成“恭、宽、信、敏、惠”优良人格品质,才能在具体实践中礼仪有度。儒家这种文质并重、内外兼修的君子理想对现代秘书礼仪修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个有着良好人格修养和高尚情感的秘书工作者,必然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环境中,体现出良好的工作情操,合宜适当的行为礼仪。具体谈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秘书礼仪修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 一位高素质的秘书人员应该以君子人格自励,努力修养自我,完善人格。如果能将“君子”人格的思想融于秘书的个人修养之中,这将对其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百善孝为先”,儒家首倡君子“孝悌仁爱”的精神品格。论语学而篇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学做“君子”的人,培养人格的基础要从孝悌做起。他要在家能做到孝敬父母长辈,出门能友爱兄弟朋友,谨慎于自己的言行,诚实守信地做人为事,把对父母兄弟的亲情之爱,推广为对社会大众的博爱精神。孟子曾说,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此处所言,即是儒家实现博爱精神的具体实现方式。我们从敬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扩到敬爱他人的亲人,我们从爱护自己的孩子开始,推扩到爱他人的孩子。这样天下就处处充满爱,社会就处于和谐状态。作为秘书职业,他所从事的工作原本就是一种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位,这更要求秘书工作者要有良好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尤其是要有一种爱的精神,一种乐于奉献,乐于付出的精神。学习儒家孝悌仁爱精神,可以培养秘书工作者的仁爱意识,使其将对父母兄长的敬爱之情,扩展为对社会人生的积极乐观心态,对工作的忠诚热爱态度。 其次,儒家君子“自强不息”的人格精神,可以鞭策秘书工作者积极面对工作。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仁人君子要效法天道刚健不息的精神,不气馁,不怠惰,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儒家的这一思想可以用来砥砺秘书工作者,加强人格修养,培养孟子所言的“富贵不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精神,无论是艰难困苦,还是富贵贫贱,都不能使其变易人格操守与节气。 (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秘书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儒家文化中的很多价值理念,为秘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很好的养料。儒家所倡导的“见利思义”,“义以为上”的君子品格,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利与义的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当面对利益诱惑时,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想到“义”,看合不合“义”的要求。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获取这种利益符合道义的要求,则会欣然而取。如果获取的利益不符合道义的要求,则要以道义为上,当舍弃时,必须舍弃。在政府的重要部门和现代企业中,秘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他处于上传下达的位置。单位的很多重要信息,甚至是机密性的一些文件都要经过秘书这个职位传往下级部门。如果秘书工作者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没有见利思义,义以为上的人格操守,则很容易经不住利益的诱惑而以身试法,钻进不法分子设入的圈套,出卖政府或公司的机密。对儒家文化中义利思想的深刻学习与把握,可以让秘书工作者清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忠于职守,持守应有的职业道德。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秘书,作为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事务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关系,对秘书工作总体效益的提高大有帮助。那么,秘书如何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习惯,如何处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呢?孔子以“正名”思想为前提,提倡的很多处理社会关系的思想在当代依然有重要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孔子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做臣下的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意思就是,作为臣下面对领导要谦恭而有礼,要表示对领导的充分尊重与敬意。但孔子所主张的“恭敬”不是一味地讨好巴结领导,没有原则,没有人格尊严,比如像乾隆皇帝手下的和珅,为了巴结皇上,从来都是战战兢兢,称自己是“奴才”。一个正直而有尊严的臣下对其所服务的领导,应该做到“恭而有礼”,恭敬但不谄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尊重领导的人格,更要认真面对自己分内的工作,戒慎虔谨地把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干好,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要本着一个“忠诚”的原则。在孔子看来,臣下如能充分尊重领导人格,忠诚于领导的事业,君臣之间就会建立良好的上下关系。儒家的这一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它可以为秘书工作者提供一个与领导相处的原则与基本要求,有利于明确其职责与地位。 其次,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可以帮助秘书处理好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秘书是处于上传下达职位,要将领导所传达的精神与要求很好贯彻实践下去,首先要与传达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应有的工作效果。那么如何建立这两者间良性的人际交往呢?儒家倡导“和而不同”精神,要求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充分尊重他人的个性与不同,希望能通过不同个性、不同元素间的组合弥补,实现完满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相处中不要一味地求同,强调绝对服从,而是善于听取不同声音,结合不同人的特长,共同合作完成一项工作。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没有扼杀个性,而且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的个体价值,带来工作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儒家认为,实现这种“和”的精神,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要根源于“厚德载物”的人格包容精神与坦荡胸怀。 (四)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秘书形象不仅代表他个人,还体现其所在机关或单位的形象。秘书个人的学识,才能,修养,品格,风度,体魄,都能通过礼仪表现出来。所以秘书外在礼仪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儒家所追求的君子礼仪,要求文质合一,恰如其分,强调其行为的内外和谐一致,反对没有内在精神的外在虚浮礼仪。论语中孔子批评巧言令色之人没有良好品质,认为:“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礼”是处理好人与人关系的关键一环,但必须有内在的“敬”与“恭”。只有恭敬有礼,礼仪有度,这样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与喜欢,建立与人亲如兄弟样的感情。儒家非常重视社交场合的礼仪容貌,强调待人接物时必须要重视仪容的修饰。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玉藻中概括的“九容”,即“言行举止的九种规则”,包括足、手、目、头、气、立、色、坐、口、声等仪容与言语要求,这些具体的礼仪规范,可以供我们细细品味并借鉴。总体说,在具体仪容上要求做到“沉雅自然”、“容止可观”,要沉稳而不浮躁,优雅而不俗套,自然而不雕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割席分坐、管宁割席、割席断交-【2022年暑假预习】云名著《世说新语》之“德行”卷
-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24.3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 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 全国河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单元第1课《独一无二的变化-图片处理(1)》教学设计
- 2024中国航信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标准化基础管理培训教程
- 2024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履职清单
- 冬季八防专项安全培训
- 通用门座机安装工艺2
- 农夫山泉产品陈列手册(共45页).ppt
- 【原创】《“备-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的实施策略》讲座PPT
-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综合练习计算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数的认识》(1)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 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巡检维护
- 养老机构服务高质量115项明细
- 动、静平衡原理及平衡方法
- 船舶首制船设计任务书doc
- 创业路演路演(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